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 大學老師的工資並無很高,爲何你們都擠破頭想進高校?

點擊上方「視學算法」,選擇「星標」
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本文整理自知乎問答,僅用於學術分享,著做權歸做者全部。若有侵權,請聯繫後臺做刪文處理。

觀點一程序員

做者|NYC-2009算法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959319/answer/1232094675微信


莫名其妙的一天就冒出來了接近3000個贊。忽然有點慚愧了。雖然和老婆都在985作副教授,也有不少朋友在不一樣級別的985工做,以前只是隨意看到這個問題以爲有意思簡單一答,後來和一些有意瞭解985教職的知友私聊或者評論的時候,就把一些交流的東西更新了上來。在這裏感謝那些點讚的知友,但願我提供的信息能幫到大家。也但願有意將來去從事教職的人瞭解985和普通高校的有何不一樣。
有些知友總想知道是哪一個學校,這個其實不重要,由於說出來也確實也沒啥可炫耀的,選擇什麼樣的學校都是本身的我的喜愛了,並且沒有一個學校會必定會讓入職的人都滿意,我也同樣。可是既然選擇了,在本身努力獲得的範圍內把這份工做努力作好便可。我也只是把本身瞭解到的一些985學校共性的地方分享給你們以供參考,並非想表達某個學校好仍是某個學校差,更不是在曬舒心或者悠閒(若是真悠閒我本身也不會椎間盤突出),或者是顯示本身學術有多牛。我只是以爲我能作到得事情,不少人通過努力也應該能作到,或者值得嘗試。可是也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搞人身攻擊,真不明白又怎麼觸動某些人脆弱的神經了。特別是一些學生黨抨擊我讓學生跑腿蓋章報帳。這個事情就有意思了,先不說這是國內財務制度和行政制度的問題(我在美國讀博歷來沒有這事),我本人給每一個碩士除了學校獎學金和導師津貼外還額外每學年補發2000的津貼做爲勞務費,學生最終每個月全部的獎學金和津貼到手依據學習成績評定的獎學金等級大體是1000到1400一個月。也算是對學生額外從事一些和本身科研實驗不直接相關替我分擔一些學校瑣事的的勞務費,平均每一個人也就是一年替我跑兩三次而已,更況且大部分報帳蓋章的內容都是學生作實驗的發票,津貼發放的票據以及申報項目課題的申請書,也不算是和學生徹底無關。客觀說,我認爲這對學生絕對算不上一種壓迫。至於有人說爲何不招收科研助理,學生難道不能作嗎?更況且他們額外的補助自己就是以科研助理勞務費的形式發放到的。若是不是出於對學生的鼓勵,隨便找個本科生或者鐘點工一次報帳蓋章給100RMB個人開支更小並且還搶着來(一年也就20來次不到30次而已)。若是有大學教師嫌棄一年給一個一個學生額外多每一年增長2000太少是一種對學生的壓榨,等大家本身某天申請項目,看看一個國家自科青年基金中你敢設置多少預算當勞務費給學生髮,就知道每人2k一年2W是個啥概念了。因此那些總喜歡站在導師對立面上在導師和學生之間挑起矛盾的憤青學生黨們都仍是洗洗睡吧。清者自清,若是真的那麼在乎作瑣事,以爲所作的任何一件事情都須要有必定的報酬做爲本身勞務的體現的話,我以爲將來鐘點工臨時工短時間兼職之類的日結工資的工做更適合大家,按月按年支付薪水實在是體現不了大家勞動的價值。
如下爲原回答
謝邀,躺在牀上答一波,最近椎間盤突出犯了,須要在家休息。和老婆都是某985高校專業技術7級崗(副高最底層)副教授,在同一個科研團隊,基本等於全天24小時在一塊兒。
