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生存的遊戲規則

好文章是要收藏的,這是小弟在沃爾夫看到的一篇文章 感受很好。
 
這有兩篇兩年前的文章,不過相信如今依然能夠給咱們這些IT學某些啓示. 我以爲實在不必再爲學ccie的價值去爭論了,學校也無需再拼命掩飾本身的角色了. ccie已經再也不會讓你鯉魚跳龍門,可若是想走入網絡行業搞網絡技術,不管你是拿着學校給你的真題,讓你瘋狂作三個月實驗過的ccie也好,又或者靠本身的努力和真實的水平過的ie也好,很明顯或者說很不幸,ie的頭銜在中國網絡界幾乎快要成爲必須的入門級別.不用無奈了,這是中國如今的客觀狀況.總有一天它的價值和如今衰落的MCSE同樣. 不用去責備培訓學校,這原本就是個商業社會,你須要生存他們也須要生存. 你們如今都來學IE,於其說喜歡技術,不如說但願鞏固本身生存的能力.就以下面文章所說的,掌握生存的遊戲規則是最重要的. 看到前面有位朋友的貼子,說老的ccie都被迫作sales了,我想這太正常了.我本身出國留學前在HP工做了快四年.一進去就發現一個頗有意思的事情,給咱們培訓的美國工程師個個都一頭白髮,但我周圍最老的工程師也就33歲.在國外你能夠作一生工程師,但在中國,我相信35歲還不是個manager,你會很難再作下去了,並非說你的技術被青年人超過了,除了工資上升空間外,大部分人仍是不肯意他們的老闆比他們還小,甚至曾經仍是本身帶的新員工吧?這是一方面,但其實不算最重要,更多的老員工,都會爲本身換個更牢固的位置,或許說更核心的位置.一個企業最核心的部門,是什麼?其實就是市場和銷售,是製造財富的部門,簡單說是賺錢的部門.作售後,真的能夠好好安心搞技術了嗎?很不幸,來自客戶的壓力,來自售前的壓力,你會發現售後技術部門很快就成爲公司最低層的角色,其中的壓力或許讓你很灰心,而後頗有可能,部門整個就被外包了.有人總是說外企的工程師多麼沒水平,若是隻是光比技術,也許說得不錯,但不管那一家公司只看重的是你技術的水平嗎?其實不是,是你爲你的部門創造'利益'的水平,這裏說的財富,不僅是金錢,其實包括不少不少.你們相信一次巧妙的presentation,能夠爲公司拿到幾十萬美金的budget嗎?又或者經過show一兩個case,可讓你的老闆在部門重組中掌握實權嗎? 你們都說如今的ccie沒真實水平,我有位HP的同事,移民國外考完了ccie(他也是那種在實驗室作真題實驗那種),如今回國已經有了cisco,hp,ibm的offer,他們是看重他的證書嗎,或者網絡經驗?要知道,他連一年網絡經驗都沒有,顯然技術不是你生存在這個行業的必須條件.固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總之這是個現實的社會,掌握本身生存的規則,是否是比起IE自己的價值會更重要一些呢? 一位來自廣州wolf的學員!你失業了嗎? 知道爲何嗎? 一個很是好的朋友回國了,促使我決定寫這片文章。我以爲若是再沒有一個聰明人爲你們指明方向,會有愈來愈多的人耗到本身的簽證極限後而被迫回國發展。因爲工做和學業比較繁忙,這片文章會分幾個部分完成。在遙遠的非洲草原上,一隻獅子在想明天早上我要抓住一隻跑的最快的羚羊;一隻羚羊在想明天早上我要逃過一隻跑的最快的獅子。次日早上,不管是獅子仍是羚羊第一件事就是——奔跑!這是新東方的經典校訓,每個去新東方朝聖的學生都知道它。以這段話做爲開篇,是由於人類的生存鬥爭酷似遙遠非洲草原上的生存競爭,但也有所區別。新東方只教會了你們漫無目的奔跑,可奔跑背後的規則有幾我的知道哪?即便是跑的最快的羚羊也最終擺脫不掉被獅子吃掉的命運,對吧?中國培養了太多的缺頭腦,少智慧的羚羊。他們的奔跑除了給象新東方這樣的培訓組織帶來滾滾金元以外,沒有任何價值,最終仍是要被獅子吃掉。我來美國讀金融的時候,正是.Com在美國瘋狂的時候。只要是學計算機的,就沒有找不到工做的。可我有四五個孩媽媽級的師姐,因爲課餘忙着牀上運動又加上生產運動,因此臨畢業了也搞不清楚For Loop,也分不清Memory與Hard Disk的區別。在我認爲是否能區分Memory和Hard Disk是鑑別計算機普通用戶和計算機白癡的標準。前幾天有一篇《北京名校大學生勾結高幹子弟 狂騙3800萬》,中間有一段關於格式化計算機的內容,能夠證實寫那篇文章的是個計算機白癡。但個人這些師姐們但是拿着Top 10學院Computer Science Master Degree。因爲一些特殊的機緣,我幫其中的一個計算機白癡師姐僞造了一份簡歷並培訓她在面視時如何回答問題,使她拿到了一個DBA的職務。從這開始,我接觸了一批批的計算機白癡,計算機普通用戶,Recruiter,人事部經理和項目經理,幫助數以百計的計算機白癡或普通用戶找到工做。甚至在美國失業率達到歷史新高時,我仍然能使計算機白癡進入最棒的軟件公司。你失業了嗎?知道爲何嗎?1.認識規則中國培養出太多的只會奔跑的羚羊,但不多有羚羊去研究這生存遊戲的規則。在北美,我想有超過一半的中國留學生是學計算機的,但我想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計算機是什麼?大多數人在For Loop或Select From上浪費青春,這是大多數人失業的主要緣由。我來告訴大家計算機是什麼。計算機是0,1和一個規則。你的99.99999%的時間應該用來研究這個規則,剩下的時間用來排列0和1使01序列能經過這個規則。若是你的01序列經過了這個規則,你會發現這個世界都在爲你工做。但大多數人都在用99.99999%來排列0和1構建少數人的規則。有人明白我所說的嗎?我說的通俗一點,你家Cable上傳來的高低電平最後變成0和1,因爲你沒有一個規則,你什麼也看不到。