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pack4-用之初體驗,一塊兒敲它十一遍

衆所周知,webpack進入第4個大版本已經有2個月的時間了,並且webpack團隊升級更新的速度也是很是的驚人css

在寫下以下內容的時候webpack已經出到了4.6的版本了,劍指5.0應該是指日可待了,固然這些都是我的的臆想,並不表明任何意見html

既然咱們已經迎接了webpack4的到來了,那麼就一塊兒來使用一下,即便你沒用過以前的版本,不要緊,咱們從新出發,將工做中經常使用到的配置寫給你們來看前端

非友情提示:因爲webpack使用起來並不能僅看代碼就方便理解,因此有圖有真相的纔是正解,因而乎本文配圖不少,真的是不少vue

首先,既來之,則安之node

安裝webpack

  • 須要先在項目中npm init初始化一下,生成package.json
  • 建議node版本安裝到8.2以上
// webpack4中除了正常安裝webpack以外,須要再單獨安一個webpack-cli

npm i webpack webpack-cli -D
複製代碼

★ npm i -D 是 npm install --save-dev 的簡寫,是指安裝模塊並保存到 package.json 的 devDependencies中,主要在開發環境中的依賴包react

0配置了什麼

webpack4能夠支持0配置打包,這裏所說的0配置又是什麼呢?固然在開發者眼中0配置的東西,那根本是沒法用的,由於不夠智能,那麼咱們就來看看作到了哪些0配置jquery

在使用webpack進行打包的時候,默認狀況下會將src下的入口文件(index.js)進行打包webpack

// node v8.2版本之後都會有一個npx
// npx會執行bin裏的文件

npx webpack     // 不設置mode的狀況下 打包出來的文件自動壓縮

npx webpack --mode development  // 設置mode爲開發模式,打包後的文件不被壓縮
複製代碼

當執行npx webpack命令的時候,webpack會自動查找項目中src目錄下的index.js文件,而後進行打包,生成一個dist目錄並存在一個打包好的main.js文件web

這些算是0配置的操做了,名字都是定義好的,不能變,想一想也很雞肋 npm

webpack的使用仍是在咱們的配置方面,下面就進入咱們的常規操做環節

webpack是基於Node的

在項目下建立一個webpack.config.js(默認,可修改)文件來配置webpack

module.exports = {
    entry: '',               // 入口文件
    output: {},              // 出口文件
    module: {},              // 處理對應模塊
    plugins: [],             // 對應的插件
    devServer: {},           // 開發服務器配置
    mode: 'development'      // 模式配置
}
複製代碼

以上就是webpack的正常配置模塊

★ 啓動devServer須要安裝一下webpack-dev-server

npm i webpack-dev-server -D
複製代碼

按照項目的結構,咱們就從0開始去寫一下配置吧

// webpack.config.js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js',    // 入口文件
    output: {
        filename: 'bundle.js',      // 打包後的文件名稱
        path: path.resolve('dist')  // 打包後的目錄,必須是絕對路徑
    }
}
複製代碼

上面就能夠說是實現了最簡單的webpack配置了,那接下來就打包一下看看

配置執行文件

工做當中咱們打包編譯的時候通常都執行npm run dev這樣的命令,既然是經過npm執行的命令,咱們就應該找到package.json裏的執行腳本去配置一下命令,這裏以下圖所示

npm run build就是咱們打包後的文件,這是生產環境下,上線須要的文件

npm run dev是咱們開發環境下打包的文件,固然因爲devServer幫咱們把文件放到內存中了,因此並不會輸出打包後的dist文件夾

經過npm run build以後會生成一個dist目錄文件夾,就和上面打包後的樣子同樣了

多入口文件

多個入口能夠有兩種實現方式進行打包

  • 一種是沒有關係的可是要打包到一塊兒去的,能夠寫一個數組,實現多個文件打包
  • 另外一種就是每個文件都單獨打包成一個文件的
  • 下面就來看看這兩種方式的寫法
let path = require('path');

module.exports = {
    // 1.寫成數組的方式就能夠打出多入口文件,不過這裏打包後的文件都合成了一個
    // entry: ['./src/index.js', './src/login.js'],
    // 2.真正實現多入口和多出口須要寫成對象的方式
    entry: {
        index: './src/index.js',
        login: './src/login.js'
    },
    output: {
        // 1. filename: 'bundle.js',
        // 2. [name]就能夠將出口文件名和入口文件名一一對應
        filename: '[name].js',      // 打包後會生成index.js和login.js文件
        path: path.resolve('dist')
    }
}
複製代碼

