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SS蠕蟲瘋狂***知名SNS網站Twitter,技術人員屢次修補漏洞未果,能夠說是本週當之無愧的最值得關注新聞,在本期回顧中筆者將和朋友們一塊兒關注該事件的發展;惡意軟件方面也至關熱鬧,新型病毒將Mac系統轉化爲僵屍網絡,新一代隱蔽Rootkit Mebroot浮出水面。安全新技術領域,研究人員提出用耳朵做爲驗證因素的新型生物驗證技術,朋友們能夠在本期回顧中瞭解這個新技術有哪些有趣的新特色。在本期回顧的最後,筆者爲朋友們精心挑選了兩篇值得一讀的推薦閱讀文章。
本週(090413至090419)安全要聞回顧
本週的信息安全威脅爲低。
Web應用安全:XSS蠕蟲瘋狂***Twitter,技術人員屢次修補未果;關注指數:高
從上週末開始,一個名爲Stalkdaily的蠕蟲在知名的SNS網站以驚人的速度開始擴散,不斷有用戶抱怨「我被Stalkdaily蠕蟲感染了」,連Twitter很紅的應用之一TweetVisor也頻繁顯示警示。事發初期,技術網站Techcrunch就進行了報道(不多能有信息安全相關的新聞能上Techcrunch),並有網友在互聯網上公開了該蠕蟲的源代碼,Twitter的技術人員也很快修補了該蠕蟲所***的XSS漏洞。
Twitter和用戶都沒有想到的是,該蠕蟲的做者很快就又找到Twitter新的漏洞,並使用了Java變形技術來逃避Twitter設置的內容過濾,在短短的一週時間內,Stalkdaily蠕蟲爆發了六次,Twitter也號稱修復了全部的XSS漏洞,然而沒過多久新一代的蠕蟲都會從新爆發,Twitter的技術人員也只能投入修復漏洞的重複勞動中。Stalkdaily蠕蟲的做者在***事件發生不久浮出水面,使人意外的是影響如此大的蠕蟲***,蠕蟲的做者竟然只是一名17歲的少年Mikeyy,他的目的看起來只是想宣傳本身的網站Stalkdaily.com。
整個事件的通過與2005年19歲的Samy寫蠕蟲***MySpace有驚人的類似,Samy最後被判了3年緩期和90天社區勞動——若是Twitter要追究法律責任的話,顯然Mikeyy的下場要比Samy更難過,由於Stalkdaily蠕蟲的第1、二代都帶有竊取受影響用戶的用戶名和Cookie,已經構成對Twitter及其用戶事實上的損害。
固然,簡單如Twitter的界面仍會產生XSS漏洞並形成如此大的影響,也再次說明了XSS對Web應用的威脅之大;Twitter的技術人員修補了六次漏洞,仍讓Stalkdaily蠕蟲連續爆發,雖然每一代蠕蟲的特徵代碼不一樣,但也說明了Twitter的修補方式其實是錯誤的。Twitter採用的是經過黑名單來攔截蠕蟲所用的XSS***字串,技術人員也誤認爲這樣足夠防護XSS***,但實際上採用白名單方式來控制輸入字串的形態、長度和字符集等,纔是更有效的XSS防護方式。
網站防護XSS的最大難度在於,每個網站的結構千差萬別,可能形成多層的字符串解碼操做,因此如何有效的防護XSS的***,網站的開發人員必須熟悉XSS的成因,OWASP網站上的XSS特徵列表就是一個至關好的參考資源。而對用戶來講,可使用Firefox的NoScript插件或經過修改IE設置禁用掉JavaScript的執行,一勞永逸的解決掉XSS漏洞的***問題,不過這樣也會對用戶的瀏覽體驗形成至關的損失,就看用戶是如何取捨安全和體驗這二者了。
惡意軟件:新病毒將Mac轉化爲僵屍網絡;最隱蔽的Rootkit浮出水面;關注指數:高
傳統意義上的僵屍網絡,每每是由大量採用Windows做爲操做系統的PC或服務器所組成,隨着惡意軟件編寫技術的提高,僵屍網絡成員的類型已經今非昔比,除了在前兩期回顧中筆者曾介紹過的Linux路由器僵屍網絡外,Apple Mac系統也開始成爲僵屍網絡的新成員。來自多個反病毒廠商的檢測結果,今年初出現的捆綁有新惡意軟件的盜版MacOS系統,已經成功的擴散到至關數量的用戶機器上,這些受感染系統已經開始被用在至少一次的大規模拒絕服務***中。這種***方式對PC用戶來講並沒有新意,在Windows盜版猖獗的前幾年,某些小工做室製做的所謂發行版常會捆綁不一樣的惡意軟件。
因爲Mac系統上目前可用的反病毒軟件並很少,用戶對惡意軟件的防範意識也較爲薄弱,所以這種針對Mac的***行爲仍是應該引發Mac用戶的重視的。
最近反病毒廠商發現的Mebroot Rootkit新變種則顯示了Rootkit編寫技術有較大進步的現象。Mebroot Rootkit也稱爲Torpig或Sinowal,最先是由EMC RSA的安全人員於去年末所發現的,一般還被集成到流行的***工具包Mpack裏面。Mebroot的新變種與舊的相比更爲隱蔽,主要表如今新變種增長了用於隱藏的新技術,在感染用戶的系統後再也不嘗試鉤掛disk.sys驅動,而是會先判斷哪個驅動程序是更爲底層的,而後再對其進行感染。
安全新技術:研究人員提出人耳生物識別技術;關注指數:中
由於移動計算設備較小的體積和較弱的計算能力,傳統的生物識別技術在移動計算領域彷佛都不太適用,但在政府、軍事等對安全要求較高的領域,對適用於移動設備的生物識別技術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協會(EPSRC)就贊助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這樣的一個研究項目,針對每一個人能聽到的低頻聲音不一樣,以及對相同聲音不一樣的響應模式,來區別當前用戶是不是通過系統認證的合法用戶。
若是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可以成功,結合嵌入敏感麥克風的移動電話,預計可實現這兩個功能,識別用戶以進行安全的電話通訊,或者在用戶的移動設備被盜以後,遠程禁用掉被盜的設備以防止泄密。不過這樣的技術即便開發成功,估計也只可以是在法律、政府和軍事領域小規模使用,我的用戶也想用的話,多是連輸入本身識別信息都很難操做,更別說要用更高級的功能了。
推薦閱讀:
1) 企業應用智能電話的3個安全要點;推薦指數:高
隨着成本的降低,智能電話已經成爲企業網絡中一種常見的終端,但智能電話不一樣於傳統x86體系的諸多特色,以及高度定製化的軟件,也使得在企業環境中安全使用智能電話成爲一個很難實現的目標。本週eWeek.com推出了一個文章《企業應用智能電話的3個安全要點》,相信會給目前遇到相似問題的朋友一些提示。文章的地址以下:
2) 2009年數據泄露調查報告;推薦指數:高
數據泄露是對企業威脅最大的IT事故之一,即便是對從未發生過相似事件的企業來講也是一把高懸的利劍,如何防止敏感的數據外泄,也成爲企業最爲關鍵的任務。互聯網安全組織SANS本週推出的《2009數據泄露調查報告》,採用案例分析的方式介紹了衆多數據泄露相關的知識,推薦朋友們都瞭解一下。文章的地址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