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實用技巧之:訪達/Finder

更多Mac實用技巧系列文章請訪問個人博客:Mac實用技巧系列文章windows

Finder就至關於windows XP系統的『個人電腦』或win7/win10系統裏的『計算機』(打開後叫資源管理器),find是查找的意思,那Finder就是查找者,尋找者,或者說是查找器,是用來管理你係統各類軟件、程序,文檔,圖片視頻等資源的管理器,因此說windows叫資源管理器是很合理的,Finder之前不翻譯,直接就叫Finder(中文版也沒有翻譯),後來可能想討好更多的中國人,翻譯成:訪達,既是音譯,又是意譯,意爲訪問,達到的意思,從翻譯角度來講,真是妙極了,但是不知道是習慣了windows叫資源管理器仍是習慣了Mac之前直接叫Finder,忽然叫訪達,總感受怪怪的!諸如此類的翻譯還有:程序塢(Dock)、啓動臺(Launchpad)、隔空投送(AirDrop)、調度中心(Mission Control)、聚焦(spotlight),更搞笑的是,谷歌瀏覽器windows版,窗口就叫窗口,Mac版居然翻譯成:電動窗,沒錯,就是叫『電動窗』,感受是剛學漢語的歪果仁翻譯的。瀏覽器

1. Finder顯示當前文件路徑

image.png

2. Finder顯示隱藏文件快捷鍵

之前想在蘋果電腦上查看隱藏文件,還得用終端命令。升級到 macOS Sierra 以上的系統後,按 command + shift + .就能直接在 Finder 裏顯示隱藏文件(看好了最後那個是英文句點『.』),再次按就是隱藏回去。
另一種方法是,用命令直接打開隱藏文件夾(不須要用上面的命令先切換成顯示隱藏文件)bash

open ~/.ssh

執行這個命令就能直接在Finder中打開~/.ssh這個隱藏文件夾服務器

3.Finder同時查看多個文件或文件夾總大小

選中多個文件或文件夾後,按option+command+i,或者右鍵彈出菜單以後,按住option鍵,菜單的顯示簡介會變成顯示檢查器,點擊顯示檢查器,便可查看全部選中的文件的總大小(注意,若是選中多個文件後,按command+i,即沒有按option,或者直接點擊右鍵菜單的顯示簡介,則會每個文件都彈出來一個屬性窗口,若是你全選的文件上百個,那它就會彈出來上百個屬性窗口,因此必定要注意,不然彈出幾百個屬性窗口也是挺恐怖的)
同時查看多個文件總大小.gifapp

4. 查看整個目錄的大小

當在目錄外面時,直接右鍵點擊Get Info就行(中文:顯示簡介),若是在目錄裏面,則在空白處右鍵Get Info就行,不須要全選再右擊再按着Option鍵查看Get Info(雖然這樣也能夠,實際上這樣看會小一點點,由於沒有加上文件夾自己的大小,文件夾總大小=文件夾裏全部文件總大小+文件夾自己的大小)
ScreenFlow.gifssh

5. 複製Finder中某個文件的路徑

Finder的文件路徑在Finder的下部,並且沒法像windows那樣在地址欄能夠複製路徑,但仍是有方法。編輯器

1)方法一:右鍵+option

先選中文件,能夠是一個或多個文件,若是是一個文件直接右擊就行,不須要先選中,而後右擊→注意看拷貝按鈕→按住option鍵→拷貝按鈕是否是變成拷貝路徑了?對,如今點這個按鈕就能夠拷貝路徑了,多個文件的路徑是換行符隔開。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xiebruce.top/2018...; title="ScreenFlow.gif" alt="ScreenFlow.gif"></p>ide

2)方法二:本身製做一個複製路徑的右鍵菜單

咱們可使用Automator(自動操做)製做一個服務(製做後就會出來一個右鍵菜單),這樣複製路徑就很是方便,比windows方便多了!工具

Automator就是下圖這玩意,中文叫自動操做,它在啓動臺實用工具裏面。
Xnip2018-11-16_10-21-38.jpgspa

打開Automator,點擊左下角的新建,以下圖,搜索copy,把搜索出來的「Copy to Clipboard」拖動到右側,並把右側上邊的Service receives selected 後邊選擇「files and folders」,in後邊選擇「Finder.app」,最後command+s保存,命令爲:Copy path便可(你也能夠用中文:複製路徑),之後右鍵菜單就會出現這個按鈕。
image2.png

