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於: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2/08/how_to_read_diff.html 版權全部歸原做者html
diff是Unix系統的一個很重要的工具程序。git
它用來比較兩個文本文件的差別,是代碼版本管理的基石之一。你在命令行下,輸入:app
diff就會告訴你,這兩個文件有何差別。它的顯示結果不太好懂,下面我就來講明,如何讀懂diff。 工具
因爲歷史緣由,diff有三種格式:spa
咱們依次來看。命令行
爲了便於講解,先新建兩個示例文件。3d
第一個文件叫作f1,內容是每行一個a,一共7行。unix
第二個文件叫作f2,修改f1而成,第4行變成b,其餘不變。htm
如今對f1和f2進行比較:對象
這時,diff就會顯示正常格式的結果:
第一行是一個提示,用來講明變更位置。
它分紅三個部分:前面的"4",表示f1的第4行有變化;中間的"c"表示變更的模式是內容改變(change),其餘模式還有"增長"(a,表明addition)和"刪除"(d,表明deletion);後面的"4",表示變更後變成f2的第4行。
第二行分紅兩個部分。
前面的小於號,表示要從f1當中去除該行(也就是第4行),後面的"a"表示該行的內容。
第三行用來分割f1和f2。
第四行,相似於第二行。
前面的大於號表示f2增長了該行,後面的"b"表示該行的內容。最先的Unix(即AT&T版本的Unix),使用的就是這種格式的diff。
上個世紀80年代初,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推出BSD版本的Unix時,以爲diff的顯示結果太簡單,最好加入上下文,便於瞭解發生的變更。所以,推出了上下文格式的diff。
它的使用方法是加入c參數(表明context)。
顯示結果以下:
這個結果分紅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的兩行,顯示兩個文件的基本狀況:文件名和時間信息。
"***"表示變更前的文件,"---"表示變更後的文件。
第二部分是15個星號,將文件的基本狀況與變更內容分割開。
第三部分顯示變更前的文件,即f1。
這時不只顯示發生變化的第4行,還顯示第4行的前面三行和後面三行,所以一共顯示7行。因此,前面的"*** 1,7 ****"就表示,從第1行開始連續7行。
另外,文件內容的每一行最前面,還有一個標記位。若是爲空,表示該行無變化;若是是感嘆號(!),表示該行有改動;若是是減號(-),表示該行被刪除;若是是加號(+),表示該行爲新增。
第四部分顯示變更後的文件,即f2。
除了變更行(第4行)之外,也是上下文各顯示三行,總共顯示7行。
若是兩個文件類似度很高,那麼上下文格式的diff,將顯示大量重複的內容,很浪費空間。1990年,GNU diff率先推出了"合併格式"的diff,將f1和f2的上下文合併在一塊兒顯示。
它的使用方法是加入u參數(表明unified)。
顯示結果以下:
它的第一部分,也是文件的基本信息。
"---"表示變更前的文件,"+++"表示變更後的文件。
第二部分,變更的位置用兩個@做爲起首和結束。
前面的"-1,7"分紅三個部分:減號表示第一個文件(即f1),"1"表示第1行,"7"表示連續7行。合在一塊兒,就表示下面是第一個文件從第1行開始的連續7行。一樣的,"+1,7"表示變更後,成爲第二個文件從第1行開始的連續7行。
第三部分是變更的具體內容。
除了有變更的那些行之外,也是上下文各顯示3行。它將兩個文件的上下文,合併顯示在一塊兒,因此叫作"合併格式"。每一行最前面的標誌位,空表示無變更,減號表示第一個文件刪除的行,加號表示第二個文件新增的行。
版本管理系統git,使用的是合併格式diff的變體。
顯示結果以下:
第一行表示結果爲git格式的diff。
進行比較的是,a版本的f1(即變更前)和b版本的f1(即變更後)。
第二行表示兩個版本的git哈希值(index區域的6f8a38c對象,與工做目錄區域的449b072對象進行比較),最後的六位數字是對象的模式(普通文件,644權限)。
第三行表示進行比較的兩個文件。
"---"表示變更前的版本,"+++"表示變更後的版本。
後面的行都與官方的合併格式diff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