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promise、promise對象

Promise 是異步編程的一種解決方案,比傳統的解決方案——回調函數和事件——更合理和更強大。它由社區最先提出和實現,ES6 將其寫進了語言標準,統一了用法,原生提供了Promise對象。html

所謂Promise,簡單說就是一個容器,裏面保存着某個將來纔會結束的事件(一般是一個異步操做)的結果。從語法上說,Promise 是一個對象,從它能夠獲取異步操做的消息。Promise 提供統一的 API,各類異步操做均可以用一樣的方法進行處理。node

Promise對象有如下兩個特色。git

(1)對象的狀態不受外界影響。Promise對象表明一個異步操做,有三種狀態:pending(進行中)、fulfilled(已成功)和rejected(已失敗)。只有異步操做的結果,能夠決定當前是哪種狀態,任何其餘操做都沒法改變這個狀態。這也是Promise這個名字的由來,它的英語意思就是「承諾」,表示其餘手段沒法改變。github

(2)一旦狀態改變,就不會再變,任什麼時候候均可以獲得這個結果。Promise對象的狀態改變,只有兩種可能:從pending變爲fulfilled和從pending變爲rejected。只要這兩種狀況發生,狀態就凝固了,不會再變了,會一直保持這個結果,這時就稱爲 resolved(已定型)。若是改變已經發生了,你再對Promise對象添加回調函數,也會當即獲得這個結果。這與事件(Event)徹底不一樣,事件的特色是,若是你錯過了它,再去監聽,是得不到結果的。ajax

注意,爲了行文方便,本章後面的resolved統一隻指fulfilled狀態,不包含rejected狀態。數據庫

有了Promise對象,就能夠將異步操做以同步操做的流程表達出來,避免了層層嵌套的回調函數。此外,Promise對象提供統一的接口,使得控制異步操做更加容易。編程

Promise也有一些缺點。首先,沒法取消Promise,一旦新建它就會當即執行,沒法中途取消。其次,若是不設置回調函數,Promise內部拋出的錯誤,不會反應到外部。第三,當處於pending狀態時,沒法得知目前進展到哪個階段(剛剛開始仍是即將完成)。json

若是某些事件不斷地反覆發生,通常來講,使用 Stream 模式是比部署Promise更好的選擇。api

基本用法數組

ES6 規定,Promise對象是一個構造函數,用來生成Promise實例。

下面代碼創造了一個Promise實例。

 

  const 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if(){resolve(value);}else{reject(error);}});

Promise構造函數接受一個函數做爲參數,該函數的兩個參數分別是resolve和reject。它們是兩個函數,由 JavaScript 引擎提供,不用本身部署。

resolve函數的做用是,將Promise對象的狀態從「未完成」變爲「成功」(即從 pending 變爲 resolved),在異步操做成功時調用,並將異步操做的結果,做爲參數傳遞出去;reject函數的做用是,將Promise對象的狀態從「未完成」變爲「失敗」(即從 pending 變爲 rejected),在異步操做失敗時調用,並將異步操做報出的錯誤,做爲參數傳遞出去。

Promise實例生成之後,能夠用then方法分別指定resolved狀態和rejected狀態的回調函數。

  promise.then(function(value){},function(error){});

then方法能夠接受兩個回調函數做爲參數。第一個回調函數是Promise對象的狀態變爲resolved時調用,第二個回調函數是Promise對象的狀態變爲rejected時調用。其中,第二個函數是可選的,不必定要提供。這兩個函數都接受Promise對象傳出的值做爲參數。

下面是一個Promise對象的簡單例子。

  functiontimeout(ms){returnnewPromise((resolve,reject)=>{setTimeout(resolve,ms,'done');});}timeout(100).then((value)=>{console.log(value);});

上面代碼中,timeout方法返回一個Promise實例,表示一段時間之後纔會發生的結果。過了指定的時間(ms參數)之後,Promise實例的狀態變爲resolved,就會觸發then方法綁定的回調函數。

