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互聯網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以大數據爲表明的數據密集型技術將成爲新時代技術變革的基礎。但與此同時,數據的進一步集中和數據量的增長,使得安全防禦面臨巨大挑戰。近日,《每日經濟新聞(博客/微博)》記者參加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期間,許多與會專家開口必談勒索病毒、維基解密、斯諾登等網絡安全事件。大數據正以席捲的姿態深入改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然而,信息安全尚未獲得徹底有效的解決,這成爲大數據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也備受到各方關注。html
我國互聯網從一條網速僅64Kbps的網線,到現在開展5G技術試驗,實現了高達70Gbps的數據速率,並參與到5G國際標準的制訂中――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情。linux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同時,網絡安全的威脅也愈發突出。普華永道2016年一項調查顯示,2014~2016年期間,我國內地和香港公司探測到的網絡攻擊數量平均增加了969%。在接受調查的440家中國公司中,每家公司日均遭受攻擊超過7次,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平近兩年來卻出現3%的下滑。安全
如今,隨着《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在6月1日正式實施,針對網絡亦有了更多法律約束。《網絡安全法》共有七章七十九條,內容十分豐富,具備六大突出亮點,一是明確了網絡空間主權的原則;二是明確了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義務;三是明確了網絡運營者的安全義務;四是進一步完善了我的信息保護規則;五是創建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六是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數據跨境傳輸的規則。網絡
強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大數據
《網絡安全法》第1條「立法目的」開宗明義,明確規定要維護我國網絡空間主權。加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網絡安全法》第三章用了一半的篇幅強調要保障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運行安全。其中,「第三十一條」可謂《網絡安全法》一大亮點,要求創建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重點強調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和網絡詐騙的懲治。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做爲金融、能源、電力、通訊、交通等領域運行的神經中樞,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是網絡安全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各國因關鍵信息基礎設施被攻擊而遭受重大損失的事件層出不窮。htm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信息化建設從政治、軍事逐漸滲透至民生、經濟、工業、公共服務等領域,並擔當重要基礎設施角色,國家意識到,若是這些領域面臨嚴重網絡安全隱患,後果一樣不堪設想。生命週期
在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化工集團信息管理部主任李德芳提到,「過去系統分散,安全問題不突出,如今,系統愈來愈多,愈來愈集中,愈來愈龐大,而且黑客攻擊也愈來愈厲害。因此,咱們的安全體系,從過去的簡單防禦到網絡防禦到系統防禦,如今應該走向體系型的防禦。」網絡安全
以數據爲中心的安全事件
《網絡安全法》對數據安全和數據保護也給予了關注。第二十一條對數據安全做出明確說明:網絡運營者應當按照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防止網絡數據泄露或者被竊取、篡改。採起數據分類、重要數據備份和加密等措施。
成都安美勤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網絡安全法》第一次對責任主體進行了規定,並且以往網絡安全強調以技術爲重,「但實際運行中,咱們發現管理層面更重要,不少人對網絡安全意識認識依然不夠。」
這一次,《網絡安全法》將責任主體點明落實到了公安、企業、我的等各層面主體身上。網絡安全專家表示,《網絡安全法》看重的,不是某個數據的安全、某個系統的安全,而是整個組織的安全。主體須要負起責任,「好比平臺上信息泄露,做爲運營者,也許昨天你的不做爲,沒有任何關係。但從今天起,你不做爲就將承擔責任。」
以單位爲主體負責的安全,不單單可以抵抗外部的攻擊,事實上,數據安全威脅更多時候還來自內部,這個比例每每高於來自外部的有意攻擊。內部的威脅,不單單是竊取,還有濫用和誤用。
阿里巴巴集團技術副總裁杜躍進也有相似觀點,他在數博會上提出,如今須要轉變網絡安全的核心思想,變爲「以數據爲中心的安全」。杜躍進解釋,數據是在各個系統之間流動的,以數據爲中心的安全,伴隨數據的生命週期進行安全保護,涉及到每個環節,「系統安全不等於數據就安全,系統不安全也不等於數據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