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原子基金基金會主席堵俊平:開源的本質是「人與人基於代碼的聯結」

國內的開源社區目前發展勢頭很好,但同時也面臨着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 開放原子基金基金會主席,堵俊平segmentfault


2020 中國開源年會 (COSCon'20) 將於 10月24-25日由開源社舉辦,SegmentFault 思否社區爲本次大會的戰略合做媒體,並將進行獨家的線上直播。框架

本次年會將採起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長沙五城聯動,11 個分會場,線上線下同時進行。工具


爲了讓你們進一步瞭解開源、瞭解本次 COSCon'20,SegmentFault 思否特別採訪了本次大會的嘉賓堵俊平老師。oop

堵俊平老師是開放原子基金基金會 TOC 主席,LF AI 基金會董事,Apache 基金會 Member,Hadoop 等項目的 Committer 以及 YuniKorn、TubeMQ 等項目的導師,也是華爲的高級專家、雲與計算 BG 的開源業務總經理,負責華爲在雲與計算領域總體的開源工做。大數據

如下爲 SegmentFault 思否對堵俊平老師的訪談內容:雲計算


一、網上有不少關於您的資料介紹,您通常傾向於如何介紹本身?spa

一個開源社區的長期貢獻者,這是我最驕傲的身份。設計


二、可否談一下您對開源的理解?您認爲開源的核心和精髓是什麼?blog

開源這個話題很大。對開源的一個一般的誤解就是公佈源代碼,其實開源遠不止如此。資源

首先,代碼公開可得到並非開源的充分條件,業界有個組織叫 OSI 專門來定義開源,一個真正的開源項目除了代碼公開可得到,還須要知足代碼可修改,可分發等要求。

其次,開源界有個基本共識,就是社區遠大於代碼,或者說由人來構成的開源社區遠遠比代碼重要的多。基於代碼,構建一個「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追求創新、有溫度的技術社區,是項目成敗的關鍵。

基於此,我所理解的開源本質是「人與人基於代碼的聯結」。這樣看來,以前 GitHub 被人戲稱爲全球最大的同性社交平臺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三、可否分享一下您對國內開源技術和產品的見解?

首先我認爲開源技術是無國界的,開源代碼從公開的那一刻起就是屬於全世界的共同財富。正由於開源技術的這種利他性,破除了不少創新的壁壘,讓咱們的創新工做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從另外一方面來看,咱們有不少的開源項目缺少原創性,並無明顯的技術或者應用優點,感受是爲了開源而開源。其實開源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有些公司和組織在開源項目和宣傳上偏重數量而非質量,這顯然有必定的誤導性。

固然,相對於幾年以前,國內的開源氛圍和成果已經進步了不少,一是高層的普遍關注和重視,不少企業,好比華爲、騰訊等都創建了公司級的組織機構,並把開源列爲公司級發展戰略,咱們也有了本身的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開源領域的頭部創新公司都踊躍來參與;

二是開源的人才和項目蓬勃發展,我在 7 年前成爲國內第一個 Hadoop 項目的 Committer 的時候,那個時候國內的 Committer 和開源貢獻者能夠說是百裏挑一;到後來經歷了以開源爲主的雲計算(openstack), 大數據(Hadoop, Spark),雲原生(K8s),AI (TensorFlow, PyTorch) 等一波又一波的技術浪潮的洗禮,愈來愈多的貢獻者瞭解並參與到開源的你們庭裏來。

固然,從項目維度上看,咱們也取得了很不錯的進展,從 Kylin 項目開始,咱們已經累積有 20 多個項目捐獻給 Apache 基金會;在 Linux 基金會方面,除了項目捐獻,咱們今年有兩個項目分別是源自騰訊的 TARS, 和源自華爲的 SODA 項目在 Linux 旗下成立了子基金會,發展了不少全球的會員加入到社區貢獻。

AI 是公認的 IT 技術領域皇冠上的明珠,這兩年國內開源的幾個新興的框架型項目,好比 MindSpore,Angel 等,都是有獨到技術特點的優秀項目。有企業大力度的投入資源,也有優秀的人才以及項目積累,國內出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開源項目和產品只是時間問題。


四、您認爲何樣的開源項目算是優質的開源項目?有沒有一些評判標準?

對於優質或者說成功的開源項目,業界其實沒有一個嚴格的標準。有些觀點傾向於結果性指標:好比項目的用戶量(下載量,部署量,引用量等),在業界的技術影響力,產生的商業價值等等;有些傾向於過程性指標:好比社區的健康度(貢獻者數量、分佈以及活躍度)等。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評價一個開源項目當前是否優秀能夠參考的因素。但我更看重的是,項目背後的社區是否能支持項目持續發展。

這些因素包括:社區的信息和討論是否公開、透明,從而營造出一個可信賴的工做氛圍;社區是否鼓勵創新創造,不斷的吸引有想法,有能力,有意願的貢獻者來加入;社區治理機制是否完善,是否充分考慮到開發者、使用者、生態拓展者等各個角色的利益和意願等等。

這些因素決定了一個項目將來發展的潛力,也就是能走多遠。


五、您和您的團隊在開源的總體過程當中,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又是如何解決的?

