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構架與功能
1.1 基本狀況
1.1.1 概述
豆瓣是一家Web2.0網站。豆瓣網從圖書起步,並逐漸擴展到電影、音樂、旅遊等領域持續幫助每一個人發現最適合本身的未知事物。在豆瓣上,用戶能夠自由發表有關書籍、電影、音樂的評論,能夠搜索別人的推薦,全部的內容、分類、篩選、排序都由用戶產生和決定,甚至在豆瓣主頁出現的內容上也取決於用戶的選擇。這種獨特的使用模式、持續的創新和對用戶的尊重,豆瓣被認爲中國最有影響力的Web2.0網站之一。
豆瓣網經過用戶自我創造與分享內容,造成無數個具備共同話題的小圈子,進而造成一個龐大的好友社區。目前,涉及的領域以個性的書評、影評和音樂評論爲核心的交流內容,以此造成一系列的推薦機制。豆瓣主要經過用戶點擊及購買電子商務網站的相關產品,來得到收入。
自2005年3月成立至今,豆瓣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5000萬,用戶以受太高等教育的青年大學生爲主。做爲一個社區,豆瓣不像一般社區網站爲增長訪問量而設的積分和升級系統,它經過用戶的收藏和評價來「推測」,靠自動排位上升。
可用性、操做性、人性化,是豆瓣堅持的三大原則。
1.1.2 來歷
豆瓣網之因此取名爲「豆瓣」,是由於創始人楊勃建立該網站的時候在北京豆瓣衚衕附近的咖啡館寫該網站的源代碼,故取名爲豆瓣網。
寬帶下載和網上購物降臨以後,即便在最小的城鎮,人們的選擇也在天天成百上千地增長。這其中必定有喜好的東西,但十有八九它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擦肩而過。媒體讓老小咸宜的大片無處不在,對只適合一羣人的東西卻顯得力不從心。並且,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無論電視的娛樂編輯和報紙的書評做家多麼公正和勤勉,他們的幫助都不可能對全部人一樣有效。
豆瓣的發起者發現,對多數人作選擇最有效的幫助其實來自親友和同事。隨意的一兩句推薦,不但傳遞了他們本身真實的感覺,也包含了對聆聽者口味的判斷和隨之而行的篩選。他們不會向單身漢推薦育兒大全,也不會給老媽帶回赤裸特工。遺憾的是,全部的親友加起來,聽過看過的仍然有限。並且,口味最相似的人卻每每是陌路。
若是能不一一結交,卻知道成千上萬人的口味,能從中間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傳的魔力必定能放大百倍,對其中每個人都多少會有幫助。豆瓣隨着這一個願望產生。豆瓣不針對任何特定的人羣,力圖包納百味。不管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幫助人們經過其喜好的東西找到志同道合者,而後經過他們找到更多的好東西。
1.2 功能結構圖
1.2.1 模塊圖
1.2.2 關係圖
表達系統是品味系統與交流系統的聯接。若是說品味系統關注「物」,交流系統關注「人」,那表達系統就是經過用戶個體融合這兩個重點。
2.商業模式
2.1 定位
2.1.1 產品定位
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個評論(書評、影評、樂評)網站,但實際上它卻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於一體的新型社區網絡。
創始人楊勃在創站之初聽取他人意見時,有人曾經提議,把網站作成一個面對手機用戶的網站,楊勃則說:手機一年只出幾十款產品,受衆雖多,可是更適合專業的工程師們來評價。對於這種專業性與客觀性極高的領域,通常用戶將會以獲取信息爲主,缺乏了互動。
豆瓣網選擇以圖書爲切入點,是由於書籍每一年會出幾萬種,此前的書評主要由專家所出,而出版社的書評大多出於營銷的目的。顯而易見,沒有人能瞭解所有的圖書,豆瓣網就是要幫助用戶去發現更多自身不知道可是卻十分有價值的東西。對於一本圖書,不管是專家仍是普通的讀者,不一樣的用戶會都有不一樣的感覺,用戶將本身的評論在豆瓣網上進行分享,同時又能夠了解其餘用戶對同一本書的不一樣想法,無形中大大豐富了網站內容。
