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幾種常見的編碼格式。
1.一、ascii,用1個字節表示。
1.二、UTF-8,用1個至三個字節表示,表示ascii碼時只佔用1個字節,ascii編碼是UTF-8的子集。
1.三、UTF-16,用2個字節表示,在python中,unicode的含義就是UTF-16。
2、python源文件的編碼與解碼,咱們寫的python程序從產生到執行的過程以下:
編輯器---->源代碼---->解釋器---->輸出結果
2.一、編輯器決定源代碼的編碼格式(在編輯器中設定)
2.二、也必需要解釋器知道源代碼的編碼格式(很遺憾很難從編碼的數據獲知源文件的編碼格式)
2.三、補充:在Windows下當用UltraEdit把源代碼存成UTF-8時,會在文件中記錄BOM標誌(沒必要祥究)這樣ActivePython解釋器會自動識別源文件是UTF-8格式,可是若是用eclipse編輯源文件,雖然在編輯器中指定文件編碼爲UTF-8,可是由於沒有記入BOM標誌,因此必須在源文件開始處加上#coding=utf-8,用註釋來提示解釋器源文件的編碼方式挺有意思。
2.四、舉例:例如咱們要向終端輸出"我是中國人"。
複製代碼代碼以下:
#coding=utf-8 告訴python解釋器用的是utf-8編碼,我用的是eclipse+pydev
print "我是中國人" #源文件自己也要存成UTF-8編碼
3、編碼的轉換,兩種編碼的轉換要用UTF-16做爲中轉站。
舉例:若是有一個文本文件jap.txt,裏面有內容 "私は中國人です。",編碼格式是日文編碼SHIFT_JIS,
還有一個文本文件chn.txt,內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編碼格式是中文編碼GB2312。
咱們如何把兩個文件裏的內容合併到一塊兒並存儲到utf.txt中而且不顯示亂碼呢,能夠採用把兩個文件的內容都轉成UTF-8格式,由於UTF-8裏包含了中文編碼和日文編碼。
複製代碼代碼以下:
#coding=utf-8
try:
JAP=open("e:/jap.txt","r")
CHN=open("e:/chn.txt","r")
UTF=open("e:/utf.txt","w")
jap_text=JAP.readline()
chn_text=CHN.readline()
#先decode成UTF-16,再encode成UTF-8
jap_text_utf8=jap_text.decode("SHIFT_JIS").encode("UTF-8") #不轉成utf-8也能夠
chn_text_utf8=chn_text.decode("GB2312").encode("UTF-8")#編碼方式大小寫都行utf-8也同樣
UTF.write(jap_text_utf8)
UTF.write(chn_text_utf8)
except IOError,e:
print "open file error",e
4、Tk庫支持ascii,UTF-16,UTF-8
複製代碼代碼以下:
#coding=utf-8
from Tkinter import *
try:
JAP=open("e:/jap.txt","r")
str1=JAP.readline()
except IOError,e:
print "open file error",e
root=Tk()
label1=Label(root,text=str1.decode("SHIFT_JIS")) #若是沒有decode則顯示亂碼
label1.grid()
root.mainloop()
以上是學習python處理python編碼的基本過程,但願對你們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