爲了這個規則,你每個月向Cable公司付$40-$80來買這個規則的使用權。你總要打電話回中國問候老爸老媽和漂亮的MM,你發現你的電話賬單每個月要兩百多甚至接近三百。可有人瞭解了一個規則每個月將0和1排列起來輸給電話公司,電話賬單每個月只有十五不到十六塊。固然,你也能夠使用Calling Card。若是你收集你常使的Calling Card注意研究上面的數字。當你收集到第十五張的時候,若是你大學的線形代數學的還不錯,上課時注意聽講沒有打瞌睡;下課認真複習沒有由於與MM的牀上運動過多而沒有完成家庭做業,我想即使是個傻子也應該知道它的規則了。找工做是一系列的規則:從寫簡歷到簡歷如何分發;從如何面視到面視後如何挽回面視中的失誤。我幫助過數以百計的計算機白癡找到工做並幫助他們坐穩位置。我幫他們修改的簡歷會獲得更多的面視的機會,由於我知道每個能夠刺激Recruiter和人事部經理視覺神經的詞。我告訴他們在面視時說的話能夠淘汰掉跑的更快的羚羊。對於找工做來講,跑的快慢並不過重要。沒有一件「皇帝的新衣」能夠檢驗你是否適合這個職位,沒有一我的事部經理知道。他們只能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如你的學歷,背景和工做經驗來評估。只有你本身和熟悉你的人知道。評個人經驗「無知者無威」,越是計算機白癡越能在面視中有出色表現。我常常幫助一些朋友和同窗處理他們的計算機問題,但我不建議你們這樣作,這一點我下面要提到。一次幫助一個朋友處理他的Dell計算機問題:他已經給Dell的技術支持打過電話,技術支持說多是預裝的殺病毒軟件已通過期,是病毒形成的問題,建議他買一套殺病毒軟件;買了殺病毒軟件,問題仍是沒有解決,因此找我幫忙。他的計算機硬盤壞了,拆下硬盤搖動均可以聽到嘩啦嘩啦的聲音。我要他打電話給Dell要RAM Number,並退掉買的殺病毒軟件。借這件事我想告訴你們,若是你是一個稱職的技術支持工程師,你會診斷出問題所在,爲顧客更換硬盤,給公司形成損失;若是你是一個計算機白癡,你會讓顧客買一套殺病毒軟件,爲公司盈利。個人朋友不會由於這件事,報告Dell那名技術支持工程師不稱職,他的經理也不會知道。相反,他的表現會比其餘稱職的技術支持工程師還要好,由於他爲公司盈利。市場已經再也不以跑的快慢來做爲生存競爭的規則,相反,跑的快會更容易被淘汰。因此,目前的競爭規則有兩項被你們忽視。一是勇氣,必定要有將聾子治成啞吧的勇氣。通常計算機學的不錯,在電腦培訓學校裏考過Certification的羚羊都喪失了這種勇氣。若是面視時有人問:「計算機能夠煮咖啡嗎?」千萬不能猶豫,立刻回答:「別說煮咖啡,連燉雞均可以。」 二是bull????,個人朋友也是學計算機的,能讓一個學計算機的人,硬盤壞了而去買殺病毒軟件,除了勇氣,仍是要有必定的計巧。我建議理工科的學生去選修MBA課程,它是bull????的理論和入門課程。舉個MBA課程實例:一磅瓜子能夠賣2美元,不管怎樣深加工,一磅瓜子也賣不過10美元。怎麼讓一磅瓜子賣過一萬美元?答案是這樣的:一磅瓜子至少有100顆,取每一顆將瓜子剝開,瓜子仁是免費的bonus,瓜子殼放入精美的小盒中,擺放要有藝術感;同時宣傳精美的瓜子殼藝術品給人帶來的精神享受比瓜子仁給人帶來物質享受要大的多。這一過程,每一顆瓜子按一小時計算人工費用100美元,總共一萬美元。這個實例有兩個要點:一是拋棄原來認爲有價值的東西(瓜子仁),二是樹立新的價值觀念--精美的瓜子殼藝術品給人帶來的精神享受比瓜子仁給人帶來物質享受要大的多,這一點要靠bull????來實現。這不是笑話,生活中每一天都在發生這樣的事情。以計算機產品爲例,On Sale時,你能夠$19.99買一臺打印機;買一臺計算機能夠白送你一臺打印機。但是一對黑色和彩色墨盒要多少錢--$59.99,而且新的打印機裏的墨盒不是滿的,只夠你打二十多頁測試頁。市場的規則已經改變了,原先的瓜子仁(打印機)如今不值錢。當P4剛上市,Intel的配製標準是RDRAM,由於只有800MHz的內存才能充分發揮P4的性能。因爲價格的問題,一些小的廠商仍然在P4的系統上配製SDRAM。Dell曾經譴責過這是欺騙用戶的行爲。可隨着價格戰的升級,Dell也開始賣配製SDRAM的P4系統。譴責之聲變成了「咱們能爲客戶×××價比更優的系統」的bull????。目前各廠商廣泛採用DDR SDRAM工做在266 MHz,離Intel的配製標準還有很大距離。沒有人質疑「是否瓜子殼給人帶來的精神享受比瓜子仁給人帶來物質享受要大的多」的bull????,由於它已是業界的標準。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這個市場歷來就沒有以跑的快慢作爲鑑別標準,由於只有你本身和熟悉你的人才知道誰跑的快。正如只有不多的人知道,SDRAM,DDR SDRAM,RDRAM。因此,你要找到本身的賣點,並用bull????的話打動人事部經理。這是在善於奔跑的羚羊不斷失業時,我卻能使幾乎不會奔跑的羚羊進入一流的計算機公司的關鍵。認清市場規則,作有助於爲本身創造工做機會的事。我曾在文學城上號召全部的華人對打到本身家的推銷電話,信用卡公司電話不要置之不理,即使你英語很是好,象我同樣能夠哄其它國家的MM上牀。也跟他們說:「I’m not good at English, do you have someone can speak Chinese?」這些公司都有一個Call Center,每個電話的處理都會計入Help Desk數據庫並作分析,這種方法至少會增長成千上萬的華人的工做機會。但許多朋友所作的事,正是在削減本身的工做機會。前面提到,我常常幫助一些朋友和同窗處理他們的計算機問題,但我不建議你們這樣作。爲何?