這時候執行npm run build後,會生成打包好的兩個js文件,如圖所示

配置Html模板

文件都打包好了,可是咱們在使用的時候不能在dist目錄下去建立一個html文件,而後去引用打包後的js吧,這不合理,實際開發中也不會這樣

咱們須要實現html打包功能,能夠經過一個模板實現打包出引用好路徑的html來

這就須要用到一個經常使用的插件了,html-webpack-plugin,用以前咱們來安一下它

npm i html-webpack-plugin -D
複製代碼

由於是個插件,因此須要在config.js裏引用一下的

let path = require('path');
// 插件都是一個類,因此咱們命名的時候儘可能用大寫開頭
le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 添加hash能夠防止文件緩存,每次都會生成4位的hash串
        filename: 'bundle.[hash:4].js',   
        path: path.resolve('dist')
    },
    plugins: [
        // 經過new一下這個類來使用插件
        new HtmlWebpackPlugin({
            // 用哪一個html做爲模板
            // 在src目錄下建立一個index.html頁面當作模板來用
            template: './src/index.html',
            hash: true, // 會在打包好的bundle.js後面加上hash串
        })
    ]
}
複製代碼

經過上面的配置後,咱們再npm run build打包看一下如今是個什麼樣子了

多頁面開發,怎麼配置多頁面

若是開發的時候不僅一個頁面,咱們須要配置多頁面,那麼須要怎麼來搞呢?不用擔憂,html-webpack-plugin插件自有辦法,咱們來觀望一下

let path = require('path');
le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 多頁面開發,怎麼配置多頁面
    entry: {
        index: './src/index.js',
        login: './src/login.js'
    },
    // 出口文件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path.resolve('dist')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filename: 'index.html',
            chunks: ['index']   // 對應關係,index.js對應的是index.html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login.html',
            filename: 'login.html',
            chunks: ['login']   // 對應關係,login.js對應的是login.html
        })
    ]
}
複製代碼

繼續npm run build看打包後的樣子

上面基本介紹完了html和js的打包配置了,如今咱們還缺一個好兄弟css,webpack對css的解析須要用到loader,因此咱們先提早安裝好,待會好方便使用

引用CSS文件

能夠在src/index.js裏引入css文件,到時候直接打包到生產目錄下

須要下載一些解析css樣式的loader

npm i style-loader css-loader -D
// 引入less文件的話,也須要安裝對應的loader
npm i less less-loader -D
複製代碼

下面咱們來看一下如何配置css文件的解析

// index.js
import './css/style.css';   // 引入css
import './less/style.less'; // 引入less

console.log('這裏是打包文件入口-index.js');

// webpack.config.js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src/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bundle.js',
        path: path.resolve('dist')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 解析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 從右向左解析
                /* 
                    也能夠這樣寫,這種方式方便寫一些配置參數
                    use: [
                        {loader: 'style-loader'},
                        {loader: 'css-loader'}
                    ]
                */
            }
        ]
    }
}
複製代碼

  • 此時打包後的css文件是以行內樣式style的標籤寫進打包後的html頁面中,若是樣式不少的話,咱們更但願直接用link的方式引入進去,這時候須要把css拆分出來
  •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插件相信用過的人都知道它是幹什麼的,它的功效就在於會將打包到js裏的css文件進行一個拆分

拆分CSS

// @next表示能夠支持webpack4版本的插件
npm i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next -D
複製代碼
let path = require('path');
let HtmlWebpackPlugin = require('html-webpack-plugin');
// 拆分css樣式的插件
let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 require('extract-text-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src/index.js',
    output: {
        filaneme: 'bundle.js',
        path: path.resolve('dist')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extract({
                    // 將css用link的方式引入就再也不須要style-loader了
                    use: 'css-loader'       
                })
            }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template: './src/index.html',
        }),
        // 拆分後會把css文件放到dist目錄下的css/style.css
        new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css/style.css')  
    ]
}
複製代碼

此時拆分完css後,打包的html頁面就以link的方式去引入css了,這樣很好

固然你們不少都說另一個插件也是能夠辦到的,那就是mini-css-extract-plugin,是的能夠說它是爲webpack4而生的,而之因此上來就沒有介紹是由於還不成熟,還有不少bug須要去解決的

不過既然你們都知道它,那就順便也提一下吧

npm i mini-css-extract-plugin -D
複製代碼

使用起來和上面的插件是差很少的

let MiniCssExtractPlugin = require('mini-css-extract-plugin');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MiniCssExtractPlugin.loader, 'css-loader']
            }
        ]
    },
    plugins: [
        new MiniCssExtractPlugin({
            filename: 'css/a.css'   // 指定打包後的css
        })
    ]
}
複製代碼

拆分紅多個css

這裏要着重說一下上面兩個插件的區別了,我我的仍是建議用extract-text-webpack-plugin的,畢竟從以前的版本承接下來的,雖然在安包的時候須要@next,可是仍是值得信賴的

