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社區,你真的會混嗎?

「在我心中曾經有一個夢,要用歌聲讓你忘了全部的痛,燦爛星空,誰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們給我最多感動……
 
昨天仍是一個陰霾的雨天,今天一早起來發現陽光怎麼那麼燦爛。擡眼看見IT英雄的獎盃,靜靜的站在桌邊,半個月前的微軟2008大會好像就在轉眼間,面對着工體6000多人座無虛席的看臺,我接過獎盃,緊緊握住。
 
微軟大會事後我接受過多家媒體的採訪,各個角度的。還有朋友們,熟悉的或不熟悉的,經過郵件、站內短信與我聯繫表示祝賀,提出了不少問題:你之前真的那麼悲慘嗎?今天的成績,真的是你在51CTO當版主寫博客得來的嗎?你是否是能夠把經驗向你們傳授傳授啊?……第一次被問到這麼多問題,那時真的是不知所措。
 
我是從技術社區「混」出來的,但在「混」以前和「混」的過程當中,我沒想到本身也能「混」出小星星來,從版主到超版,從論壇到博客,從MVPIT英雄, 處處都有我「混」過的痕跡,呵呵,我是否是很能「混」啊?不少IT人都「混」過技術社區,不少成功的IT人士也有「混」社區的經歷?那咱們能不能也「混」出成績呢?答案必定是能了,由於我在這裏「混」過,只要你想「混」,就必定能「混」出小星星,儘管如此高調的宣傳本身,可我深知那些「混」出來的「星星」與那些成功人士的事業相比,很輕很淡,並不值得去炫耀一番,但「混混」就是這樣,老是沒法忘卻那些日夜煎熬,認真去「混」的經歷,老是想跟你們嘮叨那些陳詞濫調的往事,老是愛把本身的那點「經驗」向衆人訴說一番,總想但願有更多的人比我更能「混」,「混」出更多的星星。
 
三年前,我「混」到了北京,「一個小平房,三人一張牀,一天吃一頓,吃了上頓沒下頓,一頓一塊錢,湯裏沒油鹽;冬季不生火,凍得直哆嗦」,這是當時我寫的一段順口溜,也是那時候生活的真實寫照,還深深的記得那個春節回家的前夕,身上只剩下買車票的錢了……,可能擱到如今,已經有不少人都不會相信了,但那段心寒的經歷,在個人博客中至今還保存着 ……

那時候辭去了工做,隻身來到北京,身上積蓄漸漸花光了,爲了節省下幾塊錢的伙食費交房租,一天只能吃一頓飯,由於我想在北京呆得久一點,久一點但願就多一點,讓父母也少操心一點,就在在積蓄即將花光的時候,我也「混」到了一份工做。
 
有了工做的保障,生活不至於那麼舊社會了,起碼一天能吃上三頓了。然而接踵而來的是精神上的迷茫:我工做的主機房在地下,一年到頭見不到太陽,我成天陪着一堆嗡嗡的設備,忍受着設備輻射的侵蝕,儘管在這裏我能夠鑽研我熱愛的技術,但我是應該一直這樣工做下去嗎?我也不知道。那時我在北京的朋友還不多,沒有人指點我,那個人路又通向何方呢?
 
我自認爲是一個很努力的人、勤奮的人,但即使這樣也是須要引導和機遇的。後來發生的一切,我只能解釋爲緣分了。就在那個寒冷的冬季,我「混」進了一個技術網站51CTO,我在那裏安了一個「家」,一個「混混」的家。若是說個人全部勤奮努力的本性是一塊沃土,那麼51CTO就是一顆種子。有了種子纔有了但願,沃土也就有了意義,那「混混」才能「混」下去。固然,要想「混」好,仍是要有前提條件和經驗的,那就讓小冰把本身的「混混」經驗再嘮叨一番,但願初來「混」道的朋友們,也能選擇一條好的「混」法,這正是小冰寫此文的目的。小冰不才,在此以「混」言「混」語,「混」來「混」去,「混」以下建言,請你們拍板:
 
