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三銀4、金九銀十,跳槽本質是切換生長環境、歷練我的能力、增益職場回報,理應謹慎再謹慎。前端
好吧,我認可是今天急着試用掘金的編輯器,纔來水這一篇文章的....react
前端早早聊大會,前端成長的新起點,與掘金聯合舉辦。 加 Scott 微信 codingdreamer 進大會周邊技術羣,金三銀四-前端招聘|面試專場,2021-3-20,線上全天直播。jquery
本次直播聊大廠面試官的養成、不一樣團隊招聘的標準和方法,做爲候選人如何刷題闖關,不一樣的技術領域大廠是如何考察的,尋找內推或者獵頭有什麼經驗,報名戳:www.huodongxing.com/go/tl22git
金三銀4、金九銀十,跳槽本質是切換生長環境、歷練我的能力、增益職場回報,理應謹慎再謹慎。github
但從大學的畢業指導、到工做頭幾年、到身邊圍繞了很多同行,其實並無人仔仔細細的給你花好幾個小時,深度的探討下跳槽這件事背後的意義,從起心動念,到策劃準備,到開始執行,到選擇和入職的整個流程,也都是你本身一步步踩坑踩過來的,今天咱們不聊跳槽這麼大的話題,簡單聊下簡歷中的一些小細節,作紮實了可能會加分。面試
跳槽是一件碰運氣的事情,而簡歷不是,簡歷是有極強肯定性的,寫的清楚就是清楚,寫的模糊就是模糊。sql
這些年我篩選了上千份的簡歷,也幫數百人指導了他們的簡歷,發現了諸多常見的小失誤,挑 10 個分享給你們。編程
若是你是面試官,正在招資深前端,上面兩個簡歷,哪一個能夠給你帶來好印象呢?redux
像「李生-簡歷.pdf」這種可能還算好一些的,還有 「前端工程師.pdf」、[簡歷.word]、[李生-簡歷 copy.pdf]、[李生-簡歷(3).pdf]、「李生-簡歷-2333.pdf」...還能枚舉幾十種,候選人多是不瞭解面試官的篩選成本的,但這樣的簡歷面試官看在眼裏就是 「不用心」三個字。小程序
除了命名,還有格式,一般 PDF/Word 都是推薦的,JPEG/PNG 就是嚴重不推薦的,Numbers/Key/Powerpoint 就是更不推薦的,甚至會有 [李生.zip]、[李生.rar] 、[李生.png] 這樣的圖片或者壓縮包丟過來就是更更更不推薦的,若是有我的做品,是能夠本身簡單作個部署,加一個連接,線上瀏覽便可。
文件格式若是處理很差,還會出現亂碼的狀況,好比一個 Windows 的 Word 的某些版本,在 Mac 上預覽或者再內網簡歷系統中預覽,有時候可能會出現所有亂碼或者局部亂碼,穩妥起見,儘可能採用 PDF 格式,作完後,在本身的電腦上和手機上也都預覽看看。
做爲前端工程師,常規的工做就是在網頁上還原 UI 展示,也就是數據收集發給後端,拿到後端數據展現在前端,以及填充網頁的各類文案,那麼各類拼寫錯誤的時候,還怎麼號稱本身是責任心強、心細、認真,能作到每一像素的還原的前端工程師呢?
除了拼錯,就是英文的大小寫不規範,基本 10 個簡歷,8 個都會出現寫錯的狀況:好比 PC 而不是 pc,iPad 而不是 ipad,jQuery 而不是 jquery,MySQL 而不是 Mysql...至於排版,H2/H3/H5 大小標題混用,項目描述比項目經驗和工做經歷的字都大,以及列表的嵌套錯亂,對不齊...數不勝數。
下圖是我以前內推給字節,已經 2-2 入職的一個童鞋的簡歷截圖,乾淨清晰,能夠參考:
中英文排版可參考這裏:open.leancloud.cn/copywriting…,也可參考本文。
遇到多個候選人,郵箱寫錯,或忘了寫,電話寫錯或者忘了寫,致使 HR 電話打不通,郵件發不過去。
好比 2017 年 7 月畢業,但工做經歷是 2018 年 10 月份開始寫,畢業後的 1 年可能是空白,是畢業後留校一年、是作其餘行業一年、是待業一年、是兼職一年、是有什麼不太好的事情不方便寫....面試官是沒有這麼多的耐心來猜想的,有時候簡歷多的篩選不過來,就只好把這份簡歷先放一放。
好比 2017 年 7 月 2020 年 7 月在 A 公司,2020 年 1 月到 2021 年 3 月在 B 公司,中間重疊了 7 個月,是寫錯了,仍是這中間打兩份工,仍是 A/B 公司是一家公司下面的兩個子公司....