2019年度國家我的所得稅的系統裏面的稅前是270k過一點(老婆是230k的樣子,年末津貼比我少)。可是咱們只是985高校裏面中下層的7級崗,比國內博士剛入職的八、9級中級職稱(講師,助理研究員)稍微好點。正高(教授,研究員)4級崗起,通常都是博導處於中上層。高層天然是三級崗以上並且大部分都是有國家級頭銜的(四青,長江,傑青,院士),稅前年均都是70W-150W的水平,並且院士免繳我的所得稅(親眼所見,年終津貼每一個人都要簽字,順便把別人喵一遍)。但依據咱們瞭解的狀況,我和老婆這個收入在985就專業技術崗是屬於偏低水平(與C9比)。在我校,咱們收入也屬於中下水平,剛過平均線。與社會上高收入比,特別是和知乎上號稱人人年薪百萬更是有差距。可是總體來講,儘管目前學校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讓我滿意,特別是個別地方事實上對我我的利益形成的損失也很多(但不至因而武大的3+3事件,那個就無恥了),總體而言,我以爲用一種比較開放的心態來看985學校的優勢,去認真的培養學生,其中獲得的成就感也比經濟利益讓人更知足。
在985高校作教師(非行政)最大的優勢是自由輕鬆。我椎間盤突出在家挺屍幾天都沒人管(去年有次一週,兩年前骨裂2月)。只要不耽誤給學生上課不形成教學事故就行。可是代課極少,在過去的近5年中,我和愛人剛來的前兩年沒課上,這個對咱們招收研究生很不利(本科生不知道你),通過咱們挖空心思的努力(去外院代課,想辦法開新課),目前我本人整年滿打滿算72節課(32學時本科生專業課2門,4學時碩士生專題課和4學時博士生專題課),我整年老婆本科代課40學時(24課堂授課+16實驗學時),外加研究生8學時專題課。目前學校是每節課40分鐘,每兩節課一次課。這樣算下來,我本人整年平均一週都上不了一次課,教學任務量極少。並且據我瞭解,非公共基礎課任教的教師課少,是大部分985院校的共性,除了個別新專業由於師資不夠,大部分985院校的老牌專業中的專業課事實上都很少。
我本身作研究生導師5年手下差很少有10個博碩研究生(老婆沒有博導頭銜,只有5個碩士,咱們兩個加起來15個)。這樣一來,各類學校的雜事好比報帳,處處蓋章辦手續之類的,都不用本身操心了,固然咱們每一年都是給學生有額外2000RMB的津貼的,這一點上絕對算不上壓榨學生,更況且平均每人一年也就2-3次而已,想在這方面當槓精的就洗洗睡了吧。
實驗進展方面,入職兩年後自從高年級研究生開始帶着新生走,咱們也就再也不須要反覆上手親自作實驗了。每週開一次組會,和每一個學生單獨談談了解研究進展,有必要的重要實驗親自上手操做便可。剩下的時間,寫論文或者項目申請書按照本身節奏來。託我和愛人在國外拿到博士學位所接受的英語語言訓練的優點,寫英語論文對咱們來講歷來都不是啥問題。最快的狀況下,把數據提供給我,我兩天能夠拿出一個初稿來,花點錢找個語言潤色編輯修改語法錯誤(本身不肯意仔細修,由於花時間精力太多),就能夠投稿了。因此在這樣的效率下,總體而言這份工做沒有給咱們形成多大的壓力,其他空閒時間愛幹啥幹啥,還不用發愁失業。心情很差,身體不舒服,說不去辦公室也沒人管。學院也用釘釘打卡,可是一週任什麼時候間點打兩次便可,沒有任什麼時候間限制。將來3級以上高級職稱的博導在60歲還能延退至少5年,以目前來看,等於白拿5年工資(由於62歲後再也不招生,就等着退休便可)。
