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通信產品的一點小思考,貪婪的代價

Warcraft III 裏有一個祕籍語句 greedisgood XXXX,只要你敲下 greedisgood 10000 就能夠當即得到相應 10000 的金錢和木材。而 Greed is good 的來源是 1987 年的著名電影 Wall Street 裏的名句:Greed, for lack of a better word, is good. Greed 即貪婪,是驅動人們不斷探索的原始動力。微信

互聯網讓信息永不停歇地快速傳遞,數據在光纜和無線電波里以最快的速度傳播,它自己便是人類溝通訴求下的產物,也爲人類文明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其價值有如軸心時代、有如文藝復興、有如大航海、有如工業革命、有如世界大戰。但它與人類每一次巨大變革都同樣,人類不斷地犯着一樣的錯誤,一次又一次,往往封存入歷史警醒後人,往往又從新上演。貪婪,互聯網做爲信息溝通的媒介,放縱了貪婪。網絡

即時通信 Instant Messaging (IM)

沒有一我的可以逃脫微信的「魔抓」ide

從大三到我研究生畢業後一年,我不知道心生了怎樣的魔障很是懼怕坐飛機,怕到有一次上飛機以前居然哭鼻子。可是,自打工做繁忙以後,我就異常珍惜飛機上的時光,由於在飛機上的幾個小時裏,終於能夠沒有網絡了(幸好機上 Wi-Fi 服務尚不普及),也就是說終於沒有人能夠找到我了。微信,這個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互聯網產品,好似洪水猛獸衝入咱們的生活。每當他的提示音想起,都讓我心緒難平。工具

互聯網完全改變了人與人交流的方式,而相似於微信、Messenger、WhatsApp 這樣的移動即時通信工具基本已是咱們生活、工做賴以生存的基本工具。騰訊曾被幾番詬病的「要作互聯網裏的水與電」也由於微信的成功而「平反昭雪」,但真當它如水與電同樣與咱們所生活的數字世界緊密連接之時,吸附於貪婪之上的原罪便也沒法忽視。微信支付

每當你發送一條即時通信給一我的時,你貪婪地期待對方要儘快看到並回復idea

由於人有肌肉記憶,不少時候你的手比大腦運轉得快,而即時通信的媒介改變了人們經過長篇幅文字溝通的邏輯思惟。在《娛樂至死》(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這本書裏傳遞了一個很核心觀點 「Americans no longer talk to each other, they entertain each other. They do not exchange ideas, they exchange images. They do not argue with propositions; they argue with good looks, celebrities and commercials.」 書裏講述的 80 年代美國電視做爲一個新的信息傳遞的媒介即定義了其媒介中的內容會取向娛樂化。這本書雖然成名已久,但它的觀點也適用於今天,佐證了爲何抖音是任何人都沒法抗拒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媒介會定義經過這個媒介傳遞的信息,即時通信也同樣。code

在以微信等即時通信軟件爲咱們平常溝通的主要媒介,而其演化出的討論羣、熟人關係朋友圈、看一看資訊推介等也都是信息消費的媒介。它在一步步地改變咱們的語言表達習慣及溝通習慣,也慢慢地改變了咱們消費內容的形式甚至是內容自己。舉具體的例子:ci

  1. 我給一我的發微信詢問信息,我能夠容忍對方回覆個人時長是有限的,而這個有限的來源是即時通信產品自己定義的。更重要的是,除了收到信息的人由於那個紅點數字一直想着要回復以外,發信息一方其實也須要一直留着心思等待對方回覆。不久,做爲發信方你的沒法接受等待,再次發送信息催促,給收信方繼續增加回覆成本。
  2. 咱們獲取信息每每是有溝通或執行引導的需求。前者須要佔據一段較爲連續的時間執行,然後者則須要把需求彙總後根據本身的時間安排來一個一個完成。可是技術通信的兩方都不會等待對方,一我的處理信息、完成任務並回復的行動在技術通信之下被強制排成了一個優先級。再加以 1. 中提到的回覆不可等待的問題,就極強地促使信息過載。
  3. 而羣的產生,則繼續增強了重要信息處理和弱信息處理分割的成本。羣裏的內容是否要看,是逐一看仍是統一看,有人 @ 我是做爲一個專門的溝通訊息來進入本身的任務列表,仍是融於羣溝通訊息的總體。

固然,還有更多的例子能夠闡述即時通信給人在處理信息方式上帶來的巨大沖擊。抽象來講就是:get

  1. 時序要求縮短
  2. 優先級分配成本提升
  3. 信息過載

而使得這樣的狀況發生,是人性之貪婪地產物。若是我只能同時處理較爲活躍和關心的 20 個羣的溝通,爲何不退掉其餘羣?你可能會說,也許裏面有重要信息呀?那你要在何時去處理可能重要的羣,又在何時去處理徹底不重要的羣,又在這兩個之上繼續處理那些必定要關心的羣?產品

數字化讓須要處理的信息自己沒有了成本和重量,互聯網又讓信息的傳遞和溝通沒有了成本和重量,那將來某一天必將到來智能化是否會讓信息的處理自己沒有了成本和重量?

貪婪繼續驅動人類在慾望的深淵裏停不下腳步,智能化的 Killer App 也許真的會讓人再也不思考如何思考。就比如,我最討厭的別人問我:「在嗎?」,那個時候,和我溝通的人的智能系統和個人智能系統應該都知道對方找我想要幹什麼,若是是徹底信息系統內能夠解決和溝通的問題,也許最後交給個人就是:對方但願和你借錢 「1000」,您的微信支付帳戶餘額還有「2531.9」,請問是否贊成借錢給對方?借款條已自動生成存儲在對方我的信用體系中,若按照找預約時間 30 日內未還款,會自動記錄備案。我點擊確認以後,彈出一個廣告「要爲你和好友的關係加份保險嗎?只需 10 元,朋友不還你的錢,咱們還!」

貪婪終將成爲枷鎖!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