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程序員的五年總結,給你不同的角度

5 年是一個值得總結的階段,而這 5 年後的今天,我發現本身愈來愈不像一個「程序員」。前端

現在在工做中 開始關注文檔,開始關注規範,但願本身輸出的不僅是代碼; 天天會耗費時間消化各類外部信息,喜歡看更多非技術類的書籍,喜歡和各式各樣的業內業外人士交流。程序員

這 5 年來取得了一些小成就,也有各類小遺憾,做爲一個興趣使然、不是特別勤奮的程序員,但願個人經歷能給你帶來不同的「雞湯」。架構

Github

事實上對於程序員來講,Github 一直有着特殊的含義,對於我也同樣。框架

一開始建立本身 Github 的時候,其實就是工做閒了,想讓本身沉澱些東西,由於感受本身碌碌無爲地碼了兩年,一直缺少本身的背書和交流,是時候作點改變了, 而也是這一步,開啓了個人新里程。ide

我記得我在建立 GSYVideoPlayer 的時候,從未想過它會到達今天這個數字;而在作 GSYGithubApp 的時候,也沒想到現在會作成一個系列,事實上在建立本身 Github 的時候,我也經歷過不知道該作些什麼,以爲「這個沒有技術含量,那個類型已經有人作了」的困惑。學習

最後我選擇從「優化」別人的項目開始,而且慢慢將手頭上各式各樣「無用」代碼發佈到 Github ,並在各個渠道推廣它們。優化

最終,在 Github 上從一個 「索取者」 轉變爲 「貢獻者」 後,個人認知和工做慢慢發生了改變,這個改變在 埃米尼亞·伊貝拉的《能力陷阱》中解釋是:3d

外在轉變過程指的是,創建起一個有潛力或有能力的好名聲,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咱們的自我認知; 而內在轉變過程涉及內在動機和自我定位的轉變,這種轉變並非獨立發生的,而是在與他人所創建的關係中漸漸發生的轉變。」 ——《能力陷阱》code

是的,在開始維護 Github 並創建本身背書的過程當中,我是被推着走的。爲了維護轉變後的「大佬」角色,我開始從工程的角度思考需求,開始從架構的角度去解決 issue,被迫利用規範去約束一些問題。cdn

這個轉變也開始影響到個人工做:

  • 之前在使用開源服務時,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就是提個 「老闆式」 issue,而如今是先看源碼找找問題是什麼?
  • 在平常工做中,也從習慣於遇到問題後只會拋出問題,變成遇到問題後爭取提出幾種可行性解決方案進行討論。

同時 Github 也很容易讓你接觸到各式各樣的人,在這裏你能夠和天南地北、國內國外的人交流學習,最後我發現:Github 不只僅是「網盤」,它的做用毫不止是讓你 「CV」 和「白嫖」的地方,它更是你展現能力,改變自我和思想碰撞的社區。

固然,維護 Github 和推廣不是容易的事情,你可能會常常遇到各類「降維」打擊和「無理」 要求,可是承擔責任,學會如何處理和甄別,是除開工做外,Github 這個平臺所能帶來的更多價值。

成長

程序員是一個須要不斷學習成長的崗位,特別是大前端,回想過去 5 年裏,從

  • 語言: JavaKotlinJavaScriptDart
  • 框架: React NativeWeexSpringFlutter
  • 開發模型:MVCMVPMVVMDIAOPReactive

等等的學習,有我的興趣,也有工做所迫,但在學習技術的路上,只要你在行業內就很難停下來。

而在學習路線上,包括我本身,不少人都會有 「是否是學多就不精了」 的疑問。確實,學的東西多了,不可能在工做中都能有所應用,並且每項技術的探索可能都會深淺不一,因此避免跟風學習是前提。

可是迴歸到 「精通」 這個詞,在不學多的狀況下,你又是否真的在學精呢? 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路線和學習風格,而我對本身的定位,更可能是在本身的技術棧內去拓展技能。

由於技術是具有可遷移性的,好比:學習 DaggerSpring 的時候;學習 React NativeFlutter 的時候;學習 KotlinJavaScript 的時候。

在增長本身技術儲備的同時,也開拓本身的眼界,我我的更但願本身的生涯是去 「精通」 開發,而不是定位於某種語言或框架, 在《能力陷阱》 一書裏提過:

