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網絡-SDN架構與實現》閱讀隨筆

《重構網絡-SDN架構與實現》:

SDNLAB 《重構網絡-SDN架構與實現》新書有獎試讀活動html

資源下載編程

隨筆

有幸拜讀了李呈前輩和楊澤衛楊老師的做品《重構網絡-SDN架構與實現》的前兩個章節,晚輩閱讀該書以後感悟和學習頗多,特此記之。因爲我對章節一的印象十分深入,因此本文主要是對章節一的小結和感想。安全

試讀章節共有兩章,第一章是「SDN重塑網絡」,第二章是「SDN南向協議」,結構以下:網絡

Ch1.SDN重塑網絡架構

  • 1.1 SDN是什麼
  • 1.2 爲何須要SDN
  • 1.3 網絡可編程探索之路
  • 1.4 SDN發展歷史
  • 1.5 SDN重塑網絡
  • 1.6 本章小結

Ch2.SDN南向協議運維

  • 2.1 SDN南向協議簡介
  • 2.2 狹義SDN南向協議
  • 2.3 廣義SDN南向協議
  • 2.4 徹底可編程南向協議
  • 2.5 SDN南向協議標準之戰
  • 2.6 本章小結

章節1"SDN重塑網絡"所闡述的內容從標題便可略窺一二,兩位前輩對SDN是什麼以及爲何須要SDN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和說明,內容清晰明瞭。學習

Ch1.1 SDN是什麼

Ch1.1中介紹了SDN的定義以及三大特徵。大數據

定義:雲計算

(1)ONRC: "SDN 是一種邏輯集中控制的新網絡架構,其關鍵屬性包括:數據平面 和控制平面分離;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之間有統一的開放接口OpenFlow。" => 強調數控分離和集中控制等表現形式;設計

(2)ONF: "SDN是一種支持動態、彈性管理的新型網絡體系結構,是實現高帶寬、動態網絡的理想架構。SDN將網絡的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解耦分離,抽象了數據平面網絡資源,並支持經過統一的接口對網絡直接進行編程控制。" => 強調SDN對網絡資源的抽象能力和可編程能力。

三大特徵:

  • 網絡開放可編程
  • 控制平面和數據平面分離
  • 邏輯上的集中控制

及一張體系架構圖:

Ch1.2 爲何須要SDN

Ch1.2中對咱們爲何須要SDN進行了討論和闡述。

文中的答案是:"咱們須要擁有更多可編程能力的網絡, 來支持快速增加的網絡業務需求。" 分別從Nick McKeown教授和Shenker教授的兩個觀點進行了分析。

Nick教授從計算機產業迅速發展的支撐點出發,借鑑了其思想,從新按層次劃分了傳統網絡系統架構的功能模塊,層次之間經過開放可編程的協議接口進行通訊,建立了SDN體系架構;

  • 面向計算的通用硬件底層 => 面向服務的白盒數據平面 => 一改網絡盡力而爲服務模式,大幅提高基礎網絡服務能力,支持上層自頂向下網絡設計。
  • 計算機功能的軟件定義方式 => 控制層軟件定義、控制整網的數據平面 => 可編程能力帶來了靈活性,加速網絡應用發展和創新。
  • OpenSource => 社區化,加速產業快速發展。

Shenker教授從現網管理複雜、協議種類繁多入手,探尋可以簡化網絡管理、提升網絡可編程能力的途徑,由繁化簡。他分析了計算機軟件編程的發展歷程,發現創建網絡抽象模型是完成這一轉變的關鍵。而SDN控制平面、數據平面提供了網絡的抽象架構,使網絡從管理複雜性轉向提取簡單性的階段,從而更好的知足用戶的需求,簡化管理和運維,智化網絡。

總結下,本節內容從兩個角度對咱們爲何須要SDN進行了分析。第一種角度從系統功能重構的角度出發:經過三因素的支撐,造成面向服務的SDN體系結構,從而加速網絡產業的發展和應用創新;第二種角度從解決現網問題的角度入手,爲了將現網管理複雜性階段轉向提取簡單性階段,進行對網絡抽象模型的重定義,達到封裝底層網絡細節,知足上層易用性需求的目的,SDN架構便是網絡抽象模型的合理集合。這兩個角度都有相同的特色,便是使網絡擁有靈活的可編程能力,從而使網絡最大化的適配上層動態業務需求。

這裏再從上層的角度來看SDN,上層業務對於網絡有以下要求:

  • 網絡可以知足咱們業務的特定需求,好比直播要求低時延,不卡頓,會議視頻要求安全性高,等等。
  • 底層Underlay網絡要易於運維、監控,容錯率高,有問題可以當即反饋。
  • 業務有動態性和實時性,對網絡的靈活性有較高的要求。
  • etc...

SDN控制平面經過全局網絡拓撲這一抽象制定相關網絡策略,哪條鏈路過載就作LB,哪條鏈路故障了換冗餘,要安全性走firewall,要快就調度流量,還能夠經過編程的方式來靈活控制網絡行爲,根本不用care底層的細節;哪臺機器故障了、過載了,控制層面都可以實時查看,極大的方便了網絡運維和管理;白盒化的數據平面設備無條件支持上層業務邏輯和策略下發,最大化的提供支持。SDN就像一塊橡皮泥,你想捏成什麼樣子就捏成什麼樣子。

在本章節中,學習和收穫頗多的便是第一節和第二節,從文字中便可看出兩位做者的功底及對SDN的深入理解,awesome!

Ch1.3 網絡可編程探索之路

本節內容介紹了人們對網絡可編程的探索之路。

網絡設備可配置 => Active Networking => 爲獲取可編程能力,須要將網絡設備中的數據平面和控制平面分離開 => ForCES(數控平面分離先行者) => RCP => 4D(SDN雛形) => SANE, Ethane => OpenFlow的誕生,SDN的正式提出 => SDN控制器,高度抽象的網絡模型,提供更加高級的可編程能力 => NPL, 數據平面可編程, 白盒化通用數據平面網絡設備, such as P4 => ...


(Figure: The Road to SDN[1])

Ch1.4 SDN發展歷史

介紹了SDN的發展歷史。

SDN前期大事記:



SDN中期大事記:

SDN大事記:

Ch1.5 & Ch1.6

傳統網絡已然是十分紅功,可是隨着萬物移雲,雲計算、大數據、IoT等新興IT技術的興起和發展給目前的網絡帶來了許多沒法解決的問題和挑戰,傳統網絡體系結構已十分臃腫,須要作出架構的改變。

SDN下一代網絡體系架構,主張從當前應用需求來定義網絡,使網絡服務、適配於業務;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SDN必將成爲網絡的變革浪潮。

感想

先說結論:《重構網絡-SDN構架與實現》這本書無疑是一本好書。這並非吹捧或是浮誇,接觸SDN一年以來,此書可以讓我靜下心回想起SDN的根源,在閱讀的同時無形中加深了對SDN的理解和感悟,當看到"爲何須要SDN"這一章節的時候,做者們的兩個角度讓晚輩有醍醐灌頂的感受。從全文的結構來看,本書覆蓋SDN的各個方面和角落,既有深度又有廣度,不可多得!在SDN的學習之路上有此書指引,實乃晚輩之幸!

參考文獻:

[1]Nick Feamster, Jennifer Rexford, Ellen Zegura, The Road to SDN, ACM SIGCOMM 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 Volume 44, Number 2, April 2014, pages 87-98.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