並且如今的extract-text-webpack-plugin也支持了拆分紅多個css,而目前mini-css-extract-plugin還不支持此功能

// 正常寫入的less
let styleLess = new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css/style.css');
// reset
let resetCss = new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css/reset.css');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resetCss.extract({
                    use: 'css-loader'
                })
            },
            {
                test: /\.less$/,
                use: styleLess.extract({
                    use: 'css-loader'
                })
            }
        ]
    },
    plugins: [
        styleLess,
        resetCss
    ]
}
複製代碼

經過這樣操做後能夠打包成兩個不一樣的css文件,以下圖

引用圖片

  • 處理圖片方面,也須要loader
npm i file-loader url-loader -D
複製代碼

若是是在css文件裏引入的如背景圖之類的圖片,就須要指定一下相對路徑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ExtractTextWebpackPlugin.extract({
                    use: 'css-loader',
                    publicPath: '../'
                })
            },
            {
                test: /\.(jpe?g|png|gif)$/,
                use: [
                    {
                        loader: 'url-loader',
                        options: {
                            limit: 8192,    // 小於8k的圖片自動轉成base64格式,而且不會存在實體圖片
                            outputPath: 'images/'   // 圖片打包後存放的目錄
                        }
                    }
                ]
            }
        ]
    }
}
複製代碼

在css中指定了publicPath路徑這樣就能夠根據相對路徑引用到圖片資源了,以下圖所示

頁面img引用圖片

頁面中常常會用到img標籤,img引用的圖片地址也須要一個loader來幫咱們處理好

npm i html-withimg-loader -D
複製代碼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htm|html)$/,
                use: 'html-withimg-loader'
            }
        ]
    }
}
複製代碼

這樣再打包後的html文件下img就能夠正常引用圖片路徑了

引用字體圖片和svg圖片

字體圖標和svg圖片均可以經過file-loader來解析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eot|ttf|woff|svg)$/,
                use: 'file-loader'
            }
        ]
    }
}
複製代碼

這樣即便樣式中引入了這類格式的圖標或者圖片都沒有問題了,img若是也引用svg格式的話,配合上面寫好的html-withimg-loader就都沒有問題了

添加CSS3前綴

經過postcss中的autoprefixer能夠實現將CSS3中的一些須要兼容寫法的屬性添加響應的前綴,這樣省去咱們很多的時間

因爲也是一個loader加載器,咱們也須要先安裝一下

npm i postcss-loader autoprefixer -D
複製代碼

安裝後,咱們還須要像webpack同樣寫一個config的配置文件,在項目根目錄下建立一個postcss.config.js文件,配置以下: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require('autoprefixer')]  // 引用該插件便可了
}
複製代碼

而後在webpack裏配置postcss-loader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 /\.css$/,
                use: ['style-loader', 'css-loader', 'postcss-loader']
            }
        ]
    }
}
複製代碼

轉義ES6

在實際開發中,咱們在大量的使用着ES6及以後的api去寫代碼,這樣會提升咱們寫代碼的速度,不過因爲低版本瀏覽器的存在,不得不須要轉換成兼容的代碼,因而就有了經常使用的Babel了

Babel會將ES6的代碼轉成ES5的代碼

那麼再也不多說,既然要使用它,就先來安一下

npm i babel-core babel-loader babel-preset-env babel-preset-stage-0 -D
複製代碼

當把這些都安好後,咱們就開始配置,因爲要兼容的代碼不只僅包含ES6還有以後的版本和那些僅僅是草案的內容,因此咱們能夠經過一個.babelrc文件來配置一下,對這些版本的支持

// .babelrc
{
    "presets": ["env", "stage-0"]   // 從右向左解析
}
複製代碼

咱們再在webpack裏配置一下babel-loader既能夠作到代碼轉成ES5了

module.exports = {
    module: {
        rules: [
            {
                test:/\.js$/,
                use: 'babel-loader',
                include: /src/,          // 只轉化src目錄下的js
                exclude: /node_modules/  // 排除掉node_modules,優化打包速度
            }
        ]
    }
}
複製代碼

在咱們每次npm run build的時候都會在dist目錄下建立不少打好的包,若是積累過多可能也會混亂

因此應該在每次打包以前將dist目錄下的文件都清空,而後再把打好包的文件放進去

這裏提供一個clean-webpack-plugin插件

npm i clean-webpack-plugin -D
複製代碼
let CleanWebpackPlugin = require('clean-webpack-plugin');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 打包前先清空
        new CleanWebpackPlugin('dist')  
    ]
}
複製代碼

