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前,我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從事Java開發的全棧工程師5年,也是一名連續創業者,以前作過科技媒體、作過智能音箱,作過不少事,踩過許多坑。今天想跟你分享的話題是「工程師轉型產品經理可能會遇到的幾個坑」。前端
之因此稱之爲「坑」,而不是「問題」,是由於我本身並無真正作過工程師,而是接觸過不少工程師,也有不少工程師轉型產品經理的朋友,我將全部的問題與經驗總結起來,並分享給你,但願對你有用。面試
首先以手機攝像頭爲例,來講說工程思惟與產品思惟的差別。假設咱們要作一款手機攝像頭,從工程思惟的角度,咱們可能會考慮,如何提升攝像頭的分辨率;如何提升弱光下的快門速度;如何進行 ISO 調整;如何優化人像識別功能;如何使閃光燈更智能等等。spring
從產品思惟的角度,咱們可能會更多的考慮拍照場景、美顏效果,好比如何拍出來就顯五官立體、膚色嫩白;如何作到自動美顏並能夠當即分享朋友圈;如何從衆多照片中自動選取最美的一張等等。小程序
我與不少工程師朋友的理解是:工程思惟更關注效率和如何實現,也就是「How」;而產品思惟更關注「場景」以及用戶的心裏需求,也就是「Why」。後端
在具體的產品開發中,產品思惟和工程思惟都很重要,須要將二者結合起來,產品思惟須要工程的配合與支撐,將「場景」落實到產品開發。好比,產品經理想作一款夜間拍攝效果更好的手機攝像頭,那麼就要作到既保證人像清晰,又保證背景明亮,這時就須要工程師們在技術上作相應的提高和優化,好比前景快門鎖定、快門拉長等。服務器
在此次分享前,我跟幾位從工程師轉型作產品經理的朋友聊了聊,從中摘取了四條較爲典型的吐槽。微信
對此,我稍稍總結了一下,總結出了工程師轉型產品經理時,可能會踩進去的 7 個坑。架構
除了這些,針對當前互聯網公司的技術需求以及結合主流技術,我本身整理了一套系統的架構技術體系,當你技術過硬的時候,可以解決技術問題纔會服衆。很多公司都很重視高併發高可用的技術,特別是一線互聯網公司,分佈式、JVM、spring源碼分析、微服務等知識點已經是面試的必考題,這些東西可能大家平時在工做中接觸過,可是缺乏的全面系統的學習,加入後端開發羣:943918498,或是關注微信公衆號:Java資訊庫,回覆「架構」,免費領取架構資料。併發
一、認爲用戶傻框架
「我明明設計了一個很聰明的按鈕,用戶就是不用, 非要用那個複雜的方法來使用個人產品。」
舉個例子,假設產品經理設計了一個開關,用戶只需向上一推就能夠把燈打開,比原來向下按的方式更省時省力,結果發現用戶並不買帳。可能 99% 的用戶仍是用向下按的方式去開燈,儘管這樣會稍微費力一點,但用戶已經習慣了這樣的行爲方式。
對於這類狀況,不少產品經理容易陷入一個誤區:既然有更加方便的產品使用方式,用戶就該放棄原有的方式,去使用新方式。可是,他們忽略了用戶習慣較難改變的事實。
二、以爲同事傻
「那幫運營和市場老給我提不靠譜的需求, 一點都不懂技術和產品,瞎指揮。」
這是我曾經陷入的誤區之一,之前我在一家公司作客戶端,不少時候,市場和銷售的人在與客戶聊天以後,就會找我提需求,好比在某個位置加個廣告位。在當時的我看來,這徹底是他們在瞎指揮。
後來,我反思當時的作法,認爲應該從兩方面思考這件事。第一個方面,當同事提需求時,這個需求可能已經變質,再也不是客戶的原始需求了。做爲產品經理,應該去了解客戶最原始的需求。
第二個方面,應該考慮同事提出這個需求想達成的目的,好比他的目的可能並非爲了加一個廣告位,而是爲了藉此達成盈利目標,那咱們其實能夠經過其餘方式幫助他實現目標。
所以,當同事提需求時,咱們應該把他和普通用戶放在同一層面,儘管提的是一些所謂的「傻」需求,咱們也要花費時間與精力去認真分析這些「傻」需求背後的動因,以及如何才能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實現需求。
三、以爲同事仍是傻
「明明那麼簡單的道理和邏輯, 這幫同事怎麼就不理解呢?」