北美是一個服務的市場 ,服務在北美有很高的價值,這一點與中國有本質的不一樣。Dell會把服務的價格明確的計算在每一臺計算機裏,幾乎全部的Dell計算機都提供第一年的現場服務。若是你一天讓Dell的工程師往你家跑一趟,我敢保證這個月底,Dell就會大量招聘支持工程師。一個朋友的公司想把幾臺電腦連起來共享DSL,他們請你吃頓飯,給你幾百塊錢,你幫他們作。若是朋友的公司請一家網絡公司作這件事,最少要有設計和佈線兩筆費用。固然有可能還會有服務器配置,網絡安全,遠程進入,Web Hosting,電子郵件服務…我曾經見過Sales將一個公司砍得體無完膚。最後這項工做可能仍是由你來作,網絡公司不會只請你吃頓飯,給你幾百塊錢。他們會給你一個工做。我之因此常常破壞這個規則,其一,我在金融領域工做,並且我從不破壞我領域中的規則;其二,我但願用幾乎不會奔跑的羚羊替代善於奔跑的羚羊,這一點,我在第二部分「善於控制」中會詳細闡述。這是之前貼的第一章,我對部分的質疑給予迴應。有人懷疑若是咱們要求DELL的工程師一天來一次,DELL的計算機會漲到一個天價。確切的講,絕對不會。大家知道HP兼併Compaq後的主要矛頭指向誰?HP和Compaq整合後,微機的生產成本可能會下降,但DELL直銷是業界公認的最低成本體系結構,Dell可能會漲一點價格,但因爲HP, Compaq, Gateway, Sony的競爭,它的漲價空間頗有限。可能的作法是Dell細化服務價格,好比檢查一次系統付多少?更換一次硬件付多少?而不是一年服務的總體價格。我在這裏想跟那些下崗的和即將下崗的朋友探討一些智慧性和有創意性的東西,如何在逆境下扭轉局面的東西。我本人欣賞HP的CEO Carly Fiorina,此老姐之前職掌Lucent全球客戶部,敏銳的洞察力使她偏偏在Lucent股價跳樓前離開。雖然沒能使HP盈利,但靠兼併Compaq把難看的財務報表擺平。在HP股東多數反對兼併的狀況下,靠法律手段促成兼併。HP與Compaq產品線重複教多,合併後不會給HP帶來什麼新的增加,只能靠規模進經營下降成本。此老姐曾放言要與DELL一拼到底,而DELL的直銷是業界公認的最低成本體系結構。HP一直是打造渠道銷售的楷模。儘管在HP與DELL死拼中,HP會死的很慘,但只要能保住下一年的收入也再所不惜。Compaq在兼併前靠iPaq手持電子產品已經出現增加的起色,兼併卻要使它進行更多的裁人。從Compaq下崗的兄弟們,我知道大家很冤,大家的下崗只是因爲某些人想保住本身每一年上億收入的位置。Carly Fiorina的名聲很好,她是女性中作到這個位置的百裏挑一,是職業女性的楷模。損人利己的事容易作,但要把損人利己的事做到人人稱讚的境界須要智慧和創意。我不反對爲保全本身的位置使用一些卑劣的手段,我在第三部分中會闡述一些更卑劣的手段。但願網上的僞道學家不要由於這些手段的卑劣而仍磚頭,我鼓勵你們提供更卑劣或更藝術的手段。此外,我不太同意因爲熬不住而回國發展,你回國也不必定有好的前景。IT業的衰退是全球性,而中國的市場總比世界慢半拍,你回去或許正遇上中國的市場走進低谷。古人都知道如何在本身弱勢時依靠其它勢力制衡對手,如何誘導其餘勢力互相爭鬥本身從中得利,爲取得皇位不惜滅掉老爸, 等等。難道五千年所沉積的文化都不能幫助您保住屈屈的一個位置?動一動腦子,要知道Carly Fiorina要保住每一年上億美元的收入比你保住一碗粥錢可難多了。2.善於控制一我的在社會上的地位取決於他對於社會資源的控制能力。控制的概念是遙遠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和羚羊沒有的,也是新東方沒法傳授給你的。我認爲人生是一種修煉,修煉你對外界環境的控制能力。但大多數人終止了修煉,保持在獅子和羚羊狀態爲生存而奔波;只有極少數人修煉成精或得道成仙(繼續看,我是無神論者)。大多數在美國學習計算機的留學生都會從程序員開始做起,學習控制計算機語言完成各類功能,近而達到對一個程序的控制,不斷培養對一個系統的控制能力。但大家真正作到了嗎?學過計算機程序設計的都應該知道OOP (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這種方法稍加引深,就能夠使代碼有自身識別能力。自身識別能力的意思是,代碼知道自身做用和功能,受誰控制並控制誰。使你的代碼像一個細胞,經過一次次「繼承」加入新功能構造各類組織。若是你真能善於控制,你的代碼只會遵從你的指令。不管從Internet,從局域網,那怕是一次系統的意外溢出都會使這些代碼從新接受主人的命令。當代碼一旦變成EXE, DLL, VBX和OCX,沒有人知道那裏面寫地是什麼。新的程序員即便有機會也沒有人願意去讀原代碼庫,他們更熱忠於API手冊。Internet爲你更新和修改這些動態連接庫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固然,這種做法會有種種條文或法律限制你。必定要認清這些條文或法律只是爲阻止你得到更高的控制能力。每個成功的軟件公司包括微軟、Oracle、CA都曾經或正在這麼作。法律或條文像平常生活中的鎖,是一種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東西。不要打破它,由於它還要用來防君子。對付它,就像對付Windows系統中的Policy,一張軟盤使本身不在它的控制以內;就像對付公司的Proxy Server,註明一條:不要logging我訪問光屁股MM的網站;就像對付裝有防火牆的系統,不要走佈滿釘子並受到檢控的吊橋;遊過護城河×××進去,不光是堡壘主機包括防火牆後的內部系統都是同樣。就像我第一部分提到的,要認識這些規則,當你認識它們以後,是否能寫出01續列經過它們就看你怎麼提高本身的戰鬥力了。