Promise 新建後就會當即執行。

  let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console.log('Promise');resolve();});promise.then(function(){console.log('resolved.');});console.log('Hi!');

上面代碼中,Promise 新建後當即執行,因此首先輸出的是Promise。而後,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將在當前腳本全部同步任務執行完纔會執行,因此resolved最後輸出。

下面是異步加載圖片的例子。

  functionloadImageAsync(url){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const image=newImage();image.onload=function(){resolve(image);};image.onerror=function(){reject(newError('Could not load image at '+url));};image.src=url;});}

上面代碼中,使用Promise包裝了一個圖片加載的異步操做。若是加載成功,就調用resolve方法,不然就調用reject方法。

下面是一個用Promise對象實現的 Ajax 操做的例子。

  const getJSON=function(url){const 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const handler=function(){if(this.readyState!==4){return;}if(this.status===200){resolve(this.response);}else{reject(newError(this.statusText));}};const         client=newXMLHttpRequest();client.open("GET",url);client.onreadystatechange=handler;client.responseType="json";client.setRequestHeader("Accept","application/json");client.send();});returnpromise;};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console.log('Contents: '+json);},function(error){console.error('出錯了',error);});

上面代碼中,getJSON是對 XMLHttpRequest 對象的封裝,用於發出一個針對 JSON 數據的 HTTP 請求,而且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須要注意的是,在getJSON內部,resolve函數和reject函數調用時,都帶有參數。

若是調用resolve函數和reject函數時帶有參數,那麼它們的參數會被傳遞給回調函數。reject函數的參數一般是Error對象的實例,表示拋出的錯誤;resolve函數的參數除了正常的值之外,還多是另外一個 Promise 實例,好比像下面這樣。

const p1=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const p2=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p1);})

上面代碼中,p1和p2都是 Promise 的實例,可是p2的resolve方法將p1做爲參數,即一個異步操做的結果是返回另外一個異步操做。

注意,這時p1的狀態就會傳遞給p2,也就是說,p1的狀態決定了p2的狀態。若是p1的狀態是pending,那麼p2的回調函數就會等待p1的狀態改變;若是p1的狀態已是resolved或者rejected,那麼p2的回調函數將會馬上執行。

const p1=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setTimeout(()=>reject(newError('fail')),3000)})const p2=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setTimeout(()=>resolve(p1),1000)})p2.then(result=>console.log(result)).catch(error=>console.log(error))

上面代碼中,p1是一個 Promise,3 秒以後變爲rejected。p2的狀態在 1 秒以後改變,resolve方法返回的是p1。因爲p2返回的是另外一個 Promise,致使p2本身的狀態無效了,由p1的狀態決定p2的狀態。因此,後面的then語句都變成針對後者(p1)。又過了 2 秒,p1變爲rejected,致使觸發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

注意,調用resolve或reject並不會終結 Promise 的參數函數的執行。

newPromise((resolve,reject)=>{resolve(1);console.log(2);}).then(r=>{console.log(r);});

上面代碼中,調用resolve(1)之後,後面的console.log(2)仍是會執行,而且會首先打印出來。這是由於當即 resolved 的 Promise 是在本輪事件循環的末尾執行,老是晚於本輪循環的同步任務。

通常來講,調用resolve或reject之後,Promise 的使命就完成了,後繼操做應該放到then方法裏面,而不該該直接寫在resolve或reject的後面。因此,最好在它們前面加上return語句,這樣就不會有意外。

newPromise((resolve,reject)=>{returnresolve(1);console.log(2);})

Promise.prototype.then()

Promise 實例具備then方法,也就是說,then方法是定義在原型對象Promise.prototype上的。它的做用是爲 Promise 實例添加狀態改變時的回調函數。前面說過,then方法的第一個參數是resolved狀態的回調函數,第二個參數(可選)是rejected狀態的回調函數。

then方法返回的是一個新的Promise實例(注意,不是原來那個Promise實例)。所以能夠採用鏈式寫法,即then方法後面再調用另外一個then方法。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json){returnjson.post;}).then(function(post){});

