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ang設計模式之工廠方法模式

工廠方法模式

wiki: 工廠方法模式(英語:Factory method pattern)是一種實現了「工廠」概念的面向對象設計模式。就像其餘建立型模式同樣,它也是處理在不指定對象具體類型的狀況下建立對象的問題。工廠方法模式的實質是「定義一個建立對象的接口,但讓實現這個接口的類來決定實例化哪一個類。工廠方法讓類的實例化推遲到子類中進行。」git

上面是 維基百科 中對工廠方法的定義,在上一篇 golang設計模式之簡單工廠模式 中咱們介紹過,惟一的一個工廠控制着 全部產品的實例化,而 工廠方法 中包括一個工廠接口,咱們能夠動態的實現多種工廠,達到擴展的目的github

  • 簡單工廠須要:golang

    1. 工廠結構體
    2. 產品接口
    3. 產品結構體
  • 工廠方法須要:web

    1. 工廠接口
    2. 工廠結構體
    3. 產品接口
    4. 產品結構體

簡單工廠 中,依賴於惟一的工廠對象,若是咱們須要實例化一個產品,那麼就要向工廠中傳入一個參數獲取對應對象,若是要增長一種產品,就要在工廠中修改建立產品的函數,耦合性太高 ,而在 工廠方法 中,依賴工廠接口,咱們能夠經過實現工廠接口,建立多種工廠,將對象建立由一個對象負責全部具體類的實例化,變成由一羣子類來負責對具體類的實例化,將過程解耦。設計模式

下面用代碼實現:bash

例如,咱們如今有一個產品須要被建立,那麼先構建工廠接口和產品接口框架

// 工廠接口
  type FactoryInterface interface {
  	  CreateProduct(t string) ProductInterface
  }

 // 產品接口
 type ProductInterface interface {
 	Intro()
 }

複製代碼

而後實現這兩個接口: 工廠結構體和產品結構體函數

// 建立工廠結構體並實現工廠接口
  type Factory1 struct {
  }

  func (f Factory1) CreateProduct(t string) ProductInterface {
      switch t {
      case "product1":
          return Product1{}
      default:
          return nil
      }

  }


  // 建立產品1並實現產品接口
  type Product1 struct {
  }

  func (p Product1) Intro() {
	  fmt.Println("this is product 1")
  }
複製代碼

這樣在使用的時候,就可讓子類來選擇實例化哪一種產品:post

// 建立工廠
  	f := new(Factory1)

  	p := f.CreateProduct("product1")
  	p.Intro()  // output: this is product 1.
複製代碼

或許上面的代碼看起來並不容易懂,由於咱們只有一種產品,不能看出來它的好處,在網上我看到了一個賣包子的例子,我以爲很貼切,在這我就用go實現一下,輔助理解:ui

栗子: 我如今想在個人老家齊齊哈爾開一家包子店,賣豬肉餡和三鮮餡兩種餡料的包子,那麼咱們使用簡單工廠模式應該怎樣實現呢?

  • 簡單工廠模式實現:

    1. 建立工廠結構體(包子店)

      // 工廠類(包子店)
        type BunShop struct {
        }
      複製代碼
    2. 建立產品接口(包子類的接口)

      type Bun interface {
        	create()
        }
      複製代碼
    3. 實現產品(2種包子)

    type PigMeatBuns struct {}
    
      func (p PigMeatBuns) create() {
        fmt.Println("豬肉餡包子")
      }
    
      type SamSunStuffingBuns struct {}
    
      func (s SamSunStuffingBuns) create() {
        fmt.Println("三鮮餡包子")
      }
    複製代碼
    1. 爲工廠添加生產包子的方法
    func (b BunShop) Generate(t string) Bun {
        switch t {
          case "pig":
            return PigMeatBuns{}
          case "3s":
            return SamSunStuffingBuns{}
          default:
            return nil
        }
      }
    複製代碼
    1. 這樣一個簡單工廠模式就完成了:
    factory := new(BunShop)
      b := factory.Generate("pig")
      b.create() // output: 豬肉餡包子
    複製代碼

但是若是生意作的不錯,我想要在廣東開一家分店該怎麼辦呢?依舊是兩種包子,可是爲了符合當地人的口味,必定會有所差異,難道要一步一步的修改工廠類嗎?

這樣工廠方法模式就派上用場了...

  1. 添加工廠接口(包子店的接口)和產品接口(包子接口)

    type BunShopInterface interface{
         Generate(t string) Bun
      }
    
      type Bun interface {
         create()
      }
    複製代碼
  2. 建立工廠結構體和產品結構體(具體包子店和具體包子)

type QSPigMeatBuns struct{}
      type GDPigMeatBuns struct{}

      type QSSamSunStuffingBuns struct{}
      type GDSamSunStuffingBuns struct{}

      // 實現產品接口...  這裏就不寫了
      // CODE ...
複製代碼
  1. 建立對應的工廠(齊市包子店和廣東包子店)
type QSBunShop struct {}

    type GDBunShop struct {}

    func (qs QSBunShop) Generate(t string) Bun {
       switch t {
           case "pig":
             return QSPigMeatBuns{}
           case "3s":
             return QSSamSunStuffingBuns{}
           default:
             return nil
        }
    }


    func (gd QSBunShop) Generate(t string) Bun {
         switch t {
           case "pig":
             return GDPigMeatBuns{}
           case "3s":
             return GDSamSunStuffingBuns{}
           default:
             return nil
           }
      }
複製代碼
  1. 這樣,就完成了工廠方法模式
var b Bun
      // 賣呀賣呀賣包子...
      QSFactory := new(QSBunShop)
      b = QSFactory.Generate("pig")  // 傳入豬肉餡的參數,會返回齊市包子鋪的豬肉餡包子
      b.create()

      GDFactory := new(GDBunShop)
      b = GDFactory.Generate("pig") // 一樣傳入豬肉餡的參數,會返回廣東包子鋪的豬肉餡包子
      b.create()
複製代碼

go中沒有繼承,實際上能夠以組合的方式達到繼承的目的

簡單工廠模式和工廠方法模式看起來很類似,本質區別就在於,若是在包子店中直接建立包子產品,是依賴具體包子店的,擴展性、彈性、可維護性都較差,而若是將實例化的代碼抽象出來,再也不依賴具體包子店,而是依賴於抽象的包子接口,使對象的實現從使用中解耦,這樣就擁有很強的擴展性了,也能夠稱爲 『依賴倒置原則』

工廠方法模式的優缺點

  • 優勢:

    1. 符合「開閉」原則,具備很強的的擴展性、彈性和可維護性。修改時只須要添加對應的工廠類便可

    2. 使用了依賴倒置原則,依賴抽象而不是具體,使用(客戶)和實現(具體類)鬆耦合

    3. 客戶只須要知道所需產品的具體工廠,而無須知道具體工廠的建立產品的過程,甚至不須要知道具體產品的類名。

  • 缺點:

    1. 每增長一個產品時,都須要一個具體類和一個具體建立者,使得類的個數成倍增長,致使系統類數目過多,複雜性增長

    2. 對簡單工廠,增長功能修改的是工廠類;對工廠方法,增長功能修改的是產品類。

上述代碼均放在 golang-design-patterns 這個倉庫中

打個廣告,推薦一下本身寫的 go web框架 bingo,求star,求PR ~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