控制住你手中的程序的最終目的是控制住你的位置。同理,咱們作其餘的工做也是同樣。若是你如今還在一個職位上,不要問本身是否完成了它的任務。必定要問本身是否控制住了這個職位。這種控制就像一棵藤牢牢的纏住一棵樹(公司)。若是樹擺脫藤的纏繞,藤找不到另一棵樹,立刻就會死去。若是藤控制住樹,除非樹倒下,藤不該該有危機。固然,控制住你手中的程序是一種狹義的控制。下面我告訴你怎麼更高層次地控制住你的位置。我曾經問一個在一家公司工做了兩年的白癡,他們公司怎麼賺錢?他殊不知道。他只知道按時完成他手上的For Loop代碼。我很喜歡這樣的僱員,由於裁他們的時候不會給公司帶來什麼麻煩和損失。若是要裁一個瞭解公司運營,瞭解公司內幕的僱員可就麻煩多了。瞭解公司是你控制它的基礎。你要知道它怎麼賺錢?從誰那賺錢?大約能賺多少?經過什麼業務和手段賺錢?你的部門在它賺錢的過程當中起什麼做用?哪些部門是它的核心部門?爲得到這些,你須要從幾個方面着手。多接觸,多瞭解。在你的工做中,你必定會接觸到其它的部門,儘量地幫助他們併爲他們提供方便。在你幫助他們的過程當中或作部門之間銜接的工做中,***進他們的部門。經過這個過程,你會了解周圍部門的運做同時更加理解你所在部門的做用;經過這個過程,你會認識更多的人,人脈會比較旺盛;經過這個過程,你會學到其它領域的知識。我建議你們在有時間和精力的條件下,選修第二或第三專業。若是你不精通幾個領域的知識,你根本沒法得到更深的控制能力。一旦你得到幾個領域的知識,你會發現你的控制能力會成幾何數量級的增加。我曾經幫助過一些白癡進入華爾街在trade floor上做程序員或系統分析員。說他們是白癡並非說他們是計算機白癡,他們中有一些是比較不錯的程序員。他們的工做在我看來更像是搬運工或是搭積木的,就是將已經模塊化的代碼從一處搬到另外一處;根據需求從新搭起來。說他們是白癡,是由於他們不知道,通過他們搭起來的規則中通過的數據是多麼的有價值。有時五分鐘的數據足能夠使他們提早退休。一旦你得到幾個領域的知識,你看待事物會從哲學的高度出發。之前看過一篇吳清鏈寫的論述中國股市是國家作莊的賭局。仔細想一下,美國是否是也是同樣?都是控制社會資源多的一幫人設局玩控制社會資源少的一幫人。在中國,社會資源更屈從於權力,在美國,社會資源更區屈從金錢。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作外幣交易的,在華爾街有許多這種免費的培訓班。吹的神呼其神,「外幣漲跌你均可以賺錢」,「一年不賺20萬你就是Loser」。實際上,外幣市場是明顯的大金融機構圈錢的賭局。它一方面以1:100借你Margin讓你去賭,一方面暗中控制消息資源。任何一次大的漲跌他們都會提早得到消息。我想網上必定有在Chase或Citi Bank工做的朋友,固然別是Clerk。若是你的職位還沒到提早知道這些消息的級別,你能夠經過下面的一些方面瞭解公司的一些數據而提早知道,它不是一件很難的事。從感興趣的事開始我提醒你們必定慎重運用我下面介紹的東西,一旦不慎,在[url]www.fbi.gov[/url]站點上將有幾條知足你的行爲。我在這裏只是講解原子的烈變反應,至於你用它作氫水反應堆仍是×××,那是你的事。此外,必定記住我前面說過的話:「任何法律或條文只是爲阻止你得到更高的控制能力。」在我開始以前,我想告訴北美學習計算機的朋友們一句話:「大家知道大家手上拿着多麼兇殘的武器嗎?它的能量一點不比×××遜色。」我每到一個新的位置總有幾件感興趣的事想知道,好比:和我同一職位的同事拿多少錢?個人頭去年總共拿了多少錢?從感興趣的事瞭解公司,能夠既快又準。你會發現本身會情願加班加點不計報酬。在你瞭解公司以前,你要清楚公司爲控制大家設立了許多規則。得到控制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規則讓別人去遵照;要想提高本身的控制能力,首先要脫離別人所制定的規則。通常公司會有兩種系統限制你的行爲,電子門禁系統和計算機系統。咱們先談計算機系統。由於要擺脫電子門禁系統限制,必定要一些計算機系統的知識。計算機系統分爲控制和限制量兩部分,先談控制部分。通常公司的計算機都須要先登錄,再使用。系統根據用戶的級別控制你使用的權限。若是你獲得系統管理員或CEO的用戶名和密碼,系統認爲你就是管理員或CEO,在系統中你能夠作任何你想作的事。學過Windows 2000或Cisco的人應該知道IPSec,意思是IP Security。這個概念的來源是說計算機網絡中傳輸的數據都是明碼的,是不安全的。若是你使用Unix系統,snoop命令能夠使你看到計算機網絡中傳輸的內容,包括明碼的用戶名和密碼。你能夠本身寫一個Shell ????只存儲用戶名和密碼。新版的Windows系統對用戶名和密碼進行了加密,但你能夠使用一些Sniffer或網絡協議監視器並作一些處理,仍然能夠獲得用戶名和密碼。更妙的方法是運用後面介紹的 Policy清除Windows系統對用戶名和密碼的加密。固然,這個前提是你的公司使用老式的總線型網絡系統,即一臺計算機發出數據包,其餘計算機均可以接收到,只是根據地址來決定是否是本身該接收的。若是你的公司比較有錢或是新的公司,他們會使用交換式網絡系統,即一臺計算機發出數據包,只有接收方能夠收到。在交換式網絡系統中,網絡交換機(Switch)通常都是智能型的,便可以對它控制。你能夠設置全部發往Server端口的數據包都經過截取方式(只截取每一個數據包的開始部分,包括用戶名和密碼)複製一份發給你的端口;不要使用full-copy方式,大的數據流量會堵塞你的端口。若是你的公司有錢沒地方花,像Bloomberg,將液晶屏幕往地板上鑲。他們會在網絡中裝一些network sensors或network scanners。