上面的代碼使用then方法,依次指定了兩個回調函數。第一個回調函數完成之後,會將返回結果做爲參數,傳入第二個回調函數。

採用鏈式的then,能夠指定一組按照次序調用的回調函數。這時,前一個回調函數,有可能返回的仍是一個Promise對象(即有異步操做),這時後一個回調函數,就會等待該Promise對象的狀態發生變化,纔會被調用。

getJSON("/post/1.json").then(function(post){returngetJSON(post.commentURL);}).then(functionfuncA(comments){console.log("resolved: ",comments);},functionfuncB(err){console.log("rejected: ",err);});

上面代碼中,第一個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返回的是另外一個Promise對象。這時,第二個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就會等待這個新的Promise對象狀態發生變化。若是變爲resolved,就調用funcA,若是狀態變爲rejected,就調用funcB。

若是採用箭頭函數,上面的代碼能夠寫得更簡潔。

getJSON("/post/1.json").then(post=>getJSON(post.commentURL)).then(comments=>console.log("resolved: ",comments),err=>console.log("rejected: ",err));

Promise.prototype.catch()

Promise.prototype.catch方法是.then(null, rejection)的別名,用於指定發生錯誤時的回調函數。

getJSON('/posts.json').then(function(posts){}).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發生錯誤!',error);});

上面代碼中,getJSON方法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若是該對象狀態變爲resolved,則會調用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若是異步操做拋出錯誤,狀態就會變爲rejected,就會調用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處理這個錯誤。另外,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若是運行中拋出錯誤,也會被catch方法捕獲。

p.then((val)=>console.log('fulfilled:',val)).catch((err)=>console.log('rejected',err));p.then((val)=>console.log('fulfilled:',val)).then(null,(err)=>console.log("rejected:",err));

下面是一個例子。

const 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thrownewError('test');});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error);});

上面代碼中,promise拋出一個錯誤,就被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捕獲。注意,上面的寫法與下面兩種寫法是等價的。

const 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try{thrownewError('test');}catch(e){reject(e);}});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error);});const 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ject(newError('test'));});promise.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error);});

比較上面兩種寫法,能夠發現reject方法的做用,等同於拋出錯誤。

若是 Promise 狀態已經變成resolved,再拋出錯誤是無效的。

const 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ok');thrownewError('test');});promise.then(function(value){console.log(value)}).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error)});

上面代碼中,Promise 在resolve語句後面,再拋出錯誤,不會被捕獲,等於沒有拋出。由於 Promise 的狀態一旦改變,就永久保持該狀態,不會再變了。

Promise 對象的錯誤具備「冒泡」性質,會一直向後傳遞,直到被捕獲爲止。也就是說,錯誤老是會被下一個catch語句捕獲。

getJSON('/post/1.json').then(function(post){returngetJSON(post.commentURL);}).then(function(comments){}).catch(function(error){});

上面代碼中,一共有三個 Promise 對象:一個由getJSON產生,兩個由then產生。它們之中任何一個拋出的錯誤,都會被最後一個catch捕獲。

通常來講,不要在then方法裏面定義 Reject 狀態的回調函數(即then的第二個參數),老是使用catch方法。

promise.then(function(data){},function(err){});promise.then(function(data){}).catch(function(err){});

上面代碼中,第二種寫法要好於第一種寫法,理由是第二種寫法能夠捕獲前面then方法執行中的錯誤,也更接近同步的寫法(try/catch)。所以,建議老是使用catch方法,而不使用then方法的第二個參數。

跟傳統的try/catch代碼塊不一樣的是,若是沒有使用catch方法指定錯誤處理的回調函數,Promise 對象拋出的錯誤不會傳遞到外層代碼,即不會有任何反應。

const someAsyncThing=function(){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x+2);});};someAsyncThing().then(function(){console.log('everything is great');});setTimeout(()=>{console.log(123)},2000);

