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是以老子、莊子爲表明的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以其獨特的宇宙、社會和人生領悟,在哲學思想上呈現出永恆的價值與生命力。php
道家思想內容不少,不一一列舉,您有興趣能夠點擊這裏:道家思想(百度百科)、道家(維基百科)web
在衆多的道家思想內容中,其很是重要的一個核心思想:順其天然,無爲而治,我是很是之推崇,這種哲學思想已經深深地影響到了本身的爲人處事,思考問題的方式。瀏覽器
馬雲老師曾告訴咱們,換個角度看這個世界,會獲得不同的啓迪。這句話,知道的不少,實際上將這種「換角度看世界」的品質植入心裏,造成習慣的有多 少呢?中國古代哲學歷經千年不滅,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咱們用中國式的哲學去看待網頁的世界,又會是怎樣的呢?我想,這裏您會獲得一些啓示。wordpress
這裏,說點題外話,我不是什麼哲人,個人觀點實際上都是比較膚淺的,並且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哲學觀,因此,本文不旨在改變什麼,僅僅是表達一點本身的一些思考。佈局
流行這個東西能夠說無處不在,衣食住行,都有。咱們(不管是生成仍是消費)總會去追逐流行。然而,流行就意味着短暫,因此,咱們老是在不斷地去追求 流行,追求時尚。可是,一個事物一旦流行了,就意味着它已經不流行了,因此咱們永遠都追不到流行,但是,換個角度想,這也是事物發展的一個內在動力。網站
咱們,能夠把這個東西放到web設計趨勢中,從追求蘋果式的水晶按鈕效果,再到質感的追求,再到大圖背景的流行,再到追求扁平化(可參考IE瀏覽器 界面)。流行的趨勢老是在變,因此,對於web設計師,老是要去抓住這個流行趨勢,去從新設計頁面,因而在web開發中,常常聽到的一個詞就是改版。我在 「網頁佈局思想淺議-淘寶新版首頁爲實例」一文中也提到改版一次,那是針對網頁寬度,這裏則是針對流行時尚。設計
幾年前某個設計師的我的主頁看上去很酷,但是幾年後再看,可能感受就徹底不同了,那個時候,能夠他要從新設計一個風格,流行的風格了。code
OK,我彷佛在說些偏題的東西,其實不是,我在講與道家「順其天然,無爲而治」思想相悖的一些現象。追求流行會獲得較大的當下的收益,可是也會有較大的追逐成本,這自己沒有問題,這也是一種處世哲學。我沒有誰對誰錯的意思!orm
可是,咱們也知道,也有網站能夠歷經幾十年均可以不用改版,好比說Google。Google這個網站能夠說是中國道家思想最經典的表明。其「無爲而治」的體現可謂先後貫穿,從佈局(參見個人「網頁佈局思想淺議-淘寶新版首頁爲實例」一文),到設計再到代碼。咱們能夠換做另一個詞,可能更好理解一點,衆所周知,Google設計最求的是「簡潔」,咱們也常說「簡單天然」,也便是所,追求「簡潔」,也就是追求「天然」,正好符合中國古代道家的「順其天然」之說!htm
「順其天然,無爲而治」體如今web上就是「追求簡單」,這與「追逐時尚流行」是徹底風牛馬不相及的,而在時間維度上的表現就是經典與永恆,這就是「順其天然」的意義所在。
咱們作web的常會聽到一個詞,叫作追求簡潔。是否靜下心來思考,這個簡潔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是內容少?是去除任何沒必要要的東西?仍是有更深這次的含義。不少網站都稱追求簡潔的設計,而最終的表現呢?每每差強人意。到底問題出在哪裏呢?
