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創造者中本聰在設計之初,爲了保證比特幣挖礦機制的相對公平,對區塊的大小進行了1M的限制和規範。這種限制既保障小算力甚至是普通的家用電腦也能參與挖礦,同時也起到了防止攻擊者利用「粉塵攻擊」(大量微小交易)讓比特幣網絡超載的風險發生。算法
限制區塊大小在早期爲比特幣網絡的正常運行起到了很大的做用,普通家用電腦的挖礦也加速了比特幣的普及。但隨着交易的增多、幣價的上漲,這一限制的弊端開始凸顯,最爲明顯的就是咱們常說的交易時長和手續費的問題。比特幣也所以而使其支付能力受到質疑。安全
當時社區爲此爭論不休,造成兩種主流觀點,一是區塊擴容8M,二是隔離見證(SegWit),兩派也曾在16年達成香港共識,不事後來以Adam Back爲首的Core派回去後單方面撕毀共識,大區塊支持者認爲妥協再也不是辦法,就於17年對比特幣進行了硬分叉,這也就是比特幣現金的由來。網絡
擴容以後的比特幣現金,正如以前所預想的那樣,再也不出現交易時長和手續費的問題,履行了中本聰將比特幣做爲點對點電子現金的承諾。區塊鏈
不過,繼比特幣現金出現後,一個很差的現象發生了。設計
一些人認爲比特幣現金的作法能夠效仿,紛紛經過技術手段對比特幣進行硬分叉,分叉出屬於本身的「比特幣」。分叉之多早已很差統計,並且這一數字還在增加。這些新分叉的「比特幣」多數是沒有支持者的,而且社區的承認度也不高,由於原本目的就不純,毫無共識可言,技術方面也乏善可陳。下面我就舉幾個知名的分叉幣進行對比,來講明爲何只有比特幣現金能勝出。blog
比特幣黃金,英文:BitcoinGold,簡稱BTG 。比特幣黃金並無選擇上述兩種主流解決方案對比特幣進行擴容,依然採用1M區塊+SegWit設定。BTG主要改變的是挖礦算法,改用GPU挖礦。BTG存在兩點問題,一是項目方對BTG進行了預挖,手中持有數十萬的BTG,目的不言而喻。二是BTG改用GPU挖礦使得51%攻擊的成本變小,安全係數下降,在最近,比特幣黃金就遭受了一次51%算力攻擊,攻擊者經過提供大量的哈希值臨時控制BTG區塊鏈,攻擊者的地址目前收到超過388200BTG。開發
閃電比特幣,英文:LightningBitcoin,簡稱LBTC。閃電比特幣是採用DPOS共識機制,將區塊大小升級爲2M。DPOS共識機制最大的問題也是安全性問題,由於採用的是投票出塊機制,因此大量持幣的地址具備極大的權利,甚至於一度出現LBTC主鏈暫停的事情。it
超級比特幣,英文:SuperBitcoin,簡稱SBTC,現已改名爲Nash。超級比特幣採起POW共識機制,支持Segwit,重放保護。超級比特幣雖然採用POW共識機制,但沒有獲得足夠多的礦池支持,也就是會出現算力不足的問題,安全性一樣存憂。另外,SBTC也進行了預挖。社區
從以上能夠看出,比特幣現金之因此優於這些分叉幣,是由於比特幣現金是一種共識的產物,而不是某個組織或者機構爲了一己私利而生產出來。比特幣現金沒有進行預挖,也沒有進行拋售套利,更不會出現安全問題,支持者也都是一些較早的比特幣開發者和接觸者。比特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