上面代碼中,someAsyncThing函數產生的 Promise 對象,內部有語法錯誤。瀏覽器運行到這一行,會打印出錯誤提示ReferenceError: x is not defined,可是不會退出進程、終止腳本執行,2 秒以後仍是會輸出123。這就是說,Promise 內部的錯誤不會影響到 Promise 外部的代碼,通俗的說法就是「Promise 會吃掉錯誤」。

這個腳本放在服務器執行,退出碼就是0(即表示執行成功)。不過,Node 有一個unhandledRejection事件,專門監聽未捕獲的reject錯誤,上面的腳本會觸發這個事件的監聽函數,能夠在監聽函數裏面拋出錯誤。

process.on('unhandledRejection',function(err,p){throwerr;});

上面代碼中,unhandledRejection事件的監聽函數有兩個參數,第一個是錯誤對象,第二個是報錯的 Promise 實例,它能夠用來了解發生錯誤的環境信息。

注意,Node 有計劃在將來廢除unhandledRejection事件。若是 Promise 內部有未捕獲的錯誤,會直接終止進程,而且進程的退出碼不爲 0。

再看下面的例子。

const promis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ok');setTimeout(function(){thrownewError('test')},0)});promise.then(function(value){console.log(value)});

上面代碼中,Promise 指定在下一輪「事件循環」再拋出錯誤。到了那個時候,Promise 的運行已經結束了,因此這個錯誤是在 Promise 函數體外拋出的,會冒泡到最外層,成了未捕獲的錯誤。

通常老是建議,Promise 對象後面要跟catch方法,這樣能夠處理 Promise 內部發生的錯誤。catch方法返回的仍是一個 Promise 對象,所以後面還能夠接着調用then方法。

const someAsyncThing=function(){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x+2);});};someAsyncThing().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oh no',error);}).then(function(){console.log('carry on');});

上面代碼運行完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會接着運行後面那個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若是沒有報錯,則會跳過catch方法。

Promise.resolve().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oh no',error);}).then(function(){console.log('carry on');});

上面的代碼由於沒有報錯,跳過了catch方法,直接執行後面的then方法。此時,要是then方法裏面報錯,就與前面的catch無關了。

catch方法之中,還能再拋出錯誤。

const someAsyncThing=function(){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x+2);});};someAsyncThing().then(function(){returnsomeOtherAsyncThing();}).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oh no',error);y+2;}).then(function(){console.log('carry on');});

上面代碼中,catch方法拋出一個錯誤,由於後面沒有別的catch方法了,致使這個錯誤不會被捕獲,也不會傳遞到外層。若是改寫一下,結果就不同了。

someAsyncThing().then(function(){returnsomeOtherAsyncThing();}).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oh no',error);y+2;}).catch(function(error){console.log('carry on',error);});

上面代碼中,第二個catch方法用來捕獲,前一個catch方法拋出的錯誤。

Promise.all()

Promise.all方法用於將多個 Promise 實例,包裝成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

const p=Promise.all([p1,p2,p3]);

上面代碼中,Promise.all方法接受一個數組做爲參數,p一、p二、p3都是 Promise 實例,若是不是,就會先調用下面講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將參數轉爲 Promise 實例,再進一步處理。(Promise.all方法的參數能夠不是數組,但必須具備 Iterator 接口,且返回的每一個成員都是 Promise 實例。)

p的狀態由p一、p二、p3決定,分紅兩種狀況。

(1)只有p一、p二、p3的狀態都變成fulfilled,p的狀態纔會變成fulfilled,此時p一、p二、p3的返回值組成一個數組,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2)只要p一、p二、p3之中有一個被rejected,p的狀態就變成rejected,此時第一個被reject的實例的返回值,會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下面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const promises=[2,3,5,7,11,13].map(function(id){returngetJSON('/post/'+id+".json");});Promise.all(promises).then(function(posts){}).catch(function(reason){});