以上待遇在非985院校,基本都不存在。非985院校的教師以上課爲主。我所瞭解到的教師一年基本教學工做量大部分是300節課起,基本等於每週都要上課,與之對應的備課,考試,閱卷,試題分析等瑣碎的事情所有迎面而來。這種巨大差別是因爲教育部對985院校師生比有明確要求(通常是1比10到20,涉及學科評估打分)。同時985有自主人事權能夠隨意制定進人計劃以及職稱評定自主權能夠隨意給引進人才高級職稱(我本人入職就是副高+博導,老婆是副高+碩導)。因此總體而言985教師多而課時少。在咱們學院甚至發生由於課太少不夠分課在教師之間致使過很多矛盾(因此我只能去外院代課)。對我本身而言,若是不是考慮到將來職稱晉升以及部分國家級頭銜(如長江學者)申請條件都有教學要求,同時教育部這兩年要求「以本爲本」,所以大部分985學校開始要求事業編的正副高級職稱人員年度至少有32學時授課工做量或獨立講授一門本科課程(年薪制人員通常第一個聘期考覈前不要求),理論上我能夠徹底不代課只作科研便可。此外,大部分985院校代課有額外的課時費(由於教育部給的經費充足),而且不須要減掉基本教學工做量。咱們是基本課時費80-100RMB/每學時,雙語或者英文專業課200RMB/學時,年度授課300學時就意味着年末來了至少3W津貼。與之相應,在非985通常都會有基本教學工做量要求,好比年度100學時基本量,超出100學時部分才發課時費。個別過度學校(主要是雙非院校,211通常不會)會由於教師年度基本課時不夠而按照差值倒扣津貼,甚至雙非中部分一本院校存在隔年甚至間隔數年才能支付教師課時費(由於財政撥款不足)。這種體系下,致使不少新入職的年輕人即使是副高職稱在雙非和部分窮省的211也是月收入4k不到。
在科研方面,非985就算聘爲碩士導師或博士導師也沒有多少研究生可招。畢竟教育部給非985院校分配的碩士招生名額有限。好比今年由於新冠病毒疫情研究生擴招,咱們學校的專業碩士招生名額被教育部增長了接近50%,驚的咱們下巴都掉下來了,最終今年研究生複試甚至到了只有進入複試就能錄取的程度。而大部分非985院校拿到的擴招名額極爲有限,畢竟今年全國碩士研究生的平均擴招水平也就是20%的比例。咱們能增長50%,那就意味着至少4個碩士招生規模和咱們相似的學校只能擴招10%。而考慮到985原有的龐大致量,意味着更多的211和雙非可能擴招連10%都不到。這樣一來,在非985院校就算評爲研究生導師甚至一入職就聘爲研究生導師通常也很難招收到學生,凡事須要親力親爲,更別提研究生自己的素質以及學科實驗平臺也和985不在一個水平線。想作點科研難度極大,進而致使沒成果也沒法申請到課題,沒有課題也沒法作科研,從而難以晉升職稱也沒法招收學生的一個惡性循環中。研究生數量緊缺的現象在部分高水平科研院所也大量存在,部分院所的導師甚至是2年甚至3年纔能有一個名額,這在985是不可思議的。教育部給985院校的平均指標水平差很少是每位博士生導師接近1名博士,每位碩士生導師2名碩士的水平。各個學校如何分配指標上有差異,但在985院校,研究生指標數量仍是比較充足的。
在職稱晉升這一點上,985大學也極有優點。非985的絕大部分院校(包括非教育部直屬的部分211院校)沒有專業技術職稱自主評定權限,常常會發生給年輕人或者高層次引進人才一個「校聘」副教授或者教授的奇葩頭銜,說白了就是給你校內的待遇可是無編制。原來在編的人不退休你永遠別想晉升,而從各省的人事廳拿到多餘的編制名額能夠說比登天都難,因此致使年輕人發展空間極爲有限,徹底是熬資歷。在這點上,985的自主權遠超非985,雖然個別985存在壓價行爲,好比故意給你個副高不給正高。或者先以青年特聘研究員(等於校聘正高)入職5年,考覈經過再壓低待遇變成事業編副高,甚至是事業編中級職稱(部分C9這麼幹,但不影響博碩招生,並且能夠給年薪制),但985畢竟給的是實打實的職稱並且薪資有保障,而不是所謂的「校聘」這種忽悠人的玩意,同時保證你研究生招生,科研不受到影響。