1、選擇有發展潛力的技術社區。我選擇的標準是這個社區是否有良好的管理機制,管理者是否很敬業,論壇會員是否積極幫助別人,博客裏是否常常有人交流。
我進51CTO的時候它纔剛成立半年,頁面內容比較簡單,註冊會員至關少,記得好像還不足1000。雖然人很少,但它表現出來的管理有序、用戶活躍,還有種說不出來的親切感,讓我以爲它會頗有潛力,是一個適合個人社區。後來我伴隨着51CTO1000用戶到400000用戶的發展,證實了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2、技術社區不是用來潛水的。我以爲這一點很是須要強調,社區和內容發佈頻道最大的不一樣就在於它重在「交流」。若是咱們僅僅是看,用鼠標翻頁,而用不上鍵盤的話,你就不是在社區了,純粹是一個過客。而過客是不可能在社區交流中獲益的,或者說,獲益是很是有限的。若是我一直就是在51CTO默默的看着,看着它從100040萬,那它發展得再壯大跟我也沒有什麼關係。由於我沒有跟上它的步伐,沒有參與它的發展。
 
3、學會如何在技術社區交流。不少人剛進社區的時候也不是不想交流,而是不知道怎麼交流。我該在論壇發帖說什麼?我該在博客裏寫什麼?說實話我也面臨過這樣的問題。「熟讀唐詩300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呵呵,我用的是這個辦法,多看別人的,帶着問題去看,爲何某些文章會引發你們的討論,爲何會被加精,爲何有些博文能夠被推薦……我相信有心人在看了不少文章以後,就知道本身該怎麼寫什麼了。
 
4、交流能夠帶給我什麼?交流≠閒聊,特別是在技術社區裏,每一次交流都要讓本身或別人受益。回顧我得到的大體是這些:解決了不少技術難題、瞭解到更廣闊的技術領域、對整個技術行業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對職場發展有了分析能力、認識了不少某方面比本身優秀的朋友……等等這些都是當年我一我的在機房裏琢磨不出來的。
 
5、懂得分享的快樂。若是你在技術社區裏交流的時候能感覺到快樂,說明你有一個好的開始了。請不要帶着功利心的去幫助和分享,但也請相信,這一切確定是有回報的。我求助過不少了,也幫助過不少人,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直到後來我同時擔任三個版的版主,還寫博客總結個人工做生活,在我看來這不過是付出多些,但你們確定了個人付出,我可以成爲MVP、當上IT英雄,就源自天天一點的的付出。也許給我再多的榮譽都是虛的,但我幫助過的人是實的,想到這點就讓我很安心。
 
6、爭取進入「小圈子」。個人一位良師曾經告訴我,IT圈子說大很大,說小很小,不一樣的是你所處的位置。3年前我在運營商作技術作運維,我感受到那時的IT圈子很大,搞IT的人不少,甚至不少IT人失業,因此我對那句話很疑惑。但兩年後,我開始在設計公司作工程作設計,卻真正感受到了IT的圈子是那麼的小,由於作工程項目的老是那「一幫人」,尤爲是較大型的工程項目。我暗下決心:必定要進那個小圈子!
    後來回想我在社區的過程,發現原來本身也不知不覺經歷了一個從大圈「混」到了小圈的過程:剛開始進入社區,只是千萬個新會員中的一個,何其普通。正由於我有要當版主當推薦博客的願望,驅使着我朝着那個方向努力,最終進入了一個「小圈子」。站在大圈裏看小圈中的人,以爲遙不可及,而當你置身小圈的時候,會發現原來一切皆有可能,只要你有這個願望和決心。
 
倒也不是什麼權威的寶典,就是一個過來「混混」的點滴經驗吧。「既然選擇了前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作這些的時候,沒有想過是爲了得MVPIT英雄,也沒有立下過要兩年當上CTO的大志向、沒有給本身定下x年內掙下xxx萬的高目標。一切都來的很天然,就像春天花會開同樣。
 
忽然想起微軟大會結束的那個晚上,我感覺着掌聲雷動事後的分外安靜,感受本身全部的榮譽均可以歸零了,前方有我新的目標,我歇了一陣子,該起步了。最近計劃在博客裏寫工程/設計日誌,這個新圈子裏,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把握生命裏的每一分鐘,盡心盡力咱們心中的夢,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讓咱們一塊兒去努力,一塊兒去用鮮花和掌聲迎接真正的「混」世英雄!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