豆瓣網還把書評變爲實際的商業模式,從而對購買者起到導向做用是豆瓣網成功的關鍵。目前,豆瓣網已經逐步擴展到電影、音樂、旅遊等領域。豆瓣網目前經過和噹噹網、卓越網進行合做,產生的購買雙方進行分紅,此外還有必定的廣告收益。楊勃表示,目前的分紅已經可以知足網站的平常開銷。
以上只是以豆瓣網的讀書板塊爲例,在電影、音樂板塊等分享、互助和開放一樣是豆瓣所倡導的目標。
以手機爲核心網站的形式
以圖書爲核心網站的形式
2.1.2 客戶定位
音樂和電影相對都比較大衆,除了那些暢銷書和熱門書,一般書的閱讀更加小衆。豆瓣網選擇圖書做爲起點,充分說明了豆瓣所採起的是典型的「知足小衆需求」 的業務模式。在電影和音樂上,人們比較容易找到喜愛相近的同伴,但對於書,特別是一本比較冷門的書,找到共同愛好者的機率就比較小。而書又有「圈子閱讀」的特性,喜愛一本共同的書人每每在其餘方面也志趣相投。並且這批有共同書籍愛好的人基本都有交流的需求,這就爲「圈子」(小組)的造成提供了良好而條件。
豆瓣從書籍入手,獲得了第一批用戶。這個用戶羣,是不同凡響的。他們具有品味略高以及小衆化的特性。在以靠網頁遊戲粘人和發放優惠卷而獲得用戶的國內社交網站裏,豆瓣的第一批用戶是很是具有價值的。擁有初期的用戶羣后,豆瓣網繼續發展,像是一塊磁貼,在吸引着與它志趣相投的用戶。而且,這些用戶之間也在逐漸吸引着對方。
2.2 盈利模式
豆瓣發展至今雖然說擁有着5000萬的龐大註冊用戶資源,且網站發展規模也漸趨龐大,但因豆瓣網受制於其網站的設置風格極其遵循的發展路線等因素的影響,使其在網站盈利方面並無像諸如新浪,搜狐,人人網等之類的熱門網站同樣,憑藉着自身高訪問量等優點坐收高額的廣告效益,但要保證一個網站的平常運行勢必得有着必定的資金支持,勢必得有着必定收入去維持着它的發展。雖然說豆瓣網相比較於新浪搜狐等一線門戶站的廣告效益來講並不高,但豆瓣網也不例外於有必定的收入。
2.2.1 電子商務分紅
電子商務分紅這種盈利模式是豆瓣的傳統盈利模式,也是豆瓣網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
B2C電子商務網站分紅
在豆瓣讀書這一模塊中,每本書的介紹頁面的右上角均有一個區域,用於懸掛不一樣的購書網站的網站名和該書在此網站的價格,而購書網站的名稱上都插有該網站對應書的網址連接,點擊連接即可彈出購書網站的頁面,每次有用戶經過豆瓣網的連接進入該B2C電子商務網站購物,雙方就會按照事先約定的比例進行利潤分紅。
至今與豆瓣網合做的購書網站有五家,分別是卓越網,噹噹網,文軒網,北發讀書網,99讀書網和京東網上商場。在讀書頻道,豆瓣除了與購書網站合做外,還與出版社合做,把出版社名稱放在書的頁面,但這種方式還只處於測試階段。
影院分紅
在豆瓣電影這一模塊中,會有對於電影的信息介紹。對於正在上映的最新電影,在這部電影的介紹頁面的右上角處會列出「在線購票選座」信息框,在框中會有該電影的影訊連接,點擊連接後網頁將會跳轉至豆瓣爲該電影所設的影訊網頁,網頁內將羅列出各個與豆瓣合做的影院的地址等相關信息,以及播放該影片的時間安排,而同時每一個電影播放時間都有連接,點擊播放時間時,就會顯示出一個小框,框內列出該電影在這時間播放的版本,時間長度,票價,以及在線購買該電影院影票的連接,經過該連接購買影票時,豆瓣網就會得到相應的分紅。
視頻網站分紅
對於已經下映的電影,在部電影的介紹頁面的右上角處會列出「在哪兒看這部電影」信息框,在框中會有該電影的視頻連接,用戶點擊連接後頁面會跳轉至該視頻網站進行電影播放,豆瓣網便會獲得相應的分紅。
其餘
豆瓣音樂模塊裏也有上述相似的得到收入的形式,如與音樂碟,音樂下載服務,音樂會與音樂活動門票的銷售網站連接而獲得的分紅。還有豆瓣同城推出不久的團購欄目,豆瓣在這欄目裏發佈團購信息,與拉手網,糯米網,美團網,樂團團網,聚美優品網等團購網合做,創建連接而得到銷售分紅。