一部分知友談到了高校目前進行的事業編改革的問題,認爲將來高校不會再有永久性的事業編。這個問題在知乎上不少知友專門開過帖子。我就985單獨說一點,985之因此特殊,就在於這個目錄中的高校一概是屬於中管高校,體如今管理歸口單位爲教育部(不是省教育廳,或者科研院所歸口的科學院等)。財政來源是財政部,校級領導人事任命權在中組部。涉及985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不是省,或者部就能決定的。至少截止如今,我所知道的包括清華在內的C9和咱們這種話末流985依然經過事業編在直接聘任高層次引進人才。而中間層次人才,和普通教師,都須要經過聘期考覈才能轉變爲事業編,而且能夠自我選擇是否依然採用聘期制(年薪制,總體收入稍高)。而在非985高校,編制名額自己受限於各省的人事廳,沒法隨意擴編,因此這幾年改革之風愈演愈烈。但這股改編制之風目的,不是要砸碎鐵飯碗,而是給予非985院校必定程度的人事自主權來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校聘教授就是這個改革制度下的產物),可是考慮到高校多崗位並行的特殊性(專業技術崗,行政崗,工勤崗,以及甚至985院校都不能本身評定的部分特定崗位系列如出版社編輯,圖書館員檔案館員等等),高校事業編的改革還有很遠的路要走,短時間內不會有明顯的變化,985院校更是如此。
儘管各個學校都很看重國家級人才頭銜(涉及學科排名),但在非985院校拿到國家級人才頭銜的難度,也和在985也不是一個數量級(985內部都是差別巨大)。就算個別非985院校給國家級頭銜擁有者的待遇確實比985高,可是你也要在那個平臺下夠得着才行。
說工資吧,可能和程序員之類高收入行業比,985院校確實不高,特別是非年薪制的事業編羣體(好比我和我愛人)。我本人固定工資和年末津貼是6比4的關係。6是永遠有,4就是看業績了(課時費,論文獎勵,項目獎勵,橫向課題勞務費,帽子頭銜津貼等等),上不封頂。但以目前來看,將來實現數倍甚至十倍的增加並不難。
在985工做沒有中年危機,最多在5年一次考覈完成(只是一次,不是每5年一次)後不求上進不升職稱一切保持現狀算了。有點國外助理教授拿到終身教授那麼點意思,固然容易了不少。同時事業編也有事業編的好處,好比我入職5年,每個月工資已經漲過3次,比最先剛入職上漲接近80%,同時享受住房補貼等額外的福利一年能發個2W的樣子,並且仍是按照人頭算(我老婆也有)但不在收入稅務系統裏顯示。但年薪制就是5年不變,其實也沒有比事業編高太多。此外,不得不說。985的教授在外被尊敬的程度不是純依據收入來衡量的,對咱們這些30多歲的人,有的時候甚至會有點受寵若驚的感受。一口一個「教授」真的仍是很不適應的。相對而言,我更喜歡「老師」這個稱呼。
客觀說,要入職985的基本條件是博士,通常比較看重海外博士或者是具備海外博士後經歷。對任何人來講,從本科讀到博士再加上幾年博士後確實不輕鬆也是有代價的。我參加的是2003年的高考,其後4年本科,2年碩士(沒拿到學位。退學出國直接讀博),5年博士,29歲在美國博士畢業後在原實驗室作了不到一年博後把博士時期一些剩餘工做收尾作完,30歲回國入職。人說12年寒窗苦讀就爲高考,而我本身是高考完還繼續了12年還基本沒休息(沒有小學畢業,中考,高考完的無憂無慮假期了),椎間盤突出就是在美國落下的(可是也應該和以前在國內長期久坐缺少運動致使的腰肌勞損有關)。因此個別知友和我詢問搞學術和出國讀博士這條路。說實話,這條路是孤獨寂寞同時須要極大的忍耐力和對科研自己的興趣,海外留學生羣體的心理情況,不見的比如今國內所謂的「社畜」強太多。不少發生在美國的慘劇,好比以前北大畢業生再舊金山金門大橋跳下去的事件其實並很多,只是消息不多傳到國內。我本身好幾回回國的時候,別的同窗都是卿卿我我成雙入對,月薪上萬,而我本身形單影隻除了每個月2000美圓的獎學金吃喝拉撒用完也攢不下來什麼,不少時候買車之類的仍是須要向父母要錢外加貸款(我家境尚可,父母在這方面也從卡我)。
