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PPP協議

PPP 主要由如下幾部分組成:  封裝:一種封裝多協議數據報的方法。PPP 封裝提供了不一樣網絡層協議同時在同一鏈路傳輸的多路複用技術。PPP 封裝精心設計,能保持對大多數經常使用硬件的兼容性。克服了SLIP不足之處的一種多用途、點到點協議,它提供的WAN數據連接封裝服務相似於LAN所提供的封閉服務。因此,PPP不只僅提供幀定界,並且提供協議標識和位級完整性檢查服務。
  鏈路控制協議:一種擴展鏈路控制協議,用於創建、配置、測試和管理數據鏈路鏈接。
  網絡控制協議:協商該鏈路上所傳輸的數據包格式與類型,創建、配置不一樣的網絡層協議; 
  配置:使用鏈路控制協議的簡單和自制機制。該機制也應用於其它控制協議,例如:網絡控制協議(NCP)。
  爲了創建點對點鏈路通訊,PPP 鏈路的每一端,必須首先發送 LCP 包以便設定和測試數據鏈路。在鏈路創建,LCP 所需的可選功能被選定以後,PPP 必須發送 NCP 包以便選擇和設定一個或更多的網絡層協議。一旦每一個被選擇的網絡層協議都被設定好了,來自每一個網絡層協議的數據報就能在鏈路上發送了。
  鏈路將保持通訊設定不變,直到有 LCP 和 NCP 數據包關閉鏈路,或者是發生一些外部事件的時候(如,休止狀態的定時器期滿或者網絡管理員干涉)。
  應 用:假設一樣是在Windows 98,而且已經建立好「撥號鏈接」。那麼能夠經過下面的方法來設置PPP協議:首先,打開「撥號鏈接」屬性,一樣選擇「服務器類型」選項卡;而後,選擇默認的「PPP:Internet,Windows NT Server,Windows 98」,在高級選項中能夠設置該協議其它功能選項;最後,單擊「肯定」按鈕便可。
  ②即「 公私合做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是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一種方式。在這種機制下,對社會須要的特定公共服務,政府再也不直接投資興辦公共項目,而是鼓勵企業投資興辦(或企業與政府合資興辦)項目並提供公共服務,政府根據服務的數量與質量進行購買。

PPP工做流程:

  當用戶撥號接入 ISP 時,路由器的調制解調器對撥號作出確認,並創建一條物理鏈接。
  PC 機向路由器發送一系列的 LCP 分組(封裝成多個 PPP 幀)。
  這些分組及其響應選擇一些 PPP 參數,和進行網絡層配置,NCP 給新接入的 PC機分配一個臨時的 IP 地址,使 PC 機成爲因特網上的一個主機。
  通訊完畢時,NCP 釋放網絡層鏈接,收回原來分配出去的 IP 地址。接着,LCP 釋放數據鏈路層鏈接。最後釋放的是物理層的鏈接。

PPP和HDLC之間最主要的區別

  PPP是面向字節的,HDLC是面向位的。
  ③PPP在GPS應用領域表明着「精密單點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精密單點定位是利用國際GPS服務機構IGS提供的或本身計算的GPS精密星曆和精密鐘差文件,以無電離層影響的載波相位和僞距組合觀測值爲觀測資料,對測站的位置、接收機鐘差、對流層天頂延遲以及組合後的相位模糊度等參數進行估計。用戶經過一臺含雙頻雙碼GPS接收機就能夠實如今數千平方千米乃至全球範圍內的高精度定位。它的特色在於各站的解算相互獨立,計算量遠遠小於通常的相對定位。

PPP的特色:

  PPP協議是一種點——點串行通訊協議。PPP具備處理錯誤檢測、支持多個協議、容許在鏈接時刻協商IP地址、容許身份認證等功能,還有其餘我。PPP提供了3類功能:成幀;鏈路控制協議LCP;網絡控制協議NCP。
  a.主要觀測值爲載波相位
  b.採用精密的衛星軌道和鍾數據
  c.採用複雜的模型
  PPP定位精度:亞分米級。
  PPP用途:全球高精度測量,衛星定軌。

PPP應用範圍:

