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雲的下一步數據庫
在阿里巴巴上市以前的靜默期,阿里雲卻有些不太「安靜」。緩存
三次降價,牽手浪潮,開放Open Search服務,發佈大數據工具……最近半年,阿里雲業務佈局的節奏忽然加快,8月19日更是發佈了雲生態共建戰略「雲合計劃」,該計劃擬招募1萬家雲服務商,爲企業、政府等用戶提供一站式雲服務,正式吹響了行業由IT時代向DT時代遷移的衝鋒號角。安全
從2009年阿里雲團隊寫下第一行代碼開始,5年時間阿里雲成長爲國內公有云市場的絕對領導者。阿里巴巴2013年的財報顯示,來自雲計算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收入爲7.26億元。服務器
不過,對阿里雲總裁王文彬來講接下來依然要打硬仗——橫亙在他面前的不但有亞馬遜這樣的外資巨頭以及騰訊、百度等後起之秀,更迫切的是阿里雲如何苦練內功,打好底層基礎平臺,王文彬選擇從服務入手「點化」阿里雲。網絡
服務是核心競爭力數據結構
在王文彬看來,雲計算實際上是雲服務加數據,雲服務是軟件、硬件加運維服務的三位一體,而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務則是關鍵所在。架構
如何衡量服務品質?王文彬明確了四個具體指標:穩定、易用、安全、低成本。圍繞這四項具體指標,阿里雲作了大量工做。運維
好比穩定性,阿里雲的三款核心產品雲服務器ECS、雲數據庫RDS和雲存儲OSS於今年7月經過國家首批可信雲服務認證。分佈式
據介紹,雲數據庫是雲端部署中最關鍵的模塊,阿里雲對此作了大量技術探索,成爲國內應用開源數據庫MySQL最好的公司,自研數據庫OceanBase也走在業界最前沿。此外,阿里雲的雲存儲OSS,數據持久性公開承諾爲10個9(99.99999999%),達到行業最高標準。工具
阿里雲的穩定性也通過了大規模商業實踐的驗證:2013年「雙十一」,支付寶1.88億筆天量交易,依靠阿里雲計算的支撐,實現了零漏單、零故障;藉助阿里雲提供的大數據處理平臺,超過36萬人從阿里小貸借款,最小貸款額爲1元,並實現3分鐘申請、1秒放款、0人工干預。
安全性方面,英國標準協會(簡稱BSI)在去年末頒給阿里雲全球首張雲安全國際認證金牌(CSA-STAR),這也是BSI向全球雲服務商頒發的首張金牌。
在低成本方面,阿里雲更是在今年上半年連續三次降價,最近的一次直接宣佈主要針對用戶購買率最高的四款基礎產品雲服務器ECS、雲數據庫RDS、開放存儲服務OSS以及開放緩存服務OCS產品免費試用半年。
在王文彬看來,雲計算就像零售行業,「零售行業是靠規模取勝,賣得越多成本越低,把後臺系統的供應鏈作得很是高效,利潤就出來了。」
「阿里雲的核心競爭力,除了咱們的技術產品必需要夠硬以外,在整個的服務線上咱們下了很大的功夫,相似當年淘寶提供遠超ebay的總體用戶體驗,固然咱們的用戶是企業用戶。」
去「IOE」源於剛需
談到中國雲計算髮展的廣闊空間,王文彬首先提到近20年來,影響中國比美國更爲完全的兩次飛躍。
移動電話取代固話的迅猛普及,幫助幅員遼闊人口衆多的中國市場,不須要幾千億上萬億的投資,人民便可以享受整個通信的紅利。
第二次飛躍來自遠超線下零售市場發展的電子商務。沒有電子商務,今天一線城市零售業其實還停留在發展房地產上,二三四線城市也沒辦法享受到零售的服務。電子商務的長足發展,提高了整個零售業的效率,使之衝出房地產的侷限,改變了零售服務的產業格局。
王文彬堅信第三次的飛躍來自雲計算,本來在後臺看不到的IT,將推進中國產業的巨大升級。在IT基礎設施遠沒有美國發達的中國,雲計算不但給新型創業企業、新型應用帶來快速發展的可靠平臺,傳統行業的創新與變革也在蔓延。
阿里雲早於其餘互聯網公司佈局雲計算戰略,與其淘寶電商業務的後臺技術積累和巨大資本投入息息相關。王文彬最近更增強烈感覺到的是背後剛性需求的推進力。
「IOE」的IT架構被傳統的軟件所綁死,很是沒有效率。好比使用一套傳統架構,首先可能要付上百萬,再每一年支付執照費用,新增需求面臨實時增長預算,並且方式很是笨重,沒法適應互聯網的形態,約束了企業的發展。雲計算的低成本、易用、穩定、更安全則讓IT變得更加可用。阿里雲的不少用戶選擇使用雲計算,都是先嚐試部分業務,再慢慢遷移更多的系統上雲。
去「IOE」由最初的解決成本問題,轉變爲讓IT成爲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爲企業挖掘數據資源提供了高彈性可擴展的計算能力。對於另外一種以國產化爲目標的去「IOE」說法,王文彬談到,阿里雲定位國際品牌,也將積極開展提供全球化雲計算服務。
