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Mac實用技巧系列文章請訪問個人博客:Mac實用技巧系列文章windows
Finder就至關於windows XP系統的『個人電腦』或win7/win10系統裏的『計算機』(打開後叫資源管理器),find是查找的意思,那Finder就是查找者,尋找者,或者說是查找器,是用來管理你係統各類軟件、程序,文檔,圖片視頻等資源的管理器,因此說windows叫資源管理器是很合理的,Finder之前不翻譯,直接就叫Finder(中文版也沒有翻譯),後來可能想討好更多的中國人,翻譯成:訪達,既是音譯,又是意譯,意爲訪問,達到的意思,從翻譯角度來講,真是妙極了,但是不知道是習慣了windows叫資源管理器仍是習慣了Mac之前直接叫Finder,忽然叫訪達,總感受怪怪的!諸如此類的翻譯還有:程序塢(Dock)、啓動臺(Launchpad)、隔空投送(AirDrop)、調度中心(Mission Control)、聚焦(spotlight),更搞笑的是,谷歌瀏覽器windows版,窗口就叫窗口,Mac版居然翻譯成:電動窗,沒錯,就是叫『電動窗』,感受是剛學漢語的歪果仁翻譯的。瀏覽器
之前想在蘋果電腦上查看隱藏文件,還得用終端命令。升級到 macOS Sierra 以上的系統後,按 command + shift + .
就能直接在 Finder 裏顯示隱藏文件(看好了最後那個是英文句點『.』),再次按就是隱藏回去。
另一種方法是,用命令直接打開隱藏文件夾(不須要用上面的命令先切換成顯示隱藏文件)bash
open ~/.ssh
執行這個命令就能直接在Finder中打開~/.ssh這個隱藏文件夾服務器
選中多個文件或文件夾後,按option+command+i,或者右鍵彈出菜單以後,按住option鍵,菜單的顯示簡介
會變成顯示檢查器
,點擊顯示檢查器
,便可查看全部選中的文件的總大小(注意,若是選中多個文件後,按command+i,即沒有按option,或者直接點擊右鍵菜單的顯示簡介
,則會每個文件都彈出來一個屬性窗口,若是你全選的文件上百個,那它就會彈出來上百個屬性窗口,因此必定要注意,不然彈出幾百個屬性窗口也是挺恐怖的)app
當在目錄外面時,直接右鍵點擊Get Info
就行(中文:顯示簡介),若是在目錄裏面,則在空白處右鍵Get Info
就行,不須要全選再右擊再按着Option
鍵查看Get Info
(雖然這樣也能夠,實際上這樣看會小一點點,由於沒有加上文件夾自己的大小,文件夾總大小=文件夾裏全部文件總大小+文件夾自己的大小)ssh
Finder的文件路徑在Finder的下部,並且沒法像windows那樣在地址欄能夠複製路徑,但仍是有方法。編輯器
先選中文件,能夠是一個或多個文件,若是是一個文件直接右擊就行,不須要先選中,而後右擊→注意看拷貝按鈕→按住option鍵→拷貝按鈕是否是變成拷貝路徑了?對,如今點這個按鈕就能夠拷貝路徑了,多個文件的路徑是換行符隔開。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xiebruce.top/2018...; title="ScreenFlow.gif" alt="ScreenFlow.gif"></p>ide
咱們可使用Automator(自動操做)製做一個服務(製做後就會出來一個右鍵菜單),這樣複製路徑就很是方便,比windows方便多了!工具
Automator
就是下圖這玩意,中文叫自動操做
,它在啓動臺
→實用工具
裏面。spa
打開Automator,點擊左下角的新建,以下圖,搜索copy,把搜索出來的「Copy to Clipboard」拖動到右側,並把右側上邊的Service receives selected 後邊選擇「files and folders」,in後邊選擇「Finder.app」,最後command+s保存,命令爲:Copy path便可(你也能夠用中文:複製路徑),之後右鍵菜單就會出現這個按鈕。
右鍵製做完成後,使用效果以下:
打開終端,把要複製路徑的文件拖動到終端就能夠看到路徑,而後複製!