後來的老婆從德國比我早一年博士畢業,來美國陪我一年(博士最後半年和博後時期)後來一塊兒回國入職。在美國那麼幾年中,人生有苦有樂但大部分是苦,冷暖自知,但這個過程也絕對不是像某些人說的僅僅是幸運。在美國的時候,我每週在實驗室的平均工做時間是至少80小時(週一到週五天天早上9點到晚上10點到12點不等,週六周天中午12點到晚上10點),最多有次連續工做兩天接近40小時纔去睡覺(美國的實驗室只要人願意,全部設備開放能夠24小時不停歇的作實驗)。在美國的幾年中,除了回國和個別幾回請假自駕看前女朋友(非如今的老婆),那麼多年也基本上也沒有離開或學校逛逛。固然,我工做作實驗是自願的,老闆歷來不push我,我老闆是那種nice過頭,反而能被我push的人,我曾經實驗不順的時候,逼過老闆替我作實驗。即使如此,有段時間實驗也很不順利,一年沒啥進展,還找不到緣由,自我感受都快抑鬱了。還好後來調整好堅持到最後,也多虧一個比較nice的老闆從不給我壓力。
能入職985,主要仍是得益於在美國的積累,有些知友提到關於這幾年985教職難找的問題。客觀來講。我我的感受相對於5年前,沒有成倍的升高,並且大部分985包括我如今的學校對於海外留學人才始終仍是一種歡迎的態度,至少不會像普通師資同樣設置嚴格的進人計劃按需進人,能夠依據你的學術水平一事一議(前提是學科方向相符)。
我本人5年前的這回時候是3篇中科院2區Top+3篇2區非Top(均爲一做,沒有任何水刊,爲學科領域的經典老牌期刊)入職,老婆是2篇中科院一區Top(僅次於CNS級別的非NC權威期刊,其中一篇是排序第二共一做)。今年我美國一個師弟是一篇一做NC加四篇2區非Top(無水刊),入職上海交大的青年特聘研究員(博導,5年聘期,年薪制)。所以我我的感受至少在咱們學科領域內,沒有不少知友提到的非CNS就不行。客觀而言,咱們在國外的科研條件不算差,工做也是至關努力,5年的總體工做量至關於國內3-5個博士(平均水平)。若是非要必需要CNS,那我只能說給以咱們現有的年齡段和這個年齡段的努力是達不到,國內的985院校在招人的時候對年齡同樣看重,畢竟30歲的人培養個5-10年在40歲的年齡段內拿的「四青」也不是沒可能。可是如過你過了40才準備回國找教職,那麼要求CNS也沒有多過度,畢竟長江傑青的年齡上限是45歲,不拿點硬貨拿什麼去評?而這些國家級的頭銜給學科評估帶來的加分纔是985所看重的,雙一流的基本指標不就是這些嗎?
在30歲-35這個點上以副高或者青年特聘研究員(C9的制度,至關於校聘正高但對應年薪制,聘期內非事業編)在985開始工做,還要抓緊前5年經過聘期考覈才能完全轉爲永久事業編崗位(不少學校也能夠繼續給你無編制繼續年薪制聘用,但大部分都會選擇轉爲穩定事業編,部分容許保留年薪制)。在第一個聘期完成基本考覈指標以前,這段時間其實並不輕鬆。具體指標各個學校有差異。但除C9外的985,大部分對於以副高入職的人員都要求至少獲批一個自科面上項目(5年拿2個難度比較大,由於自科存在前一年獲批須要隔年才能申請的制度,因此理論上5年獲批2個就意味着申請人只能申請3次,至關於67%的中標率),外加一些省部級課題,同時每一年一篇中科院2區SCI,個別985學校(好比我所在的學校)容許延期一年考覈或者考覈不合格者酌情下降級別續聘(正高轉副高)。
