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人生這道程序,該如何編碼?

近來,觀察到一些針對少兒的編程培訓課開始多起來了,看了下這些培訓課的宣傳手冊,原來編程已經逐步進入基礎教育體系,開始歸入高考科目了。程序員

我最先接觸計算機和編程已經是在初中以後,正式的學習基本到了大學纔開始,通過數年學校學習,再加上工做十餘年下來,若是說編程對我有什麼影響的話,我感受編程做爲一門技能的影響並不大,更大的影響多是在思惟方式上。程序思惟不只被用於解決程序技術問題,也幫助解決了不少人生上的問題與困惑。編程

思惟函數

當咱們編寫代碼解決問題時,作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把零散的代碼邏輯組織成函數,遇到對應的問題就調用相應的函數,再把函數組合起來解決更大的問題。數組

經驗豐富的程序員慢慢都會造成本身的專屬函數庫,甚至一些半成品的腳手架(框架)代碼庫,這裏面可能還包括一些能自動生產特定場景腳手架代碼的工具成品。這些老道的程序員,他們在過去參與了大量的項目,會不斷把這些項目中共通的部分提煉出來造成本身的專屬函數庫,並從一個程序帶到另外一個程序。微信

這樣的作法其實大大提高了他們編寫新程序代碼的效率和效果,節省了爲每個新程序付出的勞動。這些已通過測試並應用的成熟函數庫意味着再也不須要重複測試,更可依靠與信賴,分離了咱們有限的注意力,讓咱們能專一在新應用的新問題上。架構

這符合人的天然思惟模式,咱們也會採用別的領域的專業人士的思想來指導和解決問題,而且還能節省時間。並把這些證實能解決問題的思想存儲下來成爲常規思考方式,或者一些小竅門。但若是你想成爲一個高效率的人,其實就須要像程序員同樣預先準備好屬於本身的專屬 「思惟函數」 庫。框架

你知道如何使用這個庫,在遇到合適的場景時調用對應的函數,幫助你解決問題。思惟函數庫就是在人生過程當中逐漸沉澱下來的底層庫或 API,它是須要不斷被提煉、完善甚至 Debug 的。並且,你要時時注意在工做或生活的合適場景下去調用它們,再好的庫不被調用也是沒用的。函數

有時侯,人生裏總會碰到一些問題或困惑,一時想不明白,通過長期的思考或實踐,有一天終於想明白了,其實這時就造成了一個新的思惟函數,沉澱到你的底層庫中,成爲了寶貴的經驗。工具

課題應用

人生的大課題無非:生存與發展;但這可能過於抽象,咱們須要更具體一點。學習

其實在人的不一樣階段會面臨不一樣的課題,這些課題就像一個個程序題目,須要去編碼解決,就會調用到咱們的思惟函數。以我本身爲例,人到中年,當前的人生階段又面臨哪些課題呢?通俗點看,咱們習慣於如下兩個維度:測試

  • 事業
  • 家庭

事業

工做十餘年來,走上了一條從程序員到架構師,再到技術領導者之路。關於職業生涯的成長課題,其實我已經反覆思考了好些年了,甚至所以在機緣合適之下寫成了專欄,總結成了程序員的成長法則。

而現階段面臨的無非也是我曾經遇到過的局部最優勢和跨越的障礙問題,面臨這樣的具體處境,現有的思惟函數庫中其實都沒有一個肯定的解,它會面臨必定的機率機會。而我本身能控制的部分,無非就是鞏固現有領域,延伸擴展體系,預期能夠提升潛在的機率,但實際並無法量化測量。

絕大部分事業的起點和初期階段,努力和結果之間會有更大的機率肯定性;越走越遠後,這樣的肯定性會逐步下降,慢慢直到不肯定性佔據了主導。你的函數庫一開始能幫你求得一個肯定的解,慢慢的,開始只能回答你一個機率,甚至這個機率也是模糊的。

家庭

在沒有家庭以前,首先面對的課題天然是如何組建家庭。回顧當年,面對這個課題,其實並無沉澱出什麼特別好的思惟函數去獲得一個最優解,基本就是靠感受和運氣。有了家庭以後,再有了孩子,大部分人又都會面臨另外一個主流課題:小孩教育。

關於這個課題,我想不少人在成爲父母時都沒能想清楚,基本都是參照同齡人或臨時看個育兒文章,就用於指導行動的。在我家小孩成長的幾年中,我常常會思考這個課題,慢慢提煉出了一些思惟函數,核心描述大概是:創造環境優於具體的技能教育。

個人答案中包含的邏輯是,相對個體的內因,環境更是主要因素,由於一個個體很難超脫於所處的或大或小的環境。在一個環境中,大幅偏離環境的均值是低機率的。就像同一個國家同一批的高水平運動員,水平差距可能很小,但不一樣國家之間可能差距就大了,這就是環境外因帶來的差別。

就小孩學習這件事,我不過是在創造力所能及的 「硬件」 和 「軟件」 環境,包括天然的,也包括人文的環境,也可能在環境中去塑造榜樣,以創造良性競爭。環境水平基本決定了他的基礎值,而自身的天賦、興趣會在此基礎上去偏移。

萬維鋼有篇文章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的一個論斷叫 「課題分離」:

所謂課題分離,就是每一個人都有本身的課題,你只要爲本身的課題負責,而不要干涉別人的課題。一切人際關係的矛盾都起源於對別人課題的妄加干涉,或者別人干涉了你的課題。

我和孩子在不一樣的階段,都有本身的課題。學習,是孩子的課題,不是個人課題;個人課題是爲他的學習提供環境和幫助,讓他明白學習的意義,爲何對他重要,而在他過於貪玩時,作出必要的提醒。

因此,小孩教育其實關乎兩個分離的課題,不少矛盾的來源在於咱們過於迫切的干涉。而人的成長原本就是一件容錯性很是高的過程,你費盡心血的干涉、甚至設計的規定動做也許獲得的效果微乎其微,反而可能種下了矛盾的因。

...

既然是函數,應用到了具體的課題上,就會有輸入和輸出;但慢慢你會發現,人生的課題,應用的函數,輸入一般是肯定的,輸出則每每是機率的,不肯定的。

人體就像硬件,而人這個硬件的執行效率是會隨着年齡慢慢降低的。因此,有時,我在想相對年輕人,中年人最核心的競爭力其實就是這些沉澱下來的思惟函數,它們應該是更優質,更有效,更少 Bug 的庫代碼。

世間那麼多人,那麼多 「庫」,如何測量和評價,如何讓別人相信你的 「庫」 更好?這又是一個課題了。


寫點文字,畫點畫兒,記錄成長瞬間。
微信公衆號「瞬息之間」,既然碰見,不如同行。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