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解OSI參考模型及其數據封裝和解封裝

詳解OSI參考模型及其數據封裝和解封裝 網絡

 

1、計算機網絡的發展ide

第一代:是以主機爲中心的網絡。spa

第二代:1964baran提出「存儲—轉發」的概念計算機網絡

               1966david提出「分組」的概念。orm

是以通訊子網爲中心的網絡blog

第三代:1977osi參考模型的出現標誌着第三代計算機的出現。接口

2、計算機網絡的功能ip

(1)       數據通訊ci

(2)       資源共享資源

(3)       增長可靠性

(4)       提升系統處理能力

 

3、OSI參考模型:

clip_image002clip_image003clip_image005

主機A

 

主機B

 

 

 

 


各層的功能以下:

   物理層:設備之間比特流的傳輸,物理特性、電器特性等,完成相鄰節點之間原始比特流的傳輸。

  數據鏈路層:成幀,用    MAC地址訪問媒介,差錯檢測與修正。

  網絡層:提供邏輯地址和選路。

  傳輸層:可靠和不可靠的傳輸,傳輸前的錯誤檢測和流控制。

  會話層:對應用會話的管理,同步。

  表示層:數據的表現形式,特定功能的實現。

  應用層:用戶接口

 

4、數據的封裝和解封裝的過程

clip_image007

 

 

 

clip_image009

5、TCP/IP參考模型與OSI參考模型的比較

A:相同點

clip_image001         二者多以協議棧的概念爲基礎

clip_image001         協議棧中的協議彼此相互獨立

clip_image001         下層對上層提供服務

clip_image001         同層之間使用相同的協議

B:不一樣點

clip_image001         OSI先有模型,TCP/IP先有協議,後有模型

clip_image001         OSI使用與各類協議棧,TCP/IP只適合與TCP/IP網絡

clip_image001         二者層次數量不一樣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