C9的聘期考覈難度高一些,執行相對嚴格。但對應的起始待遇會好不少,我美國學弟在上交是青年特聘研究員+博導,200萬啓動經費和其餘福利(但不解決配偶工做,他老婆彷佛也不肯意回),另外一個和我同樣年紀的朋友2018年在清華是助理教授,博導,800萬科研啓動經費外加解決配偶無編制無固按期的校內聘用(年薪30W但可能隨時解聘)。但清華考覈要求CNS級別,嚴格執行非升即走。這在我等末流985是不可思議的。總體而言,985入職,起始待遇與你已有我的能力(主要就是博士博後階段的論文水平)和最終考覈要求是明顯的線形關係。待遇越好,就意味着入職前的博士搏後階段和入職後的第一個聘期越幸苦。
可是換個角度,各行各業35歲以前都不會比這個好多少。在985的好處就是你經過了這段日子,就有一個本身的小課題組帶幾個學生,舒心點的日子就能夠開始了。有點上進心的,40歲前給本身努力個國家級頭銜(優青,青年長江,青年拔尖人才),基本上後面的傑青,長江就順風順水了。路會越走越寬,我的的學術聲望和資源也會愈來愈多,呈現出明顯的累積疊加效應,而且在50歲左右達到頂點後保持到退休。而985高校裏讓你日子開始舒心的年齡段(35-45),剛好就是社會上不少高收入職業中年危機的年齡段。而且存在中年危機的行業,大致上很難和985教師同樣具備疊加效應,每每工做更換就意味着從頭開始。
個別知友也提升過學校管理問題,客觀說,985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員的服務意識雖然談不上完美,但仍是遠高於非985的。至少我的感覺是在這裏我不須要刻意去討好誰,課題是從國家申請的,論文是期刊雜誌編輯和審稿人評的,給學生代課是課程組決定的,基本上985高校教師的核心點也就這三大塊。就算不和同事搞好關係或者給領導臉色看,最大的後果可能就是拿不到學院學校考評優秀或者三年一度崗位聘任時打分會低一點,可是對於生活和包括職稱晉升(學校高評會負責,只看學術業績)在內的事業徹底沒有實質性的影響。這一點上,越是好的學校好比C9,行政人員服務意識越強。清華最誇張,能夠達到院長動用私人關係給你解決戶籍轉移的難題。其實想一想也對,畢竟科研作的太好的人總有那麼一絲清高和脾氣的,可是越是高水平的學校卻越須要這些人。
和社會上其餘996的行業比,我工做5年,除非早上送小孩去幼兒園(學校附屬,基本免費)或着8點有課,不要說996,大部分狀況下9點以前起牀都很少(在美國養成的中午不休息繼續工做的習慣)。由於確實沒有必要。在我強行要求研究生8點半打卡前,常常研究生9點也都沒有來。以前骨裂在家躺兩月,給院長交個假條一分錢工資也沒少過。在這裏,只要你還活着,沒有辭職,經過學校年度基本崗位考覈(99%的人都能經過)就不會有人扣你的工資。更別說還有兩個寒暑假白髮工資。至關於事實上一年實際工做9個月(學校行政人員不是),以這個總體水平看,從收入的穩定增加性,社會地位的遞加,勞累程度隨年齡遞減,外加考覈經過的變成相似國外的終身教授鐵飯碗,並且還被鼓勵搞副業(國家的雙創政策),客觀說985高校的教職是爲數很少在收入,年齡,工做負擔,社會地位和我的成就上造成完美平衡的工做,難道不該該擠破頭嗎?
後記—-
最後編輯一次答案,不知不覺字數都超過8千了。主要仍是想幫助那些有意去985任教的人,也不知道最初提問的人是啥想法,可是大部分的知友仍是承認個人觀點的。至於指責我三觀不正,精緻利己,壓榨學生,工做悠閒想養老到死的,實在不明白他們的邏輯是什麼。若是這個回答你沒有幫助,看完關閉便可。看完後非要把我全部回答掃一遍再來拿一些臆想指責我,這就無聊了。人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此言不虛。

