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的反思:區塊鏈技術學習的6個關鍵點

image

寫了區塊鏈筆記:掌握超級帳本開發後,我總結出7條學習心得後,接下來該寫點什麼,成了一個困擾個人問題。算法

我曾經想過是否將文檔中的例子改造得更符合實際場景,但臨到頭時,我才發現有些無從下手。由於很難說服本身「這個場景就是爲區塊鏈而生的」,而簡單的把區塊鏈當作數據庫,隨便往裏扔點東西再取出來的CRUD例子已經沒法讓我「興奮」。數據庫

因而,我想先在技術方面停一下,反思一下這段時間學到的、聽到的、看到的各類觀點,理理思路,想一想將來該往哪一個方向前進。很顯然,做爲初學者,寫這樣的帖子更多的是拋磚引玉,幫助本身理清思路。至因而否幫助到你,那就不必定了,不過我仍是但願如此。微信

注意:本文更多地是從應用而非基礎底層的角度去看問題。網絡

1

觀點1:學區塊鏈,到底學什麼?

到了這個時候,如何還固守「區塊鏈是騙人的玩意兒」這樣的觀點,那可就真的是冥頑不化了。在當前大勢之下,已經不是「學不學」的問題了,而是「怎麼學」和「學什麼」。架構

就我我的的學習經從來看基本上是按照以下的步驟:分佈式

  • 找到一篇深刻淺出介紹區塊鏈技術的文章,快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創建全景圖。工具

  • 有很多技術文章會給出區塊鏈的最簡實現,找到它們,而後開始練手,實際感覺感覺。相信我,這些東西都沒啥難度,但能夠幫助你找到感受。性能

  • 接下來纔去找來那本經典的《精通比特幣》來翻翻,甚至在此以前我還翻過另外一本粗淺的介紹區塊鏈的書籍。學習

  • 選擇一門工具,學習其基本架構、主要組件、運做機制和開發過程。區塊鏈

至此,你確定沒法成爲區塊鏈的大拿,但基本上能夠出去吹吹牛了。並且,除非有實際項目作支撐,我並不建議在工具上花太多精力。技術層面的問題對於一個稱職的開發者來說應該不是優先要解決的,由於這本是他的長處。同時,現階段的目標是創建對於區塊鏈的感受和總體印象,花太多精力在細節不是注重ROI的表現。

接下來,就是要去看看目前的區塊鏈各類應用案例,看看這些業務案例選擇區塊鏈的驅動力。注意哦,這個驅動力未必是技術驅動的!技術人的一大傲慢就是天真地認爲「技術是惟一驅動力」。瞭解這些是爲了擴充你的眼界和解決方案庫,我認可,這也是我目前關注的重點。

區塊鏈佈道者老是宣稱「它將改變將來的生產關係」,且不論它正確與否,但其實已經代表,若是我們不瞭解一下「經濟學」彷佛很難在這個圈子內升到更高的段位。並且,我建議好好研究一下「Token」,雖然我目前對它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但直覺告訴我它是區塊鏈應用的關鍵。說不定將來還會出現一種專業的架構師,他的職責就是如何設計好一套好的Token發行流通體系和一套好的激勵機制。

2

觀點2:上鍊仍是不上鍊,這是個問題。

的確,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是堅定反對將區塊鏈等同於普通數據庫對待,什麼東西都往其中撂。若是是這樣,還不如用常規數據庫,這樣你們的生活還能更輕鬆點。

上鍊與否,說得功利一點就是看都沒有額外的好處。拋開各類蹭熱點、割韭菜和投機的驅動力,剩下的就要看區塊鏈本質想解決的問題了。就我我的理解,區塊鏈解決了交易的信任問題,經過分佈式帳本和共識算法保證了交易的全部歷史、不可篡改和一致性。

拋開其餘技術性術語不談,區塊鏈上保存的就是交易,或者更通俗地說,就是流動性的資產。若是一個資產自己暫時不具有流動性的話,上鍊其實沒什麼意義。舉個例子,好比我有一臺機器,若是隻是自用,那麼徹底沒有必要上鍊。但若是我想進行二手機交易,那上鍊就是有價值的了。

可是,就現階段來說,上鍊的過程更多的是錦上添花,而非必不可少。除非區塊鏈已經在社會中獲得充分普及,不然咱們還得時不時依賴鏈上和鏈下的人工結算。在個人設想裏,一個充分普及的區塊鏈社會應該是這個樣子:

  • 廠家造完機器以後,直接在鏈上記錄機器信息。

  • 買家和廠家經過區塊鏈系統完成機器的交易,實現資產的轉移。

  • 在將來,買家使用一樣的方式在鏈上實現機器的租賃或買賣。

  • 最後的買家負責在鏈上註銷機器,完結機器的整個生命週期。

這樣的階段,目前看來彷佛還有些時日。就目前我看到的案例,上鍊的目的:

  • 信息的集成,好比物流單據上鍊實現系統間的對接。

  • 積分充值系統,這個在遊戲中比較常見。

  • 資產管理,好比布萌,它的目標是創建一個資產網絡,讓你們能夠安心交易,比較接近我說的那種社會狀態。

  • 供應鏈金融,好比上下游廠家之間經過Token完成交易,統一與銀行用Token兌換。

而且,上鍊還有一個前提:如何帶領你們一塊兒玩。你本身建一個BAAS是不夠的,這種工具性質的東西生命力並不高。除非可以打造一個網絡,有各種參與者在其中發生交互,才能盤活系統,這時上不上鍊其實就是一個很明顯的選擇了。

3

觀點3:區塊鏈等於去中介化?