這種設備在Profile中定義常規網絡訪問,你以上的行爲大多屬於很是規網絡訪問,會被network sensors/scanners發現,記錄並通知網絡管理員。network sensors/scanners根據計算機IP地址或MAC地址記錄很是規網絡訪問。IP地址通常是由DHCP Server分配,而且公司在使用IP地址時會有一個分配原則,如:1-20,分配給網絡設備,21-50,分配給資源設備,51-200,做爲DHCP分配池,200之後備用。在每一段之間必定會有空的IP地址,例如只有10臺網絡設備,那麼11-20地址就是空的。你能夠在network sensors,domain server或file server上的網絡管理員文檔找到這些定義,或者用Ping命令耐心的去查,還有X-ray,SATAN等軟件能夠幫你。MAC地址是計算機網卡硬件地址,是單一標識地址。對付network sensors/scanners有不少方法:若是你只想逃避控制臨時使用一下的話,手動設置你的計算機IP地址爲網絡分配的空地址,使network sensors/scanners沒法確認誰在使用這個IP;或者在公司使用本身的手提電腦。我一貫這麼作,個人上司總認爲我這是大公無私,以公司爲家的行爲。這種方法不太適合幾我的的環境,由於一下就知道是你在搗鬼,不太小的環境下通常也用不起network sensors。不管是改IP或換計算機,他們仍是能夠經過地址定位的方法找到你,最根本的方法是修改network sensors/scanners上的Profile,你已經有最高權限的用戶名和密碼,因此你能夠做到這一點。在Profile中最後加一條,大體是:approve any to any,不一樣的設備不一樣。在許多網絡設備的Access-List或Profile中最後都會有approve any to any或deny any to any。因爲,各類設備的定義不一樣,使這兩句話總混淆在一塊兒。反正總會有這麼一句,只要網絡訪問通暢,管理員不會特地去查Access-List或Profile。即便他們去查,一個網絡管理的老鳥最少也須要15分鐘才能想明白應該用那句正確,而想把它改過來還須要一個審批的過程。approve any to any在network sensors/scanners上的定義是,再也不追蹤定義之外的很是規網絡訪問。切記:臨走時清除log file。還有一些公司使用更無聊的設備,proxy集羣,SMS或者OpenView。我以爲保護公司內部系統就像保護一個城堡,這些設備就像是城堡前架起的大炮,有的是泥塑的只是恐嚇做用,起做用的均可以遠程控制。若是你比網絡管理員更懂這種炮的操做,你也能夠操縱這種炮調頭朝城堡開炮。Network scanners也能夠幫助你Scan用戶名和密碼。咱們處在一個開放的信息環境當中,任何設備/軟件的操做在Internet上你均可以找到它的操做說明。因此精通它並非一件難事。若是你工做的地方已經無聊到使用Token Card,指紋識別和聲音識別設備。那多半是花納稅人錢的政府機構,那你就什麼也不用作了。安心養老吧,你不會被Lay off的。隨着E-Business或E-Commerce的發展,許多公司都誇海口他們的系統是多麼的安全,他們有×××, SSL,加密密鑰爲256bits。有的時候受太高等教育的人騙起人來更無恥,像咱們的基因女皇和買腦黃金,腦白金和腦鑽石的傢伙,聽說這傢伙可能登上今年的福布斯。SSL是Secure Sockets Layer,它是管理數據Internet傳輸的協議,×××是在router和router之間產生加密信道的方法。它們只是對數據在公共信道(Internet)上傳輸起安全做用。這些數據一旦進入企業內部又變成明碼的了。即便加密密鑰有1024bits也不起做用。仍是咱們毛老頭說的對「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正確的方法是在內部實施IPSec,即任何數據傳輸都是通過加密的。但這有很大的問題,數據加密會浪費不少計算機資源,不光是Server端,Client端也同樣。因此不多有公司這麼作。也有一些公司僱傭老鳥來看守他們的公司,對付這種老鳥先查一下他們的工資是否超過每一年二十萬。若是工資少於這個數目,多半這個老鳥是假的。由於真正的老鳥很是少,若是他們本身開公司或爲某些競爭企業出一次手,也不止這個數目。我所在的金融機構以每一年300萬買一家Business Risk Management公司的服務。很遺憾,300萬打了水漂。網絡系統的不安全是先天的,就像一張魚網,漏洞像篩子同樣多。真是不多有人能夠把它補全。瀏覽一下著名的計算機公司你就知道了。偉大的Microsoft,一貫宣傳它的Windows系統最安全,以致於任何一個新產品沒有發佈以前,咱們都已經拿到了盜版;偉大的Intel,幾年之前它曾經開除過一名員工,罪名時他調用公司800多臺計算機算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密碼,而且發現他在Intel的放火牆上挖了個洞,長期從公司取走機密數據。其實這位員工解密高級管理人員的密碼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只是被發現那天一時疏忽,上班前忘了關掉密碼解密軟件,導致公司800多臺計算機的系統性能降低不少才被發現。他可不是被抓出來的,是本身疏忽。偉大的Cisco,一貫是能把一磅瓜子買到一萬塊的公司。大家知道Pentium Pro 200和PII350的計算機如今能買的最高價錢是多少嗎?這種配置的計算機仍到大街上都不必定能有人撿。Cisco PIX 515和520使用這兩種CPU外加一套限制人數的共享軟件改裝版,能夠買到一萬多美金。