右鍵製做完成後,使用效果以下:
ScreenFlow3.gif

3)使用終端

打開終端,把要複製路徑的文件拖動到終端就能夠看到路徑,而後複製!
ScreenFlow6.gif

6.在Finder中前進和後退

command+[command+ ]:即command+中括號的兩邊,這個是歷史的前進與返回,建議本身從進幾層目錄而後用這兩個快捷鍵試一試就清楚。
command+↑command+↓:這個跟上邊不同的是,command+↓須要你選中某個目錄後才能操做,這個快捷鍵至關於鼠標雙擊(沒錯,它不只可用於打開文件夾,還可用於打開程序,因此說它至關於鼠標雙擊),而command+↑是一個與command+↓相反的動做,只有先按了command+↓,才能用command+↑返回。

7. Finder中按shift沒法連續選文件的解決方法

咱們知道,在windows系統下,先選中一個文件,而後按住shift,再點擊另外一個文件,那麼這兩個文件之間的文件都會被選中,然而在mac的Finder中只有使用列表顯示方式才能夠,若是使用縮略圖顯示方式,則不行。

以下圖,第一次點擊第二個文件的時候,其實我是按了shift鍵的,可是卻不能連續選中中間的文件,而第二次我用列表顯示方式,選中一個文件後,按着shift鍵再點另外一個文件,就連續選擇了,固然mac也能夠像windows那樣用鼠標拖選。
ScreenFlow7.gif

若是用鍵盤的話,在縮略圖模式也是能夠多選的,方法是按Shift+↓,每按一次↓,都會選中一行(若是第一個沒有默認被選中,則第一次會選中第一個),若是隻是選中其中一個,在已選中其中一個的狀況下,用上下左右方向鍵就能夠。
ScreenFlow9.gif

8. Finder快速定位到頂部和底部

在Finder裏,當文件不少時,咱們有時候但願能用快捷鍵快速到達頂部或者底部,固然用鼠標滾動也能夠,可是對於快捷鍵黨來講,鼠標滾動簡直太慢了有木有,快捷鍵方法是在「列表」顯示模式下,按option+↑option+↓,若是在縮略圖模式下按這兩個快捷鍵,跟直接按方向鍵是同樣的。
ScreenFlow10.gif

9. Finder用所選項目新建文件夾

以下圖所示,右鍵菜單裏的英文對應的中文就叫用所選項目新建文件夾,這個比windows強大吧,windows可沒這功能,另外第二次我是用快捷鍵的control+command+N(N:new)。
ScreenFlow11.gif

10. Mac的複製、剪切和粘貼快捷鍵是什麼?

  • 在Mac中,把command鍵當成windows的ctrl鍵使就好了,因此聰明的你確定想到,那Mac的複製粘貼快捷鍵就是command+C,command+V了,沒錯,就是醬紫!
  • 那剪切呢?也像windows那樣用command+X嗎?呃,對於編輯器裏的文原本說,確實能夠這樣,command+X就是剪切,command+V就是粘貼,可是對於文件和文件夾,沒有這個功能,由於在Mac中,執行剪切後文件會「不見了」,就像你在編輯器裏剪切文本那樣,文件被剪切後就放到剪貼板中了(而不像windows是變成灰色),萬一你忘了粘貼,那文件就至關於被『刪除了』,因此Mac沒提供剪切這個功能。
  • 那Mac是否是就不能實現『剪切』這個功能了呢?顯然不是,Mac有一個跟剪切相似的操做,但它不叫剪切,它叫『移動』,只要你在粘貼時,多按一個option鍵(即command+V變成option+command+V),那麼文件在粘貼時,就會被移動過去(而不是複製一份),這樣就至關於windows的『剪切』後再粘貼了。固然,若是你用鼠標粘貼,那你能夠先右擊鼠標出來菜單以後,按住option鍵,而後『粘貼』按鈕就會變成『移動』按鈕了。
  • 有些人可能會以爲奇怪,Mac爲何沒有剪切?而是用移動代替?若是你懂Linux,你會覺是Mac的這個操做,很正常,由於在Linux裏,也沒有所謂的『剪切』,只有複製和移動(複製就是cp,移動就是mv),由於Linux屬於類Unix,而macOS基於Unix內核,它們的運行機制都是同樣的,相反,Windows的『剪切』操做才奇怪,世界上這麼多系統,也就只有windows纔有『剪切』這種操做(固然可能有一些基於Linux的系統會模仿Windows)。
  • 鼠標複製粘貼,快捷鍵同樣效果,本身試試就行