啓動靜態服務器

啓動一個靜態服務器,默認會自動刷新,就是說你對html,css,js文件作了修改並保存後,瀏覽器會默認刷新一次展示修改後的效果

正常狀況下咱們都是在開發環境中開發項目,因此以前配置的腳本"dev"能夠派上用場了,在執行npm run dev命令後,會啓動靜態服務器,咱們訪問localhost:3000端口就能夠看到開發的頁面內容了

若是devServer裏open設爲true後,會自動打開瀏覽器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contentBase: './dist',
        host: 'localhost',      // 默認是localhost
        port: 3000,             // 端口
        open: true,             // 自動打開瀏覽器
        hot: true               // 開啓熱更新
    }
}
複製代碼

固然在npm run dev命令下,打包的文件存在於內存中,並不會產生在dist目錄下

熱更新和自動刷新的區別

在配置devServer的時候,若是hot爲true,就表明開啓了熱更新

But這並沒那麼簡單,由於熱更新還須要配置一個webpack自帶的插件而且還要在主要js文件裏檢查是否有module.hot

下面就讓咱們直接看下代碼是如何實現的

// webpack.config.js
le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 熱更新,熱更新不是刷新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devServer: {
        contentBase: './dist',
        hot: true,
        port: 3000
    }
}

// 此時還沒完雖然配置了插件和開啓了熱更新,但實際上並不會生效

// index.js
let a = 'hello world';
document.body.innerHTML = a;
console.log('這是webpack打包的入口文件');

// 還須要在主要的js文件裏寫入下面這段代碼
if (module.hot) {
    // 實現熱更新
    module.hot.accept();
}
複製代碼

以上index.js中的內容,若是將變量a的值進行修改保存後,會在不刷新頁面的狀況下直接修改掉,這樣就實現了熱更新

那麼熱更新從如今看來和自動刷新瀏覽器的區別也不是太大嘛!自動刷新也是能夠接受的啊

其實否則,熱更新的好處可能在vue或者react中有更大的發揮,其中某一個組件被修改的時候就會針對這個組件進行熱更新了,這裏用到vue或react的同窗去實際體驗一下吧

resolve解析

在webpack的配置中,resolve咱們經常使用來配置別名和省略後綴名

module.exports = {
    resolve: {
        // 別名
        alias: {
            $: './src/jquery.js'
        },
        // 省略後綴
        extensions: ['.js', '.json', '.css']
    },
}
複製代碼

這個配置在webpack中比較簡單,咱們也就再也不敘述了,下面來看點乾貨

提取公共代碼

在webpack4以前,提取公共代碼都是經過一個叫CommonsChunkPlugin的插件來辦到的。到了4之後,內置了一個如出一轍的功能,並且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優化」

下面咱們就來看看如何提取公共代碼

// 假設a.js和b.js都同時引入了jquery.js和一個寫好的utils.js
// a.js和b.js
import $ from 'jquery';
import {sum} from 'utils';
複製代碼

那麼他們兩個js中其中公共部分的代碼就是jquery和utils裏的代碼了

能夠針對第三方插件和寫好的公共文件

module.exports = {
    entry: {
        a: './src/a.js',
        b: './src/b.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js',
        path: path.resolve('dust')
    },
    // 提取公共代碼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acheGroups: {
                vendor: {   // 抽離第三方插件
                    test: /node_modules/,   // 指定是node_modules下的第三方包
                    chunks: 'initial',
                    name: 'vendor',  // 打包後的文件名,任意命名    
                    // 設置優先級,防止和自定義的公共代碼提取時被覆蓋,不進行打包
                    priority: 10    
                },
                utils: { // 抽離本身寫的公共代碼,utils這個名字能夠隨意起
                    chunks: 'initial',
                    name: 'utils',  // 任意命名
                    minSize: 0    // 只要超出0字節就生成一個新包
                }
            }
        }
+   },
    plugins: [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a.html',
            template: './src/index.html',  // 以index.html爲模板
+           chunks: ['vendor', 'a']
        }),
        new HtmlWebpackPlugin({
            filename: 'b.html',
            template: './src/index.html',  // 以index.html爲模板
+           chunks: ['vendor', 'b']
        })
    ]
}
複製代碼

經過以上配置,能夠把引入到a.js和b.js中的這部分公共代碼提取出來,以下圖所示

指定webpack配置文件

在package.json的腳步裏,咱們能夠配置調用不一樣的webpack配置文件進行打包,舉個栗子

這樣的好處在於能夠針對不一樣的需求進行一個特定的打包配置

就到這裏吧

關於webpack4的一些常規操做就說到這裏了,其實在工做當中更多時候,也並不須要咱們去配置這些內容

不過咱們要爭作優秀的前端兒,因此就必須掌握這些必備的技能,必須會,沒有之一!

好了,就寫到這裏吧,想必你們也看累了吧,辛苦你們了,哈哈。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