2.2.2 在線廣告分紅
在線廣告是網站最傳統也是最多見的盈利模式,而在線廣告就須要佔據網頁必定的界面,因此簡約典雅的網頁在做爲豆瓣吸引用戶的一大亮點的同時,也天然而然影響到豆瓣網在此方面的盈利,不過豆瓣也一直在摸索着既不會影響到網站風格與主旨,又能夠增長其廣告收入的盈利模式。
最近這兩年裏,豆瓣也放寬了在線廣告的投放限制,與其合做的廣告商也逐漸增長。現今豆瓣網的在線廣告是在豆瓣電影和豆瓣音樂頁面的右上角以大小約爲7.3*7.3cm的界面掛出,和在豆瓣讀書頁面的右中部以7.3*4.3cm的界面掛出。
2.2.3 盈利關係圖
3.技術模式
豆瓣所有使用python開發。網站後臺的搜索引擎基於Twisted, GUI基於Quixote,還用到了cElementTree, MySQL和 PIL,這是豆瓣技術的基礎。
純粹的技術原理以外,相關豆瓣技術還有三個核心原則:以用戶爲中心、簡單的前臺與複雜的後臺、快速開發。
3.1 以用戶爲中心
豆瓣一個典型的「以用戶爲中心」的表明。創始人楊勃在物理學博士畢業後,曾在IBM公司工做,2000年回國後曾擔任一家物流管理軟件公司的CTO。不過,熱愛編程同時也是書蟲的他看到也感覺到了人們在書籍、音樂和影視做品分享方面的空缺,從2004年開始設計豆瓣網。
3.1.1 可用性優先於功能性
Web2.0 改變了一些產品特性的優先級。原來作產品會把功能性放在首要位置,而可用性的優先級會日後放。如今則因爲要給普通用戶使用,必需要以用戶爲中心,確定要從易用的角度出發。能夠說,Ajax技術的流行,首先解決的也是一個觀念問題。雖然這時點擊量沒法得到增加,可是它卻能夠給用戶帶來更爲便利的網絡訪問。如今的網站開發不是爲了追求點擊量了,而是爲用戶提供須要的功能,知足他們的需求。
3.1.2 尋找需求以創新,瞭解需求以完善細節
在楊勃看來,對大部分人來講,書籍、音樂、電影的選擇特別多,因而豆瓣網的方向初步肯定,也就是須要發現和分享。每一個人的口味都不同,你們共享以後就會產生口碑傳遞。「因此,一開始作豆瓣不是爲了作一個網站,而是知足人們的一個需求,若是對用戶沒用,只是新鮮是遠遠不夠的。」
如今同一類型的各個網站,技術高低對網站外觀的影響不是特別明顯,但只須要使用一下網站,就會明白不少差距。緣由就在於,創新來自找到需求,細節來自了解需求。
3.2 簡單的前臺與複雜的後臺
爲了最大程度的符合用戶習慣,簡單的前臺界面不表明系統的簡單。事實上,正相反,在Web2.0的系統中,後臺須要作更多的工做。一些表面看起來很簡單的功能背後須要大量的程序和計算的支撐。
3.2.1 基於數學統計的推薦引擎
豆瓣就是最具表明性的例子。與大多數網站不一樣的是,最先開發的部分是一套推薦引擎,這是基於數學統計的計算模型。在用戶點擊、瀏覽之後,這套模型能夠自動分析出「與其興趣相投的人」,並主動地推薦用戶最有可能喜歡的書籍、音樂或者電影。
3.2.2 功能強大但使用簡單的管理工具
豆瓣是100%動態網站,沒有一個靜態的頁面。咱們徹底能夠將其視爲一個我的管理書籍、音樂、影碟的工具,只是將工具放在網上了。如今,不少網站抄襲了豆瓣的模式和資源,但僅僅抄襲一個網站的表面是沒有價值的。
Web愈來愈像一個計算平臺。經過各類Web應用將計算機鏈接起來,好比須要相冊時能夠使用Flickr,須要地圖時調用Google Map的Api。隨着不少服務商逐漸將本身的服務開放出來,每一個網站均可以視爲一個軟件服務提供商,相互之間的聯繫讓系統愈來愈複雜,而這種系統的複雜並不會帶來功能使用的繁瑣。
強大的功能、簡單的使用,這是Web2.0應用的必然趨勢。由豆瓣的應用,能夠看出發現聯繫用戶之間的關係,在後臺創建導引用戶功能的鏈接,針對數據量作好方便的存儲和查詢,這就是網站技術的核心。
3.3 快速開發
很難想象,豆瓣擁有5000萬的註冊用戶,Alexa的流量排名在一千左右,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卻一直就只有一臺八千塊錢攢起來的服務器、一兩我的的開發團隊維護着。
