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做中有機會接觸到國外軟件外包的工做,固然以前也有不少項目上與別的公司的合做但都是國內的。最近咱們使用OpenERP系統因爲國內瞭解的人還有公司比較少,另外因爲老闆是IBM背景比較能喜歡國外外包的方式來實現開發。經受一翻查找還真找到了有適合咱們的產品,因而開始了國外軟件外包合做的經歷。面試
剛開始的時候是咱們老闆把那家公司的聯繫方式給個人,談了一下感受他們給的技術信息太少了。因而到OpenERP的官網查找合做夥伴一次性發了二三十封郵件,次日就收到不少回覆的。以後挨家挨家的談,包括公司背景、人員狀況、咱們的需求之類的。特地篩選了三家左右以後就進行實質性的人員的面試、報價等最後肯定一個家合做夥伴。到目前爲止已經合做了差很少快兩個月的時間了,感想不少,經驗和教訓也不少稍微梳理總結一下:工具
【經驗】網站
1. 獲取渠道spa
如今愈來愈多的項目都會先進行系統選型,若是是找相應開源產品的供應商的話最好是直接到官網去尋找。這樣可以最快速得到有效的供應商。視頻
2. 如何選擇供應商開發
不論是何種項目外包,最重要的莫過於實際參與項目的人員,也就是最重要的是肯定供應商的哪此人員會參與該項目。須要提早對他們的簡歷進行評審,甚至進行技術面試。技術面試的時候也能夠用在線視頻或者共享桌面的方式來進行。這樣能較準確的評估他們的技術能力。確保可以直接聯繫到開發人員防止後續被更換。固然也會有公司不太配合,因此只能有點取捨,可是技術信息是一個重要的評估標準。get
除了人以外一個合法的公司也是很重要的,針對印度公司的話能夠到政府部門網站查詢。原型
3. 工具產品
1). Skype 這個你們都清楚,就很少說了。it
2). Team View, 對於桌面共享很方便。
3). JIRA、Bitbucket(Git Server),這兩個是研發用的,要求每必須至少天天會Check In代碼。
【教訓】
1. 節假日,國內外的節假日不同。以前沒太在乎,後來在項目執行過程當中遇到了他們的排燈節,競選日等雖然對項目影響不大不過仍是打亂了一些安排。
2. 工做方式,以前談的時候(包括合同)都是有規定要使用JIRA之類的研發平臺的,可是後來發現他們使用並非很積極,並且理解都不同,後續在統一觀念方面和方法花了很多時間。
3. 溝通、進度,以前因爲我公司準備的需求都是倉促準備的而且也沒有原型因此在開發過程當中溝通起來很是變更。影響了項目的進度。到後續的時候慢慢的發現他們在項目上的投入不夠形成了很大的麻煩。因此對於外包的項目需求儘可能明晰。
總的來說項目仍是基本上按既定目標交付了一些產出成果,但在細節、質量須要進一步完善。可能你們還想了解一下語言這一關是怎麼解決了,雖然印度的英語確實有口音等問題,可是多聽幾回基本上也就清楚了。[刪除了廣告嫌疑的鏈接]。項目還在進行中,問題還有不少須要進一步的解決,暫時先分享這些內容!歡迎討論。