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m命令
1、查看虛擬機列表
[root@room8pc16 review]# virsh list --all
2、打開控制檯
[root@room8pc16 review]# virt-manager
三、鏈接虛擬機
[root@room8pc16 review]# virt-viewer rh7-node1
四、鏈接虛擬機的控制檯
[root@room8pc16 review]# virsh console rh7_node1
若是敲完命令就卡住了,解決辦法是在虛擬機中加入如下內容node
console=ttyS0
修改完畢後,須要重起生效
五、起動虛擬機
[root@room8pc16 review]# virsh start rh7_node2
六、關閉虛擬機
[root@room8pc16 review]# virsh destroy rh7_node2
七、克隆虛擬機
(1)建立增量鏡像
[root@room8pc16 review]# cd /var/lib/libvirt/images/
[root@room8pc16 images]# qemu-img create -f qcow2 -b .rh7_template.img rh7_node100.img
(2)打開管理控制檯,選擇新建虛擬機,導入現有磁盤鏡像
[root@room8pc16 images]# virt-manager linux
八、du和ls -lh的區別
du查看的是文件佔據磁盤的空間大小,ls查看的是文件自己大小
9、硬連接的限制
(1)不能跨分區建立硬連接
(2)不能對目錄建立硬連接
(3)同一文件建立多份硬連接,只佔一份空間vim
十、RAID 獨立磁盤冗餘陣列。RAID級別、性能、容錯、空間利用率、構成
RAID0:條帶 性能最高 兩塊以上構成 100%利用率 無容錯
RAID1/RAID1E:鏡像 性能無提高 兩塊以上 容錯級別最高 50%
RAID5: 至關因而RAID0和RAID1的折中 三塊以上 (n-1)/n
RAID6:有兩塊盤的空間寫檢驗,與RAID5相似,容許壞兩塊盤
RAID10:RAID1和RAID0的組合,既要求性能又要求高容錯,採用
十一、查看當前系統的負載等信息
[root@localhost bin]# uptime
十二、日誌管理:
用的最頻繁的日誌文件是/var/log/messages
1三、管理員能夠經過logger寫日誌
寫日誌,優先級是info,內容是create user1 successfully
[root@localhost bin]# logger -p info "create user1 successfully"
[root@localhost bin]# tail /var/log/messages
1四、早期Linux系統的運行級別
0關機 1單用戶 2無網絡多用戶 3全功能字符終端 4未用 5全功能gui界面 6重啓
1五、切換運行級別
[root@localhost bin]# init 5
[root@localhost bin]# systemctl isolate multi-user.target
[root@localhost bin]# systemctl isolate graphical.target 緩存
DNS
一、客戶端名稱解析流程
本地緩存 -> /etc/hosts -> 本地dns服務器(/etc/resolv.conf)
二、查詢分類
遞歸查詢:返回最終結果,客戶端向本地DNS服務器查詢
迭代查詢:返回接近結果,服務器之間的查詢
3、dns服務器的資源記錄RR
SOA:起始受權
NS:名稱服務器
A:名稱解析爲ip地址
MX:郵件交換器
CNAME:別名
PTR:反向、指針 ip地址解析爲名稱服務器
增量複製文件
[root@localhost ~]# rsync -av bin /tmp/demo 同步bin目錄到demo下
[root@localhost ~]# rsync -av bin /tmp/demo 若是bin沒有變化,無需複製文件
[root@localhost ~]# rsync -av bin/ /tmp/demo/ 將bin目錄中的內容同步到目標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