上面代碼中,promises是包含 6 個 Promise 實例的數組,只有這 6 個實例的狀態都變成fulfilled,或者其中有一個變爲rejected,纔會調用Promise.all方法後面的回調函數。

下面是另外一個例子。

const databasePromise=connectDatabase();const booksPromise=databasePromise.then(findAllBooks);const userPromise=databasePromise.then(getCurrentUser);Promise.all([booksPromise,userPromise]).then(([books,user])=>pickTopRecommentations(books,user));

上面代碼中,booksPromise和userPromise是兩個異步操做,只有等到它們的結果都返回了,纔會觸發pickTopRecommentations這個回調函數。

注意,若是做爲參數的 Promise 實例,本身定義了catch方法,那麼它一旦被rejected,並不會觸發Promise.all()的catch方法。

const p1=newPromise((resolve,reject)=>{resolve('hello');}).then(result=>result).catch(e=>e);const p2=newPromise((resolve,reject)=>{thrownewError('報錯了');}).then(result=>result).catch(e=>e);Promise.all([p1,p2]).then(result=>console.log(result)).catch(e=>console.log(e));

上面代碼中,p1會resolved,p2首先會rejected,可是p2有本身的catch方法,該方法返回的是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p2指向的其實是這個實例。該實例執行完catch方法後,也會變成resolved,致使Promise.all()方法參數裏面的兩個實例都會resolved,所以會調用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而不會調用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

若是p2沒有本身的catch方法,就會調用Promise.all()的catch方法。

const p1=newPromise((resolve,reject)=>{resolve('hello');}).then(result=>result);const p2=newPromise((resolve,reject)=>{thrownewError('報錯了');}).then(result=>result);Promise.all([p1,p2]).then(result=>console.log(result)).catch(e=>console.log(e));

Promise.race()

Promise.race方法一樣是將多個 Promise 實例,包裝成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

const p=Promise.race([p1,p2,p3]);

上面代碼中,只要p一、p二、p3之中有一個實例率先改變狀態,p的狀態就跟着改變。那個率先改變的 Promise 實例的返回值,就傳遞給p的回調函數。

Promise.race方法的參數與Promise.all方法同樣,若是不是 Promise 實例,就會先調用下面講到的Promise.resolve方法,將參數轉爲 Promise 實例,再進一步處理。

下面是一個例子,若是指定時間內沒有得到結果,就將 Promise 的狀態變爲reject,不然變爲resolve。

const p=Promise.race([fetch('/resource-that-may-take-a-while'),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setTimeout(()=>reject(newError('request timeout')),5000)})]);p.then(response=>console.log(response));p.catch(error=>console.log(error));

上面代碼中,若是 5 秒以內fetch方法沒法返回結果,變量p的狀態就會變爲rejected,從而觸發catch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

Promise.resolve()

有時須要將現有對象轉爲 Promise 對象,Promise.resolve方法就起到這個做用。

const jsPromise=Promise.resolve($.ajax('/whatever.json'));

上面代碼將 jQuery 生成的deferred對象,轉爲一個新的 Promise 對象。

Promise.resolve等價於下面的寫法。

Promise.resolve('foo')newPromise(resolve=>resolve('foo'))

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參數分紅四種狀況。

(1)參數是一個 Promise 實例

若是參數是 Promise 實例,那麼Promise.resolve將不作任何修改、原封不動地返回這個實例。

(2)參數是一個thenable對象

thenable對象指的是具備then方法的對象,好比下面這個對象。

letthenable={then: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42);}};

Promise.resolve方法會將這個對象轉爲 Promise 對象,而後就當即執行thenable對象的then方法。

letthenable={then: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42);}};letp1=Promise.resolve(thenable);p1.then(function(value){console.log(value);});

上面代碼中,thenable對象的then方法執行後,對象p1的狀態就變爲resolved,從而當即執行最後那個then方法指定的回調函數,輸出 42。

(3)參數不是具備then方法的對象,或根本就不是對象

若是參數是一個原始值,或者是一個不具備then方法的對象,則Promise.resolve方法返回一個新的 Promise 對象,狀態爲resolved。

const p=Promise.resolve('Hello');p.then(function(s){console.log(s)});

