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che 日誌中記錄代理IP以及真實客戶端
- 默認狀況下log日誌格式爲: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bined
- 其中%h 是記錄訪問者的IP,若是在web的前端有一層代理,那麼這個%h其實就是代理機器的IP,這不是咱們想要的。
- 在這種狀況下, %{X-FORWARDED-FOR}i 字段會記錄客戶端真實的IP。因此log日誌改成: LogFormat "%h %{X-FORWARDED-FOR}i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bined
apache只記錄指定URI的日誌
例如:把相似請求 www.aaa.com/aaa/... 這樣的請求才記錄日誌。前端
- 在httpd.conf 或者 相關的虛擬主機配置文件中添加
SetEnvIf Request_URI "^/aaa/.*" aaa-request
CustomLog "|/usr/local/apache/bin/rotatelogs -l /usr/local/apache/logs/aaa-access_%Y%m%d.log 86400" combined env=aaa-request
apache的日誌是能夠自動切割的。
- 方法一: 使用 cronolog 爲每一天創建一個新的日誌
CustomLog "|bin/cronolog logs/access_%Y%m%d.log" combined
- 也能夠按小時
CustomLog "|bin/cronolog logs/access_%Y%m%d%h.log" combined
- 方法二:使用 rotatelogs 每一天記錄一個日誌
CustomLog "|bin/rotatelogs -l logs/access_%Y%m%d.log 86400" combined
- 每小時
CustomLog "|bin/rotatelogs -l logs/access_%Y%m%d%H.log 3600" combined
再看apache rotatelogs語法
rotatelogs [ -l ] logfile [ rotationtime [ offset ]] | [ filesizeM ]
web
- -l 使用本地時間代替GMT時間做爲時間基準。注意:在一個改變GMT偏移量(好比夏令時)的環境中使用-l會致使不可預料的結果。因此必定要加上-l 不然出現的日誌時間和實際時間是相差8小時的。
- logfile 它加上基準名就是日誌文件名。若是logfile中包含」%」,則它會被視爲用於strftime()的格式字符串;不然它會被自動加上以秒爲單位的」.nnnnnnnnnn」後綴。這兩種格式都表示新的日誌開始使用的時間。
- rotationtime 日誌文件滾動的以秒爲單位的間隔時間。
- offset 相對於UTC的時差的分鐘數。若是省略,則假定爲」0″並使用UTC時間。好比,要指定UTC時差爲」-5小時」的地區的當地時間,則此參數應爲」-300″。
- filesizeM 指定以filesizeM文件大小滾動,而不是按照時間或時差滾動。
apache日誌記錄客戶端請求的域名
正常狀況下,沒有必要記錄這一項,畢竟大都根據虛擬主機來設置相應的訪問日誌,但也有個別的狀況,好比 ServerName *.abc.com 這樣泛解析的形式,因此有必要記錄一下用戶請求的域名究竟是哪一個。 而apache的LogFormat 中正好有一項值知足了這個需求。即 %V 這裏是大寫的V ,小寫的v 記錄的是我們在虛擬主機中設置的ServerName ,這個的確是沒有必要記錄的。ap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