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聽「蝦說區塊鏈」。如今區塊鏈這個概念在互聯網上至關火熱,這裏簡單作一個普及,不涉及項目推廣投資,單純地對區塊鏈相關基礎知識概念做一個說明講解。本人區塊鏈技術愛好者,結合相關區塊鏈資料總結整理了「蝦說區塊鏈」,也是本身一個學習筆記,涉及相關內容如理解有誤,也請及時指正。算法
這裏先簡單對區塊鏈及相關術語作一個整理。包括區塊鏈的概念和在查閱資料時候會常見到的一些詞彙。數據庫
首先是區塊鏈,提到區塊鏈,確定會聽到兩個比較最爲廣泛的詞彙,一個是中本聰,一個是比特幣。編程
中本聰,《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論文做者,同時也是比特幣的創造者,2008年創世論文誕生,2009年1月3號,比特幣系統運行,也是中本聰奇蹟的開始。中本聰一個神祕的人物,有人認爲中本聰是一我的,也有人認爲中本聰是一個組織。安全
比特幣,時下最爲火爆的加密數字貨幣,2017年比特幣價格一路瘋漲,今天一個比特幣的收盤價應該5萬人民幣左右。比特幣在論文中,描述爲一種電子貨幣及相關算法。以後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被人們逐漸認識重視,而後抽象出來,這就是如今所說的區塊鏈技術,因此從認知普及來講,能夠理解爲,先有比特幣,再有區塊鏈。網絡
比特幣實現了一種不須要經過任何中介機構,便可實現比特幣網絡中各個節點之間的支付交易,保持使用者匿名,固然匿名這個概念以後有機會能夠擴展理解下。同時比特幣中交易沒法撤銷,全部記錄不可修改,保證全部交易記錄可被追溯。數據結構
說了中本聰和比特幣後,進入正題,什麼是區塊鏈。架構
如今在網絡上搜索區塊鏈,大體是這樣的解釋:區塊鏈是分佈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存儲、共識機制、加密算法等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分佈式
本質上區塊鏈是一個去中心化數據庫,也常說是分佈式統一帳本,區塊之間經過一串使用密碼學相關的字符串相關聯。一個個區塊串聯成爲區塊鏈,每個區塊中包含了網絡中的交易數據及相關信息。學習
區塊鏈實現的不簡單是一種去中心化數據庫或者分佈式統一帳本,經過時間順序將區塊順序相連後,基於數學密碼學,共識機制、保證了數據的不可篡改和不可僞造。區塊鏈
上面提到了一些相關技術,有計算機網絡基礎的人會發現,這些技術單獨拆開來看,都不是一個新的技術,而且這些相關技術,以前都有成功的應用。
因此咱們常說,區塊鏈是把以前相關成熟技術良好的結合在一塊,創造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這種新的架構,利用鏈式數據結構驗證和存儲數據,使用分佈式共識算法來生成寫入數據,經過密碼學的方式來保證數據傳輸和訪問的安全,同時利用智能合約編程和操做數據來創建一個全新的分佈式基礎架構。
這種新的模式,實現了去中心化,信息匿名、數據不可修改可追溯,最爲關鍵是創立了一種新的信任的模式。更多人理解,區塊鏈是下一代價值互聯網的基礎。
對幾個區塊鏈相關概念作下簡單說明:
去中心化
其實中本聰的論文中並無明確說明去中心化這個概念,去中心這個概念也是國內翻譯過來理解,隨着如今區塊鏈技術1.0、2.0、甚至3.0的發展,去中心化的概念在結合實際應用落地,如今更多說起爲一種多中心化,弱中心的理解,固然可能在聽到一些演講的時候,針對區塊鏈中這些中心化的概念都會有必定的爭議,這個看我的的理解,可是不能否認,區塊鏈的經典應用,比特幣中去中心化被設計的很聰明且很成功。
大多數人理解去中心化,就是不須要中介權威機構介入,各個節點直接達成協議便可把相關信息生成。網絡中去中心化,那麼權力就屬於參與其中的大多數節點,而不是幾個特權節點。這個以前傳統的中心化認證有很大區別。
共識機制
在區塊鏈系統中實現不一樣節點之間創建信任,獲取權益的數學算法。先說明下全部的共識機制都不是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會發現共識機制在特定條件下都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因此根據各個共識機制的優缺點選擇不停的應用場景。