PIX是作什麼用的哪?是Cisco精品放火牆。它不光控制外部用戶的非受權訪問,因爲它能夠把網段分爲不一樣的級別,也能夠控制內部員工對機密數據的非受權訪問。不過它可能不起什麼做用。Cisco的全部路由器上要運行一種操做系統IOS,它的新版價格比Microsoft的操做系統貴多了。舉個例子,一個盜版的Windows 2000 即便是Datacenter Edition也賣不了多少錢。但盜版的IOS Enterprise with FireWall PLUS IPSec 56在eBay上能夠賣到$99還搶着有人買,他們的生意特別好。這種操做系統通常人拿不到最新的,多半是內部腐敗分子所爲。PIX連本身的員工都防不住,市場銷售卻很好。固然,我舉這些例子不是說你必定不會碰上老鳥。但在你有生之年真的碰上一個,那真是中了×××。咱們再談計算機系統限制部分。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公司的計算機Windows Start菜單中沒有了許多功能,例如:Run, Setting…這是公司在實施Windows系統的Policy限制。Policy是系統管理員先設置好普通用戶能夠作什麼,不能夠作什麼,存儲在Server上。用戶每次登錄會從Server上獲得Policy實施對客戶機的限制。脫離它有兩種方法:找一張原版的Windows系統盤。在Admin目錄下有一個Policy Editor的程序,用它先生成一個默認的Policy存儲在本地。而後,取本機的Policy編輯,使系統登錄時取用本地存儲的Policy。若是你認識在Microsoft工做的朋友,能夠向他們要一套Windows系統Registry的詳細說明,本身用Regedt32也能夠修改。有時候你會發現你不能訪問光屁股MM的網站或者如何解開加密過的word文件的網站,易或是你一訪問就被別人發現。多半是他們裝有Proxy或WebSensor設備,你能夠應用我前面介紹的改變IP來逃避和修改它們的Profile來完全根除。有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找不到公司財務部的計算機使你沒法存取公司的財務報表,多半是它和你的計算機不在同一網段或公司使用VLAN。你能夠應用我前面介紹的修改網絡交換機的設置使你獲得這些數據。電子門禁和監視系統電子門禁分接觸式和非接觸式,即你的門卡需不須要在讀取器上刷一下。不管是接觸式或非接觸式門卡都是讀一個ID而後讓你輸入密碼。若是你知道你的ID,在你忘帶門卡時,按規則輸入你的ID和密碼,你一樣能夠進入公司。ID和密碼存儲在網絡中的一臺計算機上的數據庫中。這臺計算機多半在IP的資源設備段中。數據庫大可能是Access和FoxPro,複製mdb文件到本地,打開後密碼是不加密的。OK!你如今能夠在公司以任何人的身份進入任何一道門。還有監視系統,若是對付監視系統也須要我教,那你就真是沒有腦子。最簡單的方法是斷它的電,要麼用個帽子蓋住你的臉或者它的鏡頭。固然你也能夠在監視系統的存儲設備上作一點手腳使它只複製前一分鐘的內容不記錄新的內容。此外,還有公司的電話系統,它的構造大體與電子門禁系統差很少,ID識別和密碼,只是多一個計賬部分。你已經能夠擺脫公司的任何限制,作任何你想作的事。注意常常讀一下你上司的E-Mail,不管在中國或在美國,時刻掌握領導意圖對你我的的前途都是有益的。此外,控制公司最有效的方法不是靠以上的技術方法,以上的方法只是使你得到更多的信息來源。控制公司的最有效的方法是瞭解和控制公司的Core Business。例如作Accounting的,若是瞭解公司每一筆假帳和黑帳,那離財務主管的位置就不遠了,並且很難被裁掉。從小事作起這是一個很是重要的素質,許多中國留學生是大事作不來,小事又不作。幫一幫下班晚走的Blond MM作一些Data Entry的工做,這些無聊的數據反映公司的過去和如今;指點一下她們如何用掃描儀加OCR提升Data Entry的輸入進度;告訴他們能夠直接將傳真從計算機上發出去,沒必要打印出來在去傳真。這些很是小的事情,每一件都微不足道,但一件件堆積起來能夠使你在公司樹立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在上一篇中曾經提到Calling Card的密碼規則問題,有誰已經知道了?動一動大家的豬腦子吧,再不動真要變成豬了;我也提到過Cable TV的解密芯片問題,你如今是否已經看到免費的全頻道了?我還提到了電話計費系統的問題,它可能須要你半年多的時間瞭解電話程控系統和電話計費系統,眼看打往中國的電話要漲價,花一點時間是值得的。這些知識在Internet上隨處能夠拿到。早在二十多年之前,現任HP的高級工程師在大學中就把製做能夠在普通電話上免費打長途的電路當作一種樂趣。而今天你有更強的武器,更暢通的信息來源。以上的一些小事多少都會給你帶來一些實惠,但九淺一深只是理論知識,真要練到爐火純青,只有「幹」。對人的控制再回到咱們前面對OOP的討論。OOP思想是經過使代碼有自身識別能力,使代碼知道自身做用和功能,受誰控制並控制誰。這一樣也適合當前對人的管理概念。學過SAP的人應該知道,當被加工的產品從一個工位轉到另外一個工位時,中間的時間嚴格以秒計算,確保總體過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裏假設在那個工位上工做的工人,應該是一隻機械手或機器人,他不該該有能動的創易。這就是爲何咱們不須要跑的快的羚羊,正如咱們不須要有獨立編程風格的程序員同樣。固然構造人的OOP是很是困難的,由於人這個Class,不知道怎麼本身就產生非受控代碼。若是你是個白癡什麼都不會,沒關係,咱們能夠教會你。