上面代碼生成一個新的 Promise 對象的實例p。因爲字符串Hello不屬於異步操做(判斷方法是字符串對象不具備 then 方法),返回 Promise 實例的狀態從一輩子成就是resolved,因此回調函數會當即執行。Promise.resolve方法的參數,會同時傳給回調函數。

(4)不帶有任何參數

Promise.resolve方法容許調用時不帶參數,直接返回一個resolved狀態的 Promise 對象。

因此,若是但願獲得一個 Promise 對象,比較方便的方法就是直接調用Promise.resolve方法。

const p=Promise.resolve();p.then(function(){});

上面代碼的變量p就是一個 Promise 對象。

須要注意的是,當即resolve的 Promise 對象,是在本輪「事件循環」(event loop)的結束時,而不是在下一輪「事件循環」的開始時。

setTimeout(function(){console.log('three');},0);Promise.resolve().then(function(){console.log('two');});console.log('one');

上面代碼中,setTimeout(fn, 0)在下一輪「事件循環」開始時執行,Promise.resolve()在本輪「事件循環」結束時執行,console.log('one')則是當即執行,所以最早輸出。

Promise.reject()

Promise.reject(reason)方法也會返回一個新的 Promise 實例,該實例的狀態爲rejected。

const p=Promise.reject('出錯了');const p=newPromise((resolve,reject)=>reject('出錯了'))p.then(null,function(s){console.log(s)});

上面代碼生成一個 Promise 對象的實例p,狀態爲rejected,回調函數會當即執行。

注意,Promise.reject()方法的參數,會原封不動地做爲reject的理由,變成後續方法的參數。這一點與Promise.resolve方法不一致。

const thenable={then(resolve,reject){reject('出錯了');}};Promise.reject(thenable).catch(e=>{console.log(e===thenable)})

上面代碼中,Promise.reject方法的參數是一個thenable對象,執行之後,後面catch方法的參數不是reject拋出的「出錯了」這個字符串,而是thenable對象。

兩個有用的附加方法

ES6 的 Promise API 提供的方法不是不少,有些有用的方法能夠本身部署。下面介紹如何部署兩個不在 ES6 之中、但頗有用的方法。

done()

Promise 對象的回調鏈,無論以then方法或catch方法結尾,要是最後一個方法拋出錯誤,都有可能沒法捕捉到(由於 Promise 內部的錯誤不會冒泡到全局)。所以,咱們能夠提供一個done方法,老是處於回調鏈的尾端,保證拋出任何可能出現的錯誤。

asyncFunc().then(f1).catch(r1).then(f2).done();

它的實現代碼至關簡單。

Promise.prototype.done=function(onFulfilled,onRejected){this.then(onFulfilled,onRejected).catch(function(reason){setTimeout(()=>{throwreason},0);});};

從上面代碼可見,done方法的使用,能夠像then方法那樣用,提供fulfilled和rejected狀態的回調函數,也能夠不提供任何參數。但無論怎樣,done都會捕捉到任何可能出現的錯誤,並向全局拋出。

finally()

finally方法用於指定無論 Promise 對象最後狀態如何,都會執行的操做。它與done方法的最大區別,它接受一個普通的回調函數做爲參數,該函數無論怎樣都必須執行。

下面是一個例子,服務器使用 Promise 處理請求,而後使用finally方法關掉服務器。

server.listen(0).then(function(){}).finally(server.stop);

它的實現也很簡單。

Promise.prototype.finally=function(callback){letP=this.constructor;returnthis.then(value=>P.resolve(callback()).then(()=>value),reason=>P.resolve(callback()).then(()=>{throwreason}));};