爲了適應這種規模,開發模式須要進行改變。這在不少Web2.0的網站中都有所體現,有人稱之爲簡單哲學。爲了快速開發,系統設計也須要進行簡化。楊勃說,「豆瓣網中間也作過一些變更,最初仍是受原來作企業系統的影響,結構設計的太複雜,甚至還分了不少層。後來就簡化了,由於太複雜以後就難以作快速開發。」
豆瓣如今採用的是敏捷開發的模式,這是一個快速開發、快速變化的體系,平均每兩天就有新的功能出現。
3.3.1 系統構架延展性強、更新升級迅速
「Web2.0網站是快速變化的,並非把全部的功能都在開始階段徹底實現。」楊勃說,「這就要求系統構架的可擴展性要作的很好。並且必須考慮未來規模可能帶來的問題。豆瓣網一開始的架構設計就能夠支撐上百萬用戶。」同時,基於Web的開發省去了客戶端分發、維護的成本,所以能夠作到「永遠的 BETA」、隨時更新和升級服務。聽說,豆瓣學習對象Flickr的升級是以小時爲單位的。
3.3.2 與用戶交互頻繁
Web2.0與用戶的交互也是讓網站快速完善的動力。網站運行以後,聽取用戶的反饋,指導下一步的應用開發。「豆瓣網有一個站務論壇,不少人常常發言提出本身的需求。」好比豆瓣剛開張時,因爲每一個人均可以自由建立小組或者參加小組,因而用戶可能會同時參加幾十個小組。但因爲不少小組人數比較少,可能很長時間纔會有人發言,因而你們就要求有一個功能,把全部小組的最新發言聚合在一塊兒。楊勃很快實現了這個功能,事實也證實很是受歡迎。
3.3.3 技術人員學習能力強
楊勃認爲,因爲是小團隊,工做模式就不能是一個經理帶一幫人,而是你們都須要參與編程。並且,對綜合學習能力的要求比較高。「由於技術變化很快,如今對任何技術再熟悉,經驗再多,過幾個月可能又出現了新的技術,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可以跟蹤最新的知識。並且因爲最新的Web2.0模式和思想都是從國外發起的,因此程序員要具備在英文環境中直接溝通的能力,可以直接參與到國外的開源項目中,而不是看已經翻譯爲中文的文檔。」楊勃表示,本身學習Python 也是隨豆瓣網開始的。「Python很適合敏捷開發,最初的時候曾經嘗試過使用Ruby,後來因爲豆瓣網須要不少後臺的程序,Python更適合編寫一些後臺模型程序,最終前臺也統一爲一種語言。」楊勃以前對MySQL瞭解不多,但在作豆瓣網的過程當中,很快將知識彌補上來。「如今咱們有幾個數據庫均可以作同步,有些內容咱們還向開源社區進行了回饋。」
豆瓣選用了不少開源產品,楊勃認爲:「用好開源產品是很是關鍵的。豆瓣的平臺是基於Linux,數據庫用的是MySQL,除了數據挖掘和搜索,其它都是在開源產品之上開發的。由於如今有不少很是成熟的產品和模塊,沒有必要從頭作,只要有能力瞭解得到這方面的知識,都可以很快在別人的基礎上開發本身的系統。」
4.經營模式
4.1 提供的服務
4.1.1 品味系統
Top榜單
豆瓣網還提供了「豆瓣在讀最多的書 (top9)」、「豆瓣電影排行 (top9)」、「最新增長的音樂/提供者」以及「豆瓣最熱音樂 (top9)」。上述全部項都是動態調整的,均是由用戶推薦得出。
產品資料
在單個產品頁面,對於遊客,網站提供產品資料(銷售及內容信息)和其餘用戶對產品評論這些資訊類信息。
購買連接
豆瓣同時對產品提供搜索、比價、二手交換、連接購買這幾項服務。
搜索
用戶登錄之後,會發現左上方是搜索功能,能夠搜索一切豆瓣已有記錄的相應類別的產品,這項是固定不變的。
標記
用戶能夠對產品標識本身「過、在、想」的狀態把產品列入本身的收藏夾,能夠對此標識很少於5個標籤整理本身的收藏夾,也能夠在五個評價級別中選擇一個直接表述本身的態度。
相關推薦
網站經過「經常使用的標籤」、「喜歡XX的人也喜歡」、「豆列推薦」形式對用戶進行推薦,引導用戶站內流動。經過站內其餘用戶使用該產品狀態顯示和收藏該產品小組列表引導用戶進行單對單、單對羣的交友行爲。
熱門標籤
在圖書、電影、音樂頁面的右上方是豆瓣用戶對該類別產品的標籤彙總。這些標籤是用戶對該類產品使用最多的詞語,被列在頁面中爲的是方便其餘用戶查找本身有興趣的產品,從而尋找志趣相投的小組或友鄰等。
