2019 個人技術之路:分佈式系統到分佈式製造

https://juejin.im/post/5e529dc56fb9a07c846b6e4c前端


2020 開春一場疫情,打亂了許多人的安排,也成爲了此文拖延的藉口;果真年年歲歲花類似,歲歲年年拖延症啊。2020 年於我而言也是折騰的一年,離開阿里重回第三次創業的軌道;不一樣於以前的互聯網與大數據這種純軟的方向,咱們一些五年前在 3D 打印領域折戟的小夥伴重聚,依託於母公司的設備、材料研發的能力,本身獨立地去運行幾家分佈在全國的 3D 打印工廠,儘量地貼近製造的根本,而後以此探索數字化、智能化能力在將來的 3D 浪潮中的賦能落地。git

面向 2020 的某熊知識體系

在阿里的一年多時間,我有幸系統地學習了軟件架構以及較爲完整的大規模軟件系統的開發、測試、部署與運維流程,及其間完整的支撐系統設計。其中不少的理念、思想,包括正面、反面的東西,結合着半年的實踐,讓我瞭解對於一家初創階段的公司,應該在技術上進行怎樣的取捨、怎樣的儲備、怎樣的有備無患。github

同時,這一年我雖然日漸憊懶,惟一堅持的就是多端連續性協做。如今幾乎全部的文本內容都直傳到 Github,在 MAC 上使用 VSCode,在手機上使用 WorkCopy,搭建基於 Git 的我的多端協做方式。通過一年多的使用,感受還挺順手的。面試

Github Commit

年底筆者還重構了本身的我的主頁,同時將全部的文檔利用 Docsify 工具直接發佈爲 Github Pages,端的也是特別方便。基於此,筆者將全部的文章整理到了 NGTE Books 當中:編程

NGTE Books

筆者目前的沉澱分爲兩大系列:架構

技術視野

原本打算在此文中多聊些分佈式系統與分佈式製造關聯的體悟,還請讀者移步《DistributedSystem-Series》分佈式

3D 打印與分佈式製造

做爲典型的互聯網產品與研發團隊,咱們真實地運營了多家手扳廠,同時也深刻到了多個垂直終端行業。在 CCO 的時光讓我深入認知到了服務的重要性,特別是對於製造業,最終就是由服務驅動產品、技術、製造。可是對於服務的核心,不一樣於互聯網的軟件產品的體感、人對人服務的溫度,製造業服務的核心仍是性價比。工具

淺談工業互聯網

工業互聯網在蓬勃地發展,也必然會有光明的將來,可是前進的路途勢必曲折,螺旋式上升。這兩年參觀工博會都可以看到不少智造的企業,特別是數控機牀、激光等;工業互聯網則是將原來工廠單點變成一個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要素的一個融合,就像打通任督二脈,工廠自己也能利用新技術提高它的效率,變成數字化、智能化的工廠。咱們能看到如今工業互聯網利用到的來自消費側、政務側的信息技術,首先就是 IoT 以及雲與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各類流程化、個性化搭建工具幫助咱們的工廠快速地構建 ERP、CRM、MES 等信息系統,極大地節約了本來的 IT 設施的成本。

其次,在數據時代,工業設備是自然的數據產生者,本來離散的工業設備能夠變成在線的智能化設備,在這個基礎上咱們可以創建統一的數據中臺、製造中臺。而後,工業的場景自然是多場景鏈接的,咱們的客戶可能在 PC 上創建工單、執行排產,而後在移動端實時接收消息,在廠區的大屏上查看運行狀態等等。不過就像不少的 ToC 側的創業者碰到的困難,從單點來考慮前途光明的事業一旦失速狂奔反而萬劫不復;工業互聯網的落地亦充滿坎坷,設備的差別暫且不說,就看似通用的 ERP 訂單部分,在不一樣的行業、不一樣的工廠都是同中有別,這也是偏偏難於下手的地方。

工業互聯網最須要解決的仍是要可以真正地深刻客戶,發現需求,梳理需求,定義需求。工業互聯網不是,也不可以陽春白雪。咱們團隊在前幾個月深度走訪了數十家工廠,咱們也有本身的分佈在全國各地的多個工藝技術中心、生產中心組成的分佈式工廠。不少的互聯網創業者在下場的時候都會建不少的空中樓閣,不接地氣,不肯意去深刻某個具體的行業、企業;這確定是有問題的。可是另外一方面,咱們也看到不少作定製化 MES,作 ERP 的,他們的定製化程度、實施費用都很高,很難進行跨企業、跨行業的推廣;像 ThingWorx、根雲、iSESOL 這樣的頭部企業都有快速進行行業解決方案構建的一攬子技術底座,可是具體研發效能如何,也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其餘心得

時間倉促,筆者未言太多,寥寥記述幾筆吧:

  • 不要感動本身:不能以考試的心態去創業,沒有明確的題目,沒有明確的答案,也不會由於你努力就給你高分。

  • 脫離互聯網思惟:踏踏實實地去賺錢,用好每一分錢。

  • 脫離技術思惟:對於非技術的創業而言,要學會尊重技術;對於咱們這樣的開發出身,要可以脫離技術思惟。一方面不能只着眼於技術,溝通協調、商業市場都是很是的重要。

大半年的實踐下來,感受作 M 端的產品,即面向 M 端產品和 B、C 端的產品仍是有很是大的差別的;這些會在《Product Series》中進行詳細闡述。

二十七載始讀書

往年都是推薦你們閱讀不少的資訊、書籍,今年我本身的知識來源除了閱讀以外,音頻播客成了最大的補充。在喜馬拉雅、獲得、荔枝等等音頻的 App 上天天都會有大量的碎片時間進行收聽,譬如早起洗漱、上下班通勤或者是工做間歇休息的時候。曾經我一直有考慮本身會在哪一年能開始讀書,沒想到是今年經過聽書的方式來完成了這個夙願。在《Financial Series》中我也打算記述有關財經與投資的相關筆記。

年近而立,但願能有機會拿到下一段旅程的入場券;想都是問題,作纔是答案,幹就得了,雞湯有毒,以毒攻毒。今年,我回繼續寫文章,碼代碼,偶爾錄製一些視頻。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