去中介化應該是互聯網的最大謊話,那些號稱去中介化的網站自身成了另外一箇中介,只不過更加透明和更加高效。

區塊鏈也是同樣的道理,那些號稱區塊鏈能夠實現點對點交易的人有意無心忽略了可以進行這種交易的前提是:買賣雙方都已經有很明確意向的時候。而在此以前,貨比三家的心態將決定中介沒法去除。爲了更高效地接觸到更多賣家和買家,交易的兩頭都須要中介這個載體,由於它確實能下降溝通成本。不然,從一開始早在實體經濟裏就不會有代理體系的容身之處。

哪怕是以高效著稱的程序,中介依舊有一席之地,好比廣爲人知的「Facade模式」,它難道不就是一種中介嗎?正如咱們願意放棄「點對點調用性能最高」以換來「更好地管理代碼複雜度」,咱們也願意放棄「買家和賣家之間直接交易最便宜」以換取「更普遍地瞭解其餘選擇」。

那些智能合約鼓吹者描述的美好前景在缺少一個「智能中介」的前提之下很難給用戶代理好的體驗。我認爲,在區塊鏈大環境下,智能中介將擔負起相似搜索引擎的角色,只要輸入相應的條件,它自動想用戶展現相應的智能合約,以後再由用戶經過智能合約完成交易。

4

觀點4:Token是否是區塊鏈的必備品?

很顯然,若是單就這個問題自己而言,答案顯然是「NO」,由於很明顯,Fabric中就沒有所謂的Token。當從這段時間的學習來看,我愈來愈以爲Fabric自己就是爲了信息集成而用的,它的願景就是一些合做夥伴把信息存在它上面,而後就此完成交易。也就僅此而已。說的直白點,它其實充當了合做夥伴間的共享數據庫。

這既是它的缺點,也是它的優勢,由於夠直白,因此落地相對容易,能夠爲廣大企業接受。這一點其實也能夠理解,都已是合做關係了,也沒有什麼激勵不激勵的問題了。按照合做條款作事就OK了。

可是,我以爲好的區塊鏈應用離不開Token。由於它能夠提供了更普遍的問題解決手段,超越了所謂的「分佈式帳本」:

  • 做爲一種具備金融屬性的權證,能夠方便地在線上實現更多的線下場景,如前面所說的供應鏈金融和積分兌換。

  • 爲激勵參與方向善提供了可能性,鼓勵好的行爲在網絡中傳播。

因此,雖然Token並不是是區塊鏈的必備,但做爲區塊鏈開發者,咱們須要認真對待它。

5

觀點5: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到底選哪家?

這種問題對於工做多年的老油條一看就知道有一個標準答案:「It depends!」。雖然這個答案可能沒法讓你滿意,但事實就是這樣。

選擇公有鏈的人會搬出「去中心化」的大旗,認爲這就是區塊鏈的使命,但凡事無絕對,而且現實世界中的不少因素會最終迫使技術作出妥協。這裏只能再搬出那句老話:存在即合理,不少時候,不少事情也並不是是技術單方面的事情。

至於如何選擇,這類討論在網上已經數不勝數,這裏也就再也不贅述了。

值得注意的是,因爲區塊鏈各個山頭林立,跨鏈交易已經勢在必行,預期擔憂選錯,不如想一想如何完成這種交易。

6

觀點6:主要的商業模式?

很多技術朋友都說:區塊鏈目前缺少一些強有力的商業證據,更可能是忽悠。而另外一方面,各種區塊鏈站點卻又給出一波又一波的商業案例。反方的出發點更多的是:此案例不用區塊鏈也能實現,並且更簡單。而正方觀點則要證實區塊鏈可以兌現其承諾。

兩個其實都沒有錯,但前者忽略了一個現象:歷來沒有一種業務是這項技術能夠解決而那一項技術是沒法解決的。基本上,每一個業務領域中總能找到那麼一兩個能夠稱爲是競爭對手的技術。因此我認爲不少技術出身的朋友對於區塊鏈的抵觸實際上是出於對其過分宣傳的反感,而非真的是對這門技術有什麼敵意。

在上面的觀點2中,其實我已經給出了一些商業案例,這裏還能夠補充的是:

  • 信用徵信領域,利用過往的交易記錄能夠確認交易者自己的信用問題

  • 交易存證領域,好比合同、發票和法律相關存證(如遺囑)

基本上,目前大多數仍是將區塊鏈做爲一個「分佈式防篡改帳本」的方式去使用。但其中的Token已經被濫用。

7

將來的計劃

說了這麼多觀點,最後來談談本文的出發點:理思路,定方向。將來的計劃大體以下:

  • 區塊鏈目前處於大爆發的階段,各種技術工具層出不窮,但我好像尚未看到一個關於其工具的總覽圖,所以我想會去寫一篇:區塊鏈兵器譜。

  • 區塊鏈目前已經有很多商業案例,同時也涉及Token的機制,這也是一個值得研究和總結的領域。

  • 前面也說過區塊鏈山頭林立,每一個山頭的生態也是一個值得寫的地方。

  • 若是完成了前面的研究,那麼應該能夠說服本身去作一個小型的自娛自樂的區塊鏈應用了。

  • 最後,還得迴歸技術本源,讀讀源碼,練練內功。

看來,胡鍵老師將有一個系列新的文章要誕生了。你們期待吧~

本文做者:HiBlock區塊鏈技術佈道羣-胡鍵

原文發佈於簡書

原文連接:https://www.jianshu.com/p/5ffe26dfe369

加微信baobaotalk_com,加入技術佈道羣

線下活動推薦

技術工坊|如何利用ERC875協議開發世界盃區塊鏈門票?(北京)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