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新浪援引北京晚報的報道:html
各種執業資格考試帶出的試題「市場」,加上境外機構對我國政治、軍事、科技活動的窺探,使得近年來的泄密類瀆職案件呈高發態勢。記者昨日從西城檢察院的 一份調研中發現,科研人員和單位已成爲主要泄密源。2008年至2010年,西城檢察院共立案偵查瀆職犯罪案件13件,泄密案件7件。其中,故意泄露國家祕密案5件,過失泄露國家祕密案2件。安全
一張試卷獲利百萬網絡
在西城檢察院辦理的李某、楊某故意泄露國家祕密案中,湖北省某市人事局一名幹部與人合謀,利用提取國家一級建造師考試試卷的職務便利,私拆試卷
複印後賣給不法分子龍某,從中獲利100萬元。隨後,龍某又將考題賣給李某、楊某。李、楊二人以函授教學的形式將考題賣給下屬分校,並經過開設輔導班將考
題泄露給考生,從中獲利20餘萬元。最終,李某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楊某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緩刑1年。ide
有需求,就有市場。一些考生爲了我的的發展投機取巧,想方設法接近出題人,四處打探考題,一些不法分子見有利可圖,開始不擇手段。尤爲是一些考
前輔導班,以高經過率爲誘餌招攬學員,買題、竊題,而後轉手高價賣題,從中牟取非法利益。據檢察官介紹,各種考試試題已經成爲了主要泄密內容。工具
科研人員大意泄密學習
在一塊兒過失泄露國家祕密案中,犯罪嫌疑人董某是中科院某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他屢次違反保密規定,在我的計算機上存儲、處理涉密信息並鏈接互聯網,結果被境外間諜情報機構植入特種***後受到遠程控制,對方從該計算機內竊取文件資料3161份,其中機密級國家祕密8份,祕密級國家祕密15份。htm
檢察官表示,境外間諜組織、情報機構大多利用網絡***竊取信息。隨着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手段愈來愈工具化和智能化,***利用網絡進行竊密的手段更是層出不窮,形成大量信息泄露、丟失,對國家黨政機關和軍隊的一些重要部門以及涉密單位的信息安全威脅巨大。事件
泄密形成考試停考開發
檢察官發現,在這些泄密案中,涉案人員每每都簽定了保密協議,相關保密法學習和保密培訓教育也是有記錄可查。仍然發生泄密的根本緣由就是思想上的放鬆懈怠、僥倖心理以及保密工做疏忽。get
被告人孟某所在單位負責每一年國家醫師資格考試的試題開發、組卷和審卷工做。2003年,孟某因工做關係結識了某醫學院教授王某某,王某某以給孟某之妻在論文發表、業務進修等方面提供便利爲由,請求孟某向其提供執業醫師考題。孟某分別在2005年、2006年、2007年醫學考試前夕,從單位的涉密計算機中將當年考題整理出標準答案並用U盤複製後交給某醫學院教授王某某,後者再以考前輔導的形式將試題泄露給考生,形成重大泄密事件。致使原定於2007年9月進行的醫學考試停考,給國家形成7000餘萬元的經濟損失和重大政治影響。
事實上,孟某與王某某並無金錢上的交易,孟某這樣作除有利益上的交換外,也是爲了顯示本身有能力、能辦事。直至王某某被抓時,他尚未意識到本身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本報記者 孫瑩 通信員 馬魯原 劉珣
【參考】
【數據安全案例】案例彙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