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編輯:宗恩丨發自 思否編輯部
SegmentFault 思否報道丨公衆號:SegmentFaultsegmentfault
近日蘋果公司給 Hey 郵件應用開發商、知名項目管理軟件公司 Basecamp 寄去一封信,信中蘋果指責 Hey 違反蘋果商店的幾大規則,若是 Basecamp 但願繼續在 iOS 系統上更新軟件或發佈適用 Mac 版本的軟件,就必須遵照蘋果商城的規則,不然將受到下架的處罰。而這個規則指的就是傳聞中的「蘋果稅」。微信
早前 Hey 軟件的作法是隻容許用戶在 Hey APP上註冊,但若是想要使用這款軟件的更多功能,就必須去 Hey 官網上付費購買會員,而且 Hey 沒有在 APP 中給出明確的指引。這樣的作法跳過了蘋果商城,避免了高達 30% 的「蘋果稅」,可是最終卻沒能逃過蘋果公司的懲罰。網絡
無獨有偶,全球頂尖的音樂交流平臺 Spotify 也深受「蘋果稅」之苦。從 2015 年起,Spotify 就呼籲用戶不要使用蘋果的內購選項,直接從官網訂購服務,並在官網上給出了比 iOS 端低 30% 的價格。Spotify 官方認爲蘋果的 30% 抽成太過昂貴,而且蘋果本身的 Apple music 不須要交任何費用,蘋果對本身徵收 30% 「蘋果稅」的結果使衆多用戶放棄 Spotify 選擇 Apple music。app
Netflix 爲規避「蘋果稅」創建獨立網站,微信爲避免「蘋果稅」將公衆號讚揚功能改爲喜歡等故事就不過多贅述,整體來看軟件廠商們深受蘋果稅之苦,巴不得早日將其除之然後快。網站
蘋果稅詳細解讀spa
當開發者想要在蘋果商城上架本身的 APP 時,首先要有一部蘋果手機,以後須要交納 688 元(中國價格)的入場費,這樣你的應用就能夠出如今 APP 商城中。3d
用戶購買這款 APP 時,支付的費用首先會打入到蘋果的帳戶,蘋果會收取 30% 的「蘋果稅」,而後再按月將剩餘的款項打給開發者。若是用戶繼續在 APP 內購賣其餘產品(IAP 在App 內產生消費)蘋果也會收取 30% 的稅,不過用戶續訂 APP 時蘋果會進行一個折扣只收取 15% 稅。視頻
下圖爲 App 內購買項目類型的詳細介紹:blog
2019 年蘋果 App Store 一共促成交易 5190 億美圓,其中中國市場爲 2460 億美圓,佔到總量的 47%,排名第一,美國爲 1380 億美圓,佔總額的 27%。遊戲
而這 5190 億美圓中,610 億美圓屬於數字商品和服務的範疇(佔總額的12%),有4130億美圓屬於實物銷售和服務(佔總額的80%),450億美圓是應用內廣告(佔總收入的9%)。
「蘋果稅」只針對虛擬產品,實物銷售不分紅,那麼這 5190 億美圓中,可以有稅的大約爲 12% 左右,若是按30%的稅來抽取,蘋果從「蘋果稅」獲得的實際收益約爲 180 億美圓,至關於1275 億人民幣。這可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甚至能夠幫助蘋果公司在硬件市場遇冷的狀況下實現收益增加。
爲了防止開發者鑽空子,蘋果還不斷更新規則。2016 年 6 月 13 日,蘋果更新了其 3.1.1 條款,更嚴格地要求 APP 不得包含指引客戶使用非 IAP 機制進行購買的按鈕、外部連接或其餘行動號召用語,若使用 IAP 機制,就要劃分 APP 銷售收入的 30% 給蘋果。
2017年06月12日,蘋果更新的App Store條款正式指出,經過虛擬貨幣的打賞,應當被視爲應用內購買,蘋果將從中提取30%的分紅,並且必須走蘋果支付渠道,這項條款讓中國的網絡主播在觀衆打賞虛擬貨幣時不斷強調觀衆要使用安卓手機打賞。
難道其餘平臺沒有稅?
其實虛擬產品收稅這件事並很多見,以手遊爲例,安卓應用商店(華爲、小米、OPPO、vivo等)的分紅比例通常爲 5:5,遊戲製做發行方僅拿 5 成。蘋果、Google、Steam的分帳比均是3:7,遊戲製做方能拿到 7 成。
這麼一看「蘋果稅」彷佛並不高,並且我的開發者的 app 上架 app store 能省下不少混淆加固(反破解)、加入收費SDK的煩惱,間接省下了很多時間和維護成本。客觀上蘋果用戶仍是一羣付費意願強的優質用戶,那爲什麼恰恰只有 iOS 的開發者叫苦連天呢?其實有如下幾點緣由。
1、首先蘋果構成了一個封閉的生態,用戶沒有辦法從其餘渠道下載應用。而安卓上僅應用商城就不下幾十種,甚至用戶還能夠跳過商城自主下載。這樣的結果致使安卓的分紅比例經過競爭趨向合理,並且商城也會爲開發者提供展出位置等服務,綜合下來安卓商城的費用並無那麼讓開發者厭惡。
2、還有就是蘋果支付的問題,蘋果對其餘的支付企業都作出了限制,商店只能使用Apple Pay 支付功能,甚至提示用戶去其餘平臺支付也被視爲違反規則。
3、蘋果既是裁判,又是運動員。在線視頻、音樂、電子書等內容高度同質化領域,蘋果不僅扮演了平臺角色,還扮演了競爭者角色。經過「蘋果稅」,蘋果自開發應用在消費端得到了價格優點。像 Spotify 等廠商就只能坐以待斃。
也正式這幾點緣由讓一批開發者公開反對「蘋果稅」,甚至和蘋果公司對簿公堂。
由於 Spotify 等公司的投訴,蘋果如今正在面臨歐盟的兩項反壟斷調查。聯邦衆議院反壟斷委員會主席大衛·西西林表示:「鑑於蘋果公司的權力,蘋果收取太高份額,基本上就像攔路搶劫,欺負你們支付30%份額,不然就不容許進入蘋果市場,這是在壓制小型開發商,這些份額沒法讓小型開發商生存。若是市場存在真正的競爭,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
毫無疑問蘋果店大欺客的行爲已經成爲了共識,若是蘋果繼續執拗下去,最終極有可能受處處罰。從開發者的角度看蘋果若是可以按照每一年固訂價格或者相似稅收的階梯式抽成收費,將會讓小型開發者收益,也會有效緩解兩方的矛盾。不過也有人提出蘋果不容許第三方軟件使用替代的支付系統是纔是問題的根源,但讓以「封閉」聞名的蘋果生態作出改變彷佛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好在最近召開的 WWDC20 大會上,蘋果表示將會啓動一套新的機制,容許開發者挑戰審覈指南的條款,而且漏洞修改的發版工做不會再由於非法律相關的條款違規遭到拖延,此舉被視爲蘋果一次值得稱讚的讓步,在蘋果硬件不斷遇冷的當下,其餘業務收入將變得更爲重要,但願蘋果能探索出一套合理的模式平衡收入增加,而不是將「虎牙」伸向開發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