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於2014年1月份,在華爲公司獨家受權並審覈下出版了國內第一本權威的華爲交換機圖書——《華爲交換機學習指南》,獲得華爲公司,華爲公司各合做培訓機構,廣大讀者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上市3個月即實現重印。另外一部權威受權做品——《華爲路由器學習指南》也將於今年6月份上市。後面還將有一本《華爲×××學習指南》(暫定名)年內出版上市。html
應廣大讀者的呼應,筆者在51CTO學院正式開設「王達大講堂」視頻培訓課程。第一套視頻課程的名字爲「零基礎圓夢華爲R&S HCNP」,致力於從零基礎開始快速培養華爲交換機、路由器專業工程師。本套課程主要基於以上這兩部華爲產品著做,同時以我2013年出版的,倍受廣大讀者好評的《深刻理解計算機網絡》爲基礎,從計算機網絡職業最基礎的「數制」、「計算機網絡基礎」開始,而後逐步深刻地基於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剖析了各類複雜的「計算機網絡原理」、「通用交換機技術」和「通用路由器技術」,最後主要以實驗方式全面介紹了華爲交換機、路由器各主要功能應用配置方法。是我下圖所示的整個視頻培訓計劃的一部分。算法
本套課程由本人負責主要課程編寫和錄製,同時獲得了華爲公司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許多極其寶貴,首次對外公開發布的教學資源。整套課程總共近500課時,將是國內目前最大型、最權威,也是惟一套全面、系統、深刻講解華爲R&S HCNP的課程。建議你們在學習本套課程時結合以上提到的幾本參考教材學習,由於視頻課程中主要經過實例介紹,再也不具體的功能配置步驟和命令參數,不然你可能很難看得懂視頻。安全
本套課程共分爲如下四個階段。詳情請關注個人視頻課程主頁:http://edu.51cto.com/lecturer/user_id-55153.html,課程將持續更新,也可加入個人學員服務QQ羣瞭解:241903278(加入時請註明「視頻培訓」字樣)8。服務器
1.初識「數制」網絡
2.非十進制轉換成十進app
3.十進制轉換成非十進制負載均衡
4.非十進制數間的轉換ide
5.二進制數的算術/邏輯運算oop
6.二進制數的表示形式及補碼運算性能
7.計算機信息編碼
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歷史
2.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組成
3.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分類
4.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5.初探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6.體系結構的分層考慮及通訊原理
7.數據通訊模型及傳輸系統
8.數據傳輸速率與信道帶寬
9.基帶數字信號編碼
10.標準/快速以太網規範
11.千兆/萬兆以太網規範
12.並不簡單的IPv4地址
13.一學就會的「子網劃分與聚合」
14.新時代網管必備的「IPv6地址」
1.物理層主要特性及要主傳輸介質
2.信道多路複用技術及原理
3.2ASK調製與解調
4.2FSK調製與解調
5.2PSK調製與解調
6.數據鏈路層劃分的必要性及結構
7.數據幀封裝及透明傳輸原理
8.PCC和CRC檢錯原理
9.ARQ和CARQ差錯控制原理
10.海明碼檢/糾錯原理
11.數據鏈路層流量控制方案及原理
12.BSC/SDLC/HDLC幀結構及工做原理
13.PPP協議幀結構及工做原理
14.二層交換原理
15.CSMA、CSMA/CD介質訪問控制原理
16.以太網標準及幀格式
17.網絡層劃分的必要性及數據交換原理
18.IPv4數據包格式及封裝和解封裝流程
19. ARP和IPv6包格式
20.網絡層擁塞控制方案及原理
21.三層交換原理
22.路由及路由算法基礎
23.主要路由算法及原理
24.傳輸層劃分的必要性及傳輸層基礎
25.傳輸層主要功能及實現原理
26.TCP/UDP協議及工做原理
27.Web服務模型及工做原理
28.E-mail服務工做原理
29.DHCP服務工做原理
30. DNS服務工做原理
1.鏈路聚合原理及主要方案
2.VLAN造成原理及幀結構
3.二層交換端口類型及數據收發規則
4.VLAN劃分方式及劃分原理
5.VLAN中繼、映射和聚合原理
6.QinQ基礎及工做原理
