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之dict的認識


    

 

                        Python入門—— dict                   

 

什麼是dict

咱們已經知道,list 和 tuple 能夠用來表示順序集合,例如,班裏同窗的名字:app

['Adam', 'Lisa', 'Bart']

或者考試的成績列表:ide

[95, 85, 59]

可是,要根據名字找到對應的成績,用兩個 list 表示就不方便。函數

若是把名字和分數關聯起來,組成相似的查找表:ui

'Adam' ==> 95
'Lisa' ==> 85
'Bart' ==> 59

給定一個名字,就能夠直接查到分數。spa

Python的 dict 就是專門幹這件事的。用 dict 表示「名字」-「成績」的查找表以下:3d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咱們把名字稱爲key,對應的成績稱爲value,dict就是經過 key 來查找 valuecode

花括號 {} 表示這是一個dict,而後按照 key: value, 寫出來便可。最後一個 key: value 的逗號能夠省略。orm

因爲dict也是集合,len() 函數能夠計算任意集合的大小:

>>> len(d)
3

注意: 一個 key-value 算一個,所以,dict大小爲3。

訪問dict

咱們已經能建立一個dict,用於表示名字和成績的對應關係: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那麼,如何根據名字來查找對應的成績呢?

能夠簡單地使用 d[key] 的形式來查找對應的 value,這和 list 很像,不一樣之處是,list 必須使用索引返回對應的元素,而dict使用key:

>>> print d['Adam']
95
>>> print d['Paul']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index.py", line 11, in <module>
    print d['Paul']
KeyError: 'Paul'

注意: 經過 key 訪問 dict 的value,只要 key 存在,dict就返回對應的value。若是key不存在,會直接報錯:KeyError。

要避免 KeyError 發生,有兩個辦法:

一是先判斷一下 key 是否存在,用 in 操做符:

if 'Paul' in d:
    print d['Paul']

若是 'Paul' 不存在,if語句判斷爲False,天然不會執行 print d['Paul'] ,從而避免了錯誤。

二是使用dict自己提供的一個 get 方法,在Key不存在的時候,返回None:

>>> print d.get('Bart')
59
>>> print d.get('Paul')
None

dict的特色

dict的第一個特色是查找速度快,不管dict有10個元素仍是10萬個元素,查找速度都同樣。而list的查找速度隨着元素增長而逐漸降低。

不過dict的查找速度快不是沒有代價的,dict的缺點是佔用內存大,還會浪費不少內容,list正好相反,佔用內存小,可是查找速度慢。

因爲dict是按 key 查找,因此,在一個dict中,key不能重複。

dict的第二個特色就是存儲的key-value序對是沒有順序的!這和list不同: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當咱們試圖打印這個dict時:

>>> print d
{'Lisa': 85, 'Adam': 95, 'Bart': 59}

打印的順序不必定是咱們建立時的順序,並且,不一樣的機器打印的順序均可能不一樣,這說明dict內部是無序的,不能用dict存儲有序的集合。

dict的第三個特色是做爲 key 的元素必須不可變,Python的基本類型如字符串、整數、浮點數都是不可變的,均可以做爲 key。可是list是可變的,就不能做爲 key。

能夠試試用list做爲key時會報什麼樣的錯誤。

不可變這個限制僅做用於key,value是否可變無所謂:

{
    '123': [1, 2, 3],  # key 是 str,value是list    123: '123',  # key 是 int,value 是 str    ('a', 'b'): True  # key 是 tuple,而且tuple的每一個元素都是不可變對象,value是 boolean}

最經常使用的key仍是字符串,由於用起來最方便。

更新dict

dict是可變的,也就是說,咱們能夠隨時往dict中添加新的 key-value。好比已有dict: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要把新同窗'Paul'的成績 72 加進去,用賦值語句:

>>> d['Paul'] = 72

再看看dict的內容:

>>> print d
{'Lisa': 85, 'Paul': 72, 'Adam': 95, 'Bart': 59}

若是 key 已經存在,則賦值會用新的 value 替換掉原來的 value:

>>> d['Bart'] = 60
>>> print d
{'Lisa': 85, 'Paul': 72, 'Adam': 95, 'Bart': 60}

遍歷dict

因爲dict也是一個集合,因此,遍歷dict和遍歷list相似,均可以經過 for 循環實現。

直接使用for循環能夠遍歷 dict 的 key:

>>>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 for key in d:
...     print key
... 
Lisa
Adam
Bart

因爲經過 key 能夠獲取對應的 value,所以,在循環體內,能夠獲取到value的值。

迭代dict的value

咱們已經瞭解了dict對象自己就是可迭代對象,用 for 循環直接迭代 dict,能夠每次拿到dict的一個key。

若是咱們但願迭代 dict 對象的value,應該怎麼作?

dict 對象有一個 values() 方法,這個方法把dict轉換成一個包含全部value的list,這樣,咱們迭代的就是 dict的每個 value: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print d.values()
# [85, 95, 59]for v in d.values():    print v# 85# 95# 59

若是仔細閱讀Python的文檔,還能夠發現,dict除了values()方法外,還有一個 itervalues() 方法,用 itervalues() 方法替代 values() 方法,迭代效果徹底同樣:

d = { 'Adam': 95, 'Lisa': 85, 'Bart': 59 }
print d.itervalues()
# <dictionary-valueiterator object at 0x106adbb50>for v in d.itervalues():    print v # 85 # 95 # 59

那這兩個方法有何不一樣之處呢?

1. values() 方法實際上把一個 dict 轉換成了包含 value 的list。

2. 可是 itervalues() 方法不會轉換,它會在迭代過程當中依次從 dict 中取出 value,因此 itervalues() 方法比 values() 方法節省了生成 list 所需的內存。

3. 打印 itervalues() 發現它返回一個 <dictionary-valueiterator> 對象,這說明在Python中,for 循環可做用的迭代對象遠不止 list,tuple,str,unicode,dict等,任何可迭代對象均可以做用於for循環,而內部如何迭代咱們一般並不用關心。

若是一個對象說本身可迭代,那咱們就直接用 for 循環去迭代它,可見,迭代是一種抽象的數據操做,它不對迭代對象內部的數據有任何要求。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