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迭代和生成系列文章: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aspbesnv-du.htmlhtml
在Python中支持兩種循環格式:while和for。這兩種循環的類型不一樣:python
更通俗地說,while是普通的步進循環,for是迭代遍歷。git
for的關鍵字在於"迭代"和"遍歷"。首先要有容器數據結構(如列表、字符串)存儲一些元素供迭代、遍歷,而後每次取下一個元素經過in來測試元素的存在性(從容器中取了元素爲什麼還要測試?由於容器可能會在迭代過程當中臨時發生改變),每次取一個,依次取下去,直到全部元素都被迭代完成,就完成了遍歷操做。數據結構
這種迭代模式是一種惰性的工做方式。當要掃描內存中放不下的大數據集時,須要找到一種惰性獲取數據項的方式,即按需一次獲取一個數據項,而不是一次性收集所有數據。今後能夠看出這種迭代模式最顯著的優勢是"內存佔用少",由於它從頭至尾迭代完全部數據的過程當中都只需佔用一個元素的內存空間。函數
Python中的迭代和解析和for都息息相關,本文先初探迭代。工具
for循環能夠迭代列表、元組、字符串(str/bytes/bytearray)、集合、字典、文件等類型。測試
>>> for i in [1,2,3,4]: print(i * 2,end=" ") ... 2 4 6 8 >>> for i in (1,2,3,4): print(i * 2,end=" ") ... 2 4 6 8 >>> for i in "abcd": print(i * 2,end=" ") ... aa bb cc dd >>> D=dict(a=1,b=2,c=3) >>> for k in D:print("%s -> %s" % (k, D[k])) ... a -> 1 b -> 2 c -> 3
for循環其實比這更加通用。在Python中,只要是可迭代對象,或者更通俗地說是從左至右掃描對象的工具均可以進行這些迭代操做,這些工具備for、in成員測試、解析、map/zip等內置函數等。大數據
關於什麼是可迭代對象,後文會詳細解釋。設計
要讀取一個文件有不少種方式:按字節數讀取、按行讀取、按段落讀取、一次性所有讀取等等。若是不是深刻的操做文件數據,按行讀、寫是最通用的方式。指針
如下是下面測試時使用的文件a.txt的內容:
first line second line third line
在Python中,readline()函數能夠一次讀取一行,且每次都是前進式的讀取一行,讀到文件結尾的時候會返回空字符串。
>>> f = open('a.txt') >>> f.readline() 'first line\n' >>> f.readline() 'second line\n' >>> f.readline() 'third line\n' >>> f.readline() ''
readline()的操做就像是有一個指針,每次讀完一行就將指針指向那一行的後面作下標記,以便下次能從這裏開始繼續向後讀取一行。
除了readline(),open()打開的文件對象還有另外一種方式__next__()
能夠一次向前讀取一行,只不過__next__()
在讀取到文件結尾的時候不是返回空字符串,而是直接拋出迭代異常:
>>> f = open("a.txt") >>> f.__next__() 'first line\n' >>> f.__next__() 'second line\n' >>> f.__next__() 'third line\n' >>> f.__next__()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內置函數next()會自動調用__next__()
,也能進行迭代:
>>> f = open("a.txt") >>> next(f) 'first line\n' >>> next(f) 'second line\n' >>> next(f) 'third line\n' >>> next(f)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要想再次讀取這個文件,只能先重置這個指針,好比從新打開這個文件能夠重置指針。
open()打開的文件是一個可迭代對象,它有__next__()
,它能夠被for/in等迭代工具來操做,例如:
>>> 'first line\n' in open('a.txt') True
因此更好的按行讀取文件的方式是for line in open('file')
,不用刻意使用readline()等函數去讀取。
>>> for line in open('a.txt'): ... print(line,end='') ... first line second line third line