7.STP角色、端口狀態及BPDU格式
8.STP端口/橋角色選舉規則
9.RSTP角色、端口狀態及BPDU格式
10.RSTP的改進及收斂機制
11.MSTP基本概念
12.MSTP角色、端口狀態及BPDU格式
13.MSTP拓撲計算原理
14.STP/RSTP/MSTP負載均衡原理
15.QoS優先級及優先級映射
16.QoS流策略構建基本流程
17.QoS流量監管技術及工做原理
18.QoS流量×××技術及工做原理
19.QoS擁塞避免技術及工做原理
20.QoS擁塞管理技術及工做原理
21.IP組播基礎
22.IGMP協議工做原理
23.IGMP Snooping協議工做原理
24.PIM基礎及基本工做模型
25.PIM-DM工做原理
26.PIM-SM ASM模型工做原理
27.PIM-SM SSM模型工做原理
28.MSDP對等體及創建原理
29.MSDP組播信息在域間傳遞和SA消息轉發控制原理
30.組播VLAN和組播路由原理
1.NAT網絡基本結構及主要應用
2.NAT主要類型及應用
3.NAT內、外部地址轉換原理
4.VRRP基本結構及報文格式
5.VRRP狀態機轉換流程
6.VRRP Master選舉及狀態通告
7.VRRP兩種工做模式及工做原理
8.路由類型和路由表組成
9.靜態路由主要特色及工做原理
10.RIP路由度量機制/定時器和報文格式
11.RIP路由表創建流程
12.RIP路由更新、老化和刪除機制
13.RIP路由各類收斂機制
14.RIP路由聚合/引入/驗證原理
15.OSPF區域類型及工做原理
16.OSPF 網絡和LSA類型
17.OSPF各類報文格式
18.OSPF狀態機及鄰接關係創建流程
19.OSPF DR/BDR選舉流程
20.OSPF路由聚合/引入/驗證原理
21.IS-IS路由和路由器類型
22.IS-IS地址格式及各類報文格式
23.IS-IS鄰居關係創建流程
24.IS-IS LSP交互流程
25.IS-IS路由***/聚合/引入/驗證原理
26.BGP的兩種工做模式及主要特色
27.BGP各類路由屬性及工做原理
28.BGP選路規則、對等體交互和與IGP交互原理
29.BGP路由反射器和聯盟工做原理
30.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及應用
1.S系列交換機的用戶定位和命名規則
2.VRP系統基礎:命令行格式約定和命令行視圖
3.VRP系統基礎:VRP命令級別與用戶級別
4.VRP系統基礎:VRP命令行編輯方法和在線幫助方式
5.VRP系統基礎:查看和清除歷史命令
6.VRP系統基礎:查看配置信息
7.VRP系統基礎:過濾命令行顯示信息
8.VRP系統基礎: VRP文件系統及管理
9.VRP系統基礎: VRP系統軟件系統
10.VRP系統基礎: BootROM系統
11.VRP系統基礎: 經過BootROM進行密碼恢復
12.VRP系統基礎: 經過BootROM更新VTP系統軟件
13.VRP系統基礎:管理VRP配置文件
14.VRP系統基礎:交換機啓動管理
15.VRP系統基礎:用戶界面
16.VRP系統登陸:經過Console口或MiniUSB口首次登陸
17.VRP系統登陸:下次Console登陸的用戶界面配置與管理
18.VRP系統登陸:VTY用戶界面配置與管理
19.VRP系統登陸:經過Telnet登陸
20.VRP系統登陸:經過STelnet登陸
21.VRP系統登陸:經過HTTP Web登陸
22.VRP系統登陸:經過HTTPS Web登陸
23.VRP系統登陸:登陸後的經常使用管理操做
24.VRP文件管理:經過FTP協議進行文件管理
25.VRP文件管理:經過SFTP協議進行文件管理
26.VRP文件管理:經過SCP協議進行文件管理
27.VRP文件管理:經過FTPS協議進行文件管理
28.交換機接口:接口分類及物理接口編號規則
29.交換機接口:接口基本參數配置與管理
30.交換機接口:以太網接口基本屬性配置與管理
31.交換機接口:以太網端口組配置與管理
32.交換機接口:端口隔離配置與管理
33.交換機接口:邏輯接口配置與管理
34.以太網鏈路:手工負載分擔模式鏈路聚合配置與管理
35.以太網鏈路: LACP模式鏈路聚合配置與管理
36.以太網鏈路: Eth-Trunk接口本地流量優先轉發配置
37.以太網鏈路:E-Trunk配置與管理
38.iStack堆疊:iStack配置與管理
39.iStack堆疊:istack雙主檢測配置與管理
40.CSS集羣:CSS配置與管理
41.CSS集羣:CSS雙主檢測配置與管理
42.VLAN基礎:基於端口劃分VLAN的配置與管理
43.VLAN基礎:基於MAC地址劃分VLAN的配置與管理
44.VLAN基礎:基於IP子網劃分VLAN的配置與管理
45.VLAN基礎:基於協議劃分VLAN的配置與管理
