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爲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研究投資標的內在價值,因而就出現了基本面派;html
有人爲價格反映了一切,全部的信息(包括基本面)都反映到了盤面價格中,因而就有了技術面派;函數
有人認爲市場價格運動的方式是隨機的,下一刻的價格漲跌的機率各是50%。因而就出現了被動倉位管理的網格類交易策略;spa
有人認爲市場中80%的行情是震盪行情,只要把抓住震盪行情的利潤,將足以彌補20%的趨勢行情所帶來的虧損。因而就出現了專門作短線震盪的交易策略;3d
有人認爲 「 得趨勢者得天下 」 ,別的不作,只作趨勢策略。「 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 」 對了就抱,錯了就砍。長期下來20%的趨勢行情利潤,就能彌補80%震盪行情所帶來的虧損。htm
等等等等……交易策略的種類猶如武功門派,數目衆多,究其緣由,每一個人對事的見解不一樣,往大了說是人生觀的不一樣。才致使了交易策略的不一樣。blog
最終,你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大部分交易策略都是可以賺錢的。最終虧錢的人是信念不夠,或者太過貪婪,在一個又一個交易策略裏跳進跳出,尋找所謂只賺不虧的 「 聖盃 」 。get
我一直重複,作交易就是作人。源碼
說到技術分析,就離不開技術指標。關於技術指標經常使用的至少有幾十種。衍生的就更多了。原理
技術指標沒用。這應該是大多數人對技術指標的態度吧。我能說世界頂級管理期貨基金也用指標嗎?有用沒用關鍵不在於指標自己,而在於你有沒有一個正指望值的交易策略。bfc
每每賺錢的策略,大可能是經典的,經典的又是簡單的,而簡單的背後卻蘊含着大智慧。
不論是股票、期貨,仍是外匯,當你打開行情時,默認顯示的技術指標都是MACD(固然K線、均線、成交量這三個是必須的),爲什麼百年來MACD指標經久不衰,投資領域的泰山北斗都如此重視MACD指標?爲什麼它能從成百上千個技術指標中脫穎而出成爲 「 指標之王 」 呢?要解答這些問題,咱們必須從MACD的原理和特色來尋找答案。 看到這,可能就有人嗤之以鼻了。MACD?我下海第一天就知道了。知道和真正明白,是兩碼事,好嗎!
MACD 中文名稱叫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由Gerald Appel於1970年代提出,嚴格來講MACD是均線的一個變種,跟MA均線不一樣的是它在計算時賦予了權重,時間越近賦予權重越大。
計算公式:
第1步:計算EMA12和EMA26
EMA12 = XAverage( Close, 12 )
EMA26 = XAverage( Close, 26 )
第2步:計算 DIF
DIF = EMA12 - EMA26
第3步:計算 DEA
DEA = XAverage( DIF, 9 )
第4步:計算 Histogram
Histogram = DIF - DEA
代碼展現:
第1步:先對雜亂的K線均值處理,即EMA12和EMA26。均線的優勢是比較穩定,但缺點是比較滯後、頻繁發出無效信號。
EMA實際上是另外一種複雜均線。在EMA指標中,天天價格的權重係數以指數等比形式縮小。時間越靠近當今時刻,它的權重越大,說明EMA函數對近期的價格增強了權重比,更能及時反映近期價格波動狀況。
第2步:爲了解決滯後和頻繁發出無效信號問題又不失穩定,對兩根均線差值處理,即DIF。均線差值能夠快速反映兩根均線的相互關係,同時具備又穩又快的特色。
DIF上升意味着什麼?意味着短時間成本的漲速高於長期成本的漲速,市場短時間內資金買入的意願更強。
第3步:重複第1步,對DIF均值處理,即DEA。
第4步:重複第2步,對DIF、DEA差值處理,即Histogram,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紅綠柱子。
整個過程,以下圖:
網上關於MACD的用法層出不窮:有DIF與DEA金叉死叉作趨勢的、有結合價格看頂底背離作抄底的、也有輔助其餘技術分析的…等等….
哪一個對?沒有哪一個是對的,也沒有哪一個是錯的。這些方法,只在特定的時間有效。交易策略的關鍵不是用了哪一個萬能指標,而是制定一個正指望值的交易策略,而後重複執行,僅此而已。
策略源碼關注寬客在線公衆回覆「領取」便可;
延伸閱讀:基於CCI週期性區間交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