ScreenFlow12.gif

  • 鼠標複製移動(注意右鍵菜單出來後,按下option鍵,粘貼纔會變成移動),能夠看到移動後,左邊的不見了,移到了右邊,這就至關於windows的剪切——粘貼功能。

ScreenFlow13.gif

11. Mac右鍵菜單的『複製』和『拷貝』

  • 絕大部分Mac用戶都是從windows過來的,你們在windows可能複製粘貼都玩的很溜,可是到了Mac,卻發現有點奇怪,剛開始可能不注意,想把一個文件複製到另外一個地方,直接右擊→複製,結果卻發現這個文件又多了一份,假如被複制的文件名爲『風景.png』,則莫名奇妙多出來的那個文件名可能叫『風景 copy.png』或者中文『風景 的副本.png』,有人以爲奇怪,爲何我複製一個文件還沒粘貼呢,就自動出來一份呢?後來他可能發現,原來對『風景.png』右擊,出來的菜單不止有『複製』按鈕,還有『拷貝 風景』這個按鈕,哦,這樣發現,要複製粘貼一個文件,應該點『拷貝 xxx』而不是點『複製』,而『複製』這個按鈕,由於前面已經試過了,就是把原文件直接複製出一個副本,感受上好像沒啥用,由於複製通常都是複製到別的地方,在同一個目錄整兩份如出一轍的幹嗎?可能只是你暫時用不到,其實有時候用到的時候仍是挺方便的,好比我一個文檔要修改第二版,我就直接command+D就複製了一份了,而windows要完成一樣的功能,要先ctrl+Cctrl+V
  • 其實複製和拷貝,用英文duplicate(複製)和copy(拷貝)這樣就明白的多,duplicate(複製)的快捷鍵是command+D,D就是duplicate的首字母,也就是說咱們要快速把一個文件複製多個副本,只在不斷按command+D便可,而拷貝則是咱們平時所說的『複製』,其實我認爲,duplicate不該該翻譯爲『複製』,而應該翻譯成『製做副本』或『生成副本』或『拷貝副本』這樣會容易理解一點。
  • 還有另外一點就是,Mac的拷貝老是會帶上後面的文件名,因此你會發現每次想拷貝的時候都找不到拷貝按鈕,由於每次名字的長短都不同(看被拷貝的文件名的長短)
  • Mac中複製和拷貝的區別(第二步點擊拷貝後,我沒有粘貼,因此沒有反應是正常的)

ScreenFlow14.gif

  • 複製(Duplicate)還能夠用鼠標,Finder在列表模式或縮略圖模式下,先按住option鍵,再用鼠標拖動文件,就會出來一個『+』號,而後放開文件,就會複製(Duplicate)一份副本了;另外先鼠標拖動文件不要放開鼠標,再按option鍵,效果同樣,也會出來一個『+』號,放開鼠標便可製做一份副本。

tips:其實用過photoshop的童鞋,確定知道photoshop也能夠這樣複製圖層(photoshop也是先按option鍵,再拖動圖層來複制這個圖層的)
ScreenFlow3.gif

  • 當咱們command+C複製了某個文件,想用快捷鍵command+v把文件粘貼到當前鼠標選中的文件夾中,是不行的(這點跟win同樣),但用鼠標右擊該文件夾再點擊菜單中的粘貼,是能夠粘貼到被選中的文件夾裏面的。

ScreenFlow6.gif
macOS比Windows高級的地方是,它的列表能夠顯示成樹狀(windows是在側邊欄顯示樹狀,用起來不那麼方便),在樹狀視圖中,你能夠把文件粘貼到鼠標選中的子菜單中
ScreenFlow5.gif

12. Mac同時修改多個文件名或擴展名

  • Mac能夠同時修改多個文件的文件名(包括擴展名),下圖爲同時修改文件名,把圖片按順序命名,windows沒這功能吧?