讓大數據平民化
大數據和雲計算是一個硬幣的兩面,在基礎平臺服務建好後,中間件服務成爲阿里雲近來持續發力的領域,其中尤以大數據爲其主打特點。
「大數據時代,雲計算必定是基礎,沒有云計算大數據時代不會到來。」王文彬強調,傳統軟件已經不適應企業對大數據分析的需求。
阿里雲最近上線的一系列產品均與數據搜索、存儲、分析有關。好比簡單日誌服務SLS(Simple Log Service)是針對日誌收集、存儲、查詢和分析的服務。SLS可收集雲服務和應用程序生成的日誌數據並編制索引,提供實時查詢海量日誌的能力。
開放搜索服務(Open Search)則是解決用戶結構化數據搜索需求的託管服務,支持數據結構、搜索排序、數據處理自由定製;開放數據處理服務(Open Data Processing Service,簡稱ODPS)提供針對TB/PB級數據、實時性要求不高的分佈式處理能力,應用於數據分析、挖掘、商業智能等領域。目前阿里巴巴的數據業務都運行在ODPS上……
王文彬以ODPS服務爲例解釋,「阿里雲的ODPS能夠購買十臺,也能夠購買一千臺,能夠購買一萬臺,客戶按量付費,資費徹底透明,這是平民化的,跟傳統商業軟件的路數徹底不一樣。」
雲計算讓本來「高大上」的IT變得平民化,這完全顛覆了傳統的IT交付模式,從中小企業到跨國公司、政府、銀行,不斷有新的客戶把IT系統建在阿里雲上。僅今年上半年,阿里雲就和飛利浦、國家氣象局、上汽集團、國家物流信息平臺、河南省政府、中央電視臺等客戶簽定合做協議。
雲計算基礎平臺讓計算能力容易被獲取,使得各行各業有機會將數據搬遷或存儲到一個環境安全統一的基礎平臺上,而更有價值的,將是推進這些數據分享和交流。
舉個簡單的例子,阿里雲上一家作進出口物流的公司,原來僅僅能掌握貨物通關之後到美國這一段的數據,若是能將國內發貨的物流情況、以及進入美國之後的數據互通,這一全流程打通,從最源頭追溯到國外銷售,這纔是真正的數據分享。
王文彬認爲這是阿里雲應該作的服務+數據,將更有社會意義,他期待五年或者十年之後在雲端的客戶能很天然誕生另外一家360、百度、阿里巴巴,這樣的企業。
綢繆生態系
以服務爲抓手夯實阿里雲的基石以外,王文彬接下來要作的另外一件事是構建阿里雲的生態系,用他的話說就是「在通用計算平臺之上構建垂直行業」。
不難理解,所謂垂直行業就是指金融雲、教育雲、醫療雲、電商雲、政務雲等,阿里雲的野心不可謂不大,但除了電商行業以外,阿里對其餘行業的經驗基本爲零,實施難度不容小覷。
王文彬決定從系統集成商、解決方案提供商、獨立軟件開發商ISV入手,拉攏這些處於中間位置的「隱形人」。
目前,諸如東軟、中軟、盤古網絡、上海商派、上海普元等等上百家合做夥伴已經進駐阿里雲,一個龐大的雲生態帝國初具雛形。
近期推出的雲合計劃合做夥伴將基於阿里雲計算平臺,提供金融、政府、製造、教育、醫藥等不一樣領域的解決方案,包括諮詢、架構設計、雲遷移、工具應用開發、數據分析等綜合雲服務。從此企業和單位不須要再花大筆資金去購買服務器來存儲數據,以及開發相關軟件,只須要租用雲計算平臺服務便可。
「今天阿里雲與合做夥伴創建的合做關係可以讓整個IT行業從新洗牌。」王文彬解釋,不少合做夥伴在之前傳統的IT領域,實際上是躲在Oracle、IBM後面,須要和Oracle、IBM交軟件的受權費、佣金等,而後本身再提供服務。「你會發現一筆交易可能Oracle拿了四分之三,剩下的四分之一纔是本身的。」
在王文彬看來,由於雲計算的出現,完全反轉了產業鏈條的話語權——由於雲計算低成本、價格透明,使得合做夥伴的施展拳腳的空間及利潤空間空前擴大。
中軟國際集團副總裁及新業務CEO劉英傑也表示,雲上的開發不只僅讓IT服務企業收穫更大的利潤率,還將激活工程師們的創造、創新能力,IT產業的變革正在發生,雲計算將改變整個產業的價值鏈條。將來將是沒有軟件,no software的時代,企業能提供的服務將是關鍵的競爭力所在。
「雲合計劃」發佈會現場,IT記者們看到兩個很是熟悉的身影:原Oracle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技術總經理喻思成和原Oracle產品戰略部高級總監劉鬆,這二者均已加盟阿里雲,分別擔任阿里技術與業務負責人。
舊的利益鏈正在解耦,新的聯盟正在造成,阿里雲生態的化學效應正在發酵。
微博互動地址:http://weibo.com/1644971875/BjUxK5SmG?mod=weibo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