這個問題其實出在溝通層面,然而,產品經理很重要的職責是溝通, 不少時候, 溝通是作成一件事的關鍵。
以前有個產品經理跟我分享,他作工程師時不擅長溝通,也不想溝通。在他看來,這些事情都很簡單,爲何還要花時間給別人解釋,這是他後來轉型作產品經理時很難跨過的一道鴻溝。
在公司中,不一樣職位與不一樣資歷的人,彼此的認知都不一樣,而做爲產品經理,須要團結團隊裏的每個人,讓你們朝着同一個目標努力。那麼,你就必須跟全部人解釋,某件事的重要性,某個功能爲何存在,某件事爲何要那麼作等等。並且,由於認知的差異,你與每一個人的溝通方式也要有差異,找到合適的溝通方式才能得到對方支持。
能夠說,提高溝通能力是工程師轉型產品經理的必經之路。
四、容易在前端呈現過多技術
「我給用戶作了一個特別炫酷的功能, 用戶能夠自定義各類參數,但彷佛他們並不怎麼用。」
其實,許多作產品的書籍、課程都會寫到,不給用戶選擇,反而是最好的選擇。舉個例子,前段時間小程序黑咔相機特別火,日活量最高時可達千萬。它的功能特別簡單,就是給照片中天空提供各類動態效果,好比用戶選擇梵高星空,它就能將圖片中的天空變幻爲動態的梵高星空效果,而後一鍵保存、分享,操做很是簡單,過程當中沒有任何須要技術的地方存在。
這個產品的用戶平均年齡大概 50 歲,最先在某個攝影羣中爆發,因爲操做簡單,效果有趣,迅速被羣成員分享,一天時間內由日活 30 多萬,迅速上漲至幾百萬,次日再增加至一千萬,是一個特別經典的例子。
五、過於追求完美,懼怕返工
「用這個方法來實現產品方案太笨了,對服務器的開銷太大,咱們應該重寫代碼,用另外一種方案。爲了應對將來可能存在的需求改動,我要把能在後端定製的功能都寫了 API,而且把功能拆成各類層級。」
許多創業公司在開發產品前會將計劃思考周到,以防將來可能出現的需求改動,好比將各類 API 補全、把框架都搭好等等。但在實際開發過程當中,咱們還需考慮階段性問題,如產品當前處在什麼階段,是否應該在當前尋求最完美的實現方案;若是處在 MVP 階段,是否應該容許回爐重作等等。
咱們應該容許一些不影響主功能的 Bug 存在,先讓功能運行,再補全不完美的地方。有許多工程師懼怕返工,以爲按照產品經理的需求去作時,會不斷出現新的需求,就須要不斷地返工進行完善。然而對產品經理來說,他須要根據每一個階段的數據變更,去觀察市場反饋,從而迅速作出調整。因此,咱們應該放下懼怕返工的心態,接受隨時推翻重作的可能性。
六、認爲功能大於場景
「咱們有 A 功能、有 B 功能、有 C 功能……咱們有很是多的功能,都是咱們本身的技術實現的。」
產品經理常常犯一個錯,就是總以爲應該再多開發一些功能給用戶使用,讓他們的體驗更豐富。然而,我研究了許多小程序的方法論,發現小程序之因此火爆,除了自身裂變屬性較強外,很是重要的一點是,它只知足用戶一個功能的需求。你能夠看到,不少擁有多合一功能的小程序,很難火起來,由於功能增多以後,會模糊用戶對這個小程序的認知。
七、忽視運營
「酒香不怕巷子深, 好的產品, 用戶天然回來, 首先要作好的是產品, 運營和營銷並不重要。」
其實否則,產品與運營始終不可分割,產品經理必定要與運營人員密切溝通,甚至作到產品經理即運營自己。
最近幾年,不少成功的產品,其成功的緣由中運營佔得比重甚至大過了產品自己。以小程序爲例,不少小程序的功能比較容易實現,技術門檻並不高,別人也能夠快速複製,關鍵點反而在於如何作用戶增加。
對此,咱們的作法是採用 AB 測試,反覆測試,總結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產品經理須要跟運營不斷溝通,共同摸索出最優結果。
而且不少時候,產品經理還須要身兼多重角色,我有一位朋友是作電商產品經理,他天天除了作 AB 測試,測試各類按紐,優化各類流程以外,還會涉及對文案細節的改動,某次他改動了一句廣告語,結果下單率提升了 9%。
能夠看出,產品經理作測試、運營、文案等細節工做,看似與技術沒有太大關係,倒是產品得到成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