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天忙碌的工做,甚至 996,到了年末,你卻沒有升職加薪,爲何?cdn
是你運氣很差,遇到了摳門的老闆,仍是你作事的方式根本不對?blog
遇到了摳門的老闆,ok,換一家就是。若是是本身出了問題,就只能靠跳槽漲薪和公司普調了。圖片
可是,跳槽漲薪,非長久之計;被動普調,那點侮辱性漲薪仍是算了。產品
仍是要從問題自己入手,解決問題纔是根本。 你問,我天天挺忙的,總有作不完的事,這也有問題麼?it
有,對於發展迅速的現代,這實際上是一個廣泛問題,尤爲是在互聯網行業,你的事情永遠作不完。大家的產品若是沒有外力因素影響,是不會中止更新的。io
因此,你不能想着作完全部事情,這樣你只會由於有作不完的事而湊合作每件事(參考吳軍老師說的僞工做者)。這時能夠放棄作某些事,把時間用在更重要的事上。class
好比從公司、產品的角度想,怎麼作才能讓收益最大化。主動思考這些工做,找出最重要的事情,先作完它,而不是簡單應付老闆交代下來的工做(這是新員工最欠缺的能力)。互聯網
舉個例子,Q1 季度老闆拍個任務下來,說要作個某某系統。產品接到任務後開始調研,每一個功能都摳的很細,而後分配下去,只留下三個字「全都要「。搜索
即便時間人力來得及,也很難順利完成所有的事,由於在作的過程當中,也會遇到不少考慮不到的狀況,總須要給時間留出餘量應付改動或者突發狀況。循環
何況絕大部分狀況下,時間和人力老是不夠的。在這種狀況下仍是不分主次的作事,那麼最終的產品確定會由於某些因素獲得很差的反饋,或是穩定性,或是體驗。
因此你要從重要性的角度考慮,哪些事情是必需要作的,會產生多大的效果,是更改用戶的使用習慣帶來的影響大,仍是新功能帶來收益大,以及怎樣才能給公司帶來正收益等等。最後分好優先級,按時間進行一些捨棄。
還有作技術,一期需求下來了,你老是挑一些無關緊要的需求作,或者修復一些影響很小的 BUG,那到最後季度總結的時候又怎麼有能拿得出手的事。
那你說了,領導給你分配的就不是重要的工做,豈不是涼了。我這裏說的重要性是相對的,無論從哪些地方,你均可以排一個優先級出來。
假如領導讓你作一個語音搜索,起碼你要明白,應該先把語音識別這裏作好,仍是把按鈕先作好。就算是按鈕的點擊,你也應該知道先作點擊後的響應而不是點擊後按鈕的變化。
無論在什麼行業,出活纔是真的。
還有一種人,可能因爲某種緣由,例如當前薪資暫時低於行業平均水平,或者和某些同事領導有矛盾,故意消極工做。
對於前者,我深有感覺,曾經我就是那種三千一個月,我就是公司大爺,三萬一個月,公司是我大爺的人。雖然仍是領導說什麼就作什麼,可是毫不多作一點事,主動讓我思考工做的事更是不可能。平時作的工做就倆字」應付「,給老子那點錢,還要我拼命,仍是算了,因此我到點下班,毫不拖沓。
這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也能夠說是職場的馬太效應。你越是消極工做,公司越不給你漲工資,而後你就越以爲待遇差,最後離職。
在這期間若是你能調整好本身的心態還好,若是本身意識不到這個問題,那麼離職也許對兩邊都好,因此我就去了下家公司拿了 double。
固然,如今我在平時的反思中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因此到了如今的公司我嘗試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待工做。每次需求評審前都先看兩遍產品提的需求,認真分析每個需求,找出下一版本的重點和方向,主動承擔這一部分的工做。
剛纔說的後者,也就是和同事領導有一些矛盾而後故意消極工做的人,也不可取。首先職場作事都是對事不對人,退一步講,別人真的有問題,那爲何要由於別人的問題去損害本身的利益,練七傷拳嗎?
甚至還有一種狀況,你看到身邊同事成天划水,就會以爲本身認真工做不公平,從而消極工做。這一種是最不可取了,由於那個成天划水的人,頗有多是老闆的小舅子……
開個玩笑,也有多是家裏有礦。總之,你認真工做是爲了本身,沒有什麼公平不公平,你們都是成年人。
其實如今好多公司也在主動解決這個問題,就像原來大行其道的 KPI,就變成了近幾年的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OKR 是內在驅動,更多注重的是員工的主動性。
PS:OKR能夠簡單理解爲,幫助全部人瞭解最新目標是什麼,由團隊討論出一個週期內的定向目標,用來告訴你們咱們如今要作什麼。接着擬定一些關鍵結果,輔助每個人瞭解如何達成目標的要求。
不光在工做中,生活中作事也是同樣,總要有個優先級,並且也有不少可作可不作的事,你要認真思考這些事的重要性,挑重要的先作了,而不是最容易的先作。PS:遵循這種作事方式,會有效解決拖延症。
借用一句話做爲今天的結尾,世上並無用來鼓勵工做努力的賞賜,全部的賞賜都只是被用來獎勵工做成果的。
祝你找到正確的工做方式。
本文首發於公衆號「後知後jue」,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