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以爲比起微博,微信更爲可怕得多。
在如今這個見面說了沒幾句,就會熱絡的說:「你有微信嗎?」的世界,交換微信都成了一個基本禮節。有時候哪怕你不想,可是對方只要有了手機號,加你的微信易如反掌,那麼你是接受仍是不接受呢?
就這麼慢慢的,那些不會出現來圍觀你微博的人,在朋友圈裏全都出現了。爸媽,領導,同事,客戶,還有某些你加了備註才能分得清是誰的親戚和同窗。彷佛已是一個常態,方便聯絡,方便發圖賣萌,還能適當瞭解對方的生活,靠點贊和抖機靈的回覆來拉近關係。
你看,他們都喜歡這一套。
我媽是個頗有意思的人,她不喜歡別人在微信朋友圈裏面總是轉發一個連接,有一次她很抓狂得指着一我的的朋友圈對我說:
「這我的的人生中就沒有一點本身想說的話嗎?」
我想了一下子,對我媽說:「也許不是別人沒話要說,而只是以爲不合適說。」
前不久的某次午飯,同事A對我說:「我有關注你微博哦」,我問她說:「好啊好啊,那你叫什麼我也關注你。」,她衝我搖搖頭:「我不告訴你。」
頓時冷汗直冒,忙回想有沒有在微博上吐槽過公司加班慘無人道,有沒有吐槽過影響形象的奇葩事件,還有有沒有分享太小黃片之類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微博從頭至尾所有清理一遍,方能夠長舒一口氣,幸虧沒有亂來過。
相似的事情還發生過一次,例如遠房親戚在飯局上默默地說,我常常看你微博哦,老是會給人帶來一種怪異的感覺。心裏的第一反應是還好我不在微博上po些什麼我的短長,例現在天半夜又叫了個麥當勞之類的。所以還算坦然,想一想你愛看就看吧,反正我是一個」哈哈哈哈哈,233333「」臥槽牛逼「的哈哈黨。只是略有些擔心,他們大概之後看見我就會想起那些可愛的小黃圖和被舉報的節操微博吧。
只是心裏偶爾OS:
對我而言,又少了一塊自由的土地。
之前剛開始用人人和微博的時候,一有不開心就會發上來。上課太困要發,做業太多要發,半夜複習還要問一句有人在嗎?不久前翻看了一下全部的微博,才發現本身原來發了好多如今看起來都很蠢的話,轉發了無數矯情的言論。之前以爲非說出來不可的事情,如今以爲也就那樣。
再也看不到有人會發狀態抱怨說和男朋友吵架,質疑對方是否是真的愛本身。也不會有人說一些生活裏遇到的尷尬事,或是輕易地表達本身的憤怒。目之所及,
畢業之後,朋友圈的味道就變了。留學的小夥伴們作起了代購,進了銀行的小夥伴開始天天發哪一個產品的利率高,去他們銀行存錢怎麼划算,貸款怎麼便宜。進了外企的天天都是「滿滿正能量,Fighting」或是「品牌新聞」,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例如作迴歸身心,作養顏護膚的,那就是天天都在刷屏的節奏了,宣傳自家的產品有多好,讓人起死回生,返老還童,也不知道他們本身會不會相信。
除了工做之外,就是「今天去哪裏吃飯了好幸福」,「今天去哪裏度假了好開心」,最差的也是「今天要作一個有收穫的人」,
處處都是一片虛假繁榮,你們開始只po開心的事情,那麼不開心的事情呢?