46.VLAN基礎:基於策略劃分VLAN的配置與管理
47.VLAN基礎:GVRP配置與管理
48.VLAN基礎:經過VLANIF接口實現VLAN間通訊的配置與管理
49.VLAN基礎:經過子接口實現VLAN間通訊的配置與管理
50.VLAN基礎:經過VLAN Switch實現VLAN間通訊的配置與管理
51.VLAN擴展:VLAN聚合配置與管理
52.VLAN擴展: MUX VLAN配置與管理
53.VLN擴展:基本QinQ配置與管理
54.VLAN擴展:靈活QinQ配置與管理
55.VLAN擴展:QinQ 映射配置與管理
56.VLAN擴展:1 to 1的VLAN映射配置與管理
57.VLAN擴展: 2 to 1的VLAN映射配置與管理
58.VLAN擴展: 2 to 2的VLAN映射配置與管理
59.STP:STP/RSTP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60.STP:STP/RSTP參數配置與管理
61.STP:RSTP保護功能配置與管理
62.STP:MSTP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63.STP: MSTP多進程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64.STP: MSTP參數配置與管理
65.STP:MSTP保護功能配置與管理
66.STP:配置STP/RSTP負載均衡
67.STP:配置MSTP負載均衡
68.ACL:ACL的分類、編號、命名和主要應用
69.ACL:ACL規則的匹配順序
70.ACL:基本ACL配置與管理
71.ACL:高級ACL配置與管理
72.ACL:二層ACL配置與管理
73.ACL:自定義ACL配置與管理
74.ACL:自反ACL及工做原理
75.ACL:自反ACL配置與管理
76.ACL流策略:基於ACL的簡化流策略
77.ACL流策略:基於ACL的報文過濾的配置與管理
78.ACL流策略:基於ACL的流量監管的配置與管理
79.ACL流策略:基於ACL的流鏡像的配置與管理
80.ACL流策略:基於ACL的重定向的配置與管理
81.ACL流策略:基於ACL的重標記的配置與管理
82.ACL流策略:基於ACL的流量統計的配置與管理
83.QoS:QoS優先級映射配置與管理
84.QoS:流量監管配置與管理
85.QoS:流量×××配置與管理
86.QoS:擁塞避免配置與管理
87.QoS:擁塞管理配置與管理
88.QoS:QoS複雜流策略配置與管理
89.IGMP: IGMP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90.IGMP:調整IGMP性能
91.IGMP:配置IGMP SSMMapping
92.IGMP:配置IGMP Limit
93.PIM-DM:配置PIM-DM基本功能
94.PIM-DM:PIM-DM參數配置與管理
95.PIM-SM: ASM模型PIM-SM配置與管理
96.PIM-SM: SSM模型PIM-SM配置與管理
97.PIM-SM: 配置PIM-SM其它可選功能及參數
98.IGMP Snooping: IGMP Snooping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99.IGMP Snooping:IGMP SnoopingProxy配置與管理
100.IGMP Snooping: IGMP Snooping策略配置與管理
101.IGMP Snooping:接口下組播數據過濾配置與管理
102.IGMP Snooping:IGMP Snooping SSM Mapping配置與管理
103.組播VLAN:配置基於用戶VLAN的組播VLAN一對多
104.組播VLAN:配置基於接口的組播VLAN功能
105.鏡像:鏡像基礎和基本鏡像原理
106.鏡像:配置本地端口鏡像
107.鏡像:配置遠程端口鏡像
108.鏡像:配置本地流鏡像
109.鏡像:配置遠程流鏡像
110.鏡像:配置本地VLAN鏡像
111.鏡像:配置遠程VLAN鏡像
112.鏡像:配置本地MAC地址鏡像
113.鏡像:配置遠程MAC地址鏡像
114.MAC地址安全:MAC地址表配置與管理
115.MAC地址安全:端口安全配置與管理
116.MAC地址安全:其它基於MAC地址的安全功能配置
117.ARP安全:ARP主要安全隱患及防範技術
118.ARP安全:防ARP泛洪***配置與管理
119.ARP安全:防ARP欺騙***配置與管理
120.AAA:AAA的基本構架及主要協議
121.AAA: 配置本地方式認證和受權
122.AAA: 配置RADIUS方式認證、受權和計費