  PPP是一種多協議成幀機制,它適合於調制解調器、HDLC位序列線路、SONET和其它的物理層上使用。它支持錯誤檢測、選項協商、頭部壓縮以及使用HDLC類型幀格式(可選)的可靠傳輸。
  PPP提供了三類功能:
  1 成幀:他能夠毫無歧義的分割出一幀的起始和結束。
  2 鏈路控制:有一個稱爲LCP的鏈路控制協議,支持同步和異步線路,也支持面向字節的和麪向位的編碼方式,可用於啓動路線、測試線路、協商參數、以及關閉線路。
  3 網絡控制:具備協商網絡層選項的方法,而且協商方法與使用的網絡層協議獨立。

PPP的兩種認證方式

  一種是PAP,一種是CHAP。相對來講PAP的認證方式安全性沒有CHAP高。PAP在傳輸password是明文的,而CHAP在傳輸過程當中不傳輸密碼,取代密碼的是hash(哈希值)。PAP認證是經過兩次握手實現的,而CHAP則是經過3次握手實現的。PAP認證是被叫提出鏈接請求,主叫響應。而CHAP則是主叫發出請求,被叫回復一個數據包,這個包裏面有主叫發送的隨機的哈希值,主叫在數據庫中確認無誤後發送一個鏈接成功的數據包鏈接

社會

  ④ppp 指政府與民營機構
  在RFC 1661中提供詳細的PPP規範
  PPP是指政府與民營機構(或更廣義點,任何國營/民營/外商法人機構,下同)簽定長期合做協議,受權民營機構代替政府建設、運營或管理基礎設施(如道路、橋樑、電廠、水廠等)或其餘公共服務設施(如醫院、學校、監獄、警崗等)並向公衆提供公共服務,主要有主要有垂直和水平兩種方式;而BOT是指政府經過特許權協議,受權民營機構進行項目(主要是基礎設施和天然資源開發)的融資、設計、建造、經營和維護,BOT主要有BOT、BOOT和BOO三種基本形式和十多種演變形式,如BT、TOT等。
  由定義可見,PPP本質上和BOT差很少,都屬於狹義項目融資(Project Financing),即「經過項目來融資——經過該項目的指望收益來融資的活動」,而非廣義項目融資,即「爲項目融資——爲特定項目的建設、收購以及債務重組進行的融資活動」。從金融學而言,所謂狹義項目融資,是指債權人(銀行)對借款人(項目公司)抵押資產之外資產沒有追索權或僅有有限追索權的融資活動,而廣義項目融資,每每是有100%追索權的,即債權人對借款人抵押資產之外的資產也有追索權。
  PPP和BOT項目對民營機構的補償都是經過受權民營機構在規定的特許期內向項目的使用者收取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經營和維護等成本,並得到合理的回報(即建成項目投入使用所產生的現金流量成爲支付經營成本、償還貸款和提供投資回報等的惟一來源),特許期滿後項目將移交回政府(也有不移交的,如BOO)。但PPP的含義更爲普遍,反映更爲廣義的公私合夥/合做關係,除了基礎設施和天然資源開發,還可包括公共服務設施和國營機構的私有化,等等,所以,近年來國際上愈來愈多采用PPP這個詞,以取代BOT。
  BT屬於BOT的一種演變形式,政府在項目建成後從民營機構中購回項目(可一次支付也可分期支付);與政府借貸不一樣,政府用於購買項目的資金每每是過後支付(可經過財政撥款,但更多的是經過運營項目收費來支付);民營機構用於建設的資金可本身出但更多的是獲取銀行的有限追索權貸款。筆者認爲,若是建設資金不是從銀行借的有限追索權貸款的話,BT其實是「墊資承包」或「延期付款」,已經有點超出狹義項目融資的原有含義範疇了。
  政府在PPP和BOT中的責任本質上沒有什麼不一樣,但細節上有,如PPP項目中,民營機構作不了的或不肯作的,由政府來作,其他全由民營機構來作,政府只起監管的做用;而BOT項目中,絕大多數工做由民營機構來作,政府則提供支持和擔保。但不管什麼方式,都要合理分擔項目風險,從而提升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和管理效率,這是PPP或BOT的最重要目標。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