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併發可用應該是此次QCon的主要議題,目測超過一半的話題都在討論這個主題或者和這個主題相關。看到Yun關於AWS re:Invent的總結,好像這個在AWS上也是很熱的一個主題。就我我的而言,沒有多少開發高併發可用系統的經驗,因此這裏的總結比較膚淺,但願你們不要鄙視。
首先,此次會議關於高併發可用的總體感覺:以爲國內的後臺開發人員確實比較苦逼些。由於如今國內尚未辦法使用AWS這樣的服務,各家公司都得花費大量時間在作本身的基礎架構服務以知足業務需求。有餘力的幾個大玩家進而積極開放本身的基礎架構雲服務(IaaS),如騰訊雲,百度雲,阿里雲,UCloud, 甚至京東和一號店都要開放基礎架構雲服務。其中的同質化競爭可想而知。因而,此次會議關於高併發可用主要是集中在IaaS層面,如CDN、數據存儲、資源管理,實時運維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國內一會兒出來不少作CDN的(有獨立CDN提供商,如UP雲。也有和別的服務一塊提供,如騰訊的雲加速),估計是拜賜於幾大運營商其爛無比的網絡服務吧。而在關於PaaS上面,我聽到的比較少。一提到這其中的實現細節,不少都不肯意講。一個例子就是如何在高併發的狀況下解決電商的超買問題,不少都當成本身的核心技術避而不談。目前提供PaaS服務的國內主要分紅兩類,一類如SAE、BAE這樣的通用平臺服務商。另一類就如天貓「聚石塔」電商平臺服務(聽說今年雙11中75%的阿里系訂單都在這個平臺上完成的)。而關於SaaS服務的解析就更可貴一見。
此次會議涉及到高併發可用的有以下的主題:
你們都知道國內互聯網關於高併發可用的需求主要就是來自電商、即時通信(微博算即時通信不?)、搜索。顯然這些領域天生就是對高併發有很高需求。可是,我以爲其實不少互聯網應用對於高併發可用的要求並不像這些領域。並且即便是高併發可用的服務中,其側重點也不太同樣(若有些的挑戰主要在數據一致性處理上,而有些的挑戰則在計算或者網絡的負載上)。就咱們公司而言,顯然有些服務對於高併發可用上有很高的要求,如Sync系統。而有些服務可能對高併發要求就不必定很高,如Translation服務。另外,AWS已經幫助咱們解決了不少基礎設施層的併發問題。咱們的主要挑戰可能在於怎樣更好地使用AWS提供的這些服務,從而讓咱們的服務可以充分利用AWS的底層高併發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