123.AAA: 配置HWTACACS方式認證、受權和計費
124.AAA:置HWTACACS服務器模板
125.NAC: NAC包括的主要認證模式及工做原理
126.NAC:802.1x認證基本功能配置與管理
127.NAC:802.1x認證其它功能配置與管理
128.NAC: MAC認證配置與管理
129.NAC:內置Portal服務器認證配置與管理
130.NAC:外置Portal服務器認證配置與管理
課程2:實戰華爲路由器配置與管理(175課時)
1.VRP系統:AR G3的主要路由器系列及命名規則
2.VRP系統:路由器的首次本地登陸
3.VRP系統:路由器的首次Telnet遠程登陸
4.VRP系統:首次登陸後的基本配置
5.VRP系統:路由器的Web登陸
6.VRP系統:管理配置文件
7.VRP系統:配置系統啓動文件
8.VRP系統:BootROM菜單使用
9.VRP系統:信息中心基礎
10.VRP系統:配置Log信息輸出
11.VRP系統:配置Trap信息輸出
12.VRP系統:配置Debug信息輸出
13.VRP系統:U盤開局配置與管理
14.VRP系統:Auto-Config特性的產品支持
15.VRP系統:配置同網段Auto-Config功能
16.VRP系統:配置跨網段Auto-Config功能
17.接口:接口分類和編號規則
18.接口:接口基本參數配置
19.接口:以太網接口配置與管理
20.接口:Serial接口配置與管理
21.接口:配置CE1/PRI接口工做在E1方式
22.接口:配置CE1/PRI接口工做在CE1方式
23.接口:配置CE1/PRI接口工做在PRI方式
24.接口:配置E1-F接口工做在非成幀方式
25.接口:配置E1-F接口工做在成幀方式
26.接口:配置CT1/PRI接口工做在CT1方式
27.接口:配置CT1/PRI接口工做在PRI方式
28.接口:配置T1-F接口
29.接口:配置WCDMA網絡中的3G Cellular接口
30.接口:配置CDMA2000網絡的3G Cellular接口
31.接口:配置POS接口
32.接口:配置經過CPOS接口實現設備相連
33.接口:配置CPOS接口匯聚接入E1線路
34.接口:配置CPOS接口匯聚接入T1線路
35.接口:配置EPON接口
36.接口:配置GPON接口
37.接口:配置ADSL接口
38.接口:配置ATM模式下VDSL接口
39.接口:配置PTM模式下VDSL接口
40.接口:配置G.SHDSL接口
41.DCC:DCC基礎及撥號控制原理
42.DCC:配置輪詢DCC
43.DCC:配置共享DCC
44.PPP:配置PPP基本功能
45.PPP:配置PPP的PAP認證
46.PPP:配置PPP的CHAP認證
47.PPP:配置PPP協商參數
48.MP:MP基礎及主要特性
49.MP:配置將PPP鏈路直接綁定到VT上實現MP
50.MP:配置按照PPP鏈路用戶名查找VT實現MP
51.MP:配置將PPP鏈路加入MP-Group實現MP
52.MP:配置MP分片和捆綁數
53.PPPoE:PPPoE工做原理及典型應用
54.PPPoE:配置設備做爲PPPoE客戶端
55.PPPoE:配置設備做爲PPPoE服務器
56.PPPoE:配置利用ADSLModem將局域網接入Internet
57.DHCP:配置基於全局地址池的DHCP服務器
58.DHCP:配置基於接口地址池的DHCP服務器
59.DHCP:配置DHCP中繼
60.DHCP:配置DHCP/BOOTP客戶端
61.DHCP:配置DHCP報文限速
62.DHCP:DHCPSnooping基礎
63.DHCP:配置DHCPSnooping的基本功能
64.DHCP:配置DHCPSnooping的***防範功能
65.DHCP:配置在DHCP報文中添加Option82字段
66.DNS:配置做爲DNS客戶端
67.DNS:配置DNSProxy/Relay
68.DNS:配置DDNS客戶端
69.NAT:NAT主要特性及產品支持
70.NAT:Basic NAT實現原理
71.NAT:NAPT實現原理
72.NAT:Easy IP實現原理
73.NAT:NAT Server實現原理
74.NAT:靜態NAT/NAPT
75.NAT:NAT擴展技術及主要應用
76.NAT:配置動態NAT地址轉換
77.NAT:配置兩次NAT
78.NAT:配置靜態NAT 地址映射
79.NAT:配置DNSMapping
80.NAT:配置NAT Server地址映射
81.NAT:NAT綜合配置
82.BFD:BFD基礎、檢測原理和主要應用
83.BFD:配置靜態BFD單跳檢測
84.BFD:配置靜態BFD多跳檢測
85.BFD:配置靜態標識符自協商BFD
86.BFD:配置靜態BFD單臂回聲功能
