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IBM發佈了2019財年第一季度財報。編程
財報顯示,IBM第一季度的營收爲181.8億美圓,低於市場預期的184.6億美圓,較去年同期的190.7億美圓相比,下滑了5%。服務器
事實上,IBM除了在2019年Q1表現不樂觀外,在前三個季度其業績也都較爲平庸。而IBM增加乏力在業內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營收持續下滑的背後,IBM已經屢次調整了其業務結構。網絡
早在去年,IBM就進行過屢次裁人活動,甚至在前幾天就宣佈了一則消息,就是它將關閉在新加坡的生產基地,以及其基地裏的員工也將所有被裁掉。分佈式
對轉型中的IBM來講,大規模的裁人是合理的動做,也是它不得已而爲之。縱觀IBM的前幾年財報,它在行業內的競爭中已經落了下風,儘管2017年四季度結束了連續22季度營收下滑的局面,但好景不長,它的營收增加率再次表現疲軟。阿里雲
然而,這些歸根結底都與IBM大力發展雲業務有關。在談IBM的雲業務以前,先來了解雲計算存在的意義是什麼。雲計算
從技術、社會價值、商業角度解讀雲計算存在的意義操作系統
現在,雲計算正漸漸成爲家喻戶曉的詞,但很多非專業人士對「雲」的理解雲裏霧裏,那雲到底是什麼呢?cdn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給出的定義是,雲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可以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不多的管理工做,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不多的交互。中間件
到目前爲止,雖然對雲計算的定義有不少種說法,但NIST給出的定義是接受度最高的。而云計算的「出生」其實已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在2006年亞馬遜AWS的發佈時就象徵着雲計算時代的到來。通過一路的摸爬滾打,如今的雲計算進入到了蓬勃發展的階段,而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必定的前提條件。blog
第一從技術層面看,軟硬件的成熟構成了雲計算髮展的基礎。
雲計算的發展對底層基礎設施的完善有很大的依賴度,而分佈式技術、虛擬化技術、並行編程技術的成熟爲雲計算的大規模爆發鋪平了道路。其中,雲計算的落地必須依託於數據中心,也就是說,數據中心的大小、寬帶容量、分佈點、輻射範圍等方面都會影響到雲計算提供的服務。
據瞭解,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通常擁有5萬-10萬個服務器。在市場研究機構Synergy Research發佈的數據中,2018年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爲430個,較2017年增加了11%,而且預計2019年年末前,全球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總量將會超過500座。
因而可知,目前的數據中心在規模和結構上都在不斷升級,反應了軟硬件技術的成熟度愈來愈高,所以給雲計算給予了更多可發展的空間。
第二從社會價值方面看,雲計算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企業的發展。
有了雲計算,企業能夠按需和隨意調動資源,爲企業節省了很大的一筆成本費用。並且在運營的過程當中,企業各環節的效率也會隨着雲計算的發展而提升。基於雲計算的社會價值,它必然會受到很多企業的擁護,從而推進了它大步向前。
第三從商業角度看,to B業務模式的創新與雲計算髮展是相輔相成的。
流量紅利見底,許多企業的目標從C端移向了B端,鑑於to B業務的用戶羣體主要是商家,而云業務剛好能夠瓜熟蒂落地快速覆蓋到本有的商家。可見,這二者的聯繫有必定的緊密度,起到相輔相成的做用。
不難看出,這三者是促進雲計算髮展壯大的源動力,正是具有了必定的宏觀條件,雲市場的潛在紅利吸引了很多玩家的加入,當中就包括IBM。
雲界「羣魔亂舞」,IBM日子很差過
有相關調研機構代表,2018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804億美圓,同比增加46.5%。其中,2018年Q4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達到227億美圓,同比增加45.6%。