但清除非受控代碼的的產生機制不是能夠教會的。非受控代碼的產生與這我的的能量級別有關,能量級別越高產生非受控代碼的概率越高,即跑的越快的羚羊越容易擺脫控制,跑的越慢的羚羊越乖。被我幫助找到工做的人,自身有這樣幾項功能:1.使我瞭解你的工做和你公司的運轉,我能夠使你在這個職位上坐的更穩;2.隨時提供公司空缺信息,空缺位置的職責和所須的能力;3.爲我提供的後續人員作Reference。在個人OOP體系中,有一些人最後脫離了。他們之中有能量級別高到能夠自身運轉的,但多數消失在裁人的浪潮中。若是你不能控制別人,就應該懂得如何被別人控制。也就是說若是你本身沒有能力創立一種體系,你就應該成爲有助於別人創立體系中的一個Class。這是一個很現實的生存問題。也是爲何我但願用幾乎不會奔跑的羚羊替代善於奔跑的羚羊,由於他們使整個體系穩定。遊離在體系以外又沒有自身運轉能力的Class是很是危險的。雖然人的OOP創建很是困難,一旦這個體系創建,它會有超乎尋常的能力。美國的裁人風潮一浪超過一浪。但在個人OOP體系中仍然能夠塞進人。最後講一個聖經故事結束這一部分,當魔鬼控制世界的時候,人只要接受魔鬼的獸印背叛上帝就會獲得他想要的一切。開始只有瞎子瘸子和一些弱智的人接受了獸印。當瞎子瘸子們獲得了他們想要的一切,能夠看到和擡腿走路時,一些正常的人也背叛了上帝接受了魔鬼的獸印。最後只有極不多的人拒絕了魔鬼的獸印而忠實於上帝,他們在魔鬼和接受了獸印的人的壓榨下痛苦的生活着。2003年,我告別了IT維多利亞日長週末前的星期五,天空有些陰霾,日常忙忙碌碌的IT辦公室裏已經「人去樓空」,同事們不是提早休假,就是在家裏上班,伺機過一個「超長週末」。對於我來講,今天卻很特別,這是我在IT行業的最後一天,下個星期就到銷售部門的一個小組去報到了。最近幾個星期都在忙於交接手頭的工做,今天終於能夠安靜下來做最後的整理。不少IT的書籍和資料,過往的內部文件,都讓我大摞大摞地扔到回收箱和碎紙機裏去,那一瞬間有些許快意,輕鬆,彷彿卸去了肩上沉甸甸的擔子,也有點茫然。快意是由於我是學版畫的,入行純屬偶然和無奈,從call centre的技術支持到數據倉庫項目裏寫程序,手頭全部的事情都不是個人興趣和長項,磕磕碰碰地熬到今天,總算是有始有終,給本身一個交待。茫然是由於我畢竟作了八年,IT這行無論怎麼說也算流行的專業,而新工做也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在興趣和飯碗之間,我又得作出一次折衷。 記得之前小時候寫做文,都是以「個人第一次」爲切入點,引出對將來的無限憧憬,不多寫「個人最後一次」,來對本身的過去進行總結。我過去的八年裏,在加拿大經歷了IT業從起飛到巔峯再到不景氣和從新調整的各個階段,能夠說是起伏跌宕,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對本身的將來不無啓迪。個人中國朋友們,十個裏面有八個都在吃着或準備吃這碗飯。現在,身爲「圈外人」的我,想和朋友們分享一下個人感覺。 「人在IT,身不禁己」,許多IT人最關心的就是更新本身的技術,惟恐本身一不留神就落了伍,因此老是主動地不斷升級本身的各類認證的版本,學習新的語言和工具,好像永遠都沒有終點。由於技術發展原本就永無止境,許多IT朋友感嘆這碗青春飯並很差吃。技術更新的速度愈來愈快,公司的商業模式和客戶需求不斷在改變,通信和網絡的普及應用使得低級的編碼和標準化的技術支持能夠在任何一個費用低廉的國家完成,企業的全球化更加速了IT的資源重分配。把八年前加拿大招聘的IT職位和如今的職位相比,不難看出幾點趨勢: 1、初級的入門職位(entry level)愈來愈少,中級和高級的職位多了,於是對語言,經驗的要求相應增長。看看高級職位下面列出的技術經驗要求長達十幾二十行,讓人以爲只有神仙才能100%合乎條件。 2、絕大部分IT職位都增長了對軟技能(soft skills)的要求。溝通技巧,項目管理經驗,對某個商業運做系統的深刻了解,都從nice-to-have(最好具有)上升爲must-have(必須具有)的條件。 3、合同的職位(contract)減小,全職(permanent)的職位增長,許多曾經靠派出大量按小時計算的IT contractor賴以生存的中介公司難以支撐。雖然企業要對permanent的員工提供醫療福利和保險,可是因爲勞務市場供過於求,薪水降低,算起來仍是便宜。不要被permanent(永久的)這個詞的字面意義所愚弄,要裁員隨時均可以。沒有任何一個飯碗是永久的,尤爲是IT這行。 4、起薪下降。加拿大IT從業員的薪水在2003年繼續縮水,平均起薪降低百分之二點三。特別是在互聯網黃金時期煊赫一時的網絡和電子商務專家,其工資降低達百分之七點四,數據庫管理員(DBA) 工資降低百分之三。大量的裁人將IT專業人士再次推向就業市場,他們從新找到同類工做後獲得的待遇,多數沒有從前的高。 若是你留意新聞的話,就會知道IT行業外包(outsource)的勢頭強勁。不是IT公司和IT公司合併,就是IT公司又成功收購了某企業的IT部門,在BPO (business process outsource) 市場上又佔一份額。BPO 是指傳統企業將其非前線非主流的內部服務包給其餘公司來作,這裏主要是指IT,人力資源,培訓招聘,員工服務,財務等後勤部門。據專業研究公司Dataquest Inc. 的預計,全球BPO的市場在2004年將達到三千億。儘管加拿大在這方面仍然處於保守階段,可是超過半數的加拿大CEO和CIO都在考慮這個戰略方向。 我三年前曾經發表過一系列關於call centre的文章,其中提到新手入門IT行業,call centre是跳板。我和身邊許多其它同事都是從call centre開始作起,兩三年後陸續轉到程序開發,系統集成,網絡等其餘職位。