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得意,你只是僞裝收藏了而已

今天分享我在看羅振宇的《2018 時間的朋友》演講視頻記下的一些思考。

跨年演講中有過這樣的一個來自印象筆記的片斷,列舉了幾組對比來講明:瀏覽器

『你在朋友圈裏又佛又喪,你在收藏夾裏偷偷地積極向上。』微信

扎心了,這不就是說我嗎?讀了不少書和文章,摘錄了不少精彩片斷,放進了收藏夾,也許還作了厚厚的筆記,回想起來,是否腦殼空空的,什麼也想不起來吧?學習

01 收藏是懼怕錯過

和菜頭曾寫過一篇文章《咱們都是花栗鼠》,下面摘選一段頗有意思的表述。網站

沒有親身實踐過的知識不是知識,那只是一些文字,最多算上有含義的文字。沒有通過辯證思考和行動驗證,知識和經驗都是別人的,放在硬盤、閱讀器裏,不等於你擁有了它。cdn

別人的思考結果不管看起來多麼深入,多麼智慧,若是沒有花時間去想一下,偶然在生活中驗證一下,它只是你的閱讀體驗而已。視頻

花栗鼠收集過冬的食物,而咱們則在收藏各類所謂的金句,前者在焦慮冬天餓死,後者則是懼怕錯過了。

02 有必要收藏嗎

若是僅僅是分門別類地收藏,想象着將來哪一天會用上,那我告訴你,別傻了,基本沒有這個所謂的機會了,你更多的多是把它們遺忘在收藏夾裏。或者只在那App年終分享的時候從那串數字裏面找到一點驕傲。blog

若是僅僅是這樣,也就不須要收藏了。get

收藏這個行爲,若是能提供一個打開率數據,能夠想象,必然是大部分都是 0——不出意外的話,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編譯器

咱們先看一個例子,就說自媒體人粥左羅吧,他在他寫的書和課程裏說過,如何打造寫做素材庫:粥左羅的微信收藏夾超過 60 個標籤,平時還會使用錘子便籤記下靈感關鍵詞。同步

可能不少人都會忽略了他後面補充的一段話,『有時間的時候還會進行梳理』,按期整理,概括,梳理收藏夾內容。

這其實包含了收藏使用的兩個方面:

  1. 按期梳理,作減法。
  2. 常常應用。

收藏的時候,添加不是目的,吸取才是目的。

03 收藏的底層邏輯

首先,咱們來明確一下,什麼是『收藏』。

維基百科給出的定義『收藏是一種對於物品的蒐集、儲存、分類與維護的癖好。』是的,癖好,強調個性化行爲。

產品經理馬洪洲寫過一篇文章說:

收藏的價值在於信息的快速重現和個性化整理,提升產品的使用效率,提升信息的利用率。

例如天貓 APP,收藏商品能夠快速定位,提升轉化率。咱們熟悉的瀏覽器收藏夾就是爲了快速定位網站。而微信,則提供了收藏的搜索和整理。

##04 需求對收藏作些什麼?

只有本身感興趣的、關注的、須要的,你纔會去收藏。

怎麼發揮收藏的價值呢?你要去作升維管理,轉換爲本身的知識。

粥左羅說,沒有輸出的輸入,就是無效的輸入。一樣的,收藏也是如此。

你看書、聽課、看文章,把好的觀點、金句、方法摘出來在電腦裏敲一遍,那不算真正的輸出,那叫「練習打字」。

你本身的思考出來的,才真的對你有用,不然你就是過過腦子,淺層記憶,明天就忘記了。

只有給收藏內容加上行動,囤積起來的內容纔會有價值。

該精讀的精讀,提煉出內容,輸出,而後刪除。

該打開編譯器的就老實實現一下,不要停留在你知道了的表面印象。

一切不被你利用的知識,都不屬於你。

你的收藏夾是否也須要整理一下嗎?行動起來吧,不要被本身感動,收藏也僅僅是僞裝很重要。

本文同步發表在公衆號 別得意,你只是僞裝收藏了而已

  1. 博客是我學習過程的輸出,但願你有所收穫。
  2. 有想法請留言,共同探討學習。
  3. 因爲博主能力有限,文中可能存在描述不正確,歡迎指正、補充!
  4. 你也能夠關注個人公衆號:ProgramLife042,名稱:風之程序人生,方便接收最新內容。

公衆號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