好比項目的開發時間軸跟工做經歷的時間軸對不上,關於工做經歷這塊,如實填寫,不要造假,都是要謹慎填寫的。
另外,工做經歷這裏能夠簡化的寫,主要是標註何時在什麼公司呆了多久,若是在裏面有重大的晉升、表彰等榮譽也均可以寫進去,好比這是我從前團隊的一個童鞋的簡歷截圖(公司名是化名):
有些童鞋,以爲本身歲數偏大(好比 31 歲),或者以爲本身的教育背景很差(好比大專或者二本),會在簡歷上故意不填寫出生年份或者年齡,或者教育經歷不填寫,或者把教育經歷用最小的字,寫到簡歷的最最後,這都是不推薦的,首先給面試官留下 「耍小機靈」「不自信」的印象。
建議如實填寫,若是不合適,那麼從簡歷篩選這時就沒必要浪費雙方後面的時間,若是合適,也不會由於填寫了,而把一個候選人完全否認,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每一個獨立的候選人的成長經歷都是獨一無二的,就像前文說的,跳槽是一個碰運氣的事情,也許會遇到很資深的面試官,也許會遇到一個極不尊重候選人的面試官,但不管如何,簡歷上須要誠實以對,這也是對本身過往經歷的一種直接面對,不逃避本身的過往,能客觀大膽面對過去的人,心態上就贏在起跑線。
有童鞋會擔憂,若是不這樣隱瞞,會拿不到面試機會,但這樣隱瞞就能拿到 Offer 麼,也許從一些小几率上看,好比一些中小廠不是特別規範的團隊,也許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對於中大廠來說,這樣作反而勝算更低了。
有些童鞋,Github 上只有 Fork 別人的項目和本身寫的小 Demo,博客上只有零散的幾篇文章,或者會放上微博/B 站這樣的社交媒體主頁,但裏面並無什麼內容,而後在我的評價這裏說,本身喜歡社交、對產品有熱情、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面試官首先看到的就是 「連最基本的客觀評價本身的意識都不太具有」,簡歷上若是放,必定是放經得起挑戰的,放讓別人眼前一亮的,放本身確實在長期經營且有沉澱的內容,這樣纔會帶來加分,不然只會扣分。
有的項目是容易看懂它的業務的,特別是偏基建的項目,好比 H5 可視化搭建平臺,而有的就寫一個 H5 商城,看不出什麼行業、用戶是誰、大概的功能有哪些,沒法預判這個項目的複雜度。
或者是項目介紹寫一大段,超過四五行,一個項目通常兩行就能描述清楚它的定位和大概的場景了,若是寫的特別多,說明這個項目也許候選人並不夠熟悉,沒法簡潔的描述出來。
若是項目背後的業務比較敏感的話,也能夠從技術的角度來形容這個項目中你重點參與的角色和內容,以下圖:
還有不少其餘的失誤,本文先寫到這裏,後面根據你們的評論,再適當的擇選補充。
第 1 位講師,是在字節飛書多維表格團隊負責架構工做的 - Zevo,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 14 年加入奇虎,在 360 搜索小說團隊,做爲小說搜索頻道的前端開發主要負責人;16 年跟隨團隊出來創業,擔任前端 Leader;19 年加入字節跳動,目前在飛書多維表格團隊作架構相關工做,負責過飛書 Sheet 表格、Bitable 多維表格重要功能、架構的設計與研發。
本次分享主要是站在字節面試官的角度分析,面試官但願候選人具有怎樣的素質,表現出怎樣的能力,以及爲何須要或看重這些能力。結合簡歷、面試題、面試過程等幾個角度依次探討一下,輸出一些面試官的見解及感覺,並分享一些實用的技巧,幫助一些候選人成長。
分享的內容以下: 我的及團隊介紹 面試官但願候選人具有怎麼樣的能力? 如何提高本身的技術能力? 如何寫好一個簡歷? 真題分析三道,面試官究竟會查考什麼? 面試的一些技巧
第 2 位講師,是我的業績超過百萬的資深前端獵頭顧問 - 卡卡,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從事獵頭 3 年多,現任職於浙江互聯網領域 top1 獵頭公司,全盤負責大前端領域的人才推薦。已推薦1200+ 候選人,並實現我的業績超百萬。
目前主要專一於杭州、上海市場,帶領團隊一塊兒主攻大前端領域。提供簡歷修改、崗位匹配、面試輔導、面試反饋跟進、薪酬談判、職業生涯規劃分析等全方位的服務,助力候選人在合適的崗位上拿到更加滿意的offer。