觀點二app

做者|扁舟子學習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959319/answer/1122582311spa


一票答主,可能只有我一個本人就是985教師的。
最關鍵: "大學老師收入低"—這是個騙局!我只是7級崗,月薪1.8萬稅前。加上年末績效和公積金,一年總數25萬都不止。若是3級崗不得40萬往上?這只是固定工資,不包括額外獎金,也不區分專業。今年由於疫情,從1月10號左右宅到如今快3個月了。每週備一天課,上半天網課便可領到。
若是你作橫向項目,是能夠合理提取績效的。說白了就是利用單位的資源,包括實驗條件,人力,辦公場所,平臺品牌等等,幹你本身的活。在985,接到項目容易許多,並且能夠放手交給學生去幹。若是在二本,接活困可貴多,並且主要得靠本身幹,學生只能跑跑腿,不能幫你解決技術問題。
有回答說實際工做時間長壓力大的。這是一個我的選擇的問題。
你選擇自由的工做方式,工做內容自主安排,就得承受失敗的風險和心理壓力,和相對偏低的底薪。可是你能換來身心的自由和成功的愉悅。高校教師就是此類。或者自主創業也是。
你選擇工做內容被動聽別人安排,壓力就小,可是不自由,並且很難靠拼搏一下改變我的命運。公司打工就是此類。
年輕女叫獸的一個理論我不太贊同:「高校能夠躲清靜,躲社交」
事實上,事業單位是人際關係最複雜的地方,水很深。對知識分子來講,這是個很大的缺點。單位派系林立,領導互有矛盾。每一個人都得學習如何在夾縫中生存成長,其實很累。
另外,應酬和交往根本甩不開。學術人脈圈子,須要你一點一滴慢慢培植經營(如今好點,人際關係慢慢轉到網上了)。就問你報大項目,報獎,需不須要跑關係?拉橫向項目,需不須要有路子?心無旁騖的書齋生活只能去夢中找尋。本質緣由,是大學教授近於老闆的角色,什麼都得靠本身去爭取。
對比一下,體制外的私企外企,人際關係則簡單得多,評價和資源分配也公平得多。假如你是理工科技術宅,你徹底能夠悶頭搞你的技術,人際交往方面徹底不操心。應酬、跑業務自有老闆、經理、市場部的人去頂。
我估計女叫獸誤覺得公司人際關係更復雜的緣由是她沒在公司幹過,缺少橫向比較。覺得知識分子扎堆的地方會更純潔,這也算正常推理吧。
我也說一個個性體驗:
20年前我曾經以碩士學歷在外企私企工做過好多年。對於習慣了學生時代生活節奏的我來講,「天天定點上下班」是人生最痛苦的事。高校最大的優勢確定在於不用坐班,這一點我認爲金不換,錢再少也值。

觀點三.net

做者|貂絲女嬸教授or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959319/answer/1125239123blog


我是985老師,我來答這個題。我是這兩年經過非升即走從講師爬上來的副教授,去年稅前27萬。確實很累。
咱們和從前那些老副教授不同,新人新辦法老人老辦法。他們基本能夠上夠了課熬夠了年頭就副教授了,直接帶編制。但咱們得千軍萬馬殺進來再各類瘋狂輸出搶一個副教授職位,要否則就要被趕走了。非升即走不是鬧着玩的。並且前幾年編制還對崗不對人,得升上了副教授的第二個聘期纔有真正的編制。從講師爬副教授這個過程簡直是一言難盡說不出的辛酸。
可是在985當老師有個好處,上課沒那麼多,時間比較自由。作本身的研究挺好玩的。前幾年講師沒有研究生帶,上了副教授就能夠帶了,指導他們作點課題,給他們推薦好工做,仍是頗有成就感的。我是專門推公式的沒有橫向課題,可是這三四年縱向課題也有百萬了,養學生沒問題,只是不能揣本身腰包。
最重要的,我在從前的回答裏也說了,我有社交恐懼症,當老師是最好的選擇,不上課時候能夠永遠不和人說話,太美妙了。跟這個相比,錢少點算啥呀。