上面代碼中,無論前面的 Promise 是fulfilled仍是rejected,都會執行回調函數callback。

應用

加載圖片

咱們能夠將圖片的加載寫成一個Promise,一旦加載完成,Promise的狀態就發生變化。

const preloadImage=function(path){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const image=newImage();image.onload=resolve;image.onerror=reject;image.src=path;});};

Generator 函數與 Promise 的結合

使用 Generator 函數管理流程,遇到異步操做的時候,一般返回一個Promise對象。

functiongetFoo(){returnnewPromise(function(resolve,reject){resolve('foo');});}const g=function*(){try{const foo=yieldgetFoo();console.log(foo);}catch(e){console.log(e);}};functionrun(generator){const it=generator();functiongo(result){if(result.done)returnresult.value;returnresult.value.then(function(value){returngo(it.next(value));},function(error){returngo(it.throw(error));});}go(it.next());}run(g);

上面代碼的 Generator 函數g之中,有一個異步操做getFoo,它返回的就是一個Promise對象。函數run用來處理這個Promise對象,並調用下一個next方法。

Promise.try()

實際開發中,常常遇到一種狀況:不知道或者不想區分,函數f是同步函數仍是異步操做,可是想用 Promise 來處理它。由於這樣就能夠無論f是否包含異步操做,都用then方法指定下一步流程,用catch方法處理f拋出的錯誤。通常就會採用下面的寫法。

Promise.resolve().then(f)

上面的寫法有一個缺點,就是若是f是同步函數,那麼它會在本輪事件循環的末尾執行。

const f=()=>console.log('now');Promise.resolve().then(f);console.log('next');

上面代碼中,函數f是同步的,可是用 Promise 包裝了之後,就變成異步執行了。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法,讓同步函數同步執行,異步函數異步執行,而且讓它們具備統一的 API 呢?回答是能夠的,而且還有兩種寫法。第一種寫法是用async函數來寫。

const f=()=>console.log('now');(async()=>f())();console.log('next');

上面代碼中,第二行是一個當即執行的匿名函數,會當即執行裏面的async函數,所以若是f是同步的,就會獲得同步的結果;若是f是異步的,就能夠用then指定下一步,就像下面的寫法。

(async()=>f())().then(...)

須要注意的是,async () => f()會吃掉f()拋出的錯誤。因此,若是想捕獲錯誤,要使用promise.catch方法。

(async()=>f())().then(...).catch(...)

第二種寫法是使用new Promise()。

const f=()=>console.log('now');(()=>newPromise(resolve=>resolve(f())))();console.log('next');

上面代碼也是使用當即執行的匿名函數,執行new Promise()。這種狀況下,同步函數也是同步執行的。

鑑於這是一個很常見的需求,因此如今有一個提案,提供Promise.try方法替代上面的寫法。

const f=()=>console.log('now');Promise.try(f);console.log('next');

事實上,Promise.try存在已久,Promise 庫BluebirdQwhen,早就提供了這個方法。

因爲Promise.try爲全部操做提供了統一的處理機制,因此若是想用then方法管理流程,最好都用Promise.try包裝一下。這樣有許多好處,其中一點就是能夠更好地管理異常。

functiongetUsername(userId){returndatabase.users.get({id:userId}).then(function(user){returnuser.name;});}

上面代碼中,database.users.get()返回一個 Promise 對象,若是拋出異步錯誤,能夠用catch方法捕獲,就像下面這樣寫。

database.users.get({id:userId}).then(...).catch(...)

可是database.users.get()可能還會拋出同步錯誤(好比數據庫鏈接錯誤,具體要看實現方法),這時你就不得不用try...catch去捕獲。

try{database.users.get({id:userId}).then(...).catch(...)}catch(e){}

上面這樣的寫法就很笨拙了,這時就能夠統一用promise.catch()捕獲全部同步和異步的錯誤。

Promise.try(database.users.get({id:userId})).then(...).catch(...)

事實上,Promise.try就是模擬try代碼塊,就像promise.catch模擬的是catch代碼塊。

飛機票:https://www.jianshu.com/p/1a15c347b718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