此次分享的內容主要探討: 1.一位優秀的獵頭究竟能夠幫候選人實現怎樣的職業切換 2.如何判斷本身是否須要找獵頭,以及找怎樣的獵頭 3.如何判斷獵頭的靠譜程度和匹配程度,選很差有什麼風險 4.如何在與獵頭溝通中準確的表達本身的職業訴求 5.前端候選人在跳槽時常遇到的盲區和坑
第 3 名講師,是盒馬盒爆小分隊前端團隊負責人 - 宗羽,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已在阿里工做 7 年,先後經歷過 B2B、螞蟻、盒馬等 BU,是阿里 Node.js 技術的推進者,也是 Egg.js 的核心成員,目前專一於新零售場景下的體驗解決方案,但願經過優秀的產品爲零售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創造極致的商業效率和用戶體驗,目前帶 35 人團隊,今年再招 30 人。
此次分享的內容,是基於一道開放式的面試題,不一樣的人實現的程度會有什麼區別,面試官又是如何根據實現的程度,來看出候選人技術水平的深淺,而且會依據這道面試題,給到候選人更有參考性的跳槽需準備的內容、筆試的解題思路以及技術學習的方向。
講師的技術棧:
講師所在團隊的商業化產品 & 開源做品:
第 4 名講師,是字節跳動幸福裏團隊大史,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是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本科學歷,自學編程,28歲入行前端,3年時間經歷2家外包公司工做後進入字節跳動幸福裏前端團隊,現任資深前端工程師兼面試官,管理 3~5 人團隊。
華爲雲社區2018年度特別貢獻獎得到者,知乎【華爲宅基地】官方號特邀專欄做者,西安交通大學航天學院外聘軟件技術專家,在各大技術社區發表前端博文百餘篇。目前主要負責幸福裏前端團隊多個產品業務推動和工程化基礎建設落地工做。
本次分享的主要內容是講師在職業生涯中面對關鍵選擇時的底層邏輯,壓箱底的高效學習方法(記憶法,思惟導圖,快速閱讀,月讀等各類技巧)習慣養成方法和學習資料推薦,從被面試者的角度談談如何結構化備戰大廠面試(心態建設、注意事項、基本策略、執行計劃等等)
第 5 名講師,是阿里雲高可用架構團隊的前端負責人 - 雪卒,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已在阿里工做 7 年,是阿里最先一批在前端工程化以及業務生產環境深度實踐 Node.js 的技術專家,同時也是 Egg.js 生態的核心貢獻者,面試超過 200+ 候選人,管理 10+ 的純研發型團隊。
目前主要負責核心高可用產品的研發,如提供了高可用架構基礎設施,應對整個雙 11 洪峯流量,包括全鏈路壓測、容量規劃、准入控制、限流降級、流量調度等,經過攻防演練、環境隔離、業務對帳等常態穩定性保障技術,提早暴露風險,低成本發現系統隱患,經過同城雙活、異地多活、單元化體系建設,支撐阿里巴巴電商鏈路的分鐘級故障切換,保證業務穩定運行。
此次的分享內容是,做爲資深面試官,是如何考察前端候選人的 Node.js 能力的,對於一個工做超過 3 年的前端,要不要掌握 Node.js,以及要掌握到什麼程度,在編程模型/範式、系統性思考、工程能力方面,分別掌握到什麼樣的深度,會更受到大廠面試官的青睞,同時也會跟你們分享一些從小白開始學習 Node.js 以及在工做中實踐 Node.js 的思路和方法。
講師已在阿里工做 7 年,先後經歷過 B2B、螞蟻、盒馬等 BU,是阿里 Node.js 技術的推進者,也是 Egg.js 的核心成員,目前專一於新零售場景下的體驗解決方案,但願經過優秀的產品爲零售插上數字化的翅膀,創造極致的商業效率和用戶體驗,目前帶 35 人團隊,今年再招 30 人。
此次分享的內容,是基於一道開放式的面試題,不一樣的人實現的程度會有什麼區別,面試官又是如何根據實現的程度,來看出候選人技術水平的深淺,而且會依據這道面試題,給到候選人更有參考性的跳槽需準備的內容、筆試的解題思路以及技術學習的方向。
第 6 名講師,是釘釘工做臺前端架構負責人 - 單丹,她分享的話題是:
《如何考察校招候選人和談談架構師學習》