「咱們很樂於去作那些咱們擅長的事,因而就會一直去作,最終就使得咱們會一直擅長那些事。作得越多,就越擅長,越擅長就越願意去作。這樣的一個循環能讓咱們在這方面得到更多的經驗。而它就像是毒品同樣,咱們被它深深吸引,由於咱們的快樂和自信都來源於它。它還會讓咱們產生誤區,讓咱們相信咱們擅長的事就是最有價值的且最重要的事,因此值得咱們花時間去作。」 ——《能力陷阱》

因此我會保持去關注新的行業動態,瞭解一些新興技術實現,即便只是知道它的名字和做用。危機感和興趣讓我有動力這麼作,固然,在某個領域保持深度仍是有必要的,畢竟吃飯的東西不能丟, 可是保持學習和好奇心,是讓職業生涯更有生命力的保證:

「一樣地,每一年咱們都會看到,在一個新的技術發佈後,曾經在某一領域具備權威的領導者失去他的領導地位,這正是由於平常工做佔據了進行策略性思考的時間,從而讓你沒有時間去作一些更有價值的事。」 ——《能力陷阱》

還有挺多人問過我,是若是保持寫做和學習的,就我而言,多是由於我記性不大好,我習慣把生活或工做中的一些收穫和想法,如: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向,看源碼的邏輯與流程,讀書的體驗和感覺都零散地記錄下來,這些都是創做的靈感源泉,同時保持對問題的思考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如今喜歡和各式各樣的人交流,瞭解他們對一些問題不一樣的見解,這樣每每能給出不一樣角度的答案,固然,避免無謂的爭吵是生活快樂的源泉。

階段

我我的習慣於把經歷和目標定義爲各種階段:

  • 小階段,好比我但願這篇文章的閱讀數,這個 Github 項目的 star 數能到達某個目標;
  • 大階段,好比我但願 GSY 能在國內 Flutter 領域有一席之地;好比我但願本身的職能在輸入代碼以外能有新的發展。

而這樣的定義讓我更具目的性地行動。回想過去 5 年,若是你問我有規劃 5 年後會如何嗎?我是沒辦法給你明確答覆的。可是小階段和大階段的定義,能讓我在短時間內更有目標地行動,同時保持不斷的行動,保持間斷性的學習成長。

個人階段目標不會是「一個億」,而是將來一個月我想要作什麼?將來幾天我但願作什麼?說更實誠一些,就是自我驅動!事實上若是沒有外界驅動,那麼就給本身找點麻煩吧。我一直思考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區別,其實很大一部分就是領導者會給本身找事。

同時階段總結可讓你更認清本身。

我相信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奮進的上升期,收穫期,而後到達本身的一個階段巔峯。好比 5 年後的如今,我開始思考,過去所收穫那些數字所表明的意義,從「一身白裝」到「錦帽貂裘」,是什麼能讓你膨脹,又是什麼最是難忘。

每個階段的「巔峯」,最難的就是看清本身的實力,在「可觀的數字」和一聲聲的「大佬」中,你是否迷失了自我? 如今想一想 Github 上收穫的數據,帶給個人 不是工做的「敲門磚」 ;不是額外的經濟收入;而是自我驅動的源泉和對過去的承認,它讓我相信,我還在路上。

這個階段放到工做中一樣適用,你在企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裏,所擔任的角色和職責是否在改變和發展?

「他們根據各自的專長,把工做定義在一個較窄的範圍內,把本身的活動範圍限制在過去能給他們帶來最大價值的持續性成果的領域。事業初期,他們須要扮演這樣一個角色。可是通過一段時間之後,別人對他們的指望會發生改變。」 ——《能力陷阱》

事實上我一直認爲,工做纔是你的第一平臺,企業的發展階段讓你成長,同時你也須要在工做中適時調整本身的位置,你能夠嘗試一邊學習,一邊工做,和企業一塊兒成長,同時在平常生活中把一些時間空出來,用這些時間來擴展你的工做範圍,爭取 「在工做中去講述本身的故事」 。

最後

最後說幾句,最近恰好看了 《能力陷阱》 這本書,又剛好是在階段總結的時間點,因此比較有感觸,就將本身想法寫了出來,過去的5年不必定很精彩,可是卻很充實,將來的「故事」 也會根據需求而發生一些變化,當目標改變時,故事也會隨着轉折,可是不變的,大概就是「碼農生來只知道前進」 !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