成員評論
在「豆瓣成員的近期好評」模塊中,能夠看到站內該類別最新產品評論的提取,顯示5條,提取內容包括評論人圖像、ID、被評論產品名、評論題目、部分評論內容、評論等級及迴應數,根據用戶投票是否「有用」而動態調整。
4.1.2 表達系統
發佈信息彙總
用戶「個人豆瓣」頁面右邊是用戶站內發佈信息彙總,發表評論、迴應評論、討論話題從上而下分列。
我的主頁
左邊是用戶對站內「物」的行爲記錄,包括收藏、評論。右邊是交友信息,有用戶我的信息(所在城市、外部BLOG地址、自我介紹等),溝通功能鍵(加爲友鄰、發豆郵)、用戶狀態欄(是否爲友鄰),此外還有用戶對站內「人」的行爲記錄,包括小組和友鄰。
收藏夾
實質就是用戶分別就讀書、電影、音樂的收藏夾。三個頁面架構一致,左邊是產品狀態區,從上到下分別是「在、想、過」,其中電影只有「想和過」兩種狀態設置,信息來自於用戶以前在單一產品頁面的標識動做。除了狀態,用戶能夠標籤的形式對收藏夾的產品作分類整理。
個性化推薦
是豆瓣根據用戶過往站內行爲(評價及收藏)對用戶做出的相應產品推薦,一次6個,動態調整。
4.1.3 交流系統
話題討論
小組中,會有新發話題的提取,顯示的是話題標題、小組名、發帖人名、迴應數和最後迴應時間,即時更新。用戶能夠及時瀏覽並參與討論。
交友
網站推薦「人」的信息,包括即時性的網站新成員顯示和豆瓣經過用戶已有行爲計算出的興趣相仿用戶——「豆瓣認爲和你口味最像的」。這些用戶列在豆瓣「個人友鄰」頁面右下角,用戶能夠詳細瀏覽他們看過的書和電影,決定是否將其列爲本身的友鄰。一旦這些成員成爲友鄰,用戶能夠很方便了解到他們的動態信息:好比他們正在看的書、想看的書,添加的書評等。用戶間的聯繫方式主要是經過「豆郵」,相似碰碰「小紙條」的站內信息交互方式。
4.2 營銷策略
4.2.1 需求策略
楊勃是讀書愛好者,在網站的產品設計上是以知足自身對書的交流分享需求出發的。考慮到須要用戶產生內容的網站開始最困難,須要想辦法找些基礎的內容讓用戶來參與,而後產生滾雪球效應。爲此豆瓣想到的辦法是提供比價系統。這個系統其實是一個搜索引擎,用戶能夠利用這個搜索引擎找到同一本書在卓越或噹噹的價格。能夠說,如今最能爲豆瓣帶來實質收入的「比價」在策劃推出時間只是一個單純留住用戶的服務,豆瓣首先是一個社區,一個不是以買賣關係爲目的,而是以分享閱讀體驗和結識書友爲目的的社區。
而楊勃做爲網站的建立人,同時又是網站積極的使用者,抱着永遠BETA版的態度對網站作着不間斷而頻繁的修改,其中用戶在豆瓣站務論壇提的意見是一個最重要的意見參考,這保證了網站與用戶需求的同步。
4.2.2 設計限制
豆瓣的設計風格給人清新的感受,這是能引發讀書人共鳴的設計。相異大多數網站,豆瓣作出的不能貼圖的限制,就是源於楊勃以爲豆瓣作書、電影、音樂的評論,主要經過文字表達,圖片大概只有5% 的做用。開放貼圖,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傳了上去,反而下降了網站的素質,那些真正的用戶就再也不願意來了。起相似做用的還有跳轉頁面的用戶路徑設置,很明顯,這裏楊勃認爲的真正用戶就是愛好閱讀、習慣文字表達、熟練使用網絡的一羣人,而這羣人的品位和口味天然是有保證的,相對大衆流行來講,也就是「小衆」。
4.2.3 用戶引導
在站內的引導文字中,豆瓣不鼓勵灌水,不鼓勵轉載,只但願用戶正常使用它。這使得站內用戶比較高端,評論比較有效率。
而做爲一個社區,豆瓣也沒有一般社區網站爲增長訪問量而設的積分和升級系統。對此,楊勃解釋說,「積分問題提過不少次,討論了不少次,至今仍是沒有放上去。主要以爲這並非核心的東西,咱們不但願用戶是爲了積分而來豆瓣,更不但願他們爲了積分而灌水,咱們須要高質量的帖子和高素質的用戶。」
以上作法天然會流失不少遊客型的用戶,但只要留下了,那必定就是隻爲豆瓣而來的用戶,這批用戶的忠誠度不言而喻。擁有必定數量的高忠誠度用戶是一個社區氛圍造成的必備基礎,而在上文的分析中也提過,在豆瓣,具號召力的意見領袖和具普遍交際力的傳播者都不缺,這也知足了造成社區氛圍的條件。
