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測試目的和性能測試主要術語

一、性能測試不是去找bug,而是要排除系統瓶頸數據庫

二、關注點是how much----系統能承受多少併發windows

          how fast----系統響應能有多快緩存

三、識別系統中的弱點服務器

     短板效應,找到並分析最差的事務網絡

四、系統調優(重複運行測試來進行定位調優)併發

五、穩定性和可靠性性能

     長時間運行,長時間壓看系統怎麼樣測試

六、評估系統能力spa

      a.評估系統能達到什麼樣的性能操作系統

      b.給定了性能指標,驗證是否知足

 

併發包括接口級併發和系統級併發,接口級併發是同一個時間內向同一個接口發起的請求,系統級併發是同一個時間內向同一個應用發起的請求

 

1.併發用戶數

同一個時間段內向服務器發起請求的數量

10個用戶請求登陸接口,響應時間2s、0.2s,1s的請求是5和50次

併發用戶數和響應時間是成對出現的

 

2.事務

  事務就是一段腳本語句

3.TPS

  Transaction Per Second---每秒鐘系統可以處理事務的數量

TPS曲線有波峯波谷頻繁,是有GC致使的,垃圾回收暫停線程

4.響應時間(RT)

  從客戶端發出請求到獲得響應的整個時間,包括請求發送時間、網絡傳輸時間和服務器處理時間三部分,LR響應時間不包括圖片加載時間,包含圖片下載時間

10我的買票,一個窗口,售票時間是1s,平均響應時間是(1+2+...10)/10=5.5,每一個人都要等待1s

5.思考時間

  模擬真實用戶在實際操做時的停頓間隔時間

6.吞吐量

  單位時間內系統處理的客戶請求的數量,直接體現軟件系統的性能承載能力

7.PV

  page view---頁面瀏覽量,不考慮IP,刷十次頁面PV爲10

  UV—Unique Visitor獨立訪客,考慮IP,同一個IP刷十次頁面UV爲1

8.負載測試

  極限測試,經過逐漸加壓看系統能承受的最大併發數

9.壓力測試

  破壞性測試,逐漸加壓看系統崩潰

10.穩定性測試

  經過長時間的併發用戶運行,看是否系統能比較健壯

11.基準測試(benchmarking)

   是一種測量和評估軟件性能指標的活動 

12.swap---虛擬內存

   windows的虛擬內存和實際的內存同時使用,Linux的swap是在實際內存不夠的時候纔會佔虛擬內存,swap通常設爲物理內存的四倍,在磁盤上開闢出的空間

13.cache---高速緩存

   cpu和內存,也是一個緩衝區,位於cpu和內存之間,cpu在內存裏工做,cache是在cpu內部 ,用來解決cpu和內存的存取速度不匹配問題,不少地方都有緩存(數據庫,操做系統等)

14.buffer---緩衝區

   內存和磁盤

 

單機 業務 接口/功能 關係型數據庫  併發/TPS=20-200,每秒有20-200個用戶去請求應用服務器

單機 接口 非關係型數據庫  併發/TPS=1000+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