可是這兩年傳統企業對於運用和投資IT人力和資源採起了較大的改動。爲了下降成本,縮減人手,企業都趨向於將低級的和標準化的IT服務外包給其餘專業公司,最首當其中的就是call centre之類的技術支持職位。因此,想經過call centre轉入傳統企業IT部門其餘領域的通道會逐漸關閉。 此次我跳出IT, 我原來的職位其實是「遷徙」到了波蘭分公司,由於那裏的人才太具競爭力,廣泛教育程度高,編程技術比咱們好,而同等職位的薪水只是這裏的四分之一。你是老闆,你會怎麼決定呢? 在歐洲,call centre外包的市場預計將從1999年的七十億在2004年達到一百五十億。在亞洲許多講英語的地區,如印度,菲律賓,新加坡,以及加拿大較爲偏遠的海洋省份和草原省份,call centre是當地主要的外來投資產業之一。其中菲律賓更以良好的人員素質,不斷完善的管理系統,低廉得驚人的勞力成本成爲call centre工業設點的新寵。想找一份入門的工做,你就是和本地資源以及全球資源在競爭。 退一步來說,即便你在這裏可以得到一個call centre的職位,那可能意味着你是在一個專門提供call centre服務的技術公司工做,和其餘幾百名同事一塊兒從早到晚聽電話。除了一個老闆,兩三個Supervisor(主管),四五個Team Leader,沒有其餘的職位能夠給你,你無處可跳。另外,專門爲call centre 設計的語音電話系統不斷改善。一些屬下擁有大量call centre的公司,好比Bell開始推出虛擬客戶服務表明(Virtual Agent)。你聽到的是一把清脆可愛的女聲,實際上只是系統根據預先設置好的標準問題和答案進行自動迴應。把眼光放遠看看,就是作call centre,還能作多久呢? 我所在的IT部門中國人不少,能夠說是人數最多的「少數」族裔。機構重整的時候,咱們受影響極大,由於咱們大都是幹着技術含量最多的底層工做,反而一行程序也不會寫可是能說會講的本地人會由於具備豐富項目管理經驗而留下。我想給仍然在這個行業苦苦奮鬥的中國朋友一點建議: 1、每一年對你本身的技能和經驗進行一次清點,看看當中有哪些仍是有用的,有哪些已通過時,須要擴充和更新。 2、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你的簡歷,把它放到找工網站上去,隔一段時間上去看看有沒有人閱讀過。若是有的話,有沒有聯絡你;要挖你跳槽的話,給什麼待遇,你不必定真的要跳槽,可是能夠知道你的經驗技術在市場上值多少。把這些聯絡過你的人的電話email都記錄下來,保持聯絡,省得等到收到裁人通知的那一天手忙腳亂。 3、深刻了解你公司的商業運做,不要只當個只懂得0101的科學怪人。常常找機會和其餘部門特別是財務和銷售部門的人聊天,由於這兩個部門是最能反映公司盈利情況的前線(FRONT-LINE)。同時,增長對商業運做的理解,會讓你的編程和系統分析更有應用效果。 4、咱們中國人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低頭幹活不說話。不要覺得埋頭苦幹,與世無爭就能生存。技術好,還要懂得在合適的地點與合適的人說合適的話。若是可以爭取的話,不要總幹最底層的技術工做。掌握關鍵的技術核心,使得要撤換你成爲很麻煩很棘手的事情。中國人不愛「好大喜功」,但是在北美,這是你必須作的一件事情。有位本地同事每幹成一件芝麻綠豆的小事,就發電子郵件給全體同事外加老闆宣佈什麼什麼又搞好了,表面上是表揚全體員工激勵士氣,實際上是想讓別人注意到他,效果很好。他技術不行,可是每次的變更他都穩坐釣魚臺,還讓遠在外地的高層管理人員以爲整個多倫多就他一我的在幹活。 5、不要認爲這是一個講技術的行業,就放鬆甚至避免對英語水平的訓練和提升。英語很差會嚴重影響你專業水平的全面發揮,在行內使你沒法勝任更高層次的工做;在行外也極大限制了你向非技術職位/行業過渡的可能性。良好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對你的職業和生活有百利而無一害。也許未來漢語會成爲加拿大第三個官方語言,但不是在咱們這一代能夠盼到的。 6、擴大人際關係網絡。別以文化差別爲藉口,從不參加公司舉行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午飯會,晚餐會,慈善募捐和社會公益活動。說白了就是混個臉熟,越是職位高的人蔘加的活動越要去。若是你的工做是對公司之外的客戶提供技術服務的,想辦法讓你的客戶很是看重和喜歡你。客戶永遠是對的,有客戶撐腰,老闆也不敢輕易動你。 7、如今有許多職位介於IT和非IT之間,須要人既懂技術又懂內外運做經營。別把本身侷限在純技術的領域裏,語言問題經過時間和努力能夠大大改善,關鍵在於你要有這個準備,這個心眼。主動申請負責一些項目,鍛鍊本身的綜合能力,說不定能開發出你本身都吃驚的潛力。 回顧過去八年的IT歷程,我曾經有過屢次機會向IT行內一些和商業運做靠近的職位發展,但當時都沒有好好把握,換工做可能是比較被動的情形下發生,事後常常以爲差強人意。現在的工做市場變化很大,若是老是兜兜轉轉,找不到定位,就難以取得長期的成效和自我知足感。一我的,應該爲未來做出一個長遠的職業規劃(career planning),三年,五年,十年也好,這樣才更有目的性。我感到本身要學習的東西還不少。 2003年,我告別了IT生涯。對我而言,那麼枯燥且痛苦的編程我也經歷過了,相信不會有什麼事情再可貴到我。我但願我本身能夠踏上一條本身真正想走的路,同時祝福仍然在IT打拼的朋友們,一路走好。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