上面的print()設置了end=''
,由於讀取每一行時會將換行符也讀入,而print默認是自帶換行符的,因此這裏要禁止print的終止符,不然每一行後將多一空行。
上面使用for line in open('a.txt')
的方式是最好的,它每次只讀一行到內存,在須要讀下一行的時候再去文件中讀取,直到讀完整個文件也都只佔用了一行數據的內存空間。
也可使用while去讀取文件,並:
>>> f=open('a.txt') >>> while True: ... line = f.readline() ... if not line: break ... print(line,end='') ... first line second line third line
在Python中,使用for通常比while速度更快,它是C寫的,而while是Python虛擬機的解釋代碼。並且,for通常比while要更簡單,而每每Python中的簡單就意味着高效。
此外,還可使用readlines()函數(和readline()不一樣,這是複數形式),它表示一次性讀取全部內容到一個列表中,每一行都是這個大列表的一個元素。
>>> lines = open('a.txt').readlines() >>> lines ['first line\n', 'second line\n', 'third line\n']
由於存放到列表中了,因此也能夠迭代readlines()讀取的內容:
>>> for line in open('a.txt').readlines(): ... print(line,end='') ... first line second line third line
這種一次性所有讀取的方式在大多數狀況下並不是良方,若是是一個大文件,它會佔用大量內存,甚至可能會由於內存不足而讀取失敗。
但並不是必需要選擇for line in open('a.txt')
的方式,由於有些時候必須加載整個文件才能進行後續的操做,好比要排序文件,必需要擁有文件的全部數據才能進行排序。並且對於小文件來講,一次性讀取到一個列表中操做起來可能會更加方便,由於列表對象有不少好用的方法。因此,不能一律而論地選擇for line in open('a.txt')
。
Python 3.X提供了一個內置函數next(),它會自動調用對象的__next__()
,因此藉助它能夠進行手動迭代。
>>> f=open('a.txt') >>> next(f) 'first line\n' >>> next(f) 'second line\n' >>> next(f) 'third line\n' >>> next(f)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這裏只是解釋這幾個概念和__iter__()
、__next__()
,在後面會手動編寫這兩個方法來自定義迭代對象。
參考手冊:https://docs.python.org/3.7/library/stdtypes.html#iterator-types
只要某個類型(類)定義了__iter__()
和__next__()
方法就表示支持迭代協議。
__iter__()
須要返回一個可迭代對象。只要定義了__iter__()
就表示可以經過for/in/map/zip等迭代工具進行對應的迭代,也能夠手動去執行迭代操做。
for x in Iterator X in Iterator
同時,可迭代對象還能夠做爲某些函數參數,例如將可迭代對象構建成一個列表list(Iterator)
來查看這個可迭代對象會返回哪些數據:
L = list(Iterator)
須要注意的是,for/in/map/zip等迭代工具要操做的對象並不必定要實現__iter__()
,實現了__getitem__()
也能夠。__getitem__()
是數值索引迭代的方式,它的優先級低於__iter__()
。
__next__()
方法用於向前一次返回一個結果,而且在前進到結尾的地方觸發StopIteration異常。
再次說明,只要實現了這兩個方法的類型,就表示支持迭代協議,能夠被迭代。
例如open()的文件類型:
>>> f=open('a.txt') >>> dir(f) [... '__iter__', ... '__next__', ...]
但若是看下列表類型、元組、字符串等容器類型的屬性列表,會發現沒有它們只有__iter__()
,並無__next__()
:
>>> dir(list) [... '__iter__', ...] >>> dir(tuple) [... '__iter__', ...] >>> dir(str) [... '__iter__', ...'] >>> dir(set) [... '__iter__', ...] >>> dir(dict) [... '__iter__', ...]