在企業內部作開源,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解釋清楚開源相關的工做與業務的關係。企業不是慈善團體,作任何決策每每都從自身的商業利益出發。只有解釋清楚了,才能贏得高層的支持以得到相關的資源投入到開源工做。

因爲開源天生具備利他屬性,經過把握好這一點,讓開源項目真正爲用戶和合做夥伴的利益服務,培養信任以及共同的利益,天然也能助力業務上的突破。

在基金會裏作開源,因爲不少公司彼此間有必定的業務衝突,在這種狀況之下如何讓你們能坐下來談合做,而不是各玩各的,是頗有挑戰的。

咱們開放原子 TOC 團隊的共識是以技術的客觀性爲共同的判斷依據,最大程度的發揮技術中立的原則,來構建充分信任和合做的平臺,讓開源項目成爲各家普惠的工具而非獨家壟斷的武器。


六、開源社區應該如何協調與商業宣傳的關係?

首先,開源與商業並非矛盾的關係,咱們近年來看到不少主流的開源許可證,例如 Apache v2 都是商業友好型的 license。這類許可證被設計出來,就是爲了促進商業推廣,從而造就了開源的空前繁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開源與商業有某種意義上的相互配合的關係。

但從另外的角度而言,二者的區別也比較明顯,商業宣傳會着重面向付費客戶,尤爲是頭部客戶,宣傳的口徑和場景也會爲重點客戶而量身訂造;而開源社區的推廣主要是面向最終用戶和開發者,着重覆蓋最普遍人羣,而不大會關心人羣背後的商業屬性。

開源社區做爲一個包容性的羣體,應該容許商業化組織進行技術和產品的宣傳與推廣工做,但要避免商標被侵權和濫用,以及由可能的誇大事實而形成的負面影響。


七、商業公司應該如何擁抱開源?

如上面所說,商業和開源不但不矛盾,並且在不少場景下都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就商業公司而言,想清楚爲何開源以及找到適合本身業務的開源商業模式是首當其衝的問題。找到開源與核心業務的本質聯繫以後,如何作好開源就成爲下一步的問題。

公司能夠基於自身的特性和業務場景,將一些有技術競爭力的優秀項目開源,同時增強項目的運營能力,從而構建起開發者與合做夥伴的繁榮生態。若是開源項目對公司的戰略有重大影響,就更應該組建專業化的開源團隊對項目進行獨立運營與推廣,尤爲對牽涉範圍比較廣,有機會成爲事實標準的潛力型項目而言。

若是業務需求僅僅是用好開源,發揮好公司在開源社區裏用戶的角色便是相當重要的:提供差別化的場景輸入,以及社區解決方案的落地與反饋等,對於開源的項目發展以及實現自身的業務增加每每能達成共贏的結果。


八、在您的觀察中,國內的開源社區發展到了什麼階段?現階段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上面也提到,通過幾年的蓬勃發展,國內的開源社區目前發展勢頭很好,但同時也面臨着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一方面,因爲不少同質化的項目出現,形成了特定場景用戶的分流,比較難造成資源的積聚效應;另一方面,開源項目商業成功的案例在國內還比較少見,開源商業模式在國內的最佳方案須要不斷的探索與實踐。

現階段,咱們但願涌現出來的優秀或者說有潛質的項目經過開放治理和運營等手段,真正團結起最廣大的開發者來加入貢獻與創造;同時,商業公司在開源的商業推廣路徑上作更多的嘗試,幫助開源社區的項目儘快落地推廣,發揮業務價值;最後,咱們也但願開源的組織尤爲是基金會能儘快完善組織級能力,更好的服務和支撐優秀項目社區的各項活動。


做爲長期活躍於開源社區和開發者社區的一名開源佈道師,在本次的開源年會中,堵俊平老師將在 10 月 24 日的主會場中以《終於來了, 開放原子101: 從組織到項目》爲主題進行分享。

屆時堵俊平老師將重點介紹開放原子基金會的技術監督委員會組成以及將起到的做用,並介紹當前已經在孵化階段的各個項目,以及目前基金會所處的發展階段。

如下爲10月24日主會場日程概覽

☟☟☟

*更多主題信息以會議當天內容爲準


報名方式 & 直播連接

對 COSCon'20 內容感興趣的你,能夠經過下方的連接或點擊閱讀原文進行報名,期待你的參與!除了在線上觀看直播外,本次峯會將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長沙五城展開線下聚會,審覈經過後便可免費報名參加~

會議報名連接: https://www.bagevent.com/even...
線上直播連接: https://segmentfault.com/area...

segmentfault 思否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