ScreenFlow15.gif

  • 修改文件名很正常,默認修改擴展名是會彈出提示的,好比我有一次要給2000多個圖片添加擴展名,結果它一個一個彈出來問我是否要修改擴展名,若是不關閉這個選項,那麼我就要確認2000屢次,關鍵是默認是「否」(因此不能一直按回車確認)設置方法是:FinderPreferencesAdvanced,去掉『更改擴展名以前顯示警告』前面的勾便可。能夠看到,我將jpeg修改成png的時候,每一個都彈提示,很煩,每後來去掉提示以後,再從png修改回jpeg就不彈了,有人可能會說jpeg直接修改爲png,這樣是不對的,但這只是個例子,有時候會遇到相似這種狀況的,其實並不必定是修改格式(有可能文件名自己已經有一個點,再修改的時候它就認爲咱們在改擴展名,其實不是的)

ScreenFlow16.gif

13. Finder搜索技巧:NOT *

『NOT *』能夠把子目錄及文件跟最外層目錄同級顯示,『NOT * 』的含義是全部名稱中不含星號的文件或文件夾,而通常文件名或文件夾名不可能出現『*』號,因此所有文件都被搜索出來了。

未展開
image5.png

已展開
image4.png

搜索框輸入『NOT *』後,全部內部文件所有同級顯示
image3.png

14.Finder在當前目錄新建一個文件

  • 衆所周知,Mac是沒法右擊鼠標在當前目錄新建文件的(只能新建文件夾),你要新建什麼文件,就得打開對應的軟件,而後保存文件到前面所說的「當前目錄」,好比我要新建一個文本文件,我也得打開textEdit(即『文本編輯』),而後往前面所說的「當前目錄」裏面保存,若是這個「當前目錄」藏的很深,那麼會很麻煩,要一級一級往下選好屢次,簡單的辦法是保存到先「下載」裏面,而後Finder新開一個tab,複製剛纔保存到「下載」裏的文件,而後Finder切換前面所說的「當前目錄」那個tab,而後再粘貼或者移動到這裏!
  • 而我以爲,其餘格式的文件不能直接建立就算了,連普通文本文件也不能在當前目錄建立,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爲此,咱們能夠經過安裝NewFileMenu(收費,能夠去waitsun搜索下載大衆受權版)這個軟件來解決!這款軟件可讓你本身勾選哪些軟件要出如今新建文件菜單中,很是方便!
  • 安裝『NewFileMenu』這個軟件後的新建文件菜單

image6.png

15. 在Finder顯示資源庫(~/Library)

1)使用命令

  • 顯示:chflags nohidden ~/Library(顯示後若是不執行隱藏命令,則一直都是顯示,本質上是把Library變成非隱藏狀態)
  • 隱藏: fchflags hidden ~/Library

2)使用快捷鍵『shift+command+. 』

  • 不止Library,其餘隱藏文件也會顯示出來(本質是把Finder設置成顯示隱藏文件,Library自己仍是隱藏狀態)

3)使用Finder菜單欄的『前往』按鈕

  • 鼠標點擊Finder頂部菜單中的『前往』(英文『go』),而後按住神奇的option鍵,Library便顯示出來了。

ScreenFlow17.gif

4)不顯示,直接進入

  • 直接『shift+command+g』輸入『~/Library』回車進入到『~/Library』目錄裏(注意:這裏可使用tab鍵補全)。

5)使用open命令

  • 在終端輸入open ~/Library,回車,便可自動在Finder/訪達中打開Library目錄。

16. 修改Finder菜單順序

按住 Command 再拖動鼠標能夠改變Finder菜單圖標的順序
ScreenFlow18.gif

17. Finder前往文件夾和鏈接服務器

1)前往文件夾

  • 快捷鍵:shift+command+g(g: go)

2)鏈接服務器

  • 快捷鍵:command+k,鏈接服務器通常是鏈接共享服務器,好比內網共享文件用的ftp服務器或者samba服務器,有些用戶或能不知道什麼是samba服務器,可是可能使用過,好比在公司有共享文件的地址,通常在windows地址欄輸入:\\192.168.xx.xx這樣就能進入,可是在Mac上,並非這樣,在Mac上要進入這種共享,要輸入:smb://192.168.xx.xx 這樣的地址,由於這種共享其實就是samba共享,它的協議就是smb協議。
  • 下圖是前往文件夾和鏈接服務器的鼠標操做方式