共識機制是解決各個獨立節點之間互相信任的問題,在衆多節點中達到一種較爲平衡的一致性狀態就是所謂的共識機制,共識機制是保障區塊鏈一直穩定運行的關鍵,在《精通比特幣》一書中,說到共識機制和挖礦的時候,說起過這樣一個理解,區塊鏈中的共識是一種保證區塊鏈安全的手段,在比特幣中使用的是POW的共識機制,這種方式最先出如今電子郵件系統中過濾垃圾郵件。這種共識就是向全網證實本身作了足夠的工做纔得到了記帳權。
加密算法
算法是學習區塊鏈中最爲頭疼的一塊,也是最爲讓人信服的一塊,這裏只說下非對稱加密,簡單理解爲,加密和解密的過程當中分別使用兩套密碼,加密時候的密碼是公鑰,公鑰對外公開,每一個人均可以用公開的公鑰來加密一段字符,但在解密時須要我的本身保存的另外一套密碼,也就是私鑰,我的用私鑰來解密解讀用公鑰加密的字符。
目前區塊鏈中用到算法有hash算法、merkle tree哈希樹算法、橢圓曲線算法、SHA-256哈希算法、Base58編碼等。數學算法保證信任問題。
數字貨幣
貨幣的概念這裏不作深刻說明,咱們先說下電子貨幣,電子貨幣是經過電子化方式支付的貨幣,通常理解爲,使用必定量的現金或者存款,經過銀行或者第三方快捷支付服務,將餘額進行交易轉移。虛擬貨幣,這個不是指真實的法幣,不作太深入的分析,就理解爲qq中的q幣或者一些網絡遊戲中的遊戲幣,用來購買交易遊戲或虛擬環境中的的貨物。
數字貨幣比上述兩種來的更爲複雜,通常結合區塊鏈,咱們講到的數字貨幣指的是加密數字貨幣。經過加密算法、共識機制來保證運行。以比特幣爲例,論文中稱爲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系統。
區塊鏈是一系列技術結合的新應用模式,它包含了密碼學、算法、分佈式架構、P2P網絡等一系列的技術,2009年中本聰創造了比特幣,隨着比特幣的火熱讓人們逐漸認識和重視區塊鏈。區塊鏈被理解爲去信任化「機器」,廣泛認爲它能實現互聯網的價值傳遞,是新一代價值互聯網架構的基石。目前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研究也層出不窮,比特幣、萊特幣等一系列的數字貨幣,以太坊、IBM的超級帳本,國內各大互聯網巨頭和一衆區塊鏈共識等,各家都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
區塊鏈定義:網絡中一種分佈式架構系統,經過密碼學、共識算法、P2P對等網絡交互,實現網絡中去信任化的方式全節點集體維護一致可靠分佈式帳本技術架構。換種通俗的說法,區塊鏈就是網絡中各個參與者,都有一份相同可靠的數據副本,數據的寫入須要網絡中節點達成一種共識,和以前傳統化中心機構來記錄數據不一樣,它不依賴中心來記錄數據。
從區塊鏈定義來理解,區塊鏈保證了網絡中數據的可靠,不依賴中心認證保證了信任的傳遞,這是目前對區塊鏈技術價值廣泛的認爲。根據這些特性設想了衆多應用場景:金融支付清算、數字身份、物聯網、供應鏈、藝術版權等。
誤區一:區塊鏈不是比特幣,區塊鏈是比特幣底層技術架構,比特幣是區塊鏈的一個應用。二者不是同一個概念。
誤區二:區塊鏈下降成本,區塊鏈無中心機構認證,簡化交易環節,可節省第三方中介認證的成本,但這不表明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廉價的技術,在區塊中寫入保存數據須要成本,再者區塊鏈技術整個開發設計過程不是以前山寨幣那種模式,也是須要大量的成本的投入。
誤區三:區塊鏈技術目前還在發展階段,不少人都理解在技術發展前期,項目大多仍是實驗性質,不盲目由於區塊鏈而去搭建區塊鏈。在實驗室中跑通了一段代碼,不表明實際應用中能夠真正應用,明知有缺陷的上線是對系統自己的不負責任。
大體介紹到這裏,謝謝。
下期預告:【蝦說區塊鏈】區塊鏈術語及密碼學基礎解析
(音頻內容做者:「投河自盡的魚」)
如下是咱們的社區介紹,歡迎各類合做、交流、學習:)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直播室聽專欄音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