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庫和緩存雙寫一致性解析

原文連接: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ftdcqtnl-cx.htmlhtml

先作一個說明,從理論上來講,給緩存設置過時時間,是保證最終一致性的解決方案。這種方案下,咱們能夠對存入緩存的數據設置過時時間,全部的寫操做以數據庫爲準,對緩存操做只是盡最大努力便可。也就是說若是數據庫寫成功,緩存更新失敗,那麼只要到達過時時間,則後面的讀請求天然會從數據庫中讀取新值而後回填緩存。所以,接下來討論的思路不依賴於給緩存設置過時時間這個方案。
在這裏,咱們討論三種更新策略:java

  1. 先更新數據庫,再更新緩存
  2. 先刪除緩存,再更新數據庫
  3. 先更新數據庫,再刪除緩存

應該沒人問我,爲何沒有先更新緩存,再更新數據庫這種策略。mysql

(1)先更新數據庫,再更新緩存

這套方案,你們是廣泛反對的。爲何呢?有以下兩點緣由。
緣由一(線程安全角度)
同時有請求A和請求B進行更新操做,那麼會出現
(1)線程A更新了數據庫
(2)線程B更新了數據庫
(3)線程B更新了緩存
(4)線程A更新了緩存
這就出現請求A更新緩存應該比請求B更新緩存早纔對,可是由於網絡等緣由,B卻比A更早更新了緩存。這就致使了髒數據,所以不考慮。
緣由二(業務場景角度)
有以下兩點:
(1)若是你是一個寫數據庫場景比較多,而讀數據場景比較少的業務需求,採用這種方案就會致使,數據壓根還沒讀到,緩存就被頻繁的更新,浪費性能。
(2)若是你寫入數據庫的值,並非直接寫入緩存的,而是要通過一系列複雜的計算再寫入緩存。那麼,每次寫入數據庫後,都再次計算寫入緩存的值,無疑是浪費性能的。顯然,刪除緩存更爲適合。redis

接下來討論的就是爭議最大的,先刪緩存,再更新數據庫。仍是先更新數據庫,再刪緩存的問題。sql

(2)先刪緩存,再更新數據庫

該方案會致使不一致的緣由是。同時有一個請求A進行更新操做,另外一個請求B進行查詢操做。那麼會出現以下情形:
(1)請求A進行寫操做,刪除緩存
(2)請求B查詢發現緩存不存在
(3)請求B去數據庫查詢獲得舊值
(4)請求B將舊值寫入緩存
(5)請求A將新值寫入數據庫
上述狀況就會致使不一致的情形出現。並且,若是不採用給緩存設置過時時間策略,該數據永遠都是髒數據。
那麼,如何解決呢?採用延時雙刪策略
僞代碼以下數據庫

public void write(String key,Object data){ redis.delKey(key); db.updateData(data); Thread.sleep(1000); redis.delKey(key); } 

轉化爲中文描述就是
(1)先淘汰緩存
(2)再寫數據庫(這兩步和原來同樣)
(3)休眠1秒,再次淘汰緩存
這麼作,能夠將1秒內所形成的緩存髒數據,再次刪除。
那麼,這個1秒怎麼肯定的,具體該休眠多久呢?
針對上面的情形,讀者應該自行評估本身的項目的讀數據業務邏輯的耗時。而後寫數據的休眠時間則在讀數據業務邏輯的耗時基礎上,加幾百ms便可。這麼作的目的,就是確保讀請求結束,寫請求能夠刪除讀請求形成的緩存髒數據。
若是你用了mysql的讀寫分離架構怎麼辦?
ok,在這種狀況下,形成數據不一致的緣由以下,仍是兩個請求,一個請求A進行更新操做,另外一個請求B進行查詢操做。
(1)請求A進行寫操做,刪除緩存
(2)請求A將數據寫入數據庫了,
(3)請求B查詢緩存發現,緩存沒有值
(4)請求B去從庫查詢,這時,尚未完成主從同步,所以查詢到的是舊值
(5)請求B將舊值寫入緩存
(6)數據庫完成主從同步,從庫變爲新值
上述情形,就是數據不一致的緣由。仍是使用雙刪延時策略。只是,睡眠時間修改成在主從同步的延時時間基礎上,加幾百ms。
採用這種同步淘汰策略,吞吐量下降怎麼辦?
ok,那就將第二次刪除做爲異步的。本身起一個線程,異步刪除。這樣,寫的請求就不用沉睡一段時間後了,再返回。這麼作,加大吞吐量。
第二次刪除,若是刪除失敗怎麼辦?
這是個很是好的問題,由於第二次刪除失敗,就會出現以下情形。仍是有兩個請求,一個請求A進行更新操做,另外一個請求B進行查詢操做,爲了方便,假設是單庫:
(1)請求A進行寫操做,刪除緩存
(2)請求B查詢發現緩存不存在
(3)請求B去數據庫查詢獲得舊值
(4)請求B將舊值寫入緩存
(5)請求A將新值寫入數據庫
(6)請求A試圖去刪除請求B寫入對緩存值,結果失敗了。
ok,這也就是說。若是第二次刪除緩存失敗,會再次出現緩存和數據庫不一致的問題。
如何解決呢?
具體解決方案,且看博主對第(3)種更新策略的解析。緩存