ScreenFlow19.gif

18. Finder創建文件夾的快速入口

  • 像windows的資源管理器同樣,Mac的Finder同樣能夠把你要快速進入的文件夾拖到左側的,這樣要進這個文件夾,直接點一下就進去了(即便實際上這個文件夾的目錄很深)

ScreenFlow20.gif

19. Finder強大的標籤功能

  • Finder左側默認有不少顏色標籤,對文件進行加標籤能夠對文件進行分類,標籤與目錄不一樣的是,一個文件能夠屬於多個標籤,便可以交叉,並且標籤還能夠本身建立,並且標籤名稱支持emoji表情,也就是說你能夠把標籤加個logo,好比『待辦事項』你能夠加個日曆logo
  • 添加標籤(忘了一個文件同時加多個標籤了,大家本身試就能夠)

ScreenFlow21.gif

  • 給標籤加emoji表情圖標(emoji快捷鍵:control+command+空格)

ScreenFlow22.gif

20. Finder強大的查詢功能

  • 在Finder裏點擊右上角的搜索框隨便輸出字符(或者快捷鍵『command+F』)即進入搜索模式(『option+command+空格』也能夠直接新開一個搜索,不過直接新開的是直接搜索整個電腦的,而按command+F或鼠標點擊搜索框進入的搜索默認也是搜索整個電腦,但Finder偏好設置能夠設置爲搜索當前目錄的)
  • 以下圖,右邊有加號和減號,能夠添加組和條件搜索,按類型,按文件擴展名等各類搜索

  • 搜索條件默認不顯示,只有你輸入搜索關鍵字後,纔會顯示出來,好比,我就想按日期搜索(不想用關鍵字),這時,你能夠隨便輸入一個搜索關鍵字(好比我通常輸入數字1),等搜索條件出來後,再選擇搜索條件,最後再把這個1去掉便可(固然你也能夠用option+command+空格直接呼出條件搜索界面,可是這樣會新打開一個Finder/訪達窗口)。

21. Finder下方的路徑可接受拖拽

  • 每一級都能接收拖拽的,以下圖,我把當前目錄的NewFile.txt拖到它的上級目錄,並且這些目錄也能夠右擊出來菜單進而進行操做的

1039366.png

22.保存文件時用快捷鍵快速定位到某個目錄

  • 如『桌面』是shift+command+D,『下載目錄』是option+command+L,『個人文檔』目錄是shift+command+O

ScreenFlow23.gif

  • 其實這些快捷鍵就在Finder的『前往』菜單欄中能找到

80426545.png

23. Finder的幾種預覽模式

  • 我我的最喜歡列表模式,由於文件名能看全,最後一種是看圖用的,Mac最裝逼的模式🤣

ScreenFlow2.gif
注:自MacOS 10.14(即Mojave)起,Cover flow瀏覽模式被移除,換成了gallery(畫廊)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好處就是右側能看到圖片的詳細信息,so,之後無法裝逼了:
Xnip2018-09-25_11-54-05.png

24. 重啓Finder的兩種方法

有時候因爲各類緣由,Finder可能會卡住,這時若是你的鼠標還能動,那麼你能夠試試重啓Finder。

1)按住option鍵右擊Finder

按住option鍵不放,而後鼠標右擊程序塢左下角的Finder,彈出來的菜單最後一項就是重啓(此時放開option鍵,重啓菜單也不會消失),單擊便可重啓。注意是先按住option再右擊Finder,若是先右擊再按住option,那最後一個菜單會由隱藏(Hide)變爲隱藏其餘(Hide Others)

  • 未按住option右擊Finder

Xnip2018-09-25_02-03-27.png

  • 按住option右擊Finder

Xnip2018-09-25_02-03-52.png

2)在『強制退出應用程序』中重啓

咱們知道,使用快捷鍵option+command+esc能夠調出『強制退出應用程序』窗口,在裏面,選中一個你要退出的程序,點擊右下角的強制退出按鈕便可強制退出程序。但若是你選中的是Finder,那麼右下角的菜單則不是強制退出,而是重啓(Relaunch),點擊它便可重啓Finder。
Xnip2018-09-25_02-11-53.png

2五、重命名一個文件

  • 能夠像Windows同樣,鼠標選中文件後再點一下便可重命名。
  • 選中文件後按一下回車鍵便可重命名(Windows按回車鍵是進入目錄/啓動程序,在Mac中這個操做能夠用command+O或command+↓來實現)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