但爲何它們能進行迭代呢?繼續看下文"可迭代對象"的解釋。
對於前面的容器類型(list/set/str/tuple/dict)只有__iter__()
而沒有__next__()
,但卻能夠進行迭代操做的緣由,是這些容器類型的__iter__()
返回了一個可迭代對象,而這些可迭代對象纔是真的支持迭代協議、可進行迭代的對象。
>>> L=[1,2,3,4] >>> L_iter = L.__iter__() >>> L_iter <list_iterator object at 0x000001E53A105400> >>> dir(L_iter) [... '__iter__', ... '__next__', ...] >>> L.__next__()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AttributeError: 'list'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next__' >>> L_iter.__next__() 1 >>> L_iter.__next__() 2 >>> L_iter.__next__() 3 >>> L_iter.__next__() 4
因此,對於容器類型,它們是經過__iter__()
來返回一個迭代對象,而後這個可迭代對象須要支持迭代協議(有__iter__()
和__next__()
方法)。
也就是說,所謂的迭代對象是經過__iter__()
來返回的。迭代對象不必定可迭代,只有支持迭代協議的迭代對象才能稱爲可迭代對象。
迭代器則是迭代對象的一種類型統稱,只要是可迭代對象,均可以稱爲迭代器。因此,通常來講,迭代器和可迭代對象是能夠混用的概念。但嚴格點定義,迭代對象是iter()返回的,迭代器是__iter__()
返回的,因此它們的關係是:從迭代對象中獲取迭代器(可迭代對象)。
若是要本身定義迭代對象類型,不只須要返回可迭代對象,還須要這個可迭代對象同時實現了__iter__()
和__next__()
。
正如open()返回的類型,它有__iter__()和__next__()
,因此它支持迭代協議,能夠被迭代。再者,它的__iter__()
返回的是自身,而自身又實現了這兩個方法,因此它是可迭代對象:
>>> f = open('a.txt') >>> f.__iter__() is f True
因此,若是想要知道某個對象是否可迭代,能夠直接調用iter()來測試,若是它不拋出異常,則說明可迭代(儘管還要求實現__next__()
)。
像for/in/map/zip等迭代工具,它們的工做流程大體遵循這些過程(並不是必定如此):
it = iter([1,2,3,4])
__iter__()
,前面說過這個方法要求返回迭代對象__iter__()
,則iter()轉而調用__getitem__()
來進行索引迭代__next__()
若是類型對象自身就實現了__iter__()
和__next__()
,則這個類型的可迭代對象就是自身。就像open()返回的文件類型同樣。
若是自身只是實現了__iter__()
而沒有__next__()
,那麼它的__iter__()
就須要返回實現了__iter__()
和__next__()
的類型對象。這種類型的對象自身不是迭代器,就像內置的各類可迭代容器類型同樣。
關於iter(), __iter__(), next(), __next__()
,它們兩兩的做用是一致的,只不過基於類設計的考慮,將__iter__()
和__next__()
做爲了通用的類型對象屬性,而額外添加了iter()和next()來調用它們。
for/map/in/zip等迭代工具是自動進行迭代的,但既然理解了可迭代對象,咱們也能夠手動去循環迭代:
>>> L=[1,2,3,4] >>> for i in L:print(i,end=" ") ... 1 2 3 4 L = [1,2,3,4] I = iter(L) while True: try: x = next(I) except StopIteration: break print(x,end=" ")
注意:
range()返回的內容是一個可迭代對象,做爲可迭代對象,能夠進行上面所描述的一些操做。
>>> 3 in range(5) True >>> for i in range(5):print(i,end=" ") ... 0 1 2 3 4 >>> list(range(5)) [0, 1, 2, 3, 4] >>> R = range(5) >>> I = iter(R) >>> next(I) 0 >>> next(I) 1 >>> next(I) 2 >>> next(I) 3 >>> next(I) 4 >>> next(I)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enumerate()返回的也是可迭代對象:
>>> E = enumerate('hello') >>> E <enumerate object at 0x000001EF6BFD1F78> >>> I = iter(E) >>> next(I) (0, 'h') >>> next(I) (1, 'e') >>> next(I) (2, 'l') >>> next(I) (3, 'l') >>> next(I) (4, 'o') >>> next(I)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字典自身有__iter__()
,因此dict也是可迭代的對象,只不過它所返回的可迭代對象是dict的key。
>>> D = dict(one=1,two=2,three=3,four=4) >>> I = iter(D) >>> next(I) 'one' >>> next(I) 'two' >>> next(I) 'three' >>> next(I) 'four' >>> next(I)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除此以外,dict還支持其它可迭代的字典視圖keys()、values()、items()。
>>> hasattr(D.keys(),"__iter__") True >>> hasattr(D.values(),"__iter__") True >>> hasattr(D.items(),"__iter__")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