百億級別的雲市場上,雲計算仍然是處於高速增加的狀態,而在這增加紅利中,IBM所能收入囊中的部分其實相對比較小。畢竟,2013年IBM在收購了雲計算服務商SoftLayer後,才快速啓動雲計算。能夠說,它在雲計算方面屬於一個跟隨者。
有數據代表,現有的雲市場上,亞馬遜AWS是全球的領頭羊,佔有31.7%的市場份額;微軟Azure、谷歌雲、阿里雲緊接其後,它們的市場份額分別爲16.8%、8.5%和4%;而IBM雲市場份額從2017年的4.7%降低到2018年的3.8%。
但即使IBM起步較晚,也一直在奮力直追。在2019年一季度中,IBM的雲服務銷售額爲117億美圓,同比增加了10%。並且IBM首席執行官Ginni Rometty曾表示,今年一季度其雲收入有所增加,特別是在雲計算、認知軟件和資訊等關鍵高價值領域。也就是說,IBM選擇雲業務的方向是正確的,只不過其成長的速度追不上雲市場的變化。
不能否認,現有的全球雲服務市場競爭格局是比較難以撼動的。重新開設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數量上看,亞馬遜和谷歌新增的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佔總數的一半以上。在某種程度上,數據中心的建設表明着雲服務商的雲計算能力以及雲業務增加的狀況,這在它們的營收規模上也都表現出來了。
而IBM與其餘雲服務商的差距更多在於它們對雲計算的理解。
亞馬遜的雲業務致力於知足電商商家的託管需求;微軟的雲計算路線走的是「軟件+服務」;谷歌更多強調的是經過雲計算對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阿里雲計算的價值在於經過移動化與雲計算的結合來實現IT服務的「在線化」。
對比來看,因爲IBM的主要業務是售賣硬件設備,它對雲計算的理解天然靠向硬件方向,由於對於硬件廠商來講,其服務上的優點並不大。但從它們的發展狀況來看,側重點在服務上的雲玩家所獲的業績會更好,也就是說,雲計算更看重的是服務。
因而可知,IBM在雲界的日子並很差過,而在不久前,它以340億美圓收購紅帽,那麼這樣的作法是否物超所值呢?
收購紅帽是個「划算」的生意?
做爲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開源軟件公司,紅帽的商業模式就是經過免費的代碼共享向客戶提供技術服務並收取必定的服務費。目前,紅帽產品涉及到雲計算、存儲、虛擬化、中間件和操做系統這五大技術領域。
並且紅帽具備穩定的現金流,其2019財年第四季度總營收爲8.79億美圓,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已經連續68個季度實現營收增加。IBM正是看好紅帽的商業模式,因此紅帽被收購後仍可保持原有的品牌,以一個單獨的部門運做,而它在技術和資源上的優點要接入到IBM中,爲IBM的雲業務發展提供最大化的支持。
就此來講,紅帽的技術與商業價值對IBM而言有很好的輔助做用,由於IBM在轉型的路上,能與其餘雲服務商對抗的核心競爭價值比較缺少,而紅帽正好能爲其提供這樣的價值。
另外在雲計算領域,紅帽的Linux是較爲領先的操做系統,受到了很多企業的承認。而IBM收購紅帽後,就可爲其市場、業務的擴展帶來現成的好處。
不得不說,這確實是IBM打入混合雲的好機會,但從IBM的2019年Q1財報上看,紅帽並無發揮出很大的威力。
IBM一季度雲業務的營收其實分散在全球商業服務、雲計算和認知軟件、全球技術服務中。具體來講,其全球商業服務(包括諮詢、應用管理和全球流程服務)營收爲41.2億美圓,基本持平;雲計算和認知軟件(包括認知應用、雲計算和數據平臺以及交易處理平臺)營收爲50.4億美圓,同比降低了1.5%;全球技術服務(包括基礎設施、雲計算服務以及技術支持服務)營收爲68.8億美圓,同比降低7%。
很明顯,這些業務的營收增速不是持平就是降低,從某個角度來講,IBM想要藉助紅帽來推進雲業務發展的目標還沒有實現。
就目前狀況而言,IBM收購紅帽是個冒險的生意。
一方面,當時的IBM市值只有1100億美圓,紅帽的收購估值已經佔了整體量的1/3左右,而2019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只有15.9億美圓,較去年同期的16.8億美圓下滑了5%,如此來講,什麼時候回本仍是個未知數。另外一方面,IBM與紅帽若是不能很好的結合,從而發揮最大做用,這其實就是個很大的隱患。
但若是IBM在服務領域下功夫,再與紅帽的技術和資源結合發力,或許長期看來,這就是個划算的生意,搞很差IBM也有可能所以搶佔更多的雲市場份額。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