做爲資深面試官,講師看到太多高校中的童鞋對於前端行業的好奇和熱情,以及背後對於校招的諸多認知上的誤差。此次分享重點和你們分享,在阿里,對於缺少社會參與和工做經驗的在校候選人,在技術基礎、性格特徵和學習能力等方面,是如何對他們進行考察的。做爲在校生,能夠如何貼着大廠的招聘標準,來作充分的準備。同時考慮到諸多候選人對於前端架構師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但對於架構師的工做內容和能力要求瞭解甚少,講師也會來談談前端童鞋往專家或架構師上走的學習成長之路,對於校招同窗,工做後可能遇到哪些狀況,心態可能發生哪些變化,如何應對等。
第 7 名講師,是螞蟻集團 - Richlab 用戶增加平臺組負責人 - 睿瀾,他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進阿里 4 年,帶團隊 10 人,再招 40+ 人。
做爲資深面試官,講師看到太多童鞋簡歷上的項目亮點泛善可陳,並不只僅是簡歷包裝的方法問題,更是過往多年工做中,未能從業務和項目中鑽研和沉澱出足以打動面試官的內容。
此次分享就從一個公司員工(將來潛在的候選人)的視角,分析,基於團隊、技術和業務的思考,如何一步步在團隊中,作出更多的技術成果、突出更多的亮點,這些背後的工具/系統是從方法論和實踐層面,做爲一個普通童鞋,能夠怎麼樣一步步作起來,從平常工做的積累到跳槽簡歷的撰寫技巧,如何來增長本身簡歷過審以及入職大廠的機率。
第 8 名講師,是字節跳動 Web Infra 團隊成員 - 堂主,他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 07 年開始接觸前端,迄今已有 13 年,面試的候選人超過 400 人,在他多年的面試過程當中,發現不少候選人還沒仔細的想過適合本身的空間是什麼,怎麼判斷對方團隊的坑位和我的發展之間的匹配度,此次分享重點探討這個話題。
第 9 名講師,是 Alibaba.com 前端部門負責人 - 耿霄,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 09 年應屆畢業加入阿里,一直在Alibaba.com 業務,17 年開始負責整個前端部門,支持整個 Alibaba.com 業務。阿里集團的現金牛,業績增速引領集團,國際化團隊,服務全球 20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買家。我的同時做爲視頻化、溝通、展會等業務的技術一號位,屢次 BU 大促技術一號位。
團隊開源做品有 LightProxy(網絡調試代理工具),F2etest(多瀏覽器兼容性測試總體方案),UIRecorder(前端 UI 錄製和自動化迴歸測試工具),AList(阿里巴巴統一列表方案),Formily(阿里巴巴統一表單方案),egg-spark(eggjs流式渲染方案)等。
此次分享的內容主要圍繞國際站的前端面試標準、層級的界定、考察的方向和深度,以及流程的介紹,經過具體的 Case 來讓你們瞭解講師這些年面試的候選人廣泛有什麼背景和特徵(學歷、經驗、穩定性、技術熱情..),沒有經過的童鞋又有什麼共性的問題,在不一樣層級的多輪次的面試中,在技術、項目、業務等多個方面,是如何考察候選人的,看重哪些能力,以及經過什麼標準來看候選人是否合適,同時也會給到候選人更多建議,好比:
1.來本團隊前的幾年工做經驗,要看重什麼,刻意去訓練什麼 2.來本團隊面試前的幾個月,須要準備什麼,夯實什麼 3.來本團隊面試的過程當中,有哪些注意事項 4.前端基礎上,建議你們把時間花在哪些方面,有什麼書籍推薦
第 10 名講師,是螞蟻集團地網與平臺前端團隊負責人 - 偏右,分享的話題是:
講師 2011 年加入支付寶,目前所在團隊是螞蟻體驗技術部(玉伯團隊)下負責支付寶地網和 CTO 線業務的前端團隊,具體負責了:支付寶的腿 - 地網,支付寶的錢袋子 - 金融核心,支付寶的客服系統 - 智能服務,再造一個螞蟻集團的 - 螞蟻鏈,工程師都須要的研發效能/可信原生,金融行業去 IOE 的排頭兵 - 金融雲等核心業務。同時在技術上還承擔整個螞蟻的中後臺前端研發體系建設的任務,研發了 Umi/Bigfish 研發框架、Ant Design/TechUI 組件庫、AntV/L7 地理可視化、qiankun 微前端、ahooks 等。
此次分享的內容主要圍繞螞蟻一面、二面和終面的考察重點,面試的績效和套路,一些 Good/Bad Cases,以及什麼樣的人才特質,技術路線和職業規劃會比較受大廠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