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地址是每張網卡的惟一標識符,也叫物理地址、硬件地址或鏈路地址,由網絡設備製造商生產時燒在網卡的ROM中,能夠修改。如今的Mac地址通常都採用6字節48bit(還有2字節16bit的Mac地址,多在局域網中使用),前3字節由各個企業向IEEE的RA機構購買,後3個字節由企業本身決定。
IEEE規定地址字段的第一字節的最低位爲I/G比特,I/G表示Individual/Group。當I/G比特爲0時,地址字段表示一個單播地址。當I/G比特爲1的時候表示組地址,用來表示多播。所以,IEEE只分配地址字段的前3各字節中的23bit,當I/G比特分別爲0和1時,一個地址塊能夠分別生成2^24個單個站地址和組播地址。可是IEEE制訂的二進制EUI-48地址就有兩種不一樣的記法(假設第一個字節爲10000000):
802.5和802.6採用的標準,這種記法將最高位寫在最左邊,則I/G位爲1。
802.3和802.4採用的標準。這種記法將每個字節的高比特位寫在最右邊,I/G位爲0
考慮到並非全部的廠商都願意購買機構惟一標誌符,所以,IEEE將地址字段的第一字節的最低第2位規定成爲G/L比特(Global/Local),G表示這個地址爲全球管理,字段值爲1,L表示爲本地管理,這時用戶能夠任意分配網絡上的地址。
可是應當指出的是,以太網幾乎不使用G/L比特。
Linux下的修改Mac:
/sbin/ifconfig eth0 down #關閉網卡
/sbin/ifconfig eth0 hw ether 00 AA BB CC DD EE #設置Mac 2c:d2:3g:03:ab:0b
/sbin/ifconfig eth0 up #啓動網卡,重啓後並無修改爲功
參考
《計算機網絡》 6edition 謝希仁
http://blog.csdn.net/starshift/article/details/1613398
http://yanlong130.blog.163.com/blog/static/3754584320079141404794/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