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結構_1+AI_1

概括一下今天看的有關數據結構和AI的知識:編程

數據結構:數據的組織形式和存儲方法數組

主要包括:1.線性結構 2.樹結構 3.圖結構網絡

1.線性結構:由n個元素構成的有限序列。【數組】爲最簡單的一種形式。數據結構

    主要包括:順序表、鏈表、棧、隊列等形式 前二者從存儲形式上區分,後二者從邏輯功能上區分。前二者是基礎,後二者是基於前二者的。編程語言

2.樹結構:出現的緣由是一些數據之間存在「一對多」的關係。例如:AI領域的「博弈樹」、數據挖掘和商業智能的「決策樹」、多媒體技術中的「哈夫曼樹」。學習

3.圖結構:出現的緣由是數據元素間存在「多對多」的關係。比一、2兩種結構複雜的多。例如:AI領域中的神經網絡系統貝葉斯網絡測試


 

下面概括:順序表和鏈表的知識點搜索引擎

順序表:用來存儲數據,以連續的內存單元來存儲,就構成了一張線性表。一張順序表包括了一下特徵:1.惟一的表名來標識順序表。2.內存單元室連續的。3.數據是按順序存放              的,元素間有前後關係。人工智能

鏈表:與順序表不一樣,其內存單元是任意分配的,可是每一個數據元素都存放在鏈表的一個結點中,每一個結點由指針鏈接。設計

        每一個節點中包含:1.數據元素 2.下一個結點的地址。 鏈表邏輯上是連續的,可是物理上並不必定。只要得到鏈表的頭節點就能夠遍歷整條鏈表。

       表頭不存放數據,只存放頭結點的地址,即表頭是一個指針變量。鏈表尾結點的指針域爲NULL,表示終止。


 

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AI是對程序系統的研究,該程序系統可以模仿人類的活動,如感知、思考、學習和反應。

AI簡史:

2400年前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發明了邏輯推理這個概念,萊布尼茨和牛頓完成了邏輯語言的定稿,19世紀喬治·布爾提出布爾代數奠基計算機電子電路的基礎。思惟計算機主要思想來自阿蘭·圖靈提出的「圖靈測試」。AI是有John McCarthy(約翰·麥卡思)於1956年首次提出。

「圖靈測試」:測試者提出一個問題,由機器和人類分別提供一份答案,若是測試者不能說出哪份答案來自人類,哪份來自機器,那麼計算機經過了圖靈測試,則其具備智能行爲。

智能體式一種系統。其可分爲兩大類:軟件智能體和物理智能體。功能是:感知環境,從環境中學習並與環境進行交互。

軟件智能體:完成特殊任務的程序。例如:對郵件的歸類、搜索引擎。

物理智能體:(機器人)一個用來完成各項任務的可編程系統。主要運用於機器人上,設計這類系統更好地幫助人類的工做。

專門爲AI設計的編程語言:LISP和PROLOG。LISP是麥卡思1958年發明的。(通用語言如C\C++\JAVA,也能用來編寫智能軟件)


 

數據結構的做用?

運用順序表和鏈表進行對一些數據的操做?

涉及了數組、指針、結構體的知識。

AI涉及的知識比較多,哲學,邏輯學,心理學……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