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王》:《經濟學人》管理專欄文集第二輯,五星推薦

本書是《經濟學人》雜誌中的「熊彼特專欄」中的11篇文章的結集。短小精悍,最多一個小時就能讀完。在《經濟學人》上發表的時間沒標註,估計在1-2年內。網絡

《經濟學人》是一本有173年曆史的雜誌,每週一期,以高質量的商業方面的文章而聞名。其中的「熊彼特專欄」是管理方面的專欄,每期一篇文章,講管理方面的新知。spa

這本書是《經濟學人》的第二本Kindle電子書。很欣慰《經濟學人》走出了這一步,但願它能像《哈佛商業評論》同樣,出中文版,每期都有kindle電子版。繼承

如下是書中一些觀點的摘抄:產品

1:要證實本身的領導力,與其帶領員工穿越峽谷,倒不如帶領他們跨越心智上的鴻溝。形式能夠很簡單。#43軟件

2:那些儼然一派思想領袖模樣的公司每每是些「思想落後分子」:回爐昨天舊報紙的風險分析師們,以及推崇昨日成功案例的管理顧問們,卻罔顧這些昨日之星即將出局的事實。#52互聯網

3:明智的高管會等到公司達到長期目標、本身穩獲豐厚獎金後再退下來。他們有足夠耐心,把心儀的繼承者捧到有利位置,同時拆除任何滴答做響的定時炸彈。#135專欄

4:明智的高管會咬緊牙關謹遵第五道法則:在最後九十天不作重大決定。#155創業

5:正如管理學大師大師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曾經指出的那樣,「若是須要天才或超人來管理,這樣的機構不可能存活。機構的組織方式必定要讓它可以在由普通人組成的領導層的管理下生存。」#253時間

6:但報告發現,在許多其餘行業,中國目前正在兩個創新領域引領全球:一是改進消費品以及銷售這類產品的商業模式;二是讓製造工藝更便宜、更快、更好。所以,中國公司現在在銷售如家用電器、互聯網軟件和消消費電子產品等方面超越外國對手。#309行業

7:中國公司正在開創新商業模式。西方網絡公司的大部分收益來自廣告,而中國的廣告產業規模僅爲美國的約八分之一,因此中國的數字公司若要把用戶的關注轉化爲金錢就不得不另闢蹊徑。#319

8:以色列有世界上最集中的行業板塊:24家大型企業集團控制了全國596家上市公司的近四分之一,佔這些公司總市值的三分之二以上。這些集團有着種種惡習,如債臺高築、業務分散,且股權結構爲金字塔形,使得頂端的少數人掌控大量的子公司。#344

9:主導以色列股票市場的大公司與創業公司偏偏相反:不是專一集中的組織,而是笨重遲緩的商業集團,在以色列以外沒法立足。更糟糕的是,以色列的創業公司極少能成長爲大公司。#345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