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烏龍!京東雲闢謠:中止雲服務?根本沒那回事兒

2月9日晚6點左右,一條以「傳京東雲服務將關閉 ,28往後中止技術支持 」爲標題的微信開始在朋友圈中瘋轉,並引發了許多雲服務商的強烈關注。web

這條新聞的起源因而京東雲發佈的一條聲明,網友已經作了截圖(如圖所示),其主要內容以下:很是抱歉在這裏通知你們,因爲產品發展方向的變化,咱們中止了雲擎、雲峯(包括JMA)、雲匯的註冊審覈,並將在2015年2月28往後中止技術支持。關閉這些產品對咱們而言是一個很是艱難的決定。咱們但願經過精簡服務內容,專一於創造更完美的產品。您如今能夠登陸網站遷移您的服務……目前有許多優秀的雲平臺,若是您如今仍然在使用雲擎、雲峯(JMA)、雲彙報,應該不難找到優秀的替代品。安全

640?tp=webp&wxfrom=5

針對這樣一條聲明,你們的第一反應基本都是:京東雲將今後中止雲服務,退出雲服務市場。網友們在揣測京東雲中止雲服務緣由的同時,又開始從新細數中國雲服務市場的種種「亂象」,好比公有云服務商的服務頻繁中斷,幾家知名雲服務公司前後出現高層人事變更,阿里雲上某知名遊戲公司遭遇號稱是史上最大規模的DDoS***等。微信

就在「京東雲停服」這條新聞爆出以前,筆者也是在微信發現了朋友爆出的其經營的代碼託管網站近日頻遭******的事情,最大***流量已達到10Gbps,致使網站的服務不穩。這家代碼託管網站採用了國內某知名雲服務商的服務。筆者所以建議它找這家雲服務商解決問題。朋友卻說,這家雲服務商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一般狀況下在***流量達到1Gbps時就要採起關閉IP的方法,而這對網站的服務會產生很大影響。這個例子也反映出,一方面愈來愈多的用戶但願藉助雲服務,減輕本身在IT維護方面的壓力;另外一方面,現有的雲服務商在能力上還有欠缺,不能及時解決用戶的問題。這可能也是許多用戶對雲服務望而卻步,或者有苦難言的緣由吧。ide

筆者看到「京東雲停服」這條消息時,第一反應是:雲服務商×××CEO黃允鬆一語成讖。2014年筆者在採訪×××CEO黃允鬆時,他就預測,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將從2015年進入「×××圈地」的時代,一場「慘烈」的市場競爭將開始,通過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雙重考驗後,公有云服務商將優勝劣汰。網站

剛剛進入2015年,「京東雲就宣佈停服」,難道黃允鬆的預言真的應驗了?公有云服務市場的洗牌已開啓?在與熟悉的公有云服務商交換意見的同時,筆者也經過短信在2月9日晚七點左右聯繫到了京東的公關負責人。對方回覆:外界對此聲明的解讀有誤,京東雲是準備推出升級的服務,而暫停個別業務的新用戶申請,並在短信中附上了京東雲官方微博關於此事說明的連接。阿里雲

京東雲官方微博上這樣顯示(如圖所示):春節後,咱們將上線全新的IaaS服務。此服務具備許多全球首創的特性,會讓你們對IaaS服務有新的認知。原有的雲擎等服務也將由新業務提供。全部以前使用雲擎、雲峯(JMA)、雲匯的老用戶,京東雲將一如既往地爲您提供產品及技術方面的服務和支持,請廣大老用戶放心。雲計算

640?tp=webp&wxfrom=5

這條官方微博上的消息算是「闢了謠」,京東雲之因此暫停現有三大服務,主要是考慮到之後要提供更新的雲服務,而不是將中止在公有云服務方面的探索。spa

京東雲還在其官方微博上明確表示:京東雲對公有云將來的發展持有強烈信心和樂觀態度,將來京東雲將持續提高使用雲服務企業的生產力和效率,爲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加速國內公有云服務的發展。orm

京東的公關負責人又向筆者發出了第2、第三條短信,表示以前不少人看到的那條聲明,措辭有些模糊,致使了外界的誤解;另外一方面,暫停三大服務是京東雲繼續拓展IaaS服務的其中一個步驟,將來京東雲將大力推動IaaS和SaaS兩類服務。遊戲

一段「京東雲將停服」的傳聞就此水落石出。不過,對於京東雲的解釋,有些客戶也流露出了不滿情緒。在京東雲官方微博聲明的下面,就有人跟貼,字裏行間流露出對京東雲「出爾反爾」行爲的不悅。有一條帖子這樣說:「幾天前才通知讓咱們都遷移出去,這辛苦幾天遷移出去了,又說繼續服務!是小孩過家家嗎?」看來,京東雲的解釋工做還不能僅停留在文字上。

外界之因此對「京東雲停服」這件事十分敏感,與中國當前公有云服務市場的發展示狀有關。中國公有云市場纔剛剛起步,可是隨着亞馬遜AWS、IBM、微軟等國際巨頭的進入,以及國內各種型雲服務商的加入,市場陷入無序但激烈競爭的狀態。當前,在中國市場上,開展雲服務的客觀條件還不十分完善,技術不夠成熟、雲服務產品種類不夠豐富,服務質量良莠不齊,公有云服務仍以IaaS爲主,有同質化競爭現象,法律法規不夠健全。中國公有云服務須要在產品、服務、資質、標準等方面全面提高和完善。從客戶羣來看,我的站長、電商、遊戲和中小企業仍是選擇雲服務的主力,而企業級客戶對公有云服務的接受度還有待提升。

近日,從去年開始的可信雲服務認證又公佈了新一批經過認證的廠商和產品名單。這說明,國內雲服務在標準化、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正在逐步改進。有些人可能還忽略了一點,從資質的角度看,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的要求,公有云服務商應該具有IDC牌照,而IDC牌照很早前就已中止申請,雖然近期IDC牌照又從新開放申請,可是進入門檻仍是比較高的。筆者瞭解到,阿里雲、華雲數據都拿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頒發的全網IDC牌照,而其餘不少雲廠商還在排隊申請中。中國的公有云服務市場還須要進一步規範化,而資質、服務等方面的「高門檻兒」對於用戶享受高品質、高可靠的雲服務是有利的。


歡迎來《中國雲報》串門,聊聊雲計算的那些事兒,門牌號很號好記「GTcloud「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