4.2.4 語言強化
豆瓣的導引文字親切而統一,儘可能避免技術性語彙和色彩強烈的語言表達,代之以「好了,發言」,「給你的發言起一個標題吧 」,「過些天來看看,沒準就有了」這些人性化的提示。在圖片上傳的說明中會給用戶一些建議,但最後一句是「固然了,最終仍是你本身的決定」,對小組論壇的說明中出現了用戶話題不受限制的語句(在不違反法律的前提下不必定侷限於小組創建主題),站內倡導的是不一樣的意見和多樣的聲音。
「豆郵」是用戶的站內聯繫方式。「豆列」是我的基於某個特定主題的一系列推薦。這兩個是官方性質的首創語言符號。而在官方以外,網站更主動收集推廣了用戶創意的「豆瓣辭典」,如「豆粉」指豆瓣的粉絲,「豆芽」是新註冊用戶,「黃豆」是資深用戶等,這些親切又另具新意的詞彙造成了豆瓣獨特的語言體系。
豆瓣還有個欄目叫「15分鐘名組」,是推薦給用戶的小組,從全部小組裏隨機挑選。每15分鐘更新一次。名稱來自英語俗語——「15 minutes of fame」,意思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出名,但每每名氣片刻即逝。這樣的典故型命名,是須要有必定文化背景才能領會的。而由以上說起語言構成的站內語境對氛圍的造成起的是潛移默化的做用。
5.管理模式
5.1 天然生長
豆瓣如今的辦公室位於一座層高4.8米的廠房式建築中,前蘇式框架結構不只採光和通風極佳,並且爲大小開間的自由佈局留出空間,彷佛暗示豆瓣的工具主義肌理。進門左側是一張寬大到給人安全感的吧檯,使人想起雕刻時光咖啡館,這個設計給總體環境營造出一種夾帶着咖啡因和極客氣質的精英文化氛圍。聽說做爲團隊文化的一種體現,豆瓣的每臺服務器每一個開發項目都被取了一個《指環王》裏的角色名字。
今天已經變得愈來愈人文和生活化的豆瓣,在內部其實依然保持這種氣質。並且就像這種環境營造出的氛圍同樣,豆瓣的全部產品給用戶的感受都是功能簡單易用,又潛藏一點聰明勁兒的。最近推出的豆瓣小站,之因此能得到首批使用者的爭相試用與熱議,可能也源於豆瓣的這種魔力。
當用戶天天登陸後,再也不是奔着書評、影評、樂評而來,而是爲了看哪裏有好看、好玩的。從創立之初就定位爲「爲生活提供發現」的豆瓣,愈加須要提供給用戶更多元的工具去表達,以順應豆瓣自身用戶羣和他們在豆瓣上討論的內容所發生的變化。
豆瓣須要天然的使用數據積累,以及用戶對於新產品的天然接受。這種天然生長的功能和產品開發模式,極可能源於豆瓣從一個小功能長成一個大社區的歷史發展軌跡。好比豆瓣最初並無用戶上傳書目的功能,但用戶抱怨找不到本身喜歡的書,因而阿北一我的以超強的執行能力,一個月就推出了上傳書目功能。而豆瓣後來推出的二手書(碟)交易功能也是如此。因爲交換易物的小組連續不斷地出現,因此豆瓣乾脆在每一種圖書、電影、唱片的頁面都增長了相似「我有一本閒着,能夠轉讓」的連接,以方便二手交易。
豆瓣就是用這種跟着用戶需求「邊跑邊修正」的方式,逐漸豐富網站功能和產品外延,也讓用戶本身去「驚喜地發現」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這些新改變。正是這種天然生長,讓豆瓣從一我的開發的小功能,變成了今天擁有5000萬用戶的大社區。
5.2 還會很慢,但再也不埋頭
豆瓣是「酷」的。由於它充分尊重個性,讓每一個人都能發表本身的觀點,哪怕你並非一把寫做的好手,也能夠爲某張專輯或某部電影貼個標籤,打個分以代表本身的態度。沒有特約做者,沒有網絡編輯,沒有滾動的時政要聞或是新聞首頁,最重要的是個性化的自我。
豆瓣又是大衆的。從成立那天起,阿北就但願豆瓣是「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都可以使用的。豆瓣但願每一個人在此都能發現對本身有用的信息,不管是關於精神層面的知足仍是物質方面的享受。豆瓣不排斥任何一類人,「豆瓣是不少元化的,甚至它的用戶定位和自己的內容定位都沒有一個明晰的界定,徹底取決於如今擁有什麼樣的用戶。」阿北如此解釋道。