command+[
和command+ ]
:即command+中括號的兩邊,這個是歷史的前進與返回,建議本身從進幾層目錄而後用這兩個快捷鍵試一試就清楚。command+↑
和command+↓
:這個跟上邊不同的是,command+↓
須要你選中某個目錄後才能操做,這個快捷鍵至關於鼠標雙擊(沒錯,它不只可用於打開文件夾,還可用於打開程序,因此說它至關於鼠標雙擊),而command+↑
是一個與command+↓
相反的動做,只有先按了command+↓
,才能用command+↑
返回。
咱們知道,在windows系統下,先選中一個文件,而後按住shift,再點擊另外一個文件,那麼這兩個文件之間的文件都會被選中,然而在mac的Finder中只有使用列表
顯示方式才能夠,若是使用縮略圖顯示方式,則不行。
以下圖,第一次點擊第二個文件的時候,其實我是按了shift鍵的,可是卻不能連續選中中間的文件,而第二次我用列表顯示方式,選中一個文件後,按着shift鍵再點另外一個文件,就連續選擇了,固然mac也能夠像windows那樣用鼠標拖選。
若是用鍵盤的話,在縮略圖模式也是能夠多選的,方法是按Shift+↓
,每按一次↓,都會選中一行(若是第一個沒有默認被選中,則第一次會選中第一個),若是隻是選中其中一個,在已選中其中一個的狀況下,用上下左右方向鍵就能夠。
在Finder裏,當文件不少時,咱們有時候但願能用快捷鍵快速到達頂部或者底部,固然用鼠標滾動也能夠,可是對於快捷鍵黨來講,鼠標滾動簡直太慢了有木有,快捷鍵方法是在「列表」顯示模式下,按option+↑
、 option+↓
,若是在縮略圖模式下按這兩個快捷鍵,跟直接按方向鍵是同樣的。
以下圖所示,右鍵菜單裏的英文對應的中文就叫用所選項目新建文件夾
,這個比windows強大吧,windows可沒這功能,另外第二次我是用快捷鍵的control+command+N
(N:new)。
command+C
,command+V
了,沒錯,就是醬紫!command+X
嗎?呃,對於編輯器裏的文原本說,確實能夠這樣,command+X
就是剪切,command+V
就是粘貼,可是對於文件和文件夾,沒有這個功能,由於在Mac中,執行剪切後文件會「不見了」,就像你在編輯器裏剪切文本那樣,文件被剪切後就放到剪貼板中了(而不像windows是變成灰色),萬一你忘了粘貼,那文件就至關於被『刪除了』,因此Mac沒提供剪切這個功能。command+V
變成option+command+V
),那麼文件在粘貼時,就會被移動過去(而不是複製一份),這樣就至關於windows的『剪切』後再粘貼了。固然,若是你用鼠標粘貼,那你能夠先右擊鼠標出來菜單以後,按住option鍵,而後『粘貼』按鈕就會變成『移動』按鈕了。cp
,移動就是mv
),由於Linux屬於類Unix,而macOS基於Unix內核,它們的運行機制都是同樣的,相反,Windows的『剪切』操做才奇怪,世界上這麼多系統,也就只有windows纔有『剪切』這種操做(固然可能有一些基於Linux的系統會模仿Windows)。command+D
就複製了一份了,而windows要完成一樣的功能,要先ctrl+C
再ctrl+V
。option
鍵,再用鼠標拖動文件,就會出來一個『+』號,而後放開文件,就會複製(Duplicate)一份副本了;另外先鼠標拖動文件不要放開鼠標,再按option
鍵,效果同樣,也會出來一個『+』號,放開鼠標便可製做一份副本。tips:其實用過photoshop的童鞋,確定知道photoshop也能夠這樣複製圖層(photoshop也是先按option鍵,再拖動圖層來複制這個圖層的)
command+C
複製了某個文件,想用快捷鍵command+v
把文件粘貼到當前鼠標選中的文件夾中,是不行的(這點跟win同樣),但用鼠標右擊該文件夾再點擊菜單中的粘貼,是能夠粘貼到被選中的文件夾裏面的。
macOS比Windows高級的地方是,它的列表能夠顯示成樹狀(windows是在側邊欄顯示樹狀,用起來不那麼方便),在樹狀視圖中,你能夠把文件粘貼到鼠標選中的子菜單中
Finder
→Preferences
→Advanced
,去掉『更改擴展名以前顯示警告』前面的勾便可。能夠看到,我將jpeg修改成png的時候,每一個都彈提示,很煩,每後來去掉提示以後,再從png修改回jpeg就不彈了,有人可能會說jpeg直接修改爲png,這樣是不對的,但這只是個例子,有時候會遇到相似這種狀況的,其實並不必定是修改格式(有可能文件名自己已經有一個點,再修改的時候它就認爲咱們在改擴展名,其實不是的)『NOT *』能夠把子目錄及文件跟最外層目錄同級顯示,『NOT * 』的含義是全部名稱中不含星號的文件或文件夾,而通常文件名或文件夾名不可能出現『*』號,因此所有文件都被搜索出來了。
未展開
已展開
搜索框輸入『NOT *』後,全部內部文件所有同級顯示
新建文件
菜單open ~/Library
,回車,便可自動在Finder/訪達中打開Library目錄。按住 Command 再拖動鼠標能夠改變Finder菜單圖標的順序
\\192.168.xx.xx
這樣就能進入,可是在Mac上,並非這樣,在Mac上要進入這種共享,要輸入:smb://192.168.xx.xx
這樣的地址,由於這種共享其實就是samba共享,它的協議就是smb協議。1
),等搜索條件出來後,再選擇搜索條件,最後再把這個1
去掉便可(固然你也能夠用option+command+空格
直接呼出條件搜索界面,可是這樣會新打開一個Finder/訪達窗口)。shift+command+D
,『下載目錄』是option+command+L
,『個人文檔』目錄是shift+command+O
注:自MacOS 10.14(即Mojave)起,Cover flow瀏覽模式被移除,換成了gallery(畫廊)
模式,這種模式主要好處就是右側能看到圖片的詳細信息,so,之後無法裝逼了:
有時候因爲各類緣由,Finder可能會卡住,這時若是你的鼠標還能動,那麼你能夠試試重啓Finder。
按住option鍵不放,而後鼠標右擊程序塢左下角的Finder,彈出來的菜單最後一項就是重啓
(此時放開option鍵,重啓菜單也不會消失),單擊便可重啓。注意是先按住option再右擊Finder,若是先右擊再按住option,那最後一個菜單會由隱藏(Hide)
變爲隱藏其餘(Hide Others)
。
option
右擊Finderoption
右擊Finder咱們知道,使用快捷鍵option+command+esc
能夠調出『強制退出應用程序』窗口,在裏面,選中一個你要退出的程序,點擊右下角的強制退出
按鈕便可強制退出程序。但若是你選中的是Finder,那麼右下角的菜單則不是強制退出
,而是重啓(Relaunch)
,點擊它便可重啓F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