觀點四排序

做者|Quan Cheng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959319/answer/1125569361


以復旦大學爲例。我對復旦比較熟悉。
復旦大學行政崗工做不累,收入不低,工做五年後20w上下穩穩的。復旦校領導打底100w往上走。
關鍵還不在於工資。
你家孩子,能夠從復旦附屬幼兒園開始,一路附屬小學、附屬中學、大學本部。
你的下一代起跑線比其餘人領先了一個頭部985。
請問你還須要買學區房嗎?這麼一個頂級的學區在上海1000萬能買獲得?
若是是個女生的話,復旦大學教職工是相親市場上的頂配,高智商、穩定中產收入、工做閒適寒暑兩假、頂級教育資源加持。
985老師,甚至於有可能作教授,他們的社會地位還須要我多說麼?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重視教育重視知識的,985老師做爲金字塔頂端的知識分子,那社會地位是至關至關高了。
我認識復旦的一位政治經濟學教授,在多家公司擔任獨立董事,公開數據就有每一年固定的兩百多萬收入,剛在尚海酈景買了一套別墅。還認識復旦一位處長兼副教授,在我家邊上的上海綠城一口氣買了兩套房。
知識分子想賺錢有的是方法。
具體到老師,我是上外畢業的,咱們的專業課老師固定收入一萬塊錢出頭,每週只須要上兩節大課,其他時間自由安排。各類外快真的特別好賺錢,BBA是學院老師的標配,那仍是十年前了,業內據說有個北二外的女老師光靠外快,三十歲出頭,在北京置辦了五套房產。
至於輔導員,那真的不清楚了,但也沒見誰缺錢的。個人大學室友在江西中醫藥大學當輔導員,一個三流學校,算上獎金到手也差很少10萬元了,和他上一份工做中信銀行相比相差無幾,但工做量真的是天壤之別。

觀點五

做者|立黨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81959319/answer/1205826991


一、鐵飯碗——不用擔憂一場經濟危機就被layoff;
二、一工做即成爲終身CTO直到退休,真正爲本身打工——不用擔憂被底層manager指揮着寫垃圾代碼;
三、自由,想996就996,想睡大覺就睡大覺,想熬夜就熬夜,想划水就划水——不用跟着上面的OKR亦步亦趨,看人臉色和辦公室政治行事;
四、在國內有機會遇上一波國內一二線城市少見的「5000一平米、總共300平米的大townhouse、永久產權、免物業費」這種買房大酬賓——不用忍辱負重租一生房;
五、旅遊機會多,社交普遍,只要經費充裕,能夠逛遍地球上全部旅遊城市,吃當地比較高檔的酒店自助餐——不用天天面對同一堆渣渣們的臭臉;
六、若是你真的相信你本身的工做成果具備商業價值,那麼企業給你大筆funding是不用愁的,你同時能夠拿很大一筆兼職的錢——不用天天把閒暇時間用來研究「買哪一個基金、買哪一個股票」;
七、若是你在一個很是好的學校,你的每一個學生都是你將來的優秀人脈。想象一下,你50歲的時候,你已經教出了2個CEO、5個助理教授、8個VP、20個director、100多個行業一線精英,校慶時候他們都來看你,坐一桌子吃飯吃大螃蟹、大龍蝦的時候都敬着你讓你先吃,誇你當年多麼多麼好,幫了他們多麼大的忙——這種感受是大部分在工業界的人一生都體會不到的。

本文僅作學術分享,若有侵權,請聯繫刪文。

本文分享自微信公衆號 - 視學算法(visualAlgorithm)。
若有侵權,請聯繫 support@oschina.cn 刪除。
本文參與「OSC源創計劃」,歡迎正在閱讀的你也加入,一塊兒分享。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