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本身的經歷。211大學,光學工程研究生畢業,和程序猿徹底不搭邊。html
畢業後進了成都某國字頭研究所,在行業裏摸爬滾打了四年,2018年機緣巧合在家養病,開始了編程自學。選擇編程的緣由很簡單:成本低,一臺電腦足以;見效快,沒有實體行業的週期流程,立刻就能看到效果。前端
因而乎就下定決心要學Python,想法很單純,就是把這門語言學好。卻不知這纔是一個巨坑的開始。vue
2017年10月,開始了Python學習。有同窗要問了,爲啥是Python?說來也簡單,由於Python火啊:人工智能打敗那誰誰了,Python寫的程序;朋友圈裏有人分享Python的培訓課了,號稱最易學的語言;某程序猿用Python寫了腳本,爬取100G的羞羞的小圖片...我一個零基礎自學黨,哪經得住這般兇猛的攻勢,只須要簡單易學這一個理由,就乖乖臣服在Python的腳下了。node
總有技術大神自我感受良好,以爲Python這也不行、那也很差,不如淘汰了吧。我以爲你徹底是站着說話不腰疼。一種語言可以流行,必定有它的歷史定位;就好像國家要發展技術,但也不能全部人都當科學家吧,沒農民伯伯你還要不要吃飯了。django
開始時老是痛苦的,即使是最簡單的語言。2017年8月~2018年2月,零零散散的學習了Python的語法、基礎知識。把當時看過的、瀏覽過的、買過的資料羅列一下:編程
那段時期我至關的迷茫,並不清楚應該用Python幹什麼,甚至不知道學了有沒有用處。直到2018年2月的時候,看到了這本:《跟老齊學Python:Django實戰》,才驚喜的發現原來Web開發纔是個人菜:啥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語言處理,我這種粗人仍是不要去碰了。這本書我翻來覆去看了4個月,期間除了正常的生活耗時,幾乎全部空餘時間都在學習。後端
其餘看過的相關資源在這裏:安全
雖然說是打算一心奔着Django開發去了,可是一成天都集中精力、只學一種東西是很難的,至少個人毅力支撐不下來。並且當時也有一種奇怪的想法,以爲如今你們都用手機上網,光學個PC端的技術行不行啊,不如學下Swift吧,作個本身的app挺有意思的。前端框架
因而我剛從Python的迷茫中爬起來,又迷茫在編程語言的汪洋大海中了。學Swift看的書有以下:網絡
心浮氣躁的結果就是Swift根本就沒學好。沒事兒,還有時間繼續學。
好在另外一方面,在2018年8月15日,個人我的網站成功上線了:
可以發佈各種文章,上傳並處理圖片;能夠微博登陸,也有消息通知;能創建分享我喜歡的書籍,用到了雷達圖、地圖等可視化工具;甚至還搗鼓了HTTPS安全連接。老實說我是至關有成就感的,畢竟是本身的孩子同樣,中間的艱辛只有本身懂。
但是當完整的架設我的網站後,才明白本身那點可憐的前端知識太不夠用了。
那怎麼辦,試着學一學唄,學習纔是程序猿的天性。可是又實在不想像學習Python同樣從基礎學起,能夠說心態已經崩了。考察了一些流行前端框架,最後選擇了Vue.js,仍是老緣由:比較容易上手。因而又陷入了瞎tm看資料的毅種循環:
可是前端哪有那麼容易學的,尤爲是我這種門外漢。曾想過用先後端分離的形式重構個人我的網站,所以還學習了Django Restful Framework,搞來搞去仍是沒明白如何把Django和Vue揉到一塊兒去,做罷。好在這些知識也不是白學了,瞭解了前端工程、Webpack以及其餘一些概念,至少能看懂大佬們在網上罵的是些啥意思了,挺好。
Django暫時夠用,Vue、Swift又學不動,不學點啥又以爲浪費時間,蛋疼。2018年9月的一天清晨,我花了五分鐘時間思考了一下人生:不行,怎麼着仍是得學一門靜態語言,不能總被大佬們嘲笑吧。可是要學也得有個動力吧,因而又開始新一輪折騰:學習C#編程的Unity3d。總之仍是不想學C#基礎,太枯燥了我會吐的,不如直接學Unity吧,跨平臺的特性又知足了我以前作手機app的追求,多好。
因而從2018年9月至今,我都在看這本:《Unity5實戰:使用C#和Unity開發多平臺遊戲》,一樣是沒日沒夜的學。這本書很是對個人胃口,也是偏重開發項目的,跟着學能作出一個FPS的3D遊戲來,特別有意思。其餘還看過、買過的資源還有:
Unity又激起了我學習的樂趣,看着本身寫的腳本竟然能編程遊戲運行起來,真是頗有意思,如同當時Django通常初戀的感受。因此我在想程序猿是否是都須要新知識刺激一下,才能保持興奮的頭腦。另外C#也是越寫越喜歡,總有一種嚴謹地作工藝品的感受。固然我這種不學基礎、逆練武功的作法必定有碰壁的時候,這個時候再回過頭去學習C#的基礎就沒有那麼抵觸了:
花了3天時間就把上面這本書看完了,這在1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我終於理解了,原來編程真的是不挑語言的,編程思想是通用的,以前全部的碰壁,終究變成了內力同樣的存在。期間還順便看了下《node深刻淺出》、《了不得的node.js》,瞭解一下這個神奇的先後端通吃的語言。
回過頭來看,1年時間這麼多東西能看完嗎,我是否是有毛病。可是當我真正被海量信息瘋狂灌注時,甚至以爲是快樂的,總比不解渴的小水管強吧。有句話說的很對:程序猿就像好奇的貓,追着毛球的線頭玩,最後一個毛球在腦殼裏攪漿糊。但是根據個人親身經歷,當貓也沒什麼很差。
時代變了。編程語言終究只是一個工具,而工具必定要備全才行。先學錘子仍是先學剪刀,真的沒有那麼重要。
重要的是你必須時刻保持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