豆瓣想作成如iPhone通常的產品——雖然氾濫到成爲歐美隨處可見的「街機」,卻仍不改人們對它「酷」的印象。阿北曾在日記中興奮地記錄過星巴克創始人舒爾茨寫的顧客體驗至上的信;豆瓣辦公室傢俱選自宜家;豆瓣團隊崇尚谷歌和蘋果……要知道這些品牌無一例外都已是這個星球上的大衆時尚品牌。豆瓣但願能像這些品牌同樣,將大衆與時尚結合,讓早期用戶和新進入的更多主流人羣各得其所,並確保豆瓣的風格不變。
阿北歷來不認爲豆瓣面對的是小衆市場。每一年幾十萬種圖書的出版,上千部電影的生產,其背後所帶動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尤爲是時下文化創意產業愈加紅火,文化產品受到愈來愈多的關注。不管是產業鏈的上游製做環節,仍是下游的流通渠道,都已經進入羣雄逐鹿的白熱化階段。
最近一兩年,服務生活文化消費的網站也在迅速涌現,豆瓣的競爭對手愈來愈多。與此同時,以淘寶、京東、卓越亞馬遜等大型電子商務都在自建或採起戰略聯盟的形式打造本身的導購社區和用戶評價系統;騰訊、百度等確定會利用自身的用戶、流量以及大把鈔票砸向社區和電子商務。而美團、糯米等團購網站能把電影票賣到一天十幾萬張,也讓無數電商眼紅。
面對幾大平臺攻城略地,不斷向中間地帶侵略與加壓,阿北坦言:「這個行業的變化其實由來已久,不過如今愈來愈突顯,豆瓣也不能無論、不顧。」 豆瓣須要從那隻埋頭看路的烏龜,變成警覺的、時刻擡頭觀察兔子動向的烏龜了。「豆瓣的規模愈來愈大,不少產品正在進入更主流的用戶羣,而能讓豆瓣一路走下去的關鍵仍是內功,我理解爲長久的核心能力。但一家成功公司的核心能力取決於團隊的學習能力,是在不斷變化的。」阿北說。
實際上,豆瓣的核心能力是從技術引擎開始的。阿北對豆瓣最初的設想是經過精準強大的算法爲用戶進行產品推薦。就像豆瓣電臺,經過分析5年間積累的用戶音樂偏好,設計出一套複雜的算法,選擇爲用戶播放的歌曲。然而當用戶達到必定數量,內容更爲生活化以後,阿北發現依靠機器完成的算法推薦遠沒有用戶推薦的效果好,因而核心能力慢慢轉化爲對用戶需求的分析和挖掘。隨着用戶量增加,每日請求量增長,網站承載大用戶量使用的構架建設也成爲內功。洪強寧做爲首席構架師,使得豆瓣成爲國內代碼界使用Python語言的一面旗幟。如今多產品線並行運營,快速推出新產品,Python支持的敏捷開發功不可沒。
如今,豆瓣已經長成了擁有5000萬活躍用戶的大社區,公司也開始慢慢發展本身的商業能力。好比豆瓣在十幾、二十人的規模上發展了兩三年時間,最近一兩年才從20多人擴大到90多人。而其中除了產品運營人數增長,就是商務團隊的擴大。
豆瓣的成功在於歷來沒有逆潮流而動,老是順勢而爲。阿北介紹「雖然咱們一直習慣原來的用戶和收入的增加速度,但將來也會在產品上加快一些。」但阿北所指的加速,是基於對互聯網大勢的判斷,而非看着某些局部過熱、每個月都翻倍的生意而眼紅。由於他以爲作商務與作產品同樣,賺錢的事情也要順勢而行。
以豆瓣稍帶有商業化意味的購書單功能爲例。阿北說這還真不是從商務角度設計的,而是用戶在選擇、發現、購買一系列流程中的一環。購書單的比價功能也並不是如導購網站那樣赤裸裸地商業化。其實豆瓣一直和電子商務領域保持着安全距離,幫助用戶發現本身想要的,提供多種得到的渠道。按阿北的志趣,「這是豆瓣很是願意幫忙的事情。」 但轉向電子商務,卻不是他願意作的事情。
最後,豆瓣極可能會變成電子商務網站的使用伴侶,一個民間的評級篩選系統,發揮着引導用戶的功用。固然,結合豆瓣的數千萬用戶,這將是個電子商務領域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而豆瓣將來的業務發展也有着不少可能性。其用戶從互有好感到彼此信任,讓豆瓣在文化產品評價、比價以外,還能夠衍生出更多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從二手買賣到招聘信息、租房信息、購物信息,基本的生活問題都可以在豆瓣獲得實際有效的解決。甚至有用戶反映,在豆瓣進行人員招聘比在垂直的招聘網站發佈信息傳播更廣,成功率更高。究其緣由,是由於豆瓣實質上一直在幫助不一樣興趣愛好,不一樣價值觀、世界觀的用戶進行區隔,造成衆多個性趨同的小圈子,並創建了信任。用阿北的話說,「服務靠譜,其實仍是由於人靠譜」。