人長大了以後,朋友圈就不再是隻有朋友了,
長大了,就算再難過,也不會共享情緒了。
那些勇往直前的「我有話要說」,統統變成了「今天我很好」,倒像是那夕陽下的奔跑,是我逝去的青春。
唐在朋友圈發的東西有種最近不開心的氣息。雖然沒有明說緣由,可是能夠從字裏行間感覺到。我問她怎麼了,她也不肯意說些什麼。我回復她,問她如何,她都說還不錯。是啊是啊,
從很很差到很是好之間的那一段,都叫還不錯。有時候想起之前的她,會被男友的不理解氣哭,在社交網絡上說本身真的很難過,想要別人理解。但是如今呢,全部的故事都成了那三個字:「還不錯」。
之前那個會抱着我哭的唐不再見了。會飛奔到我寢室和我擠一張牀的唐消失了。她沒有了情緒化。不知道爲何,忽然有些懷念那時候的她。許是我也並不肯意認可,在畢業以後咱們再也不那麼親密無間,因爲工做的緣由咱們不多見面,大多就是在朋友圈裏互相留個言。
唐,這是成熟了吧。
若是成熟就是不會再在你們面前放肆的哭和笑,不會再絕不顧忌得分享本身的感情。那麼幼稚的人最快樂,由於想作什麼就能夠作什麼。
可是這世界沒人喜歡幼稚的人啊,因此成熟的要義,就是要在「我開心」和「你們都開心」之間找一個平衡。你看啊那些人都學會了不動聲色得長大,戴上了一張遇到全部人都會說我最近還不錯的面具。漸漸的相信的人也就多了,就連好友都忘記了上前問一句脫下面具咱們擁抱一個好很差。
原來
社交媒體,終究是爲了社交而存在的。你沒法在上面看到你朋友的真實生活,你沒法瞭解到你的父母是否真的快樂。朋友圈也好,微博或是其餘也罷,都是一句「請組織放心」的保證。
若是真的還顧及他們的話,多給他們打打電話,多見見面,每一種都會比經過朋友圈點贊來得天然。
從前誤覺得,社交媒體拉近了人的距離。如今卻發現,它把咱們的真實越推越遠。破壞了溫情脈脈的交流,簡化了彼此間的體貼,咱們住進了社交媒體,就像住進了一個玻璃房子,四周看到的都是拿着劇本的演員,而後咱們也開始了按照劇原本了一樣的表演。
一開始沒想過,到頭來,朋友圈弄丟了朋友。
「你最近好嗎?」
「在朋友圈裏,最近,我挺好的。」 微信
(注:文中那句"社交媒體拉近了人的距離。如今卻發現,它把咱們的真實越推越遠。"看完讓人挺感慨的,可是不少東西咱們是無能爲力,惟一能作的是儘可能不要讓本身成爲本身討厭的樣子.這裏我想附上魏小河的一篇日記.) 網絡
---不日記 | 我不是人
前幾天,收到了一則評論,在句子的最後,他提到我是一個大衆媒體,應該負責提供更優質的內容。
這嚇到了我,我是一個大衆媒體嗎?我是誰?
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我讓本身在各類標籤中游走,一個來自江西的人,一個英語極差的人,一個與拖延症和解的人,一個脾氣很差的人……這樣的描述能夠無窮無盡,但終究我是一我的。
可我真的是一我的嗎?或者換句話,在微信上,我仍是一我的嗎?
個人願望是,在這裏,我是一個寫做的人。可是抱歉,在讀者的眼中,我不是人,我是一個對話框,是一個天天會發送幾條推送的帳號。我就像一個被關進了法海金鉢的妖怪,或者是一個遺失在地球的外星人信號接收器,可以發出信息,但沒有實體。
也許,我根本不存在,我只是被鍵盤敲打出來的文字,有一天,你取消了關注,有一天微信癱瘓,我就完全消失,就像歷來沒有存在過。
這麼說來,我真的不是人。我只是一我的的痕跡。
這真是一件悲傷的事。 學習
做者:渡渡,微博@渡渡渡大爺,公衆號:渡渡渡大爺
|
魏小河
不止讀書
本文版權歸原做者全部,本人僅做學習用,文中備註是本人本身的筆記. spa
20150529 orm
深度學習系列 事件
-------------------------------------------- 深度學習
聯繫方式 產品
-------------------------------------------- 微博
Weibo: ARESXIONG 分享
E-Mail: aresxdy@gmai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