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一、RIP是距離矢量協議:特色:把本身知道的全部路由的結果告訴本身的鄰居。有兩個版本,版本1和版本2.它們都以跳數做爲度量值(AD是用來衡量路由協議的優劣的,AD值越小,越優先,METRIC是用來衡量同一路由協議學習到的,到達同一網段的路徑的優劣的,越小越好),可以支持的最大跳數是15跳,第16跳就不可達。(通過一臺路由器就是一跳)網絡

二、版本一是有類路由協議:所謂有類是指,經過RIP版本一貫鄰居通告路由時,只可以攜帶有類網絡號,而不可以攜帶掩碼信息。(默認每隔30秒就會向鄰居發送本身完整的路由表)負載均衡

三、版本二是無類路由協議:所謂無類是指,經過RIP版本二向鄰居通告路由時,能夠攜帶網絡號,同時也能攜帶掩碼信息。這就使RIP版本二可以支持無類網絡,像可變長子網,CIDR等。ide

四、距離矢量協議爲了防止產生三層的網絡環路,會使用水平分隔機制,和觸發更新機制,還有毒性反起色制,但仍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路由環路。oop

五、RIP協議屬於標準的動態路由協議,全部廠商的設備均可以使用,(配置動態路由協議的心法:知道什麼網段就說什麼網段,把設備的直連網段通行出去)學習

1. 實驗拓撲測試

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1. 實驗需求:

1) 使用動態路由協議RIP1使全網互通blog

2) 在R一、R3上加環迴路由172.16.0.1/24和172.16.1.1/24 用RIP2使全網互通接口

  1. 需求一,實驗思路及步驟:

1) 在R1上的配置:ip

[Huawei]sysname R1 //更名稱爲R1路由

[R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0

[R1-GigabitEthernet0/0/0]ip add 12.0.0.1 30

[R1-GigabitEthernet0/0/0]int lo 0

[R1-LoopBack0]ip add 1.1.1.1 32

[R1-LoopBack0]q //退到上一個模式

[R1]rip //進RIP協議

[R1-rip-1]net 1.0.0.0 //使用network+網絡號告訴別人本身的網段

[R1-rip-1]net 12.0.0.0

在R2上的配置:

[Huawei]sysR2

[R2]int g0/0/0

[R2-GigabitEthernet0/0/0]ipadd 12.0.0.2 30

[R2-GigabitEthernet0/0/0]intlo0

[R2-LoopBack0]ip add 2.2.2.2 32

[R2-LoopBack0] int g0/0/1

[R2-GigabitEthernet0/0/1]ip add 23.0.0.1 30
[R2-GigabitEthernet0/0/1]

[R2]riP

[R2-rip-1]net 12.0.0.0

[R2-rip-1]net 2.0.0.0

[R2-rip-1]net 23.0.0.0

在R3上的配置

[Huawei]sysR3

[R3] int g0/0/0

[R3-GigabitEthernet0/0/0]ip add23.0.0.2 30

[R3-GigabitEthernet0/0/0]intlo0

[R3-LoopBack0]ip add 3.3.3.3 32

[R3-LoopBack0]q

[R3]rip

[R3-rip-1]net 3.0.0.0

[R3-rip-1]net 23.0.0.0

查看配置結果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別使用dis ip interface brief 查看各接口狀態

b)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別使用dis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c) 上圖中

proto表示經過什麼協議學到的。

pre表示優先級,這裏rip默認是100,數字越小越優先。

cost表示到達網段所通過的跳數,最大到15跳。

  1. 驗證需求一:

在R1上ping R3的環回地址3.3.3.3和R2的環回地址2.2.2.2來驗證網絡

以上是使用RIP1使全網互通,解決了第一個需求。


  1. 需求二,實驗思路及步驟:

基於以上配置作以下配置:

a) 在R1上加環回地址172.16.0.1/24並使用RIP1加路由

[R1]int lo 10

[R1-LoopBack10]ip add 172.16.0.124

[R1-LoopBack10]q

[R1]rip

[R1-rip-1]net172.16.0.0

b) 在R3上加環回地址172.16.1.1/24 並使用RIP1加路由

[R3]int lo 10

[R3-LoopBack10]ip add 172.16.1.124

[R3-LoopBack10]q

[R3]rip

[R3-rip-1]net 172.16.0.0

c)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別使用dis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d) RIP1在更新的時候不能攜帶子網掩碼,因此致使中間的路由器收到彙總後的相同的有類網段,到達172.16.0.0網段出現負載均衡。當數據來的時候就會出現錯誤,在網絡裏是不容許的,這裏用R1 ping R3的環回地址172.16.1.1是ping不通的

RIP協議的基本原理

用R3來ping R1的環回地址172.16.0.1也是不會通的

e) 這裏用RIP2來解決:

基於以上配置,在R一、R二、R3上分別作RIP2,配置以下:

<R1>sy//進入系統視圖

[R1]rip //進RIP協議

[R1-rip-1]version 2 //版本設爲RIP2

[R1-rip-1]undo summary //關閉自動彙總

<R2>sy

[R2]rip

[R2-rip-1]version 2 //版本2支持無類網絡

[R2-rip-1]undo summary //關閉自動向有類邊界彙總的特性,默認值

<R3>sy

[R3]rip
[R3-rip-1]version 2

[R3-rip-1]undo summary

f) 在路由器R一、R二、R3上分別使用dis ip routing-table 查看路由表

發現經過RIP2學到的網絡,掩碼也都正常了。

  1. 驗證需求二:

用R1 ping R3的環回地址172.16.1.1來測試網絡的聯通性結果以下圖所示:

這樣就經過RIP2使全網互通了。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