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應用-分佈式鎖

系列文章redis

當多個進程不在同一個系統中,就須要用分佈式鎖控制多個進程對資源的訪問。微信

使用redis來實現分佈式鎖主要用到如下命令:併發

  • SETNX KEY VALUE

若是key不存在,就設置key對應字符串valuedom

  • expire KEY seconds

設置key的過時時間異步

  • del KEY

刪除key 分佈式

代碼實現以下:post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 6379);
$ok = $redis->setNX($key, $value);
if ($ok) {
    //獲取到鎖
    ... do something ...
    $redis->del($key);
}

上面代碼有沒有問題呢?
若是咱們在邏輯處理過程當中出現了異常狀況,致使KEY沒有刪除,那就出現了死鎖了。因此通常咱們在拿到鎖以後再給KEY加一個過時時間lua

爲了保證執行的原子性,使用了multi就有了以下代碼spa

$redis->multi();
$redis->setNX($key, $value);
$redis->expire($key, $ttl);
$res = $redis->exec();
if($res[0]) {
    //獲取到鎖
    ... do something ...
    $redis->del($key);
}

可是這樣的又有一個問題第一個請求成功了,以後的請求雖然沒有拿到鎖可是每次都刷新了鎖的時間。這樣咱們設置鎖過時時間的意義就不存在了。因此咱們在拿到鎖之後再進行過時時間的操做,這時候咱們就能夠祭出原子性操做的lua腳本,代碼以下code

$script = <<<EOT
    local key   = KEYS[1]
    local value = KEYS[2]
    local ttl   = KEYS[3]

    local ok = redis.call('setnx', key, value)

    if ok == 1 then
    redis.call('expire', key, ttl)
    end
    return ok
EOT;

$res = $redis->eval($script, [$key,$val, $ttl], 3);
if($res) {
    //獲取到鎖
    ... do something ...
    $redis->del($key);
}

藉助lua腳本雖然解決了問題,可是未免有些麻煩,Redis從 2.6.12 版本開始, SET 命令的行爲能夠經過一系列參數來修改:

  • EX second :設置鍵的過時時間爲 second 秒。 SET key value EX second 效果等同於 SETEX key second value 。
  • PX millisecond :設置鍵的過時時間爲 millisecond 毫秒。 SET key value PX millisecond 效果等同於 PSETEX key millisecond value 。
  • NX :只在鍵不存在時,纔對鍵進行設置操做。 SET key value NX 效果等同於 SETNX key value 。
  • XX :只在鍵已經存在時,纔對鍵進行設置操做。
$ok = $redis->set($key, $random, array('nx', 'ex' => $ttl));

if ($ok) {
    //獲取到鎖
    ... do something ...
    if ($redis->get($key) == $random) {
        $redis->del($key);
    }
}

能夠看到上面咱們咱們的值引入了一個隨機數,這是爲了防止邏輯處理時間過長致使鎖的過時時間已經失效,這時候下一個請求就得到了鎖,可是前一個請求在邏輯處理完直接刪除了鎖。

鎖主要用在併發請求如秒殺等場景中,以上即是redis鎖的實現。

本文亦在微信公衆號【小道資訊】發佈,歡迎掃碼關注!
image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