(3)先更新數據庫,再刪緩存

首先,先說一下。老外提出了一個緩存更新套路,名爲《Cache-Aside pattern》。其中就指出安全

  • 失效:應用程序先從cache取數據,沒有獲得,則從數據庫中取數據,成功後,放到緩存中。
  • 命中:應用程序從cache中取數據,取到後返回。
  • 更新:先把數據存到數據庫中,成功後,再讓緩存失效。

另外,知名社交網站facebook也在論文《Scaling Memcache at Facebook》中提出,他們用的也是先更新數據庫,再刪緩存的策略。
這種狀況不存在併發問題麼?
不是的。假設這會有兩個請求,一個請求A作查詢操做,一個請求B作更新操做,那麼會有以下情形產生
(1)緩存恰好失效
(2)請求A查詢數據庫,得一箇舊值
(3)請求B將新值寫入數據庫
(4)請求B刪除緩存
(5)請求A將查到的舊值寫入緩存
ok,若是發生上述狀況,確實是會發生髒數據。
然而,發生這種狀況的機率又有多少呢?
發生上述狀況有一個先天性條件,就是步驟(3)的寫數據庫操做比步驟(2)的讀數據庫操做耗時更短,纔有可能使得步驟(4)先於步驟(5)。但是,你們想一想,數據庫的讀操做的速度遠快於寫操做的(否則作讀寫分離幹嗎,作讀寫分離的意義就是由於讀操做比較快,耗資源少),所以步驟(3)耗時比步驟(2)更短,這一情形很難出現。
假設,有人非要擡槓,有強迫症,必定要解決怎麼辦?
如何解決上述併發問題?
首先,給緩存設有效時間是一種方案。其次,採用策略(2)裏給出的異步延時刪除策略,保證讀請求完成之後,再進行刪除操做。
還有其餘形成不一致的緣由麼?
有的,這也是緩存更新策略(2)和緩存更新策略(3)都存在的一個問題,若是刪緩存失敗了怎麼辦,那不是會有不一致的狀況出現麼。好比一個寫數據請求,而後寫入數據庫了,刪緩存失敗了,這會就出現不一致的狀況了。這也是緩存更新策略(2)裏留下的最後一個疑問。
如何解決
提供一個保障的重試機制便可,這裏給出兩套方案。
方案一
以下圖所示
image
流程以下所示
(1)更新數據庫數據;
(2)緩存由於種種問題刪除失敗
(3)將須要刪除的key發送至消息隊列
(4)本身消費消息,得到須要刪除的key
(5)繼續重試刪除操做,直到成功
然而,該方案有一個缺點,對業務線代碼形成大量的侵入。因而有了方案二,在方案二中,啓動一個訂閱程序去訂閱數據庫的binlog,得到須要操做的數據。在應用程序中,另起一段程序,得到這個訂閱程序傳來的信息,進行刪除緩存操做。
方案二
image
流程以下圖所示:
(1)更新數據庫數據
(2)數據庫會將操做信息寫入binlog日誌當中
(3)訂閱程序提取出所須要的數據以及key
(4)另起一段非業務代碼,得到該信息
(5)嘗試刪除緩存操做,發現刪除失敗
(6)將這些信息發送至消息隊列
(7)從新從消息隊列中得到該數據,重試操做。網絡

備註說明:上述的訂閱binlog程序在mysql中有現成的中間件叫canal,能夠完成訂閱binlog日誌的功能。至於oracle中,博主目前不知道有沒有現成中間件可使用。另外,重試機制,博主是採用的是消息隊列的方式。若是對一致性要求不是很高,直接在程序中另起一個線程,每隔一段時間去重試便可,這些你們能夠靈活自由發揮,只是提供一個思路。架構

總結

本文實際上是對目前互聯網中已有的一致性方案,進行了一個總結。對於先刪緩存,再更新數據庫的更新策略,還有方案提出維護一個內存隊列的方式,博主看了一下,以爲實現異常複雜,沒有必要,所以沒有必要在文中給出。最後,但願你們有所收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