87.BFD:配置靜態BFD與接口/子接口狀態聯動
88.VRRP:配置VRRP主備備份
89.VRRP:配置VRRP多網關負載分擔
90.VRRP:配置Dot1q終結子接口支持VRRP
91.VRRP:配置QinQ終結子接口支持VRRP
92.VRRP:配置VRRP與接口狀態聯動監視上行接口
93.VRRP:配置VRRP與BFD聯動實現快速切換
94.VRRP:配置VRRP與BFD/NQA/路由聯動監視上行鏈路
95.VRRP:配置VRRP與STP實現負載均衡
96.接口備份:接口備份基礎和主要特性
97.接口備份:配置主備接口備份
98.接口備份:配置負載分擔接口備份
99.接口備份:配置主備接口備份與BFD聯動
100.接口備份:配置主備接口備份與NQA聯動
101.接口備份:配置主備接口備份與路由聯動
102.雙機熱備份:雙機熱備份基礎
103.雙機熱備份:經過VRRP實現流量切換的雙機熱備份
104.靜態路由:配置靜態路由基本功能
105.靜態路由:配置靜態路由與靜態BFD聯動
106.靜態路由:配置靜態路由與NQA聯動
107.RIP:配置RIP基本功能
108.RIP:配置RIPv2特性
109.RIP:配置防止路由環路
110.RIP:控制RIP的路由選路
111.RIP:控制RIP路由信息的發佈
112.RIP:控制RIP路由信息的接收
113.RIP:調整RIP網絡性能參數
114.RIP:配置RIP與BFD聯動
115.OSPF:配置OSPF基本功能
116.OSPF:配置OSPF虛鏈接
117.OSPF:配置OSPF鄰居或鄰接的會話參數
118.OSPF:配置OSPF在不一樣網絡類型中的屬性
119.OSPF:配置OSPF的Stub/Totally Stub區域
120.OSPF:配置OSPF的NSSA/Totally NSSA區域
121.OSPF:配置OSPF GSTM功能
122.OSPF:配置OSPF安全認證功能
123.OSPF:配置OSPF的接口開銷
124.OSPF:配置等價路由
125.OSPF:配置OSPF路由選擇規則
126.OSPF:抑制接口接收和發送OSPF報文
127.OSPF:控制OSPF路由信息的發佈和接收
128.OSPF:配置OSPF引入外部路由
129.OSPF:配置OSPF將缺省路由通告到OSPF區域
130.OSPF:配置OSPF路由聚合
131.OSPF:配置OSPF對接收和發佈的路由進行過濾
132.OSPF:配置對發送的LSA進行過濾 644
133.OSPF:配置對ABR Type3 LSA進行過濾
134.OSPF:調整OSPF網絡收斂性能
135.OSPF:配置OSPF與BFD聯動
136.IS-IS:配置IS-IS基本功能
137.IS-IS:配置IS-IS路由聚合
138.IS-IS:配置IS-IS發佈缺省路由
139.IS-IS:配置IS-IS引入外部路由
140.IS-IS:配置IS-IS發佈外部路由過濾
141.IS-IS:配置IS-IS路由下發IP路由表過濾
142.IS-IS:配置IS-IS協議的優先級
143.IS-IS:配置IS-IS接口的開銷
144.IS-IS:配置IS-IS對等價路由的處理方式
145.IS-IS:配置IS-IS路由***
146.IS-IS:控制Level-1設備是否生成缺省路由
147.IS-IS:調整IS-IS路由的收斂性能
148.IS-IS:配置IS-IS接口認證
149.IS-IS:配置區域或路由域的認證
150.IS-IS:配置IS-IS與靜態BFD聯動
151.IS-IS:配置IS-IS與動態BFD聯動
152.BGP:配置BGP的基本功能
153.BGP:配置BGP協議優先級
154.BGP:配置Next_Hop屬性
155.BGP:配置BGP路由首選值
156.BGP:配置本機缺省Local_Pref屬性
157.BGP:配置AS_Path屬性
158.BGP:配置MED屬性
159.BGP:配置BGP團體屬性
160.BGP:配置BGP負載分擔
161.BGP:配置BGP路由反射器
162.BGP:配置BGP聯盟
163.BGP:控制BGP路由發佈
164.BGP:控制BGP路由信息的接收
165.BGP:配置BGP軟復位
166.BGP:配置BGP路由聚合
167.BGP:配置MD5認證
168.BGP:配置Keychain認證
169.BGP:配置BGP與BFD聯動
170.路由策略:路由策略基礎及原理
171.路由策略:配置路由策略過濾器
172.路由策略:配置路由策略
173.策略路由:策略路由基礎及分類
174.策略路由:配置本地策略路由
175.策略路由:配置接口策略路由
課程3:實戰華爲×××配置與管理(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