6.資本模式
網站的前期投資僅僅是來自楊勃幾個朋友的20萬人民幣。豆瓣網的主要支出是域名費用、服務器託管費用和人員費用。
2006年,豆瓣完成第一輪融資,投資方是聯創策源,金額爲200萬美圓。
2009年末,豆瓣得到摯信資本和聯創策源總額近千萬美圓的第二輪投資。
2011年9月13日,豆瓣確認已完成第三輪5000萬美圓融資,資金已於早些時候所有到帳。本輪融資投資方分別爲摯信資本、紅杉資本和貝塔斯曼亞洲投資基金,其中摯信資本也是豆瓣第二輪投資方。
7.結論與建議
7.1 結論
豆瓣表面上看去是一個評論(書評、影評、樂評)網站,但實際上它卻提供了書目推薦和以共同興趣交友等多種服務功能,它更像一個集BLOG、交友、小組、收藏於一體的新型社區網絡。
在楊勃的眼中,「人」纔是最重要的。若是說門戶類網站仍是以「物」爲第一要素,一些社會類網站則把「人」提到了第一要素,那麼,豆瓣,則是第一個把「人」和「物」放在同等重要地位的網站。
人們能夠在這裏找到志同道合,趣味相投的人,小組的隱私性給了必定的「私人」空間。同城豐富的活動也讓人樂此不疲,接觸豆瓣沒有多久的時間,但隨着接觸的不斷深刻,個人發現也愈來愈多。
豆瓣的核心思想能夠總結爲:能夠發現不一樣的東西,而且適合本身。朋友的推薦每每對購買某種產品很是關鍵,如今豆瓣擴大了推薦的羣體,你能夠相信特定陌生人的推薦,這能夠理解爲一種以書等具體物體爲媒介的人脈關係網。
7.2 建議
7.2.1 品牌建設力度弱,需緩慢增強品牌宣傳與建設的力度
不少時候,用戶心中的豆瓣既不是公司,也不像產品。由於從2005年創立到如今,豆瓣網一以緩慢而持續的速度不斷髮展是豆瓣的發展做風。然而品牌發展須要不斷的維護更新。豆瓣網發展至今,雖然已頗具規模,但仍是欠缺一個核心的文化理念。相似的影評網站如「時光網」的口號是「電影、社區、你和我」,定位精準主旨明確,用戶同以廣大青年學生爲主的「人人網」的定位是「真實的社交網絡,聯絡你和你周圍的朋友」。而豆瓣網至今爲止卻沒有一個明確的口號,不熱衷於書評影評交流的網友一聽其名,還覺得是一個美食網站。豆瓣網版塊衆多,條目紛繁,故應該對其自身進行一個明確的定位,提出一個建明清晰的口號或者吉祥物,不按期舉辦一些冠名的文化活動,在相關的書影音及學生網站進行合做鏈接推廣等等,將有益於提升豆瓣網品牌的認知度和擴大豆瓣網文化影響力。
7.2.2 拓展營利渠道
豆瓣網營利渠道顯得較爲單一。雖然不屬於商業性質的網站,主旨亦不在營利,但倒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平臺,其龐大的個性用戶數據庫對不少商家來講無疑是一筆潛在財富。在不影響或是改變豆瓣網一直以來簡約人文風格和對產品用戶體驗的絕對專一及持續改進的發展做風的狀況下,亦可逐步酌情曾加其盈利渠道。現在豆瓣小站開展得如火如荼,不少大品牌大企業也進駐開展品牌宣傳活動,豆瓣亦可在不影響普通大衆的平常使用的狀況下,提供易於普通用戶的功能使用權,對此收取必定費用,用戶能夠自由選擇購買等。
【參考文獻】
① 百度百科——豆瓣:
http://baike.baidu.com/view/1273.htm#sub5376047
② 豆瓣:「慢公司」:
http://xueyuan.cyzone.cn/moshi-moshi2/170029_2.html
③ 小衆化客戶羣的豆瓣:
http://xueyuan.cyzone.cn/moshi-moshi2/170029_2.html
④ 豆瓣網:
http://www.douban.com
⑤ 楊勃:一我的的「豆瓣」生意:
http://www.jobinhe.net/news/yaowen/123195.html
⑥ 豆瓣以書會友的力量:
http://tech.sina.com.cn/i/2006-10-20/180511957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