簡潔一詞的含義與中國道家天然之說有不少共同之處,故追求簡潔能夠用追求天然代之,再引伸之即爲追本溯源,返璞歸真。這種追求不只體如今設計上,還體如今代碼中。
天然之於設計
追求天然之設計,首先是要剔除沒必要要的修飾(即便這個修飾會讓頁面看上去更加「流行」)(如漸變,精美的圖標),陶淵明在《歸去來兮辭》中寫道:「清水出芙蓉,自然去雕飾」,芙蓉無雕飾,故顯其自然,其寓意可見一斑。
其次,保留其本性。相似於實現一點點的文字效果,而將文字用圖片代替,以下圖:
相似的狀況,毫不可能在Google這樣真正追求簡潔天然的頁面上出現的。
天然之於代碼
此處代碼的天然之說並非代碼數量儘量少,而是抓住代碼的寓意以及本質。
咱們或許看到招聘時要求「深刻理解語義化標籤」,對於HTML代碼而言,不一樣的標籤是有個它特定的含義的,這些特定的含義就爲這些標籤的天然屬性。因此,運用道家思想「順其天然」來解釋就是「順着HTML標籤原本的意思去使用」。
因此,要是整個頁面就一個div標籤從頭用到尾,包括代替段落,列表。這就有悖「順其天然」之說,其實也就是違背簡潔的設計原則。
如今,咱們再來看Google或是twitter的HTML代碼,以下(twitter):
都是使用表格佈局,曾幾什麼時候,我還疑惑爲何這些頂尖的網站仍是使用table佈局呢!如今,我意識到,這正體現了「順其天然,無爲而治」的思 想,table原本就是佈局的,使用了其天然屬性沒有什麼疑惑的,反卻是使用div+float來佈局會讓人以爲Google這個網站沒有本身堅持的設計 理念 – 追求簡潔。
頁面重構,不只僅是佈局,設計,HTML,還有一個大頭就是CSS,咱們都知道,瀏覽器是有默認的一些CSS屬性的,例如body的默認 margin值,p標籤的默認margin值,ul,ol標籤的默認margin與padding值,這些值的存在都是由它的意義的。然而,在超過99% 的頁面對這些屬性作了太多的干預,這就有悖了「無爲而治」的道家思想。咱們來看看Google,它是否也作了太多的干預呢?咱們能夠發現,Google使 用的是瀏覽器默認的文字顏色,文字的連接,激活顏色也都使用的某一瀏覽器的默認色,甚至在Google圖片頁面,含連接圖片的默認邊框還保留着,顏色也沒 有修改。咱們可能有時會以爲醜,可是其實Google的這種作法正是符合了其追求簡潔的作法,其中是有大智慧的。
天然之於控件
咱們應該都知道,瀏覽器對一些表單控件自定義了些樣式,按鈕,文本輸入框,單選/複選框,文本域等。基本上大部分的頁面都對這些控件進行了樣式干預,例如修改按鈕的表現,修改文本框的邊框色等等等,否則看上去醜啊。
爲了美觀對控件進行修飾無可厚非,但顯然,對於那些真正追求簡潔的網站來講,對控件的修飾反而是多此一舉的事情。咱們能夠看到Google甚至百度在控件上的作法 —— 「無爲而治」,這正體現了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
因此,咱們能夠回答本段標題的問題,簡潔核心是什麼?在web網頁重構中,簡潔不只僅是去掉一些無用的元素、功能,並且是學會利用代碼的天然屬性,對代碼的默認屬性儘可能不作干預,對瀏覽器默認的控件表現也不作額外的修飾。總結爲一句話:簡潔的核心就是天然、無爲而治!
所謂CSS重置,就是讓瀏覽器的默認屬性都歸爲統一,通常作法就是歸零。曾幾什麼時候,此玩意討論可謂甚囂塵上,相關文章層出不窮,一度成爲流行。即使當下,也是普遍使用,例以下面的代碼(取自新浪首頁):
/* 全局樣式 */ body,ul,ol,li,p,h1,h2,h3,h4,h5,h6,form,fieldset,table,td,img,div{margin:0;padding:0;border:0;} body{background:#fff;color:#333;font-size:12px; margin-top:5px;font-family:"宋體";} ul,ol{list-style-type:none;} select,input,img,select{vertical-align:middle;} a{text-decoration:underline;} a:link{color:#009;} a:visited{color:#800080;} a:hover,a:active,a:focus{color:#c00;}
顯然,CSS重置與道家的天然之說是相悖的。我發現,就一些著名的網站來說,如今使用專門使用CSS重置的網站比之前少了,或許這也驗證着,流行事物的短暫壽命,追求天然方可成爲永恆。
對於CSS reset,我不作過多的評價,思考仍是留給願意思考的人。我我的是以爲,這個概念會逐漸模糊掉,而我本身,早就不用CSS reset了,由於這與我追求簡潔的宗旨是不相符的。
中國古代的道家思想體如今網頁重構中就是對頁面簡潔的極致追求,這種簡潔的追求,從頁面的佈局,結構,設計,以及HTML與CSS代碼的方方面面。 最具表明性的網站莫過於Google,在這種「無爲而治」的簡潔網頁設計下的網站能夠脫離所謂的流行與時尚,永遠站在屬於它的那個位置,直至永恆,成爲經 典。這是道家思想能夠千年不衰的緣由,在這種思想下造成的網頁天然也能夠千年不衰。這即是哲學的指導意義所在!
最後,仍是那句話,我才疏學淺,都是些雕蟲小技,班門弄斧的東西,歡迎指出錯誤與不足,歡迎發表您本身的觀點,您能夠經過評論或是去 這裏進行提問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